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人力資源典範企業:製造:迴流,遷徙或轉型?
5月,JP摩根全球製造業PMI降到了50.6%,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成為最近5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歐元區和英國製造業PMI下降到三年來的低點,德國製造業訂單數創6個月新高的下滑(超預期0.9%)以及法國、希臘等國家制造業顯著收縮,美國的PMI雖然出現回落,但仍然高於全球製造業PMI的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全球回落中日本製造業保持了小幅的擴張。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就業指數卻略有回升:5月份,全球製造業就業指數為51.6%,較上月略升0.4個百分點。從受調查的國家或地區來看,美國就業繼續保持增長;日本就業增長達到四年半以來的最好水平。與美國、日本形成鮮明對比,歐元區和英國就業下降。
有趣的`是,美國、日本這兩個在製造業大環境不景氣情況下目前還算得上可以獨善其身的國家,都在進行製造產業的明顯轉移:
美國:製造業“迴流”世界著名機械裝置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最近剛決定把小型挖掘機的生產線從日本遷回美國,並將倫敦的一家工廠撤回印第安納州;福特汽車公司陸續從中國、日本和墨西哥撤回部分崗位,並計劃到2015年在美國本土投資1600億美元,創造12000個就業崗位;英特爾和IBM等公司計劃聯合投資44億美元在紐約建立半導體研發中心,研究下一代晶片技術,預計帶來就業崗位6900個。
但是,雖然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正在逐步上升,失去作為“外包”國家的優勢,但發達國家原本就不低的工資成本仍然在相當程度上阻礙著勞動力密集型製造業的迴流。
日本:生產向中國轉移在美國將製造業迴歸本土的同時,日本把製造業調整的方向轉向了中國。日元升值、勞工保護、法人稅、貿易自由化遲滯、減排壓力、電力短缺被日本企業稱為“六重苦”。日本大金將加工組裝轉移給格力電器,東芝開利將空調生產交給美的,夏普去年10月成立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繼在中國設立事業本部。目前,日本公司正加大將生產能力向中國等新興市場轉移的力度,以降低成本。
然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也面臨著上升的必然局面。這種目前行之有效的生產轉移能夠為日本製造業帶來多久的發展仍未可知,特別是中國製造業也在向上尋求生產知識密集產品的“智”造時代。
在今年5月10日的富士康新總部動工儀式上,總裁郭臺銘致辭:“富士康正面臨著新的轉型,中國的內需市場正在形成,我們也要由製造外銷型企業向科技研發企業轉型,科研、貿易、銷售將成為重點,著力在上海打造一個商貿富士康。”由此可見,新總部不僅僅是一座大樓,更是富士康轉型的營運、科研中心。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製造企業在意識到依靠代工訂單的微薄收入無法滿足盈利、漲工資的需求後,開始轉向生產更加面向消費終端的產品,也將給掌握高階技術的工人、研發人員以及市場營銷人員帶來新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