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完善論文
一、私募基金的界定
所謂私募基金,又稱為向特定物件募集的基金,是指透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和富有的個人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它的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透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但筆者要強調的是“非公開發行”並不意味著不能進行諸如做廣告等宣傳行為,而是更注重於向特定的公眾發行。本文探討的私募基金就是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目前私募基金司法解釋尚處於論證階段,自然無法從法律條文中找到答案,有關部門也並未就此做出說明,到底什麼是規範私募基金或不規範私募基金呢?估計私募基金業內人士也較難把握。
據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某位法官說:“實踐中我們認定私募,最主要的特徵是針對不特定多數人發行。認定不規範的私募,主要有兩個特徵,一是承諾保底收益;二是資金是否打入管理人賬戶。”
由於缺乏系統的法律規範約束,我國的契約型私募基金在運作中往往存在巨大的風險隱患,甚至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實踐中,非法的私募基金常見於三種類型:非法集資、非法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蠱惑交易”操縱股市行為。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物件則是少數的特定投資者,且對這些投資者一般門檻較高,參與的資金量要有一定規模,其目的是共同投資、共享收益和風險,但如果私募基金的發起人向投資人許諾高比例的保底收益,則可視為非法集資。
根據我國法律,非經金融主管機關批准,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業務,否則即構成違法行為。非法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與私募基金相區別的根本特徵在於是否給付利息,私募基金的收益來源於風險收益,不應涉及任何形式的固定利息,否則既有違法之嫌。
另外,私募基金很可能違反中國證監會《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辦法》有關“蠱惑交易”的規定。“蠱惑交易”可以理解為,操縱市場的行為人故意編造、傳播、散佈虛假重大資訊,誤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使市場出現預期中的變動而自己獲利。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蠱惑交易”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更應該引起高度關注。透過論壇、QQ、MSN、部落格等網路傳播手段,一個虛假訊息可以在短短時間內迅速傳播,網狀擴散,貽害無窮。
二、私募基金應該合法化
透過對海外私募資金的考察不難發現,隨著一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和市場經濟結構的升級,“私募基金”難以阻止,將成為一國市場經濟體制趨於成熟後必然出現的一個重要的金融服務領域。
2007年2月27日股市大跌,上證綜指下跌8.8%,大跌的根本原因是機構結構過分單一,大量贖回使公募基金承受巨大的壓力。私募基金一般有一年的封閉期,並且一年之後只能在特定的時間段贖回,而不能天天贖回,如果私募基金髮展壯大起來,與公募基金互補,可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此外,股指期貨推出後,如果只有公募基金和券商,沒有私募基金,那麼將加大市場的金融風險,大力發展私募基金是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
另外,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相比,具有如下一些優勢:
(一)基金規模越大,管理難度也越大
目前國內的正規私募基金一般有至少一年的封閉期;在封閉期後,每月只有固定的日期(一般為每月的15日和月末)作為開放日,投資者只能在每月開放日認購和贖回。這樣就有效地隔離了風險承受能力差,投資不理性的中小投資者,因此私募基金的資金來源穩定,投資策略也得以堅持,投資風格可以更加激進,收益也就相對較高。
(二)靈活性、針對性和專業化特徵
私募基金的出現,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也活躍了市場交易氣氛,更好地滿足了不同投資者的投資喜好,吸引更多的社會閒置資金投資於證券市場,打破了公募基金一基獨大的壟斷地位,有利於促進私募和公募之間良性競爭和優勢互補,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完善與發展,提高證券市場資本形成和利用的效率。
(三)獨特的研究思路
根據《基金法》的規定,單隻基金持有一隻股票的比例,不能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公司持有一隻股票的比例,不能超過該公司總股本的10%,這一“雙十”規定,決定了公募基金必須同時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這使公募基金的研究必須涵蓋多個行業,限制了基金公司研究團隊對上市公司的研究深度。與之相比,私募的投資不受任何限制,持有的股票數量可以較少,也就可以集中力量,更加認真、細緻、透徹地研究關注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價值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徹。
(四)需履行的手續較少,執行成本更低,更易於進行金融創新
私募基金的發展壯大會加劇整個基金業的競爭,衝擊公募基金的壟斷地位,提高基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形成較為完善的市場結構,推動我國成熟、理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的加速形成以及價值投資理念的建立,為我國履行加入WTO後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做好準備。
(五)私募基金的產權基礎,將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制度變遷和產權結構改革的重要主題
作為民間主體自發推動形成的產物,私募基金的發展將改變資本市場的機構主體所有制結構單一的局面,推動我國金融制度改革進入一個新的層面。
三、私募基金制度完善的幾點建議
縱觀全球各國的經濟法律體系,大部分都沒有專門的私募基金法律,但仍有一系列法律足以對所有的私募基金構成有效的法律規範。而從目前我國立法來看,沒有專門約束私募基金的法規,私募基金主要受《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合夥企業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和《刑法》等綜合調整。由於我國相關監管部門在金融證券領域奉行的基本上是“法有明文規定方可為”。
