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以意取勝
一、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透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這裡的“大”是大的話題、大的道理,它可能關係到自然社會、人類命運、天地宇宙等。好的文章總是在日常事、平常人的描述中挖掘深刻的生活哲理,在司空見慣的事體物象中寄予作者深刻的思考,從而給人以啟迪和教益。
“以小見大”的寫法,在小說、散文、詩歌和議論文中很常見,如就我們在學校裡去食堂吃飯時排隊的事,如果考生用“以小見大”的方法構思,首先對這種現象進行拓展和聯想。由食堂的排隊,聯想到其他地方的種種排隊,簡單總結一下它們的一些共同現象,比如是否擁擠、是否插隊、氣氛如何等。然後在拓展聯想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思維的延伸。由這些有形的“排隊”,延伸到那些無形的“排隊”。
這兩個步驟,主要是列舉現象、積累材料,是重要的過程,但不是目的。考生還需要對它們進行加工,總結本質,分析利弊,推理原因,得出觀點。因此,考生還需要進行下面的步驟:一是分析這些現象的本質,並選擇文章切入的角度。“排隊”,其核心的理念是體現“公平、有序”,而“插隊”就是對“公平”“秩序”原則的挑戰,體現了一種“特權思想”。考生可以從“插隊”的角度切入,這樣有利於針砭時弊,提升文章的力度。二是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源。首先,考生可挖掘它的歷史根源。其次,可考查它的現實基礎。經過以上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揭示出事情的真相,發掘到現象的根源。從一個完整的邏輯角度而言,考生一般還需要進行最後一步努力,從反面的剖析轉到正面的總結,即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對前面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昇華,得出“我們要追求平等,遵守社會正義和秩序”的主旨。
考生作文中要成功運用“以小見大”的選材技法,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小題材”必須典型,要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寫作只有從本質上把握住小題材與大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絡,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開掘它們所包含的深刻的意蘊。
二是必須聯絡廣闊的社會背景進行開掘。“小題材”只有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才能體現出它的典型和概括意義,揭示出重大主題。
三是準確處理“大”與“小”的關係:既要從大處著眼,“一覽眾山小”;又要從“小”處入手,“一葉而知秋色”。處處在寫“小”,卻處處在表現“大”。
二、巧用襯托烘雲托月
巧用襯托法也是高考作文立意的一大妙法。有時候,作文的題材、立意如果從正面切入,無法出新,或者新意不足,這時考生可藉助“第三者”來切入正題。透過對“第三者”的記敘、描寫、議論等來暗釦原定的主旨。這種不直接落筆,而進行間接描寫,不正面勾畫,而進行側面描寫的方法,就叫襯托法,也叫烘雲托月法。這種寫法能使描寫物件更突出、更鮮明,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使筆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考生作文中要成功的運用襯托法,就要注意瞭解常見的襯托方法:
常見的襯托方法有如下幾種:1.以景襯人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對景物的描寫,襯托人物的性格。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濃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運遠地向船尾跑去了………”這段景物描寫,襯托出“我”去看戲時興奮愉快的心情,表現出“我”對江南農村自然美景的喜愛。2.以後襯先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對後進人物的描寫,襯托先進人物的性格。如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中的《分馬》一節,文章中的先進人物是郭全海,後進人物是老孫頭。在老孫頭的襯托下,郭全海大公無私的性格便更加鮮明突出。3.以側襯正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第三者對主人公的介紹和評述,來襯托主人公的性格。4.以反襯正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對反面人物的描寫,襯托正面人物的性格。如《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就主要寫唐睢和秦王這兩個正反對應的人物。秦王的驕橫、狂妄、狡詐和前倨後恭的種種表現,有力地反襯出唐睢的沉著、鎮定、堅強無畏納精神。5.以次襯主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對次要人物的描寫,來襯托主要人物的性格。6.以昔襯今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描寫人物過去的不足、落後和缺點,來襯托人物今天的長處、進步和優點。7.以難襯易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人物對難題設法解決的描寫,來襯托人物的性格。8.以西襯中法。這種方法是指作者透過對西方人的描寫,來襯托中國人的性格特徵。
考生在運用這種手法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襯托時對比要鮮明。考生在運用襯托手法時,少不了要形成對比,或正反,或虛實,考生要注意分清善惡,弄清是非,這樣才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2.襯托要滲透進作者的褒貶、愛憎之情。襯托就是為了使作者的好惡和愛憎之情,在比照中顯得更為鮮明突出,考生在寫作時要注意把這種褒貶、愛憎之情鮮明地表現出來。
三、結尾突轉,尺水興波
在高考作文的諸多技法中,“結尾突轉法”就是一個比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謂“結尾突轉法”,就是在敘述事件的結尾對文章前面的鋪墊來個出乎意料的突然轉折,掀起敘述的波瀾。這樣行文起伏變化,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讓小小文章尺水興波,增強敘述的生動性,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突轉法”運用得好,能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那麼考生在作文中應如何來運用好突轉法呢?
要大力描寫次要的內容,給讀者一個錯覺。如小小說《3號床的那個男人》,文章先寫出手闊綽的“暴發戶”老蘇,寫他邋遢的外表、寫他大大咧咧的'做派、大快朵頤的吃相以及他的自私自利透過刻畫了一個沒有修養,沒有愛心的“暴發戶”形象,給人們一個錯覺,為後面的突轉“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幫不上,添個菜錢還是有的”作了鋪墊。
一是要在一定的地方來個突轉,給人以意想不到的結局。如小小說《回鄉曲》的前半部分,著力描寫了人物的反常行為——喪事喜辦。主人公福水叔去世了,他的“四個子女和一個媳婦都帶著歡愉的、如釋重負的笑容”,而且在去下葬的路上“他們臉上仍帶著歡悅的微笑,像是去郊遊一樣悠閒”。但是文章在結尾處卻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回到鄉居,大兒子帶頭下跪朝父親的靈位再次焚香禱告:‘爸爸,我們都依照您的吩咐,在喪事期間不敢悲傷流淚,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孫一哭,你回頭一望,靈魂便找不到回唐山的路……’”讀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面帶笑容,不哭不鬧,這一切都是福水叔事先吩咐好的,他怕真如相士所言,子孫一哭,自己的靈魂便找不到回唐山的路了。而“思鄉魂”正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一是突轉法能考生運用此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避免平平淡淡、平鋪直敘,讓人看到開頭最多看到中間就知道結尾。寫文章必須用材料,但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材料都包攬其中,用什麼材料,不用什麼材料,什麼材料詳寫,什麼材料略寫,必須根據你要表達中心的需要仔細篩選、精心組織,把最能吸引讀者的材料放在最後面,就能以巧取勝。但要避免“獵奇”,不能為一味追求“意料之外”而摒棄“情理之中”,否則會讓人感到虛假,削弱文章的情感力量。
二是寫作時要化虛為實,選擇一個好的敘事線索,避免寫得雜亂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