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實踐
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技術也正在以嶄新的形態呈現在教育者眼前,教育部提出:“努力推進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手段。”《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資訊時代的今天,把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引入學校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中國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成熟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供了保障,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小學課堂教學中。強調多媒體技術的充分合理運用,顯著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下面以自身教學實踐為例,發表一些見解,與同行共勉。
一、情境的創設,讓教學更生動
余文森教授說過了這麼一句話: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湯,知識好比鹽,知識必須要融入情境中,學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識!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較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就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材來說,這冊內容包含了數的運算、位置與方向、平面圖形、數學廣角(植樹問題)這幾方面內容,教材在設計時每單元、每課時都提供了情境圖,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立體地理解題意思、解決問題,但教材是靜態的、無聲的。有了多媒體技術就能使這些內容以動態的有聲方式來呈現。就拿浙江省電化教育館編制的數學多媒體教學光碟來說,它分單元、分課時進行設計。每課時都包含了三大模組:情景引入、基礎練習、拓展應用,情景引入這塊是以教材為基礎製作的,在教學時我們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運用。
例如第一單元都是圍繞“冰天雪地”遊樂場這個場景的。如下圖所示:
從人數的增減到如何購買門票、配備保潔員,是具有連貫性和系統性的。利用電腦的有聲顯示可以更快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學引入直觀、有效。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透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資訊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顯然增加視覺、聽覺資訊量是多獲取資訊的最有效方法。
第二單元教材17出示的“公園定向運動圖”,越野塞涉及到比賽規則,用課件進行有聲顯示,就讓這個活動場景更直觀、形象,不但省去了老師費力的解說,而且發現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很高,學習的興致馬上被激發了,在介紹比賽規則的同時,我用電子教鞭連出從起點、1號點、2號點到終點的路線,再問學生你能說出每個從出發點到目標點的大致方向嗎?如下圖所示:
在大螢幕的展示下,學生舉手發言非常積極,課堂顯得輕鬆又活潑。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為時過講的單調的模式,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資訊交流系統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極大的提高。
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中有關小數點的移動,教材中有4幅插圖,西遊記是學生喜愛又熟悉的動畫片,感興趣的學生雖然早已翻閱過書本,但是他們還是不能抗拒課件中的動畫顯示,一開始就被吸引了,這樣的`數學課會讓他們印象深刻,課堂也顯得有趣多了。這種豐富多彩的直觀形式,直接引起學生感知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並使大腦不同功能區交替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學習情緒、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綜合效應。
第五單元“圖形的拼組”用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可以分小組在電腦機房中讓學生“拼圖”軟體,採取一定的競爭機制,讓學生玩得開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平面圖形更感性的認識,更加喜歡上數學課。
二、過程的呈現,讓教學更輕鬆
小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裡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援。藉助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建構”。
教學設計之初,要考慮內容用多媒體方式呈現的必要性及預期效果。在課堂教學之後,透過課堂回答、課後調查、作業批改等反饋資訊更要就教學難點、作業盲點考慮設計相關課件去解決問題。本人經常就教學中一些還位落實到位的知識點進行思考,如果這裡用多媒體技術是否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呢?例如四下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教學中,北偏東30度,東偏北30度,很多學生在老師教過後還會出錯。一是沒有明白怎麼區分,二是還是把這兩種偏向混為一談。這時我們可以利用電腦動態呈現加深學生對偏向的認識,糾正他們的錯誤。可以設計課件如下:從正北方逐漸向東面移動,這時形成的夾角我們稱為北偏東。從正東方逐漸移向北面,這時形成的夾角我們稱為東偏北。如下圖:
其實教學內容是一樣的,但改變了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前40%學生自學能力較強,但中、後60%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存在某些障礙,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他們一走神,對知識掌握就會模糊,如若教師再次去重複所教內容,教師顯得疲憊,前30%學生更覺無趣。這是我們教師可以選擇改變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就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補充。雖然內容相同,換種方式更能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時在教學中就要多關注中、後60%的學生,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多給他們鍛鍊、發揮的機會。
在五年級下中冊第三單元正方體和長方體空間能力的培養中,在新課中我採用實物教具讓學生具體感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幫助學生建立、加深對圖形的空間觀念。這一單元涉及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立體圖形的拼擺和切割、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對學生的空間觀念要求比較高,有些學生會感到困難,特別是一些教難的練習,他們無法在腦中建立具體的形象,這時電腦教學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直觀、感性的認識。例如16個立方體的拼擺有幾種情況,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對於前30%學生在腦中已能構圖,先讓他們來說說,再適時螢幕顯示,幫助後70%學生建立空間感。這部分內容我就採用Word軟體中的繪圖工具進行拼擺,既實用又簡單。讓學生看到原來在Word中也能擺立體圖形。在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資訊素養。圖如下:
多媒體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它既有教師的精講啟發,又有現代電教媒體的適時、適量參與;既有學生質疑、討論、實踐的機會,又有起強化、反饋、矯正作用的形成性練習。它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單調古板的形式,強化了師生的雙邊活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生熱情,調動了大腦功能,提高了注意比率。
三、多容量的習題顯示,讓教學更高效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慧的重要手段。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出現大小黑板一齊上,擦了板書寫練習的情況,這樣大大減少了課堂練習容量,降低訓練密度。在練習鞏固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定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這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個性,再一次複習鞏固知識。
在教學中每一單元、每一章節我們都要安排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讓學生理解、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我經常用媒體呈現資訊量偏多的習題,讓學生說一說、圈一圈重要資訊,培養他們仔細、認真審題的習慣。練習題的講解,結合螢幕教學也可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實現師生互動。例如對於連線類的習題,可以讓學生直接上來利用滑鼠進行連線。讓學生動手操作,會比用筆做更讓學生記憶深刻。對於應用題,我們可以螢幕投影進行放大、縮小,在重點位置進行圈圈點點,結合教學實際找重點、找關鍵字詞,去更好的理解題意。自己設計的作業練習,放在螢幕上讓學生抄去當家庭作業。第二天再根據作業反饋情況進行點評,螢幕可以再次顯示習題,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糾正學生的錯誤,還可以將一些優秀的作業透過幻燈的方式展示,不好的作業讓學生一起來幫忙找出錯誤之處。這些是傳統教學所做不到的,課前花多一些時間去思考、設計課件,在課堂上就顯得輕鬆多了,特別是在教兩個平行班時,很多難點都是共同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減少了教師大量重複性的工作。
特別是在教學圖形時,利用電子課本和電子粉筆讓教學變得更輕鬆、簡單。例如五下電子課本第4頁的例2:畫出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我們可以直接在螢幕上顯示該頁電子書,開啟電子教鞭,利用電子教鞭中的畫筆工具找出圖形的關鍵點,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到這些點的對稱點,再用直線工具按順序連線對稱點。由於我們班學生都熟悉這些軟體,這些操作我們就讓學生上來透過電腦操作來完成,學生都特別樂意上來用滑鼠畫圖。這就是電腦的魅力所在。如若換成傳統教學,在黑板上畫圖勢必會費時費力,一般我們也只是畫好了邊講邊展示給學生看而已。現在結合多媒體教育資源,讓我們的教學顯得更輕鬆了,學生也更樂於動手操作了。
多媒體教學能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起來,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課堂教學氣氛現代感濃厚,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顯著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及時總結和反思,不斷探討:哪個環節用多媒體表現較好?與傳統教學進行對比,瞭解學生起點,以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