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的聽課記錄
小學下學期數學聽課評課記錄【1】
講課教師
XXX
班別
三年級(1)班
記錄者
XXX
講課題目
四 邊 形
時間
20XX4-10-13
第二節課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放錄影(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後讓學生觀察主
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麼?”(讓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圖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 ….(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裡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識
(1)、塗一塗(教師向每位學生髮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教師的問題: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並把它塗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塗
最後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
教師投影出塗好的四邊形,並問;“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彙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髮現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 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絡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識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裡有很多圖形卡)
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後小組彙報分類結果:
(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
(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點評:
利用錄影引起學生的注意。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在螢幕上隨機出現各種圖形,這加深學生對四形的認識,從而引出新課的主題(四邊形)。
讓學生透過觀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夠區分和正確辨認四邊形,並以小禮物獎勵的形式去表揚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小組討論形式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師生共同探究問題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使學生容易接受知識
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跟著一起動腦、動手,且讓學生去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課堂氣氛
2、遊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
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教師提問:①“你圍成什麼四邊形”
學生答:①“長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師提問:②“為什麼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麼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先讓學生討論,然後請多個學生回答
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
後教師在螢幕上顯示總結: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2、聯絡實際問題引入另一遊戲:
“我們鎮是毛織重鎮,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迴歸生活)引出遊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四、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師解答,並總結整節課。
五、板書:
四 邊 形
四 條 直 的 邊
四 個 角
但教師沒有說出正確的分法
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其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思維,並且讓學生去總結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對家鄉的關注。
反饋學生掌握的知識的程度
板書簡潔而明瞭,突出四邊形的特徵
總評:
這節課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點。
透過多種遊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並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小學下學期語文聽課評課記錄【2】
科目:語文 聽課人:黃靜芬
上課老師:XX小學 巫小娜老師
課題:文天祥
時間:第十二週星期五上午第二節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教師在黑板上出現一個人的名字,請學生一齊輕聲呼喊。(板書:文天祥)
2.“你瞭解這個人嗎?小組交流收集的資料。”(學生查詢的資料詳略不一,學生彙報時有的膽量大,表達比較流利。)
3.小組彙報。(名句、文章等)
二、品讀課文
“剛才,同學們從不同側面瞭解了文天,現在讓我們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去細細體味,與文天祥零距離接觸。”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教師能抓住讀得不準的地方糾正。如:“凜然”)
2.朗讀文章。(小組輪流讀)
“哪個小組願意讀哪個段落?”
(二)小組合作學習,體會文天祥的熾熱的愛國情懷。
1.默讀2-8自然段,用——劃出描寫文天祥語言的句子,並讀一讀,再在小組內交流感受。
2.彙報:
讀完以後,你覺得文天祥是怎樣的人,找出文中可以描述的語句讀。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呢?(學生有較好的默讀習慣。彙報的學生比較少。)
(彙報形式:組長彙報——組長點名組員補充——組員可以要求其餘學生跟讀。)(學生有合作精神。)
生:我還找到了……
師:建議你可以邀請其他同學一起讀。(讀的形式比較多。)
師:“張弘範想讓文天祥寫勸降書,他卻以《過零丁洋》作答。誰收集有《過零丁洋》全詩的?小組內先讀一讀。”
師: “讀了這首詩,有什麼感想體會?”(小組彙報)
師: “文天祥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於我們心中。請讀最後一段。”
三、總結。
1.這篇課文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的?(板書:透過具體事——組織勤王軍、多次拒絕勸降、為國捐軀。)
2.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後一段以及中間部分是什麼關係?(總——分——總)
四、拓展。
1.你能用幾句話概括一個民族英雄的故事或愛國名人的故事嗎?要求:聽同學說故事的時候,能聯想到哪些成語,在小組內寫出來。(投影、帶讀。)
2.小組內交流收集到的愛國名言。
3.讀
板書: 18文天祥
組織勤王軍 熾熱的`愛國精神
多次拒絕勸降 崇高的民族氣節
為國捐軀
歸納點評:
1.本節課由匯入——檢查彙報——品文——總結——拓展這些環節組成。老師能抓住文中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讓學生透過找出有關的語句,品讀、感悟體會人物的性格與品質。教學思路清晰明朗。
2.整節課培養目標明確,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教學預設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得到展示。
3.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得比較好。(這節課的前置性作業有: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收集文天祥的故事、名言、收集愛國故事等。)
4.構建了比較成功的小組學習模式。
5.大部分學生能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參與到討論中去,但是發言的學生還是比較侷限。
6.學生的探究能力、質疑能力還有待提高。
7.朗讀的指導還可以加強。
探討:
1.學困生不能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在課堂上教師該作怎麼樣的引導?
2.在閱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有沒有必要牽著學生去一段又一段地品味文字?可不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品味?
3.品文、鑑賞應該建立在讀懂的基礎上,這篇課文的語言中有些是比較難理解的。我們發現對這些難點,教師的態度是“一帶而過”,學生是不是懂了?教師有沒有必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對比較難理解的詞句的檢查這一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