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合集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1
進入高三複習,學習時間越來越緊,學生總在喊時間不夠用,但細細觀察,在他們的“緊張複習”過程中,有很多的點滴時間可以利用起來,但現實中卻在學生的不知不覺中消消浪費掉了,如上課前的五分鐘,好多同學還在一如既往地閒聊,從而導致上課後的前五分鐘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在快下課的前五分鐘,特別是自習課,下課前的五分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會分散精力,期盼著下課,這一堂課下來,能夠利用起來的而讓學生浪費掉的時間就差不多有十五分鐘,一天下來,就浪費了近兩個小時,一年下來,浪費的時間就多得很可怕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採取了“強制措施”,“強制”學生利用好這些點滴時間,為高三的複習爭取更多的時間。
一、利用課前三到五分鐘,熟讀基礎知識點
每堂生物課課前預備鈴響之後,針對學生不能馬上進入學習準備狀態,我就給學生準確了基礎知識的複習資料,以及教學單元章節後的“本章小結”,由課代表負責,領學生們熟讀,強化記憶。這樣做,一方面,強化複習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為上課鈴響之後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堅持已經半年了,效果還不錯。
二、利用課堂最後的五分鐘進行動筆訓練
每堂生物課的最後五分鐘,時間充分時,就進行動筆訓練,如繪圖訓練,細胞結構圖、細胞分裂圖、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影響酶活性曲線、遺傳圖解、DNA分子結構、神經元結構、反射弧結構、突觸結構、血糖調節、水平衡調節、體溫調節、種群增長曲線、種群特徵之間的關係、生態系統的成分關係圖解、碳迴圈及能量流動圖解等等,這些都是要求學生要會認會畫會分析的內容,學生自己練習的效果並不佳,這樣透過統一的強化訓練,可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提高學習的效率。並且老師可以及時的獲得反饋資訊,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好課上的這五分鐘。
三、利用睡前十分鐘,熟記知識點
晚間睡前,有時學生會因為學習過晚而不能馬上入睡,有時還會引起越想睡而越睡不著,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口袋書,在睡前讀一讀,因為一個節奏,所以很容易入睡,同時也複習了基礎知識。又因為在睡前記憶這些基礎知識之後再沒有新的資訊入腦,所以記憶沒有干擾,比較牢,清晨醒來可以再看一眼睡前所背的內容,這樣及時鞏固,效果非常好。
時間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擠出來的,在時間的積累中積累了知識。高三的緊張複習,既緊張又辛苦,我主張學生要玩就玩個痛快,要學就學個專心,我所說的擠時間,不是去佔用休息放鬆的時間,而是把學習中易浪費的點滴時間利用起來,為學習爭取更多的時間。學習要有張有弛,該抓緊的時間絕不能讓它白白的溜走,也就是要提高學習的效率。
這就是我在今年的高三教學中的反思和嘗試,我會繼續堅持這種訓練方式,並在過程中不斷地修正方法,爭取更好的訓練效果。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2
習課是以知識深化、整合和綜合應用立意的一種課型,要注重結構性,體現綜合性,著眼提高性。複習課倡導“整合—訓練式”教學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據各部分知識所反映(或描述)的現象(或過程)的物理屬性,深刻領會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溫故知新,深化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澄清對難點知識的困惑,科學歸屬知識的功能,使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綜合應用,全面認識概念、規律的內涵與外延,探究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使方法進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維程式:匯入課題,引領目標→自主梳理,整體建構→深化完善,典例導練→應用感悟,變式訓練→綜合檢測,達標演練→歸納連結,拓展提升。
一、匯入課題,引領目標
複習課的課題匯入,語言要簡練,最好由一句話匯入。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突出對新授課知識的彌補、充實、完善和深化,突出整體構建、方法遷移和綜合應用,突出思維的拓展與科學方法的形成。要立足雙基,突出發展,透過整體構建和綜合應用落實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又要避免脫離學情的“一步到位”。引領目標要突出複習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要深化、完善的重點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與方法。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考慮到新授課還沒有到位的目標。
1.教師活動
(1)簡述複習範圍,直奔複習主題。用簡潔的導語或實際問題讓學生領悟到零散知識功能的不足,直擊學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學生對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整合學習的慾望,對複習課產生積極的認知傾向。
(2)引領複習目標,指導複習策略。根據《課程標準》和高考要求進行能力目標的引領,根據學情實際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點是什麼,應該進行到什麼程度,並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法指導建議。要特別關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學習目標,避免學生做無用功。
2.學生活動
(1)透過教師的導語,領會本課複習的必要性,明確本單元複習的內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對複習範圍內的知識線索和解決的問題透過思維掃描進行回憶,以積極的心態投入複習。
(2)認定複習範圍內的各項學習目標,比對反思自己的學習現狀,進行初步定位,明確哪些方面自己已經掌握,應該主攻的問題是什麼,並以此為依據確定自己的複習策略。
說明:
(1)教師在導語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會本單元的知識特點、地位和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根據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目標自我定位,以激起學生的認知傾向。
(2)目標定位要本著瞄準基礎,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要以完善、深化知識與提高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
