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複習趨勢分析及備考建議
溫州市20xx年中考的試卷分析報告還沒有出來,但我們可以根據07年及以前兩年的試卷分析來總結出溫州市在語文試題上的總要求,那就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來命題,充分落實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評價理念,要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並重,並滲透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試題面向全體學生,總體難度適中,符合教育部、教育廳關於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精神和《20xx年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的要求。在試卷內容的構成上穩中求變,處處凸現語文性,尋求“整合、迴歸、突破”。
這不是一段套話,它是有著深刻內涵的。正確把握其主導的思想,從xx、xx、xx年的試題中總結出規律,再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採取具有操作性的學習和複習方法,就能夠緊緊抓住語文中考的命脈,取得最終的勝利。
我認為,從大的方面看,xx年的中考語文試卷應該會承襲以下幾個原則:
(一)內容與形式上的穩中求變,依然會注重內容形式的有機聯絡與整合,因為這是語文考查和語文教學新的生長點。在整個試卷23個題目左右的題量不變的前提下,可能會在一兩個題目的形式上有所創新,這也是變中有不變的一個規律。比如:閱讀體驗題、綜合性學習題或者地方課程的內容等,這三年都在求“變”,但變化又不影響整個試卷的導向。同時,所有的變化都會追求形式與內容的有機整合。這個整合的總指向應該是語文迴歸生活。所有的題目素材、閱讀材料、作文提示語之類,都必然會緊扣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不會感到陌生,比較容易進入答題情境。
(二)閱讀理解迴歸文字本身。這是三年來溫州中考試卷閱讀試題的總趨勢。淡化文字,08年的兩篇現代文閱讀是再明顯不過的例子,學生只要能讀懂文意,幾乎不用考慮它是什麼文體,關於文體閱讀的技術性詞彙完全被摒棄了,如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等,但恰恰是淡化文體本身,卻提醒著我們,指導閱讀決不可以忽略文體自身的特點。考試只是不對這些專業詞彙作什麼要求,但學生在整體感知、提取歸納資訊、概括形象特徵、賞析語言結構、理解文字主題、聯絡生活實際等環節,卻是每一種文體閱讀都必然涉及到的,不能有絲毫有大意。同時,這些考核點又是緊緊與文字自身特點相聯絡的,哪一型別的考題都要建立在準確閱讀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離開了文字,架空的分析再精彩也拿不到分數。
(三)作文依然會“站在學生的立場替學上擬題”。儘管我們對08年的《下雨天真好》存在這樣那樣的說法,但就命題人而言,他是努力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景可繪、有情可抒的。從“十六歲,我多了一分…”到“把心兒開啟”,從“惜”到“下雨天真好”,溫州的作文試題一直有濃濃的詩意,一直在激發學生用優美的語言寫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這一點,已經成為溫州中考作文的一個傳統。
從這三點出發,我對xx年的中考複習迎考工作有以下思考:
1、按拼音寫字,要儘量多地創設語言情境,更注重平時的點滴積累而不是專項訓練。集中的大量練習,從記憶效果來看並不很好,適當做一兩次還可以,不能多做。要把一到六冊的重點詞彙整理出來,做成A、B、C卷(考點專訓),再把各地中考試卷、幾套主要的複習資料上的練習彙總起來,篩選,分解成“每課十分”這樣的練習,每天抓一點落實一點,可以達到積累的目的。
2、詞語的選擇,可以像第1項那樣做積累,但對學生易錯的詞語、成語是可以用三、五個課時進行專題講座的。對近義詞辨析這個考點要引起高度重視,近三年考得不是很難,會不會在09年增加難度,這值得研究,要做到有備無患。
3、古詩文默寫。要做到一分不失,除了利用每天早讀的時間按計劃完成背誦任務外,語文組要花大力氣把必考的那些句子摘出來,像05年,我們是選擇了200句,背,默寫過關,再篩選其中出錯較多的80句,形成第二次過關材料,再背,再過關,然後把其中又出現錯誤的30句摘出來,讓學生一對一的過關,老師親自檢查,做到人人過關。再加上平時的單元檢測、月考等鞏固措施,基本可以保證古詩文默寫的一分不失。
