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綜合管理基礎知識

綜合管理基礎知識

1、管理的構成要素與性質

主體: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導的活動。

客體:管理需要動員和配置有效資源。

環境:管理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

目標:管理需要實現特定的目標。

職能:一般認為,管理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種職能。

實踐:管理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

2、管理的特性

管理具有兩重性。所謂管理的兩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3、管理的職能

管理職能是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基本活動及其功能。法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的基本職能主要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五職能說”。

(1)計劃職能:管理活動中的預先籌劃和安排。特點:預先性、預測性、評價性、選擇性、調整性。

(2)組織職能:管理者按照組織的特點和原則,透過組織設計,構建有效的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各種資源並使之有效執行,以實現目標的活動。特點:合理性、有序性、規範性。

(3)領導職能:管理者按照組織目標和任務,運用管理權力,主導和影響被管理者,使之為了組織目標的實現而貢獻力量和積極行動的活動。特點:權威性、主導性、決斷性、公正性、協調性、規範性(公共道德)。

(4)控制職能:管理者按照組織目標和計劃的要求,對組織執行狀況進行檢查、監督和調節的活動。步驟:實施標準的確定、實際狀況和偏差的測定、糾偏措施與對策的制定和實施。

4、古典管理理論階段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八個方面)、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兩個方面)、法約爾提出的管理的14項一般原則、韋伯把人類社會的權威劃分為的三種基本型別、韋伯提出了現代行政體系的五個基本原則。

(1)科學管理學派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美國的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羅,《科學管理原理》。其主要思想:①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效率;②為工作挑選一流的人員;③實行標準化管理;④實行刺激性的計件工資制;⑤勞資雙方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共同合作;⑥實行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的分離;⑦使管理職能細化,在此基礎上實行“職能工長制”;⑧實行組織控制的例外原則。

(2)組織管理學派

代表人物之一及其代表作:法國的亨利·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其主要思想:①關於管理的基本職能。法約爾認為,就一般企業而言,其主要活動有6項,即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和管理活動。管理活動可以劃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5項基本職能;②法約爾提出了管理的14項一般原則,即:管理分工原則;權力與責任聯絡原則;確立和遵守紀律原則;命令的統一性原則;指揮和領導的統一性原則;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原則;公平支付報酬原則;權力適度集中原則;管理劃分等級系列原則;秩序原則;公平管理原則;保持組織成員穩定原則;首創精神原則;團結協作原則。

代表人物之二及其代表作:德國的馬克斯·韋伯,《社會和經濟組織的理論》。其主要思想:①把人類社會的權威劃分為三種基本型別,即傳統型、魅力型和法理型;②確定了現代行政體系的基本原則:a.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則和觀念;b.管理組織必須按照科層制設立;c.按照法理性認同原則進行組織的權力管理;d.管理遵循對事不對人的原則;e.行政官員由委任產生,領取固定薪金,其升遷由上級決定。

5、行為科學階段

梅奧等人透過“霍桑實驗”得到的結論(三個方面):

關於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問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激勵理論。

關於管理中的人性問題: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

關於人際關係問題:巴納德的動態平衡理論、盧因的群體動力學理論。

(1)人際關係學說

代表人物是梅奧,其主要思想是透過霍桑實驗得出的結論:①工人是社會人而不僅僅是經濟人;②在組織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③新型的領導在於提高工人的滿足度,從而激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

梅奧等人的霍桑實驗奠定了管理的行為科學的基礎,透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構成了管理中的人際關係學說。

(2)關於人的需求、動機和激勵問題

①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類動機的'理論》和《激勵與個人》中,提出人的動機是由需要決定的,這些需要由高到低劃分為5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②赫茨伯格的雙因素激勵理論。美國行為科學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與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響人的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勵因素。在管理過程中,保健因素起著保證和維持原有狀況的作用,它能夠預防組織成員的不滿。但是,保健因素不能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要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必須採用激勵因素,即透過成就、認可、挑戰性工作、責任、升遷和發展等因素,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

(3)關於管理中的人性問題

①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

②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論”。

(4)關於人際關係問題

巴納德的動態平衡理論是這方面的代表理論,盧因的群體動力學理論也代表了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5)行為科學階段管理理論的特點

強調對人性的全面關注;重視非正式組織;主張在管理方式上由監督制裁轉向人性激發,由專斷轉向民主。這些思想改進了古典階段的管理理論,但是,由於它們過分偏重對組織中人的行為的研究,忽視了組織的結構及其制度、規則的重要性;在強調非正式組織的同時,有忽視正式組織的傾向;過分強調人際關係和人的心理需要的滿足,忽視了對於專業和職位角色的要求。

6、管理理論演進的特點

(1)管理學的發展是從對管理中“經濟人”、“機械人”的設定到對管理中“社會人”設定的過程。

(2)管理學的發展是從管理過程的單個因素、單個過程和單個側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統研究的過程。

(3)管理學的發展是從以定性分析為主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的過程。

(4)管理學的發展是從學派分化到相容幷包、相互借鑑、吸收融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