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魔力的作文課教學設計
我們的習作指導課,總讓孩子們接受指導後回家完成,倘若要求當堂上交,恐怕有半數孩子難以成文。為什麼?除語言組織困難外,問題的關鍵在於素材的缺乏。孩子寫作運用到的素材不外乎有兩個參與生活和閱讀積累。由於環境的侷限,習作指導課不能在當堂重現素材,孩子們也沒有參與生活、觀察生活的時間和機會,唯有寄託於記憶儲備和閱讀積累。如果教學過程對記憶的刺激達不到足夠的程度或是平時此方面積累不足,孩子就陷入“無米可炊”的困境,就只能等回家“做”文啦。看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當堂提供或生成寫作素材。因此近十餘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將孩子們喜愛的各種遊戲活動和習作指導結合起來,用遊戲活動啟用課堂,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鮮活的素材,促成孩子當堂完成習作訓練任務的試驗。這就是孩子們稱為“有魔力的作文課”的現場遊戲作文課。
說到遊戲,它的身份非常高貴,它直面兒童內心世界,是童年的“主題曲”,是學習活動的“原始狀態”,它能夠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縛,釋放他們自由獨特的個性。將其融入作文課堂,更符合孩子的心智發育水平和認知事物的特點。以往很多教育者也知道其價值,但是沒有真正地引起重視,只不過將其當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婢女”罷了:需要時,用上一段湊湊熱鬧,與教學主體脫節。長期對遊戲的使用不當使得遊戲在主流教學活動中一直難以展示其魅力。而遊戲作文課強調以作文教學為目標,以遊戲為媒介和手段,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在設計上講究合理安排遊戲的形式、時間,科學設計教學程式。這就使得遊戲能夠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激趣、引導、啟發、輔助的功能,成為此類習作指導課的“主旋律”。一般地說,兩課時的遊戲作文課基本上分為以下幾個環節:減壓“小點心”──現場遊戲──放膽“侃大山”──現場自由寫作──交流評議。
減壓“小點心”:此環節設計在課堂初始階段。孩子進入作文課堂時難免有些畏懼感,有的還因為課間活動而使精力不能集中。此時設計一些簡單活潑並且能夠促進大腦思維的小型智力題目讓他們廣泛地參與,能一下子活躍氣氛,激發興趣。例如數字成語接龍、曲線遐想、給短句添枝加葉、一句話新聞釋出、故事賽背……形式多樣,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經常進行此環節,也是對孩子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運用的有效檢測。
現場遊戲:這是遊戲作文課堂的主要環節。此環節以“一邊玩、一邊記錄、整理”的形式進行。強調孩子在參與遊戲過程中要細心觀察,留心收集素材,並極力培養他們做即興速記的本領和習慣,用手中的筆留住每個精彩的瞬間,為接下來的習作做足準備。遊戲的選擇是這個環節的重點,並非所有的遊戲都能進入課堂,必須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遊戲中要蘊含一些適合孩子們習得的各學科知識,強調“博”。心理學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孩子在興趣盎然地參與遊戲時理解的知識遠比生硬灌輸給他們的來得有效,遺忘率也低,因此我們可以在遊戲中蘊含一些學科的知識,將習作教學和各學科學習相互整合,讓孩子有更多收穫。例如,為了讓中年級的孩子們初步認識大氣壓力,我就設計了《“沉重”的乒乓球》。先將球放置於漏斗中,讓孩子們使勁吹氣並且記錄結果。孩子們驚奇地發現乒乓球在漏斗底部不停地顫抖,但就是“飛”不起來。在孩子們大感意外時再和他們一起挑戰“萬有引力定律”,將漏斗倒過來,開口朝下用力吹氣,同時注意球的表現。在整個遊戲過程中孩子們現場捕捉同伴的動作、表情等資訊,揣摩各自的心理,當活動結束時已經收集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最後再聽記遊戲中蘊含的道理,習作就已經是茶壺裡煮餃子──心裡有數啦。
其次,遊戲的過程要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強調“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已成為大家的通識。遊戲作文課更要將“趣”進行到底。例如《盤根錯節》一課中,我先將大家分為男女生兩組競賽,強烈的.好勝心就使得參賽各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然後請出三五個男生參加“首場演出:圍成一圈站立,認清自己的左右手分別牽著誰,接著讓他們鬆開手,由老師調整他們在圓圈中站立的位置後再請大家按第一輪的“組合方式”牽手。最後,一聲哨響,請大家還原成最開始時的圓圈隊形,以時間短為獲勝,要求過程中緊牽的手不能分開。整個過程緊張刺激,短短的幾十秒鐘,你會看見“翻山越嶺”、“上竄下跳”、“出水蛟龍”、“金莽翻身”……孩子們在習作中用上的好詞還真不少呢。當一組參與時,其餘的則趕緊進行“現場文字素描”,習作當堂就誕生了。