4、名著閱讀積累。這是一個難點,從上一屆學生出考場後的評論以及後來的估分情況來看,學生失分較多。為什麼,一個是讀書太少,一個是課文學得不紮實。像我們這次月考的第4題也是如此,學生連學過的課文題目、作者、主題這樣的常識也記不得,這是很危險的事。我想,有必要讓學生完成一個練習,就是把一到六冊教材附錄中的名著導讀整理出來,分門別類加以歸納,形成一個知識圖表,把書名、作者、人物及特徵、主要事件、作品主題、寫作特色等知識系統疏理,再由老師整理成必背的知識點一百個還是八十個,強化記憶。因為現在再要求學生去讀書、讀名著是很不現實的事,這樣疏理之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綜合性學習。這是變數最大的一個考點。但近三年溫州試卷只集中考核了成語積累、對偶的知識、按要求寫句子和文化溫州的常識。因此,複習時必須做到重點突破,再向兩個方向拓展。重點突破的是要在“每課十分”這樣的練習中固定設計這四類練習,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兩個方向的拓展,一是關注20xx各地中考尤其是浙江省內各地市中考的新題型、新思路,二是向生活拓展,把一年來社會的熱點問題引入到語文課上來,作為練習材料或者考題本身。
6、現代文閱讀。這是整個語文複習過程中的三個重點問題之一。我想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平時的閱讀積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比較好的語感。看起來現在再抓語感訓練顯得有點晚,但這卻是解決閱讀問題的根本。要引導學生形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判定文體—概括內容—總結中心—語句評註,就是拿來一篇文章,先讀一篇,整體感知。自覺完成上面這四個任務,不管後面出什麼樣的試題,都要快速地解決這四個問題。為什麼,簡單說就是把文章讀懂。第二方面的功夫是考點專題輔導課。我們粗略地把現代文閱讀的試題分成整體感知與資訊提取概括類、中心與情感概括概括類、語言品析作用好處類、聯絡生活感悟類這樣四個大的板塊,其中還要再細分出若干小的考點,每一個考點都要指導學生形成比較穩妥的答題思路和解題規範,這樣,基本上能保證學生不失大分,要做到完全不失分,就又回到剛才第一方面的功夫上去了。
總結溫州中考近三年的試題,我認為以下考點應該作為訓練的重點:根據題目要求指出相應的詞語或句子、概括事件、概括人物特徵、修辭的表達效果、人物描寫的作用、關鍵句的理解、句段在結構上的作用、補充材料等。每個考點又依文章不同而有各種變式,教會學生仔細審題也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7、古詩賞析。我們溫州的考題並不難,閱讀材料選擇的都是比較淺易的七言絕句,考得內容通常是兩個:詞語的表達效果、詩歌的思想感情。但因為學生對詩歌閱讀總有畏難情緒,認為詩歌不好懂,所以平時練習也只是背一背、寫一寫,沒有主動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想有必要按照詩歌的內容分分類,把田園詩、邊塞詩、贈別詩、思想詩、愛國詩等歸納成幾大類,或者在遣詞造句、典故運用、修辭技巧等方面做幾個專題,再加上平時晨讀的積累,也會解決好這個問題的。
8、課內文言文。根據《浙江省考試說明》的要求,08年增加了文言文閱讀的篇目,就是現在的“24篇”,除課標指定的16篇必讀篇目外,增加了五、六中未被課標收錄的8篇文言文。這是語文複習的第二個重點,因為學生普遍感覺文言文不好學,該記該背的東西太多且容易混淆。從歷次考試成績看,文言文失分,特別是中、下層次的學生,非常普遍。我認為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實詞的鞏固,這24篇中出現的實詞,包括在其他篇目中出現的重點實詞,要像名句默寫一樣抓過關的落實;二是句子翻譯,也要一句一句、一個人一個人的落實,要反覆練習的基礎上總結規律,不能只講方法規律而忽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三是對課內篇目的文意理解要形成“小題庫”,對每一篇必須掌握的內容進行歸納,和名著導讀一樣疏理成必背的那麼一百個左右的題目。
9、課外文言文。其實,這部分與課內相比反而容易了,只是要讓我們的學生能活學活用,把在課內形成的解詞方法、翻譯句子的要求等轉化過來即可。但因為學生對陌生的東西會有畏懼感,所以複習時進行一定量的訓練還是非常必要的。
10、寫作。這是語文第三重點,也是最大的難點。因為我們的學生要想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績,作文的成敗就決定著他中考的成敗。溫州中考作文在常規要求之外,有五條發展性評價標準,就是加分的條件:情感真實,充滿心靈的感動;具有想像力,能引發人們的想像與思考;體現出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構思新穎,有創意;語文優美,富有獨特的個性。我認為這就是初三作文訓練的發展方向。至於具體的操作,我是建議在經過一定量的作文訓練,逐步積累成功作文。具體來說,現在的初三,每週至少要寫一篇作文,每大周要有一次集中的輔導,每次作文(對優生來說)不能達到要求的要修改或重寫,直到達到要求。然後才是在相似話題或命題之間形成轉換的能力。目前,我們要解決作文的五大難題:書寫不工整、立意不深入、選材不新穎、結構不規範、語言無新意。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解決作文的“深”與“新”兩大問題。基於這一點考慮,我還是希望今年開學我們已經在做的活頁作文(分步作文法)能夠堅持下去。至於作文的訓練主題,我覺得曾憲一老師提供的材料比較全面,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