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祝福

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環境描寫

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環境描寫

小說的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一般用來交待 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體現人物的性格、情感,渲染氣氛,烘托主題。對分析人物的命運、性格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小說祝福中的環境描寫,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下雪景象的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以寫“雪”為主,在文中總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魯鎮時:“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將魯鎮亂成一團糟。”此處作者著力寫雪的大而亂,象徵魯鎮祝福前夕的忙亂,也渲染“我”心緒的煩亂,為“我明天決計要走”作鋪墊。

第二次是在“我”聽聞祥林嫂死訊後:“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覺得沉寂。” 這一段對描寫烘托祥林嫂死的悽慘悲涼,也襯托當時“我”深夜神傷的孤寂悲憤。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參與祭祀,“除燒火之外,沒有別的事……坐著只看柳媽洗器皿”,而柳媽拿她尋開心,文中看似漫不經心地插入一句:“微雪點點的下來了。”這其實是暗示柳媽的話即將帶給祥林嫂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起到暗示情節發展的作用。

最後一次出現在結尾:“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爆竹聲聯綿不斷……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文末再次描寫雪的大而猛,寄託作者對亡靈最沉重的哀悼,將其最大的哀痛顯示於讀者面前,這種感情與祝福時家家戶戶的歡樂喜慶格格不入,強烈的反差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文中有關“雪”的描寫給全文抹上濃烈的悲劇色彩,也在讀者在心中投下沉重的悲劇陰影,從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二、“祝福”景象的描寫

作為社會環境描寫,“祝福”景象的'描寫不可忽視。“祝福”景象的描寫有五次。

開頭描寫魯鎮的“祝福”景象:“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豬,宰鵝,賣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胳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但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忙碌製作“福禮”的是女人們,而“拜的卻只限於男人”。這些“祝福”景象的描寫,為祥林嫂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同時,透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落後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

中間三次描寫魯四老爺家的“祝福”景象。第一次是祥林嫂剛到魯鎮時:“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了。”表現祥林嫂剛到魯鎮被獲准參與“祝福”的忙碌、能幹與滿足。第二次是祥林嫂再到魯鎮時:魯四老爺告誡四嬸說,“這種人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否則,不乾不淨,祖宗是不吃的。……四叔家裡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時候也就是祭祀,這回她卻清閒了”;她“照舊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被四嬸禁止,於是“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去燭臺”,還是被四嬸禁止,於是“終於沒有事情可做,只得疑惑的走開。”魯四老爺的告誡體現了反動理學觀念和封建衛道士的,揭示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思想根源。第三次是祥林嫂捐了門檻後:“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捐了門檻,祥林嫂滿以為取得了參與祭祖的資格,因而“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豈料還是遭到四嬸慌忙呵斥與禁止;於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不半年,頭髮也花白起來了,記性尤其壞……”這次“祝福”從精神上將祥林嫂徹底擊垮,使她走向死亡。這段場景描寫更加清楚地表明封建禮教是殺害祥林嫂的元兇,更具控訴力量。

結尾再現“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表達了“我”對“祝福”的悲憤與嘲諷,揭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首尾呼應,使小說的結構更臻完善。

五次“祝福”景象的描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與自然環境的描寫相互交融,很好地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

三、書房陳設的描寫

作者對魯四老爺書房內的陳設作了簡練而傳神的描寫:“壁上掛著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捲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註》和一部《四書襯》。”這段對魯四老爺書房陳設的描寫,將一個崇尚神仙、希望長壽、懶散拖沓、頑固守舊的封建理學衛士形象豁然呈現。對聯的脫落表現其懶散,對聯的內容諷刺其冷酷:讀孔孟書的魯四老爺何嘗有半點“心氣和平”,何嘗有半點仁慈之心!這些簡練傳神的描寫,為後邊的情節發展——憎惡祥林嫂再婚,不準祥林嫂祭祀——作了鋪墊,暗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四、冷漠人情的描寫

《祝福》透過對魯鎮冷漠人情的描寫,展示了祥林搜活動的冷酷惡劣的社會環境。作為封建族權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兇惡而自私,對死了丈夫的祥林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為給小兒子娶媳婦賺財禮不惜將逃亡打工的祥林嫂搶去買到深山野墺裡。同樣作為封建族權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大伯冷酷而自私,對死了丈夫和兒子的祥林嫂沒有半點憐憫之心,為獨自佔有房產,將無依無靠的祥林嫂棲身的房子收歸己有,將無依無靠的祥林嫂趕出家門。且不要說封建禮教的衛道士魯四老爺何其兇惡和冷酷,即便是比較心善而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四嬸,在被告誡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後,也堅決冷酷地不讓祥林嫂參與祭祀,將其趕出家門逼上絕路,哪怕明明知道祥林嫂已經捐了“贖罪”的門檻。吃齋唸佛、不敢殺生的“善女人”柳媽,對祥林嫂也沒有起碼的同情之心,不僅不耐煩聽祥林嫂講阿毛被害故事,而且殘忍地恐嚇祥林嫂因嫁了兩個男人會在陰間被閻羅大王鋸為兩半一分為二,教唆祥林嫂用兩年工錢捐門檻“贖罪”,以致祥林嫂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最終因此被徹底擊垮。其餘的人呢,一樣的冷漠冷酷:初聽悲慘的阿毛故事,是為了滿足一時獵奇與咀嚼鑑賞;一旦聽厭了便十分不耐煩,“便是最慈悲的唸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更有甚者,有的還要藉機嘲諷取笑祥林嫂。祥林嫂悲慘死去,沒有人對她表示半點同情;被“我”問起死因,短工只是淡然地回答:“還不是窮死的?”這些冷漠人情的描寫,同樣點面結合,有個體有群體,逼真地為我們展示了祥林嫂生活的惡劣環境,預示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總之,《祝福》中的環境描寫獨具匠心,很好地營造了氛圍,展示了背景,刻畫了人物,揭示了主題;值得特別關注。

拓展延續:

作者簡介

作者魯迅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援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援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蒐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