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的臨的賞析句子
觀滄海的臨的賞析句子
這是一首遊子懷念家鄉妻子的詩。詩中運用《詩經》、《楚辭》採香草贈美人的傳統比興手法,表達了詩人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語言質樸自然,感情曲折纏綿。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作品開篇描述了一幅採蓮摘蘭的生動畫面,蓮和蘭自古以來就象徵男女愛慕之情,象徵美好,顯然,遊子採蓮摘蘭是為了心中最美的人。這一場面充滿了愉悅輕快甜蜜的情調,但詩人卻在這愉悅輕快之中感情突然一轉,心中驟然生出一抹淡淡的哀傷,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把這些美豔芳香的花草送給誰呢?當然是心愛的人,可眼下自己的結髮妻子卻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由眼前的花草觸發思年故鄉親人之情,心中淡淡的哀愁油然而生。
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回頭眺望故鄉,故鄉卻在千里迢迢之外,路程遙遠,沒有盡頭。還顧這一動作性的畫面,充滿了詩人對故鄉親人思念的情感,我們彷彿親眼目睹了主人公的動作和那充滿渴望的情思,而漫浩浩又極寫了路途的遙遠和無盡,哀愁又加深了一層。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心意相同的結髮夫妻卻要遠遠地分居兩地,是何等痛苦難耐的事呀!不但如此,而且相聚之日還遙遙無期,甚至一直要憂傷到終老,感情發展到極致,最後只有痛苦和無奈了,令人心如刀絞,隨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精煉,感情含蓄,給讀者留下的空間想象很大,讓人覺有很多種答案,卻又難說那個是完美的。意韻深厚,餘味無窮。
觀滄海的臨的.賞析句子
賞析詩歌要知人論世,例如,瞭解作者生平和詩風,分析寫作背景等。
《觀滄海》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大軍閥袁紹。袁紹殘部逃到烏桓(當時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想得到烏桓的支援,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於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已不存,相傳已沉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便有了《觀滄海》一詩。
賞析此詩,筆者認為,可按照作者“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抒發了什麼”的賞析思路進行賞析。
詩的開頭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滄海,即大海,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向東登上碣石山,以便來把滄海觀。”這兩句點出了詩人觀望滄海的地點──碣石山,其中的“臨”、“觀”二字,傳達出了詩人躍馬揚鞭,高瞻遠矚的昂揚氣概。此時的曹操所向披靡,得勝而歸,躊躇滿志,意氣昂揚,雄心勃勃,氣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遠非後來赤壁敗戰,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以下六句實寫觀海之所見,此時的曹操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樣美好。“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何:何其,多麼。澹澹:水波盪漾的樣子。竦峙:高高聳立。竦,同“聳”,高。峙:立。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的聲音。洪:大。意思是“海水盪漾多麼遼闊,山島聳立於水的中間。樹木蔥蔥遍地生,百草繁密又茂盛。陣陣秋風瑟瑟響,激起大海滔天浪。”滄海之景,在曹操看來,是多麼的遼闊、壯麗啊!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寫的是俯瞰滄海的全景;“樹木”、“百草”二句寫的是靜景,是近看所見之景,是特寫;“秋風”、“洪波”二句寫的是動景,是遠觀所見之景,描寫先總後分,由近及遠,一靜一動,有力地刻畫了大海的壯闊,為下文展開想像打下了伏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星漢:指銀河。這四句的意思是“匆匆遠行的日月,就好像出自大海之中,燦爛無比的滿天繁星,就好像出自大海間。”這四句是虛寫,寫的是詩人看到海水洶湧浩蕩所想像出的景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則是直抒胸臆之筆,意思是“慶幸慶幸多慶幸啊,我吟詩作歌抒豪情。”能遠征到此,“臨”碣石山,且有閒情逸致“以觀滄海”,非勝利者莫能為之也。
這首詩寫景由近及遠,由實到虛,動靜結合,虛實並用,層次分明,狀盡大海浩淼無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氣勢,實際上是極寫詩人那如“滄海”般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決心消滅所有殘敵,誓統中國的壯志豪情。
全詩句句寫景,實則句句抒情,詩詞人把自己遠眺大海時湧上心頭的那種豪情壯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本詩詞很好的體現了寫景詩的這一特點,堪稱寫景詩的上品,也應是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寫景和我們作文寫景狀物的典範,很值得大家細品、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