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導語: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 家鄉,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的感情仍然濃烈,於是他 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夜書所見》。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夜書所見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麼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麼?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6、學生質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啟用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願上臺描述。
3、背誦古詩。
六、佈置作業
夜書所見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透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一、匯入新課:
1.提問: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杜牧的關於秋天的詩,同學們還記不記得? 全班背誦杜牧的《山行》 (注意“行”的讀音)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也是一首與秋天有關的詩,請同 學們開啟書。
板書課題:夜書所見 二、新授 (一)瞭解作者及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 2.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查有關葉紹翁的資料,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跟大叫說一下? 3.解詩題 提問:
“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 “書”是“書寫”的意思, “夜書所見”是指在夜裡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正音。
(教師相機教授多音字“挑”) 。
3.全班齊讀。
(三)再讀古詩 1.請同學們快速的讀古詩,用筆把詩中描寫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畫下來。
2.指名回答,板書。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籬落 燈 3.將詩中意象進行歸納。
4.理解“註釋” a.同學們仔細看古詩,除了文字,你還看到什麼? 詩中的①②③④與下面註釋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對應的,註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b.學生利用註釋解釋詩中詞語。
(四)理解古詩詩意,體會詩人感情 1.全班朗讀第一句古詩 “蕭蕭”指風聲, “梧葉”是梧桐樹的樹葉。蕭蕭的秋風把梧桐樹的樹葉吹落了,給人送來 了一種寒冷的感覺。
2.全班朗讀第二句古詩 a.這裡的“客”指的是誰? b.為什麼詩人要成自己是“客”?(遠離他鄉,孤身在外,就像在他鄉作客一樣) 江上的秋風讓葉紹翁覺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親人。
3.前兩句詩中詩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
(思念家鄉,心情愁悶孤獨。
) 4.全班朗讀第三、四句古詩 三、四句古詩應當顛倒過來看,古人有顛倒詩句的習慣。
“夜深”指夜幕降臨的時候, “籬落”指籬笆, “知”指猜想、推測, “促織”指蟋蟀。夜幕 降臨的時候他忽然看見籬笆外面有一盞燈亮著,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5.後兩句詩作者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
(回憶童年,心情親切悲傷舒緩。
) 三、鞏固提高 1.根據板書重述詩意,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
2.練習背誦,朗讀。
a.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b.全班背誦。
c.指名朗讀,比賽朗讀。
四、課堂小結 葉紹翁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他思念親人,思念 家鄉,心情非常愁悶,雖然兒時的回憶讓他感到幾分親切,但思念家鄉的感情仍然濃烈,於是他 便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詩, 《夜書所見》 。
五、拓展延伸 另外還有一首詩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這一首在題目上有點相似,只多了一個字。
出示《舟夜書所見》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六、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並組詞。
板書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梧葉 愁悶孤獨(思念家鄉) 江 秋風 兒童 促織 親切舒緩(回憶童年) 籬落 燈
夜書所見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 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透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今天這節語文課,由朱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一、 匯入新課 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
孩子們,看著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 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
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麼想起了故鄉的? 3、讓我們帶著思念,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 書所見。
板書:
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知作者 1、簡介作者 孩子們,叫一叫詩人的名字。
葉紹翁是我國南宋的一個大詩人。來,再敬佩地叫一聲-----葉紹翁。
親切地叫一聲--------葉紹翁。
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起來讀一讀詩題。
3、解詩題 (1)你知道這裡的書是什麼意思嗎? 這裡的書,就是我們現在“寫”的意思。
(2)誰來說說“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 (在夜裡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 三、初讀古詩 1、一讀 (1) (好,孩子們翻到書本 35 頁。
)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
(強調“挑”的讀音。
) (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 出示挑撥、挑逗、挑染 (3)齊讀全詩。
2、二讀 (1)快速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
(2)指名說,板書,再讀一讀詞語。
梧葉 江 兒童 籬落 3、三讀 (1)理解“註釋” 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現了什麼? B、①②③④與下面註釋裡的①②③④對應起來的,註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 句用的。
C、看,詩句裡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我們就到下邊的註釋中找③,找到了 嗎? D、說一說促織就是什麼? E 、你知道詩人為什麼叫它 “促織”嗎? 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讀,一邊讀詩句,一邊看註釋,你能讀懂哪句詩? (2)學生自由讀詩。
四、明詩義,悟詩情 (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1、誰來說說“蕭蕭”指什麼聲音?(風聲) 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麼? (1)解說:梧葉(課件出示梧桐的變化照片) 梧葉指梧桐樹的葉子。梧桐樹是一種有季節特徵的樹。它春天發芽;夏天葉 秋風 促織 燈 來, 一起讀。
