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觀後感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觀後感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講述從小父母雙亡的小男孩哈利波特是魔法師的後代。他的父母都被一個魔法界的壞巫師所殺,然而當壞巫師也企圖殺死哈利波特時卻被一種巨大的力量給阻止,哈利波特因此得以倖存。之後他與阿姨一家人同住,而且被送往魔法師學校就讀,發生許多有趣又不可思議的經歷。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相關文章吧。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觀後感

將哈利波特全系列電影看完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第一部,感慨萬千,與之後的作品清晰的畫面灰暗的色調不同,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畫面都帶著2000年代特有的懷舊感,暖黃色調的畫面真是恰到好處的讓人感動,放鬆身體,開始漸漸回憶起最初的那段記憶……

哈利波特的原著本來就是一場盛大而華麗的魔法冒險,電影又將原著中的炫目場景一一塑造出來,終於讓這份魔法盛宴得以呈現。激動人心的冒險、正義與邪惡的對抗、精緻大膽的場景、炫目而滿足想象的魔法,這所有的一切都讓沉醉於哈利波特世界的我流連忘返。

魔法,這兩個字繞在舌尖上的時候,還未說出口就感受到了來自心裡的顫動,曾幾何時,我也一日一日期待著自己能收到貓頭鷹帶來的入學通知信,加入哪個神奇的魔法世界,雖然自己的心裡非常清楚這是不可能的,這都是虛構的,但還是甘之如飴,寧願被JK羅琳塑造的美麗謊言所欺騙。

JK羅琳,一個偉大的女人,如果不是她的奇思妙想創造出這個魔法宇宙,所有哈迷的人生不知道會多麼無趣。而且她還非常厲害的將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填充完整,可以讓全世界的朋友們一起來添磚加瓦,這就是為什麼HP的同人文化如此興盛,因為可以利用的元素實在是太多。

有多少人在死亡聖器出來之後感到遺憾,認為哈利波特的世界大門就要正式關閉了,可沒想到JK羅琳又開啟了《神奇動物在哪裡》。她是在告訴我們:魔法的世界,永不關閉。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觀後感

曾經在初中的時候讀了小說,當時和同宿舍一個女生一起把幾部都讀完了,然後就瘋狂的迷上了這個魔法世界。可是長大也許也是一件憂傷的事,因為很多東西會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了,你的世界裡開始逐漸有其他的東西來填充。直到這個週末,電影還是第一次看。先是被正太蘿莉迷的七葷八素,同時也隨著中間人物恐懼開心,時隔將近十年,彼時書中的具體內容也已經被我遺忘的所剩無幾,但是看到現今已成為大牌明星的當初幼稚天真的面孔,還是大大感慨了一番歲月無情。似乎也看到了當初那個還在上初中的自己,記得當時最喜歡的角色就是赫敏,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和赫敏是何曾相似!而當時最大的渴望也是可以像赫敏一樣聰明,一樣驕傲。

不知道人逐漸長大是否就會越懷念從前,這似乎根植於我的本性,總是不斷的回想起從前兒時的時光,也不知道是那時真的那麼美好還是人總習慣美化記憶,所以回想起來的日子總是無比幸福快樂的。

曾經看到過網上流傳哈利波特里的一句話,“決定我們成為什麼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當時還不知道影片哪裡有這句話,於是覺得好似“心有慼慼焉”,但卻不曾真正理解。知道今天看到了這句話的出處,鄧布利多對哈利說道,當伏地魔給他留下閃電型傷疤的同時也把一部分能力賜予了哈利,當然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卻無意中成全了哈利。於是,哈利會蛇語,會聽到其他人聽不到的聲音,於是分院帽覺得他在斯萊特林學院必定會大有作為!但是哈利自己不想去斯萊特林,不想成為伏地魔那樣的黑巫師,分院帽也因此而尊重了他的選擇,把他分到了葛萊芬多。而且只有真正的葛萊芬多的傳人才可以從帽子中拿出寶劍,儘管從天賦上來看,哈利也許更適合斯萊特林,但是,他自己選擇的路是成為一個葛萊芬多!而他也的確成為了一個優秀的葛萊芬多。

所以,無論你的能力如何,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的,是你自己的選擇。

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觀後感

我依然無法忘記當年看這部電影時的歡呼雀躍,真的是還原得太完美了!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哈利波特》,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場景,都使我腦海裡模模糊糊的形象全部具體了,而且我並沒有幻滅。作為一個小說改編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完美的。儘管情節細節上有所刪減,但基本上故事都完整地呈現了。

