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區分上下》
在活動中讓幼兒區別物體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係。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小班教案《區分上下》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小班教案《區分上下》一:
活動目標:
1.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係。
2.鼓勵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表達物體的上下方位關係。
3.透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辨別方位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幻燈片、幼兒操作教具人手一套、背景圖片。
活動過程:
1.利用幻燈片引導幼兒區分上下:
小欣搬新家了,她要邀請小朋友去參觀她的新家,你們高興嗎?
(1)小欣家前面有一個花園,小朋友看花園裡有什麼?小兔頭上面有什麼?腳下面呢?大樹上面有什麼?大樹下面呢?
(2)小欣家後面有一條小河,河上有什麼?誰在橋上面?誰在橋下面?
(3)小欣的房間可漂亮了,請小朋友來找一找說一說,房間裡都有什麼?它們在哪裡?
2.小欣要和大家玩遊戲,請幼兒操作動物卡片:
(1)請把小兔放在頭上面,把小兔放在屁股下面。請把小兔放手上面、小馬放手下面。
(2)請把小馬放在桌子上,把小猴放在凳子下。請把小狗放在小朋友凳子下。
3.出示樓房背景圖,以小欣送小動物新房作為禮物,引導幼兒遊戲,要求幼兒把動物圖片貼到背景圖上並說出:小動物誰住在誰的上面?誰住在誰的下面?
4.放音樂跳舞,慶祝小欣和小動物住新房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區分上下》二:
活動目標:
1、對數學活動感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
2、學會區分上下。
3、能區別物體及自身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係。
活動準備:
水杯、球、玩具架一個、玩具娃娃2個、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匯入:遊戲“藏貓貓”,引出主題。
(1)教師事先佈置場景:一張桌子,桌上放一個玩具娃娃,桌下一個玩具娃娃,並用布蓋住。
(2)請幼兒猜猜玩具娃娃藏在哪裡?(幼兒猜測。)
(3)教師小結:一個娃娃藏在桌上,一個娃娃藏在桌下。
2、透過遊戲“找找看”,感知上和下。
(1)教師出示桌子,桌子上面是水杯,下面是球。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說說,什麼在桌子的.上面,什麼在桌子的下面。
(3)請個別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果,師幼共同檢驗結果。
3、透過遊戲“我會放玩具”,進一步感知上和下。
(1)教師展示玩具架,和幼兒一同確定上、下位置。
(2)請小朋友按要求將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貓放在上面、小兔、小牛放在下面)
(3)教師對幼兒的玩具擺放結果,進行檢驗。
4、自由取玩具,學會區分上下。
請幼兒從玩具架上取玩具,放在另一教師處,並說明是從什麼地方(上或下)拿來的。
5、感知活動室內物品的上下位置。
鼓勵幼兒發現活動室裡,什麼物品在桌子的上面,什麼物品在桌子的下面。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帶領幼兒排隊玩滑梯,引導幼兒說出誰在滑梯上面?誰在滑梯下面?
小班教案《區分上下》三: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區別上、下的位置。
2、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為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上下的位置關係。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掛圖《小貓在哪裡》 玩具小狗,小兔、大娃娃、小娃娃、積木、皮球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貓媽媽有六個孩子,今天貓媽媽出去給孩子們釣魚,等媽媽回來開啟房門,發現小貓寶寶都不見了,貓媽媽非常著急,我們一起來幫貓媽媽找找小貓。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告訴貓媽媽小貓在什麼地方?(要求幼兒講清楚小貓在某某東西的上面還是下面。)
3、教師帶領全班幼兒一起面熟小貓躲藏的位置。
二、引導幼兒以桌子為參照物區別上、下。
1、(桌子上和桌子下藏著這些玩具,並用報紙遮好)貓媽媽為了感謝小朋友們,給你們送來許許多多的玩具,看看都有些什麼玩具?(帶領幼兒說說玩具名稱)。
2、這些玩具都放在了哪裡? (讓幼兒自由說說)
3、桌子上面有什麼玩具?桌子下面有房者什麼玩具呢?(引導幼兒一一說出物體的位置)
4、同樣形式,教師先後出示娃娃、小兔子、積木、小雞等玩具,分別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反覆練習:某物在桌子上面,某物在桌子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