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四步勝棋
一、認真審題 把握文意
在審題過程中,要注意將題目中的所有資訊弄清楚,然後抓住關鍵資訊,也就是“題眼”,從而抓住主題、扣住主題,才能寫好文章。
1996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仔細觀察下面《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和《截錯了》兩幅漫畫。
在一次漫畫欣賞會上,對這兩幅漫畫,有人說這幅好,有人說我喜歡那幅,那麼你呢?請以“我更喜歡漫畫《 》”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表達你的看法。
這一題目的“題眼”是“更”,只有抓住“更”這一關鍵詞,考生才能在文章中將兩幅漫畫做簡單的描述,進行比較,然後闡述自己“喜歡”哪一幅,同時“更喜歡”哪一幅漫畫的原因、理由。
這一個題目,既考察了考生的審題能力、刻劃描寫能力,同時又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可謂“一石三鳥”。如果未抓住“更”字,可能會全盤皆輸。
作文題目中,往往有明確的標記詞,它們既說明了文體,又提出了寫作要求。如:重在記人、記事、描景、狀物的記、憶、訪、遊、行之類;重在抒情、歌頌、鋪陳的頌、歌、賦、曲、贊之類;重在議論、說理的辯、析、駁、說、談、評、論之類;重在收穫的啟示、啟迪、感、悟之類。而題目中一個關鍵詞的改變,就可能改變了一篇文章的體裁。如從《我的課外閱讀》到《我說課外閱讀》,一個“的”變為“說”,文章體裁截然不同。
我們在命題作文中,要注意認真審題,而在材料作文中,如果需要自擬題目進行作文,也一樣需要認真審題。命題要考慮到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寫作,這與審題是一個反思維的問題。只有合適、恰當的題目,才能使寫作順利開展。
如1993年的高考題: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不少於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裡,梧桐樹下……
啪!隨著細微而清脆的一聲爆裂,梧桐樹的一塊老皮剝落,露出了鮮嫩的新皮。
女兒對老樹皮發出了一串讚歎……
兒子對新樹皮發出了一串讚美……
父親聽著,看著,深有感觸地說:“我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能像你們倆說的那樣……
有的考生吃透了材料,找準了題目,以《新與老》、《新老交替頌》之類為題目,文章主題清楚,寫起來也順暢自然。而有的考生以《納涼夜話》、《夏夜,一個永恆的話題》,主題依然未變,題目更見文彩。
材料作文大多都對考生如何作文有幾句簡單的提示。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些提示,從而把握題目規定的內容和中心、選材範圍、寫作形式。
如1986年高考作文的提示是:“這裡說的是一種自然現象,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也有類似之處。請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用上述現象作比喻,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告訴我們,必須按照題目去從現實生活中找出可類比的話題,運用比喻論證展開論述。而1990年高考作文的其中一項提示是:“根據提供的材料,請你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絡生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展開議論。”這就規定了考生必須對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進行分析,發表自己的看法。
總之,在文章審題中,我們要做整體把握,認真審視題目、審視材料,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逼近題目、材料中心,弄清題目蘊含的深意,才能很好作文。
二、理順思路 確定結構
寫作的主題清楚之後,關鍵問題就是理順思路,確定結構。只有思路清楚了,結構合理了,一篇文章才能井然有條,順序展開,所謂綱舉目張是也。
結構,《現代漢語詞典》(商務,19996年版)定義:⑴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結構、語言的結構、原子結構;⑵建築物上隨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構造:磚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我想,文章的結構之義很有可能是建築結構之義的延伸:文章各部分的排列、搭配,就如同建築物的框架支撐重物一樣,支撐文章的主題。所以,我覺得港澳臺語言中把結構叫做“架構”更為準確地反映了結構的意義。
那麼,怎樣確定文章的結構呢?