因此,為了避免法律上的風險,我國相關監管部門應儘快在立法當中確認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並出臺有針對性的細化的`配套監管措施,以便私募基金能夠健康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私募基金制度規範化應以《投資基金法》為主要參考依據,綜合考慮各方要求,我國應借鑑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對私募基金採取全面而有效的監管辦法,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私募基金的制度建設和完善:
(一)投資者資格和人數限制
1、投資者資格。對合格的投資者的判斷有以下幾種方法:根據其投資的最低限額為判斷標準;根據其收入多少來判斷;只要是金融機構投資者,均可投資;對財產擁有獨立自主的處分權的企業、公司等經濟組織為合格的機構投資者。
2、投資者人數限制。應該考慮我國的國情再借鑑歐美髮達國家的做法。對於投資者的人數應該限制在100人以內,但應該允許特殊情況下超過100人。
(二)管理人條件
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應具備要求的準備金、經營業績、人才和營業硬體設施等市場準入條件,並且,管理人的資格應該是競爭性的,而不能是壟斷性的,設立私募基金時應向證券監管部門備案。
要求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投入的資金在籌集的基金總額中必須佔到一定的份額,以避免利益主體的缺位。當私募基金髮生虧損的時候,管理人的出資應該先行用於支付。
(三)託管人職能規定
作為基金一種特殊形式的私募基金具備基金的共同特點,即現金資產的所有權與管理權相分離,基金管理人具有資產的管理權,基金託管人為基金投資者行使部分監督權。但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歷程表明,公募基金託管人在監督基金管理人運作方面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基金託管人地位的獨立性較差。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人數相對較少,為了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託管人的監督權應進一步強化,如規定私募基金託管人不得自行擔任,必須將資產交給指定機構託管;強化託管人的權力和責任,對基金管理人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基金契約做出的投資指令,託管人應當拒絕執行,或及時採取措施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並向管理當局報告。
(四)資訊披露規定和風險揭示
私募基金必須與投資者簽署完備的書面協議,儘量詳細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明確投資品種及組合、相關風險提示及業績報告週期。嚴格私募基金的資訊披露和風險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風險的重要手段。私募基金雖然沒有義務向社會披露有關資訊,但向基金的投資者和監管部門披露資訊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設立私募基金時,應向投資者充分揭示其存在的風險,基金設立之後,應該定期向投資者報告基金投資情況及資產狀況,並定期將這些資訊向監管部門披露,以便投資者與監管部門及時瞭解其運作情況及風險狀況,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風險。
(五)允許私募基金進行適當地公開宣傳
在美國,證券法規定私募基金在吸引客戶時不得利用任何傳播媒體做廣告,其參加者多為中產階級,他們主要依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訊息”或者直接認識某個基金的管理者進行投資。但筆者認為我國不應借鑑這種做法。首先,嚴格限制私募基金在公開媒體上做廣告宣傳的效果是不佳的。其次,透過私募基金內部約束機制以及像外部完善的基金評級體系以及基金行業自律組織足以避免私募基金過度的市場炒作對投資者造成誤導,以及基金管理人之間的惡性競爭。最後,透過適當的公開宣傳使私募基金名正言順的成為“公開,合法”的基金,消除股民對它的神秘感以及糾正人們對它偏見。同時,也有利於促進發起人與投資者相互瞭解,為以後的合作創造條件,從而迅速壯大我國私募基金的規模。
(六)收益分配規定
國際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發生虧損,這部分將首先被用來支付,以保證管理者與基金利益綁在一起,另外一些私墓基金只給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費以維持開支,其收入從年終基金分紅中按比例提取,這種基金的利益分配方式相對地能夠使資本持有人與管理者利益一致。另一方面,應該禁止簽訂保底條款。因為保底條款容易引發了市場的不正當競爭,而且也有悖於基金設立的原則,不利於市場的規範。此外,我國新《合夥企業法》中規定的有限合夥,即基金管理者承擔無限責任,投資者承擔出資額範圍內的有限責任,為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法律組織形式的選擇。
(七)儘快完善基金評級體系,建立基金行業自律組織
國外諸多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合理完善的基金評級體系是基金業規範發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在私募基金存在的情況下,需要一個獨立公正的評級機構對基金經理人的準確評價作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經理人的參考,另外要注意完善當前國內不科學的基金評級方法。
(八)完善我國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由於我國證券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做空機制、對沖風險的避險工具的缺乏,私募基金在投資渠道上的受限,市場中金融產品單一,因此我國現有的私募基金實際上發揮的仍只是公募基金的部分功能。對此,筆者認為我國應儘快推出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產品,擴大私募基金的投資渠道。私募基金本身也應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以及國內其他的市場來對沖風險,以規避國內股市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巴曙松.中國私募基金生存報告[J].大眾理財,2007(5).
2、王凌燕.中國私募基金髮展問題研究[J].經濟與管理,2007(3).
3、李力.中國私募基金的監管問題[J].研究經濟金融觀察,2007(5).
4、江河.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現狀及規範化建議[J].審計與理財,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