第三,遊戲不至於讓課堂次序失控,強調“度”。組織遊戲作文課最擔憂的就是課堂次序失控,“度”的把握就是此類作文指導課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在課堂上進行的遊戲不能特別劇烈,要做到活動量適度,便於教師操作。例如《拍“數字電報”》一課中,我先教會孩子們用拍掌來表示數字。例如拍一下代表數字1,拍兩下代表數字2,以此類推。然後再教會他們拍連續的“數字電報”例如要發4和3,就先拍四下,然後停頓兩拍再拍三下。最後分成幾個競賽小組進行“拍數字電報”比賽。由本組同伴發報,小組派代表來接收“數字電報”,以正確率為獲勝依據。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活而有度,循序漸進。因為整個過程控制得當,所以最後孩子們觀察收集的素材就很多:發報員、收報員的動作、表情;採訪他們參與競賽時的心理活動;隊友的表現;比賽的即時“戰況”等,最後完成的習作也像一場精彩的現場實況轉播。
第四,遊戲要讓孩子們懂得一些做人處事之道,強調“正”。無論是活動還是寫文章,思想教育的內涵應該受到重視,正所謂“文以載道”。特別是遊戲,不要一味只顧著玩,還要注重在玩中讓孩子明白道理,引孩子走正道。例如《張飛穿針》一課,透過心理學上注意力訓練的小遊戲讓孩子感受到注意力集中對完成任務的幫助。活動時請每組的兩個小夥伴分開一定距離站立,一人執針,另一人拿線,以快速完成穿針為獲勝,兩人身體之間不能有任何的接觸,否則以違規論處。遊戲之後展開即興採訪:採訪獲勝組:獲勝的秘訣是什麼;也可以採訪失敗組:失敗的主要原因在哪裡;還可以採訪個別執針線手勢特別者:如此執針線的原因何在。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緊密結合,相信孩子們會在表達中總結到注意力的集中是這次活動的制勝關鍵。這樣就將原本較為枯燥的道理教活啦!
最後,遊戲要涵蓋小學階段各個作文訓練點,強調“全”。小學階段以記敘文為主,涉及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等寫作內容。《新課標》頒佈後還很強調想象文的寫作。這些作文型別的訓練都要編排進遊戲作文課中,這樣才能使遊戲作文課上得紮實有效。例如寫人,我們可以做“尋人啟示”的情景遊戲;寫景,可以為景點設計導遊詞;狀物,可以做“現場文字素描”;敘事可以在給出開頭後讓孩子自由續寫。這裡舉一例想象文的遊戲作文訓練──《有“魔力”的線》。先出示準備好的線條,分發給每個小夥伴,請大家用尺子量一量,這一條線究竟有多長,將自己的測量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請大家思考如何在不延長線條的情況下,讓這條線看起來顯得變長了許多,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意見,最後選取三樣最得意的創意寫成習作。有的孩子線上條旁畫一條短線,有的將雲朵畫線上條下段……個人的智慧在課堂上盡情展示,文章也充滿生趣,想象力得以縱情馳騁。
放膽“侃大山”:這是一個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環節。試想一下孩子們在遊戲中,如遇到動作障礙或是對規則的不理解時,總是會互相告知。這種輕鬆的“口耳相傳”,使得資訊的傳遞在自然的交談狀態下完成,人人平等,接受或是教授方都心平氣和,各自沒有心理負擔。這種民主、和諧、有效的資訊傳遞方式當然應該為教學所用。此外,由於此階段孩子們正處於亢奮狀態,不適合立刻進入寫作,也必須透過這種方式冷靜思考、調整。
孩子們圍繞著剛才的遊戲過程,可以侃的內容很多:彙報自己觀察所得;表達各自的感受同時聽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或意見;針對不理解處進行質疑;寫作構思的相互交流……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傾聽和有意識的引導。一方面聽聽看孩子們的口語表達是否通暢、準確,及時糾正;另一方面照顧到他們是否收集到足夠的素材以應對寫作,不夠的引導他們從發言資訊中補充;第三還要引導孩子將表達的重點和寫作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不要越扯越遠。相信經過這一環節後,不論是遊戲的參與者還是旁觀者都能找準自己的寫作切入點,坐擁素材,並且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擬好腹稿。
現場自由寫作:這種結合現場生成素材的寫作,徹底斷了孩子們“抄襲”之路,甚至連“節選”也一併拒絕。長期堅持,孩子就能逐漸擺脫一寫作文就抱著“優秀文選”或是拉著家長坐在身邊的不良狀態,養成獨立寫作的習慣。而且當堂完成的習作,是孩子真實水平的反映,也為教師瞭解學情,設計下一階段教學內容提供參考。此階特別段強調教師放手。教師不要生硬地提供一些優秀開頭、典範段落、好詞佳句給孩子,越是這樣,孩子就越難以“解套”;也不要在孩子寫作過程中不斷打斷孩子思路,作提醒或是出點子,應該完全放手讓孩子自由順暢地寫,爭取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