無論是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散文……都有其內在的結構性。我們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題,分析它本身具有幾個層次、幾個方面,我們準備分幾個層次、幾個方面去展開議論、說明、記敘、抒情……或以時空變化為序,或以問題性質為序;或總分、或遞進、或對比,文章的條理、結構自然就出來了。
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工作方式是抓典型,我們最喜歡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實際上,麻雀之於所有的動物,確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典型。弄清了麻雀的五臟,其他動物的“內在結構”自然也就大致明白了。我們說文章結構,不妨以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的課文為例:
花園 果園
我們村種了許多果樹。
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梨花開了,蘋果花也開了。我們村成了花園。
秋天到了,桃子熟了,梨熟了,蘋果也熟了。我們村成了果園。
文章的主題即文章的標題:(我們村是)花園、果園。文章的主題就隱含著文章的結構:並列兩個層次,一說花園,一說果園。於是文章開篇在交代了大前提、必要條件“我們村種了許多果樹”之後,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一層表述花園,一層表述果園。文章的層次非常簡單,但結構非常完整。
小學語文課文如此,其他任何文章也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只不過結構、層次複雜點而已。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我更喜歡漫畫( )》,一個“更”字,即表表了文章的層次:兩幅漫畫,不是喜歡一幅,不喜歡另一幅;也不是兩幅都一樣喜歡,而是喜歡一幅,但更喜歡另一幅。它的結構應是遞進式的。文章自然要簡要介紹兩幅漫畫的內容,透過對比,表明自己的觀點:更喜歡某一漫畫。也許更喜歡的理由有三,也許有五,必須條分縷析,錯落有致,一一道來,以支援“更喜歡”這一觀點。
“新概念”作文大賽,因郵路的原因,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學生韓寒未能準時參加複賽。但複賽評委被韓寒初賽作品所顯露的才華深深打動,愛才惜才的評委決定讓韓寒補考。上海作家李期綱受評委委託出題。他隨手將一團道林紙置入一個有半杯水的水杯:“這就是題目。”韓寒在一個鐘點後,寫出了《杯中窺人》。那麼,韓寒在極短的時間內,如何安排文章的結構呢?
一張紙(韓寒文中處理成布)在半杯水的浸泡、沉降的物理過程,被韓寒機智地處理成一個人(廣義的人)從出生到被社會浸染的象徵性的同構過程。文章的結構因此有了很堅實的骨架。這樣,韓寒就可以很輕易地往這骨架上填塞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某些看法。韓寒的文章結構可請簡單,但又非常精妙。
文章的層次結構清楚了,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如何展開這一層次。相對來說,每一層次,在層次這一主體中,它也具有自己的主題,自己的結構。在寫作中,對每一層次的條理、結構也不能掉以輕心。美學,可是講究細節的哦。
文章精彩與否,條理、層次是一個關鍵。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我們在設計文章的結構的過程 ,一定要把開頭和結尾一併考慮,以期取得一個功德圓滿的結果。
三、與眾不同 別出心裁
由於考試作文是人數眾多的“同題作文”,又是考生在短短几十分鐘內炮製出的“快餐”作文,那麼,要想贏得閱卷老師的好感、好評,取得理想的成績,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常規之外,出眾、出新,別出心裁,與眾不同。
(一)、開篇引人,快速點題。
當幾乎千篇一律,或者千篇相似的應試作文源源不斷、鋪天蓋" 地而來,忙得閱卷老師喘不過氣來,膩得提不起神來的時候,一開篇引人的作文出現了,老師會是一種什麼反映?一定是“味道好極了”。老師會情不自禁地把你的文章讀下去,把你的分數提上來。
1985年高考作文是就環境汙染問題,讓考生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封信,反映情況,申述理由,呼籲解決。一考生的開頭這樣寫道:
編輯同志:
看到信封上“澄溪中學”幾個字,你們也許會想到我們學校一定會有一條澄碧的小溪。是的,幾年前它是澄碧的。你們猜那裡面一定是魚光鱗鱗,岸邊鳥語花香,環境宜人。是的,幾年前確是如此。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地方,學生們一定在溪邊讀書、散步、談心。不錯,幾年前就是這樣的。
文章以“澄溪中學”起興,緊扣“澄溪”,簡單幾筆,勾劃出學校前幾年的優美環境,文筆清新簡潔,吸引老師讀下去。同時又為下文反映學校周圍環境汙染問題打下了伏筆,形成了強烈的反襯。這篇文章的開頭,被許多老師所稱道,整篇文章也被判為滿分。
1998年高考作文《堅韌——我追求的品格》,一考生開頭寫道:“自小我就喜歡藤本植物。它們沒有松柏耐看的外表,沒有垂柳的輕柔,沒有紫荊的繁茂,沒有白楊的挺拔。但我喜歡它的堅韌。”在酷熱的評卷場上,能多多看到這樣的文章,是一件賞心樂事。
應試作文開篇要簡潔明快,迅速切入主題,以突兀、懸念、假設等筆法,乾淨、精彩的語言抓住人、打動人,一開篇就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
(二)、結尾巧妙,餘音繞樑。
林紓先生說:“為人重晚節,行文重結穴。”結穴,即文章的結尾。結尾是文章前後呼應、結構完整的重要一環,是文章的重點。人們對文章總體印象的好壞,文章的結尾部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結尾,能使文章產生意味深長、餘音繞樑的效果。
1986年高考作文《樹木·森林·氣候》,讓考生以比喻論證的方式,闡述生活中“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只有森林才能改變氣候”的道理。一考生在結尾時說:“一個馬勝利只能改造一個造紙廠,而‘森林’一樣的馬勝利卻能振興一個國家。”把“人才”與“森林”巧妙結合,使主題得到了昇華。1993年的高考作文,一考生以《新老交替頌》為題,對給定的材料進行了改寫。他在結尾寫道:“正在這時,電視裡傳來了北京的最強音:廢除幹部終身制;我們偉大的祖國選出了新的……”,一樣把自然現象與政治生活巧妙地聯絡在一起,意味深長、引人回味。
(三)、獨樹一幟,卓然不群。
同題作文,關鍵在新,在別緻。應試作文在立意上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維圈子,大膽出新。只有這樣,才能標新立異,才能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應試作文,切忌“懶”。懶於思考,懶於出新,不假思索地選一個大路的主題、簡單的方法,隨隨便便地寫下去,寫下去……
同樣是1986年高考作文《樹木·森林·氣候》,考生所談的多是國家·集體·個人、社會、社會風氣、改革等一類的熱門話題。而一考生“殺出一匹黑馬”,將平日談濫的“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問題搬上了作文,注入了與題目相關的活力,一舉避開了“眾口一詞”的俗套,在文章立意上獨樹一幟,取得了卓然不群的效果。而作為正處在青春期的作者有話可說、有感可發,因此文章新穎別緻,內容充實,當然也就被評為上乘之作。
總之,應試作文不僅在開頭、結尾上要新,在主題、立意上也要新,避開眾口一詞,避開千篇一律,以自己獨到、新穎的結構與內容贏得好評、取得好成績。
四、巧妙構思 玉潤珠圓
高考命題是面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所有考生,要求考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公平競爭。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照顧全域性,讓考生人人有話說。因此,高考作文題目就必須明白、易懂。從過去20多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看,人人看了都覺得題目清楚,主題鮮明,絕少讓考生悶題、暈題、不知所云的現象。
但是,正因為高考作文題目明白、易懂,人人都知道寫什麼,可寫好卻不容易。就如蘿蔔、白菜誰都會炒,但炒好,炒得色、香、味俱全,炒得適合人的口味卻難。
以1998年的高考作文為例:根據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現今中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差異較大,有的像雞蛋殼那樣脆弱,有的卻很堅韌。那麼你是怎樣的呢?從後面兩個題目中,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情況的題目,舉出例項,寫一篇關於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堅韌——我追求的性格/戰勝脆弱