(3)目標認定過程要注重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對既定目標進行調整,領會複習的重頭戲是什麼,複習將要達到的境地是怎樣的,自己具備的實力和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以充分發揮目標的引領作用。
(4)複習目標認定後,應該引導學生初步擬定自己的複習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問題上。
二、自主梳理,整體建構
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聯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東西;一連串不連貫的知識在記憶中僅有短得可憐的壽命。所以複習課要高度重視調動學生主動梳理,科學構建,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夠實現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梳理要在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突出知識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屬性,不要搞成了對知識內容的複述再現;整合要根據概念、規律和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絡,突出知識間的邏輯關係和結構層次,不要搞成了知識點的羅列再現。梳理和整合最好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創設平臺,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完善。在梳理(不是複述)、歸納(不是羅列)、感悟(不是問答)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溫故知新。
1.教師活動
按照由根(中心問題)到幹(知識主幹),由幹到枝(知識聯絡),由枝到果(知識要點)的思維順序,引導學生回顧知識,構建知識網路。可參考如下三個方案組織教學
(1)課前佈置,學生獨立構建。課上讓學生登臺展示,講解自己的構建思路,不當之處,其餘學生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教師同步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知識之間的聯絡,完善知識網路。
(2)課堂研討,學生合作構建。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合作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用投影儀展示幾位同學(或小組)的歸納成果,請其他同學評議,發現不足,提出建議,必要時教師進行引導、評析,提出補充、完善意見,然後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及時鞏固、整理知識結構,將已有的知識圖表再加以簡潔化、科學化。
(3)教師引導,師生同步構建。學生積極主動地回顧、思考,教師進行思維引導,同步構建單元知識結構。
2.學生活動
對本單元知識和研究方法積極主動地進行回憶、概括,理清知識體系和相互間的邏輯關係,初步構建知識網路,根據老師的指導、點撥,一方面要主動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準確領會教師的點撥性語言的含義,還要主動地對其他同學的成果進行評價與借鑑,深化對所學知識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識網路。
注意:
(1)要抓住主幹,高度概括,將概括的結果從聯絡的角度,以邏輯結構(結構圖或表格)的形式呈現。
(2)要協調、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將外部的學習控制轉化為內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技能。
(3)要突出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絡(邏輯的、因果的、功能的聯絡),杜絕複述式概括、羅列式歸納、壓縮式總結的複習方法。
(4)要注意與學生的思維同步,不要把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搞成了教師向學生介紹和解說。
(5)要有意識地與先前的知識網路連結,讓新知識向舊知識轉化,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奠定靈活運用的基礎。
三、深化完善,典例導練
實現知識在“溫故”基礎上的“知新”,在綜合應用基礎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煉”是複習課的關鍵環節。“知新”的意義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內涵的透徹理解——深化,外延條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識的準確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環節,澄清認知誤區,關注學生新課學習中疑惑不解的問題、複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這是複習課的根本問題;例題的導練要突出審題能力的培養、解題過程的規範和思路方法的提煉。在綜合應用(不是套公式)、互動辨析(不是對答案)、方法歸納(不是就題論題)的過程中實現知新,確保學生頭腦中知識和方法的正確性。
複習課教學策略,
1.教師活動
(1)問題引領,點撥完善。抓住知識的主幹,根據知識的特點、形成過程和功能,透過程式性問題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根據學生所暴露出來的難點和疑點問題,創設互動平臺激起爭辯,重在深化對知識內涵的全面理解,強化對知識外延的牢固把握,強調有關注意事項,為準確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2)例題導練,探究方法。圍繞知識的重點、難點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目標,透過典型例題糾正學生的認知誤區、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學的方式應該是互動式,以能力培養立意,以審題方法為切入點,以啟發點撥為主要手段,以規範呈現過程為標準,以思路與方法的提煉為落點。
2.學生活動
(1)深度反思,互動完善。在教師的程式性問題引導下,從知識的特點、形成過程、主要功能、侷限性和適用條件等角度尋求問題的結論,對自己的理解進行深度反思,透過比較發現問題,透過爭辯澄清誤區,透過補弱完善知識。同時要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透過互動交流及時矯正。
(2)主動探究,尋求方法。深入讀題、仔細審題,捕捉有效資訊,透過獨立思考或互動研討加工處理資訊,確定解題思路和方法,規範地呈現出解題過程。積極參與同學互評、老師的點評,提煉出這一型別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注意:
(1)要突出主幹,抓住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復習,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師要潛心發現問題,學生要主動提出問題,雙方要互動解決問題,否則就會搞成了低效重複。
(3)例題的設定要從深化完善知識內容和綜合應用解決問題兩個角度考慮,深化與完善知識要緊緊圍繞知識的形成和學生的困惑點;綜合應用要緊扣知識重點跟實際問題的聯絡。
(4)例題的教學策略必須是師生互動,使學生在教師問題的推動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發現規律和自身存在的誤區,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認識,最終提煉出思路和方法。
四、應用感悟,變式訓練
例題教學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往往掌握不夠準確,理解存在誤區,教學中要透過變式訓練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進行檢驗、內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義、功能與應用注意事項。變式訓練的題目設定要跟例題相近又相異,提高例題教學的指導功能。訓練要規範時間、氛圍和格式,允許同學之間討論、合作。變式訓練的題目設定要關注學情,做到分層設計,落實因材施教,注重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快樂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1.教師活動
(1)根據學生對主幹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題的特點,設定並投放變式訓練題,但要控制題目的難度和梯度,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平臺。
(2)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指導,在各層面的學生充分完成解題任務的基礎上,當堂落實做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補救,確保不留教學欠賬。
2.學生活動
(1)獨立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規範地完成解題任務,在解題過程中感悟對知識、方法的理解,糾正誤區,內化提升。
(2)對存在的困惑主動與同學討論或向老師請教,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注意:
(1)該環節學生要以獨立活動為主,合作討論為輔,教師要以個別指導為主,集體講評為輔。
(2)變式訓練要與例題相近、相異,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避免機械地套用方法。
(3)學生在做題遇到困難時,要主動與例題比對,以感悟方法;教師進行點評時,要有意識地聯絡例題的特點,以鞏固方法。
(4)要限定時間和規範要求(思維規範、表述規範、過程規範),訓練情況的落實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透過爭辯實現頓悟,透過交流實現完善。
五、綜合檢測,達標演練
複習課的主要活動是圍繞知識主幹、重點難點、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的,不可能對複習範圍內的所有知識面面俱到,同時不同學生的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體的同時要充分關注個性,最後必須進行綜合檢測,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補救複習,以消除教與學的盲點。
1.教師活動
(1)投放綜合達標演練題,提出時間要求和結果呈現要求。透過巡視進行個別指導,以面向全體的教學心態關注學困生,力爭做到人人過關,最大限度地消除兩極分化。
(2)學情反饋,引導學生互動評析,進行補救教學。
2.學生活動
(1)獨立完成達標演練題,深入思考和領會知識的內涵、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困惑的問題請教老師或與同學商討,查詢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
(2)展示自己的解題思維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透過互動進行感悟深化、自主補救、自我完善。
注意:
(1)題目的內容要緊扣學習目標,在儘量覆蓋全課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2)題目的數量和難度要面向全體,確保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當堂完成。
(3)巡視指導的重點是中下游學生,透過中下游學生的提升推進上游學生的提高。
(4)落實要當堂完成,根據學生展示的情況進行針對點評,針對點評重在進行思路與方法的靈活應用、遷移應用和整合應用的策略指導。
六、歸納連結,拓展提升
歸納、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複習課的效果。歸納是針對本課題的內容,是為了從更高的角度審視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以突出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主線;拓展是針對相關聯的內容,是為了實現本單元知識體系與前知識體系的連結,本單元的方法與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識的整體功能與方法的遷移應用。
1.教師活動
(1)從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主線三個方面對歸納的格式和要領提出指導性建議。
(2)針對連結其他單元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指導學生進行完善。
2.學生活動
(1)審視單元知識體系,回顧相關知識、方法與題型,從知識主幹、方法套路、問題型別等角度進行歸納與連結。
(2)在老師的指導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觀點與老師的指導點撥,自覺進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
(1)歸納要突出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型別,提升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應用策略和方法的遷移應用;拓展要突出橫向聯絡、問題歸屬,連結要“回放”跟例題、訓練題相近的題目,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比較它們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透過解決一道題目,學會解決一類問題,實現方法的準確理解與遷移應用。
(2)要做到知識與問題對應、題型與方法對應。
(3)要充分落實讓學生參與過程,不要把指導搞成了替代。