先說人物選角,從一出場的鄧布利多、麥格教授、海格、德思禮一家,還有哈利波特三人組,到之後出場的霍格沃茨所有人,韋斯萊一家……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選得太!好!了!而我第一次看見可愛的小丹尼爾就一直在感慨“他就是我想象中的哈利波特!”他一臉呆萌地將哈利波特初次接觸魔法的手足無措新鮮好奇完美地呈現,加上眼鏡、生日等等元素,我認為他就是為哈利波特這個角色而生的,He’s born to be Harry Potter!以至於之後看他演繹其他作品會有不安。他為哈利波特而生,為哈利波特走入了娛樂圈,他已經付出了那麼多,但哈利波特的完結不能讓他的演藝生涯也完結,看得出他為擺脫哈利波特而轉型做了相當大的努力,但離開了哈利波特他還能走多遠,we’ll wait and see.比起羅恩和赫敏,哈利比另外兩人更難演,因為他是小說的第一人稱,有太多太多的內心戲,丹尼爾在這一集的亮點是還原度高+呆萌,比起另外兩人的演技還是略輸一籌。羅恩與赫敏的扮演者戲路都蠻廣的.,這兩人的顏藝在第一集裡就可見一斑,雖然略顯造作,這是小演員無法避免的。尤其是當年的Emma Watson,那麼小就把赫敏初見羅恩和哈利的那種小高傲演繹得活靈活現,Emma Watson不愧是我的女神!而最讓我驚喜的也從一而終地喜歡的是韋斯萊雙胞胎,那樣的默契,那樣的惡作劇口吻,那樣的“不羈放縱愛自由”,抱歉我言語貧乏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我對他們的愛了!

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而言,書的內容相對少,而電影的篇幅有限,作為系列的第一部,《魔法石》更急於向世人展示製作團隊對《哈利波特》這部小說的還原度是多麼負責任。小哈利住在樓梯下的碗櫃房間、對角巷裡的琳琅滿目、古靈閣“可恨的小推車”、霍格沃茨學校禮堂的天花板,還有霍格沃茨的桌上的美食(例如在萬聖節上,滿桌可愛的蘋果、南瓜),這一部給所有的忠實粉絲是一個驚喜,那些所有隻在書裡的魔法場景都如此真實的反映在螢幕上。而且我還終於見識到魁地奇時怎麼玩的,開心~

導演也不失時機地加入一些有愛的小細節,我相信這一部導演對哈利波特是有愛的!

例如一開始哈利波特選魔杖時那些小細節導演改得很好,在書裡小哈利只是亂揮一下奧利凡德就會神經質地換,而電影就更加直接用錯魔杖就會打壞東西抗議,雖然刪除了奧利凡德碎碎念每支魔杖的規格的臺詞(我認為是可惜的!)但也算是不錯了。

例如哈利波特初次與伍德練習魁地奇時當放開金色飛賊時波特能清晰看到金色飛賊在飛,而伍德卻周圍看看不到,說明小哈利果然是有天分做seeker的。

例如斯內普教授,除了每次教授出場導演都有鏡頭特寫小哈利的雙眼,還加入了教授在小哈利第一次比賽前鼓勵他!神啊!羅琳絕對告訴了導演所以才加入這麼一個情節!而比賽時赫敏看到教授全神貫注唸咒時,如果留意的話可以看到奇洛教授當時也很專心地注視著哈利。

對於哈利的同學,本來這一部除了三人組以外就只有納威有一些描寫,不知道為什麼導演突然為西莫加入了愛爆炸這個屬性,結果這個梗從第一集用到第八集樂此不疲。

海格養龍的那一段基本還原了小龍出生的描寫與海格滿眼的愛意還有馬爾福的偷看,雖然刪減了很多“送小龍走”之類的情節,但比起小說,反而覺得電影的進度到之後的禁林冒險進度都更合情合理。

而尋找魔法石的旅程的還原度也很高,包括三個頭的路威,只可惜面對著魔鬼網時羅恩的經典吐槽“你還是不是一個女巫啊”沒有了;好奇怪為什麼鑰匙要攻擊人。還有赫敏的經典推理也沒有了,殘念。但巨型棋盤的還原度超高啊,羅恩的演技在棋盤對弈時非常好,那種果敢、決斷的犧牲精神還有“人家雖然很勇敢但人家還是怕痛的”全部都表現在臉上了,羅恩同學做得好啊!

最後再說說一些小遺憾的,例如分院帽沒有唱歌,皮皮鬼沒有出現,小赫敏對校規不那麼在意了變出來的果醬罐裡的火啊,聖誕晚會啊,還有哈利波特在鏡子裡應該能看到一大家子人嘛,但是一直只有他爸爸媽媽出鏡了,估計是找一堆人也不容易(其實找丹尼爾的親戚來演不就好了?)。

有一個不太合理的就是海德薇明明住的是貓頭鷹棚屋,怎麼老出現在哈利波特的宿舍?

最遺憾的是鄧布利多的演繹跟我的理解有所出入的。鄧布利多在書裡感覺上是個老頑童,但在電影裡他太嚴肅了。“笨蛋、哭鼻子、殘渣、擰”這句臺詞居然也沒有了。這在最後哈利與鄧布利多的對話中非常明顯。在書裡,鄧布利多是非常輕鬆愉快的,甚至在最後的對話裡都一直在打趣,但在電影裡他卻非常嚴肅,甚至一點笑容都沒有。還有哈利波特問的“第一個就無法回答的問題”,哈利波特在電影里根本就沒問!

魔法石,賢者之石,賢者之石能夠讓人生命延續,名字與作用都跟鋼之鍊金術師裡的賢者之石一模一樣,而且魔法石也是鍊金術師製作的。想到這裡,我對尼可勒梅的六百年生命有點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