本來,只要選準和寫好造成困難、壓力和脆弱的事件,具體刻畫和分析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轉變,寫出真情實感,就可以了。實在的,這樣的作文並不難。
但根據河南省高考年報介紹,一本30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舉這樣的例子:高考臨近,父親或者母親或者自己最親的人突然去世,給自己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心理一下子就要崩潰了。當然,我們不能妄然斷定這些考生都是編造的,但這麼多的情況都集中到一起,也有點太離譜了。而另據報載,有的考區,竟有高達20%(?)的考生“製造”了父母雙亡、離異或自己有殘疾而又奮鬥不息的“事實”。
這些考生由於不能從自己的生活中去“選”取合情、合理的合適事件、情節,去表現自己戰勝脆弱、追求堅韌的心路歷程,只是一味編造、虛構,寫出的文章就不真實、不感人,自然也不會有理想的成績。而且,這種編造、虛構又會落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俗套,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一位考生僅僅選取了過去“高考落榜”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件,很好地表現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戰勝脆弱
七月流火,知了熱得在樹上吱吱啦啦地叫,而我站在成績公佈欄前,心卻一陣陣發冷。黑色七月,我終於沒能逃脫厄運。
回到家裡,不吃不喝的睡了兩天,沒有人理我。爹媽都是老實的農民,都指望我能考上大學,跳出農門,也好光宗耀祖。而我卻交了一份無力的答卷,沒能給他們掙到臉面。
第三天早上喂罷牛,爹就叫我起來同他一塊去開一塊荒地。我們村屬崗地,好田不多,所以每家都要種一些荒地。我有氣無力地跟在爹的後面,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我卻沒有理由不幹活,因為我生在農家。
清晨的風吹著,倒也不怎麼熱。其實並沒有我什麼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糞撒開就行了。我坐在地頭看爹犁地,因為爹並沒有叫我走。隨著牛鈴聲一次次由近到遠,又一次次由遠到近,天氣也越來越熱,把一塊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裡想。果然,在炎熱的太陽下,那頭老牛的汗開始順了佈滿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氣越來越重,走得越來越慢。我抬眼望父親,他也一臉的汗水,眼望著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關愛和感激,這頭牛為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親並沒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的揚著,不肯放下。
一下又一下,鞭子每打一下,那頭老牛就快走幾步,每一鞭打在牛身上,也像打在我身上,我的心一次次抽緊。我並沒有勸父親回家,我知道,種地就是這樣,你不可能因為心痛牛就及早回家。
中午時分,一塊地竟犁完了。父親甩完最後一下鞭子,老牛用力向前邁完最後一步。父親停住了,我的淚也流下來。“爹,我想複習。”
就這樣,我成了一名複習生。每當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父親所甩的最後一鞭,最後一鞭也是那麼響亮,那麼有力。
感謝老牛,感謝父親。
這位考生沒有過多地描述落榜的過程,只有開篇以熱與冷的對照,鮮明地點明出了七月的黑色和自己的厄運。再將父母之希望與自己之落榜進行聯絡,突出強大的精神壓力。下面,作者並不急於寫自己如何面對壓力、戰勝脆弱,而把筆鋒一轉,寫自己和爹爹一塊去開墾荒地。透過對拓荒老牛的描寫,透過老父手中高揚的鞭子,老牛堅韌奮進用力向前的精神,給了自己戰勝脆弱的能力和信心。
文章如一個令人感動、回味的小故事,完全為那一種精神、氛圍感動了、流淚了,讓人體味到它不是一篇應試作文,而是一篇韻味雋永的小品文。
仔細審視這篇文章,它非常平常,選材、敘述、描述、情節,都很平常。但最大的特點是合情、合理,感人至深。這給我們每一個考生都是一個啟示:選材要貼近生活,讓人讀起來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透過平實、普通的文字,把一個感人的事件、完整的情節敘述、描寫出來,就能達到玉潤珠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