總之,複習課教學是一個師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要突出知識的整合和應用,杜絕知識羅列式或壓縮講課式複習,明確夯實雙基並不意味著低效重複,立足教材要避免“溫故有餘,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題海戰術。要做到知識讓學生自主疏理,網路讓學生參與構建;應用讓學生充分訓練,規律讓學生探究發現;錯誤讓學生互動爭辯,方法讓學生感悟提煉。複習課既不能忽視訓練而搞成了單純的知識剖析、深化與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訓練而上成了習題課,要在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在落實訓練的過程中內化和提升對知識與方法的理解。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3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並存,而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可以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高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佔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
A.蛋白質B.脂肪 C.糖類 D.水 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應該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高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可以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著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範本,不是“聖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著質疑去學習、去接受。對知識要保持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敘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高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說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複雜。由於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進步,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幹、提綱,既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內容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現在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體現在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現在課本大量的科學史上,更體現在對科學探究能力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秘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同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是學習的內容,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麼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學生動手能力強,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可以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體環境差,可以多做演示實驗。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是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同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特別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閱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內容我們可以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蘊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可以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內容甚至可以用自學輔導法,課後自學法等。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4
複習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的方法和技巧。我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複習中出現的幾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歸納為以下;
忌“重放輕抓”
“自由式”複習法又叫“放羊式”複習法。這種複習方法,忽視了教師的指導。如果教師放鬆了“抓”,過度強調學生的自由複習,往往會使學生把握不住重點,甚至走向複習的誤區,進而導致複習效果不佳。正確的複習方法,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計劃、有順序的複習,適當的時候,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自由支配。
忌“重練輕講”
總複習的目的和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對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因此,複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於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並逐步形成知識的網路和系統,只有把這一基礎打牢固,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而僅僅*做題是難以達到上述目的的。在複習中,有的教師把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片面地理解為以練為主、以練代講,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和鑽研,把複習課當成了練習課。這樣複習的結果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一旦遇到較為陌生的題目便束手無策。因此,在總複習時,一定要把複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把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練代講、以練代學。
忌“重文輕圖”