能給它的`另一個讀音組組詞嗎? 茂;可到秋天,蕭蕭秋風一起,便葉黃飄落。從梧桐樹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秋 天來了,天氣變冷了。
作文
3、連結詩句:
古人常用“蕭蕭” “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
(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後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一聲桐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讀到這兒,老師又想起了一句諺語-----出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秋風、梧葉,再加秋雨,給我們送來了陣陣寒意,這陣陣寒意就是詩人筆下 的寒聲。
(2)再出示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你能把這寒聲送到句子中去嗎? (3)指名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 評:
老師感受到一陣秋風正從我的身邊吹過。
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4)出示夜晚的梧桐樹葉子。
引:當夜幕降臨時,這秋風、梧葉更讓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誰來讀讀這夜晚 的寒聲。
指名讀。
評:你把這秋的寒意帶進教室了。一起讀-----此時,詩人葉紹翁也和我們一樣,感受著這秋的寒意,再讀------那這蕭蕭秋風,僅僅是給詩人送去寒意嗎? (二)學習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課件演示詩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
那一年, 詩人遠離自己的家鄉。
在秋天的一個傍晚, 詩人走出旅店房門, 聽到秋風吹動梧葉蕭蕭作響,詩人頓感陣陣寒意,又回到房中看書。可是,他怎 麼也靜不下心來了。孩子們,你說,他在想什麼呢? 2、學生想象說話。
3、板書:思親念家--------這就是詩中所說的“動客情” 。
4、出示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這裡的“客”指的是誰?(葉紹翁) (2)為什麼詩人稱自己為“客” 。
(因為他不在自己的家鄉,就像是在外作客。
這客就可以解釋為“在他鄉作客” 。
過渡:在這秋風掃落葉,寒意襲人的秋夜裡,詩人卻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 家,想親人呢?你能把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練習朗讀,評價朗讀。
評:你讀出詩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離家很久了,家鄉的親人,你們好嗎? 一起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6、齊讀前兩句詩 引讀:夜幕降臨,詩人走出茅屋,讀------千里之外,想念親人,思念家鄉,詩人感到孤獨、無奈呀,讀------7、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 的詩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指兩名學生說。
) 過渡:因為思鄉,詩人在茅屋邊久久站立,向家鄉的方向望去,這時候,他 突然看到了--------(三)學習三、四兩句 1、課件演示“一燈明” 。
2、說說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3、所以詩人說“夜深籬落一燈明。
” 4、他看著這一點燈光,想到了什麼呢?(注:以下兩環節據學生回答教學) (1)猜想有兒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兒童挑促織, ” 詩中說“知有兒童挑促織” , “知”在這裡就解釋為“料想、猜測”的意思。
(2)猜測有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什麼呢? 詩人想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書:回憶童年 引:詩人小時候也經常提著燈在秋天的夜晚和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
(3)詩人看到燈火,在猜想、在回憶。你看,古人寫詩,就是有趣,經常把話 倒過來寫。那你能用我們現在的說法來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指名說。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火,料想是孩子在捉 蟋蟀吧。
5、練習趣讀 過渡:這一燈火讓詩人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歡快情景。 (1)你能讀出捉蟋蟀的歡快來嗎?指名朗讀。
評:多開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鬥蟋蟀更有趣了。
引:看,昨晚挑著燈籠捉來的蟋蟀,今天都拿出來鬥一鬥吧! (3)演示鬥蟋蟀。
(4)有趣嗎?那誰來把這樂趣帶到詩中去。
評:瞧,這一燈明也樂了。一起讀。
男生、女生賽讀。
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也沉浸在鬥蟋蟀的樂趣中了,不禁笑出聲來,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情感轉換 過渡:可想起自己小時候鬥蟋蟀的歡快情景,詩人更是感到傷心和孤獨。你 能說說這是為什麼? (1)指名說。朗讀跟上(你就把這種心情帶到詩中去吧?) (2)指名讀。評:我已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了。
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燈明,照亮的是童年的樂趣,而屋內的一燈明,卻伴隨著 孤獨的詩人。
齊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四)整體感悟 1、出示整首詩。
小結過渡:詩人透過這些景物,寫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 (小結完成板 書。
)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2、孩子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3、配樂讀詩。指兩名學生讀-----評:是呀,想家的感覺是難過的呀! 你已經讀到詩人的心裡去了! 4、我們一起來讀。
5、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老師來說詩的意思,孩子們來對詩句,好嗎? (1)全班說: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了陣陣寒意, 客遊在外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指名說 夜深了,詩人看到遠處籬笆旁有一點燈火, 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吧! 把夜裡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小結:那一晚,葉紹翁徹夜未眠,寫下了這首詩。學習古詩,不僅會讀,還 要會背。
6、孩子們練習一下,看誰馬上會背了。
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7、指名背誦全詩。
六、拓展 孩子們,唐朝有位詩人叫張繼。他和葉紹翁一樣漂泊在外。同樣在一個秋天 的夜晚,同樣在江邊,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我 們來讀一讀。
(1)出示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註釋 ①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②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③姑蘇:蘇州的別稱。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自由讀詩,說說詩人寫了哪些景物? (3)快速讀,詩中的哪個字最能說明詩人的心情?(愁) (4)張繼和葉紹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們寫的詩都表達了自己客居他 鄉,思親念家的心情。孩子們,你能讀出張繼心中的愁嗎?先自己練習一下。
(5)指名讀。
(6)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八、總結:指名讀詩。
自古以來,懷鄉思親的詩句好多好多,孩子們,課外再去找一找,下節課, 我們再來交流。
板書:
梧葉 江 夜書所見 兒童 籬落 秋風 促織 燈 思鄉之情 回憶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