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五大習俗有何養生亮點

端午節五大習俗有何養生亮點

端午節的五大習俗養生亮點

亮點之一,關注天時的重大變化

端午節前夕,溫度上升迅速,並伴隨有陰雨,悶熱難耐,以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尤其是心臟不好、有糖尿病的人,更覺難捱。

俗話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堆。這正是人民在夏至的普遍感受——慵懶。因為高溫高溼後,人身所及,呼吸所受,都離不開溼熱之氣。所以,不免四肢睏倦,萎靡不振,有的人還可能中暑,患腮腺炎,水痘等季節疾病。

為此,必須比以往更加關注天氣的變化,及時採取措施,減少因天氣變化帶來的危害。還應瞭解一些相關知識,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人類畢竟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要主動地順著自然的更迭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千萬不要在引起不適後再去就醫,被迫地進行調整。

亮點之二,為適應天時變化採取的措施

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嫁出去的女兒應在這一天回孃家,稱“歸寧”,對她們表達特別的關愛。

端午節又稱“浴蘭節”,以蘭湯或草藥水沐浴,以利於消暑清熱,避免蚊蠅的侵害。類似的做法還有給小孩的鼻、耳、肚臍等部位點上雄黃酒。在老北京,有端午搞衛生的習俗。目的是清除衛生死角,在平時不易觸到的床上、櫃頂、房角等處撒些石灰,避免蚊蠅的滋生。其實掛艾草也有這方面的`作用,因其特殊的香味而驅除蚊蠅。

老北京的中藥鋪會在這一天舍藥,如清涼油、十滴水、薄荷油之類,也會在藥鋪門前放一大鍋清暑的藥湯,供路人飲用。民間還在這一天開始貼付貼,冬病夏治。

亮點之三,尋求精神慰藉

為了強化祛災迎吉,端午之際,住戶院門上往往都會貼一張鍾馗像,而且是用硃砂印刷的。據說這樣可以驅逐邪氣,保護一家人。而且,鍾馗像的兩側還會掛上一束菖蒲,一束艾草。菖蒲的梢部要削尖,被稱為“蒲劍”,艾草則綁成動物狀,被稱為“艾虎”,彷彿增添了神力。由此構成的畫面,成為端午節到來的文化符號。

小女孩也會帶上五彩的手鍊,頭上紮上紅火的石榴花,以此來辟邪。最早的龍舟並無龍頭,也與屈原無關,是一場競渡攘災的習俗,看誰把象徵災難的包袱最先最遠地扔出,由此才有了競渡,唐代以後競渡船才安上了龍頭,稱為龍舟,藉此增加辟邪的力度。

亮點之四,體現端午特點的生活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南北皆然,人所共知。然而,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只是隋唐之後才有的說法。而粽子作為一種方便食品,早在屈原誕生前即已產生。它的三角形的穩定結構,以及用五彩絲線(後改為馬藺葉)纏繞,恰恰是祈福辟邪的心理反應。由此,粽子成為端午節主題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其次是採草藥和鬥百藥,也都是因為此時百草茂盛,正是採摘,遊戲的季節。

亮點之五,體現端午特點的娛樂民俗

無疑,首推龍舟了。在遼闊的水面上,龍舟競渡,鑼鼓喧天,喊聲陣陣的場面,最有利於烘托節日氣氛。此時,競渡已淡化了攘災的情懷,成為一項全民參與的娛樂方式。與這種熱鬧場面不同,端午聽戲,如《白蛇傳》、《鍾馗》等,以及吟詩壁繪等活動,則更顯其文雅、含蓄的氛圍。無疑,這是士子們喜好的娛樂方式。女孩子們把指甲草採下來,搗碎,再摻上明礬,作為染指甲的顏料,又便宜又環保,真是一舉兩得。

更多的人則喜歡結對而行,到郊外、公園等景色優美、空氣清新的地方遊玩。在天壇,人們在遊玩之餘還會採益母草,據說對女性健康很有好處。屆時,京城內外的高粱橋、菱角坑、二閘、金魚池等處,都被出遊的人們佔滿,到處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

人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可能發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