在現行的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影象概括性強、生動直觀,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在複習過程,透過對圖的識別,分析,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展示成果,師生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等方式複習本章內容,最後做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透過反饋練習來看,絕大多數同學對本章的知識掌握較為牢固。
本節課讓我感到滿足的是:
1、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都講到了,從表面上看學生掌握的還比較不錯,(可以從練習中看出)。
2、師生配合非常默契。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努力思考,積極舉手回答。
3、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了較多的教學手段。如學生課前自學,完成學案,分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並搶答相關的問答、多媒體的應用等等。
感到欠缺的地方:
1、知識的.呈現方式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如引課創設的情景應該更生動,更貼切學生的生活。
2、幻燈片應該:“活”起來,讓學生感受無性生殖的嫁接原理。
3、分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時間過少,沒有顧及到差生,教師巡堂指導的時間也欠缺,今後我一定加強學生自學互動這一環節。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6
總複習的目的和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對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和總結,進而鞏固和提高。因此,複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就在於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個知識點,並逐步形成知識的網路和系統,只有把這一基礎打牢固,才有可能進一步提高,而僅僅做題是難以達到上述目的的。在複習中,有的教師把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片面地理解為以練為主、以練代講,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和鑽研,把複習課當成了練習課。這樣複習的結果必然會使一部分學生一旦遇到較為陌生的題目便束手無策。因此,在總複習時,一定要把複習課本知識與恰當的練習結合起來,把引導學生理解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以練代講、以練代學。
忌“重文輕圖”
在現行的高中生物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這些影象概括性強、生動直觀,是對課本內容的高度濃縮和昇華,其作用是語言、文字無法代替的。從近幾年生物會考的試題來看,影象和圖表分析題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1998年,上海市高考生物試卷,影象和圖表的題目約佔70%,而這些影象又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於課本。
這就提醒我們在複習時應重視課本影象的複習。而實際上,在總複習的過程中,師生往往忽視對影象的複習,片面認為,只要把課本中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記住,就萬事大吉了。這樣複習的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成績不夠理想。針對這種情況,在進行復習時,應強調學生讀文對圖,看圖釋文,文圖活用,讀圖解題,使圖文充分結合。教師講解時,應該重檢視的作用,以圖引文,以圖釋文,而決不能忽檢視的作用。
忌“重死記硬背,輕能力培養”
很多學生乃至部分教師往往認為生物學的內容大多屬於記憶性的,複習時只要下功夫死記硬背就行了。結果在考試中,一旦遇到稍微靈活一點、陌生一點的題目,便感到無從下手。1998年上海市高考生物試題便能說明這一點。分析其原因,並不是學生沒有記住知識本身,而是對知識缺乏深刻理解,缺乏靈活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於那種“猜題押題”,劃分“重點題目”的複習方法,就更偏離了正確的複習方向。因此,複習時,一方面要求學生需要對教材的知識深刻理解,牢固記憶,更應該培養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決不能以背代教,輕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多向學生傳授一些複習方法和解題技巧。
忌“重難輕易,重大輕小”
難題、大題和易題、小題在複習考試中各有其作用。一般來說,易題和小題偏重於打基礎,主要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而難題、大題是建立在易題、小題的基礎上,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從幾年的生物會考試題和上海市高考生物試題來看,選擇題佔了整個試題的一半,再加上填空題,小題佔的比重就更大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小題目在考查知識,擴大考查的覆蓋面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改變死記硬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試卷的客觀性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總複習時,應當立足於以小題、易題打基礎,以大題、難題促提高,從而提高整體複習水平。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7
這周學校組織了“高三複習引路課”,我準備了一節《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專題複習課。在備課、講課過程中進行了探索、實踐,讓我感受到了很多,現將這一過程總結如下。
一、備課反思
高三複習課綜合性強,我是第一次講複習課公開課,對於我來說有很大難度,也是一次挑戰和學習機會。在準備中,我是以考綱和近幾年的考試題為指導思想,同時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設計這節課。在設計時,透過圖片引課,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思考引出這節課,先介紹這節課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趨勢,然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進行講解。這樣設計較為合理,重難點突出,內容精練,習題有代表性。不足之處,幻燈片有些顏色對比不強烈,學生看不清楚。
二.授課過程反思
1.優點
