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教案設計人教版
導語:鳥的天堂,巴金著散文,是一篇記敘文。鳥的天堂教案要怎麼寫?下面由品才網為大家提供的幾篇教學方案,歡迎閱讀。
鳥的天堂教案設計人教版
一、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作者描寫大榕樹和群鳥歡躍的有關內容。
2、能體會文中重點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片段。
二、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描寫大榕樹和群鳥歡躍的景象,體會作者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三、教具準備:投影片、錄影、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天堂”是什麼意思?“鳥的天堂”指的是什麼?(學生髮言,只要知道“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大榕樹就行。)
2、介紹廣東省新會縣天馬河畔的大榕樹,引出“鳥的天堂”,板書課題。
3、讀課題,巴金爺爺筆下的“鳥的天堂”是什麼樣兒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輪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2、巴金爺爺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每次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讓兩名同學分別讀第一次、第二次去“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2、按時間,課文分為幾段?
四、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過渡:作者喜歡“鳥的天堂”嗎?你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段。
1、自由朗讀
要求:把你最喜歡的部分用筆畫出來,好好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透過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麼這樣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榕樹大、茂盛、充滿活力
提問:遠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大、茂盛)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近看大榕樹又是怎樣的呢?
3、學習7、8兩小節
①利用掛圖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看誰描述最精彩。 ②對照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圖上內容的,找出文中學得最好的詞句,說說寫得好的理由,用什麼語氣讀最合適。
(從“那麼多”、“一簇”、“堆”、“不留一點縫隙”等詞語中體會樹葉多而密,從“翠綠”、“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等詞語中體會大榕樹充滿活力的樣子。)
4、作者看到這充滿活力的大榕樹,心頭有千言萬語要表達,可他只寫下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簡短的句子,如果他要說,會說什麼?請用“大榕樹啊”的形式表達。
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喜愛之情,深情地讚美大榕樹,通讀第8小節。
5、學習課文第三段
①邊看錄影邊聽朗讀12、13小節,作者看到了什麼場面?從中你能體會出什麼?
抓住“熱鬧”,體會鳥兒的多,顏色不同,大小不一,姿態各異。
②教師簡介:在這棵榕樹上大約生活著10多萬隻鳥,光鶴類就多達七、八萬
只,而在課文中作者既沒有一個“多”字,也沒有列舉一個具體數字,就使我們感到這裡的鳥的確很多。
這裡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可以讓學生按書上說,還可以自己想象說。
③鳥兒們一大早起來,除了覓食,它們還想幹什麼?(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大
自然的美麗等)
6、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應接不暇”,體會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學習第四段
屏顯文字: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思考:看了這句話有什麼疑問?分組討論一下提出的問題,(著重解決兩個“鳥
的天堂”不同的理解,指名讀,齊讀)
8、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為什麼能成為鳥的.天堂呢?(榕樹茂盛,環境幽靜,農民
保護等)
五、積累資料,課外延伸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7、8兩小節。
2、查閱蒐集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準備下節課交流,寫導遊詞,做導遊。
鳥的天堂教案設計人教版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對作者巴金作簡單介紹,既是一種文學修養的薰陶,也是從語文的內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自由讀是一種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的讀書方法,目的在於讓每個學生能對課文有一個完整初步的瞭解。)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於瞭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於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讀的是個別學生,檢查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字詞的學法似乎有些凌亂,但有實效。)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為什麼?
(1)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為什麼?”
(簡化分段,強調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和動態描寫。)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尊重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相互作答,教師重點指導。質疑是一種重要能力,既有利於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知識和能力,又激發學生邊讀邊思。)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
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給學生選擇的權利,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鑑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有關句段,感受“鳥的天堂”裡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留戀”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應接不暇”造句。
3.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瞭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麼不同點?
(引導學生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領悟作者觀察、描寫之巧妙。)
(2)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這是一項語言表達練習,同時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1) 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並想想你的感受來自於課文的什麼地方?
(寬泛的問題,有利於擴大學生的閱讀心理空間,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①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二、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在這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較,教師應有限度的認可這些答案,並引導學生認識在內容和寫法上的本質聯絡和區別,比如靜態與動態等。)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彌補一些教學中遺漏的問題,可以稱為教學民主,也可以理解為因學而教。)
2.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 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 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