語言簡潔,注重語言聯絡性和準確性,注重了知識銜接過度,語速也達到了自己設計的要求,內容講解有條理。注重基礎、注重方法歸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2.缺點和不足
師生互動不夠,沒有更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於教材的重要性,應更好的引領學生閱讀教材。過分注重課堂完整性,課件設計上有的字型較小,影響學生聽課。
三.課後反思
資訊科技在備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講課過程中也起了很大輔助作用。自己應該多掌握一些製作課件的知識,基於考綱和近年來的高考題指導和導向作用,應更多研究考綱和近年高考題。
雖然參加工作幾年了,但在教學上仍然是新教師,尤其是複習課,設計和教學更應該做充分準備,多向專家和同學科其他教師請教學習。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8
生物複習課,與新課是有明顯區別。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中考的趨勢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拘泥於教材,強調以能力和教育價值立意,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本地實際和環境問題,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廣,資訊量大。因此,上好總複習課,提高複習質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複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中,複習課卻顯得枯燥無味,令教師頭痛,也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複習內容簡單重複,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複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就生物複習課來說,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潛心設計,努力使“重複”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同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所以,我重在讓學生自已將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提高整合度,使學生在複習本章內容時能形成知識體系。經過這樣的歸納,使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計練習時,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於有辯析作用的“選擇題”。練習的設計還可以抓住學生常見的一些錯誤設計練習,這樣針對性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新課程實施以來,中考命題的越來越重視體現“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理念,試題的素材越來越側重於聯絡生活實際問題,因此在複習課中更應聯絡生活學生物,加強練習的應用性,透過應用理論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典例,前沿科學技術及農業生產等問題達到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總之,生物複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統掌握,全面提高,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中溫故而知新,就能收到理想的複習效果。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9
1、認真複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複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詢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路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透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絡,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佔3/4,較難題僅佔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複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複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晶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複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透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並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佈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複習缺陷:
1、複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10
一.總的複習思路明確。這一章的複習內容主要包括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傳染病及其預防兩大部分,在複習時我就將導學稿分成了這兩大塊進行。
二.模組中加大了學生動筆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因為是複習,在每個模組中,都設計成先由學生自主複習基礎內容,然後再跟蹤練習加深鞏固知識。有的還高計了“走近中考”,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就接觸中考題,熟悉中考題的形式和解題思路,同時又鞏固了本塊知識。
在本節複習結束,再用達標檢測來檢測本節學生複習的效果;和拓展延伸的題目讓學生接觸與這部分知識點有關的更深入的中考題等,提[內容來於淘-教_案-網 ()]高學生綜合分析、做題的能力。在每個環節中,能利用統籌方法,讓部分學生直接將答案寫到黑板上,既節約了時間,又能透過黑板板書情部瞭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
三.複習注重知識網路的構建。在本節課複習中,我設計了“知識梳理”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將本節複習內容進行梳理,以備在應用做題中加以理解運用。
總之,本節課設計還算合理,所以時間上與預算的時間符,沒有出現以前出現的拖堂現象。但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學生自主設計和小組合作發言的機會安排較少。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