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高一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

高一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複習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習課是以知識深化、整合和綜合應用立意的一種課型,要注重結構性,體現綜合性,著眼提高性。複習課倡導“整合—訓練式”教學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據各部分知識所反映(或描述)的現象(或過程)的物理屬性,深刻領會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溫故知新,深化對重點內容的理解,澄清對難點知識的困惑,科學歸屬知識的功能,使知識進一步條理化;綜合應用,全面認識概念、規律的內涵與外延,探究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使方法進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維程式:匯入課題,引領目標→自主梳理,整體建構→深化完善,典例導練→應用感悟,變式訓練→綜合檢測,達標演練→歸納連結,拓展提升。

一、匯入課題,引領目標

複習課的課題匯入,語言要簡練,最好由一句話匯入。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突出對新授課知識的彌補、充實、完善和深化,突出整體構建、方法遷移和綜合應用,突出思維的拓展與科學方法的形成。要立足雙基,突出發展,透過整體構建和綜合應用落實思路和方法的培養;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又要避免脫離學情的“一步到位”。引領目標要突出複習的必要性,讓學生明確要深化、完善的重點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與方法。複習課的目標定位要考慮到新授課還沒有到位的目標。

1.教師活動

(1)簡述複習範圍,直奔複習主題。用簡潔的導語或實際問題讓學生領悟到零散知識功能的不足,直擊學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學生對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整合學習的慾望,對複習課產生積極的認知傾向。

(2)引領複習目標,指導複習策略。根據《課程標準》和高考要求進行能力目標的引領,根據學情實際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點是什麼,應該進行到什麼程度,並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法指導建議。要特別關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學習目標,避免學生做無用功。

2.學生活動

(1)透過教師的導語,領會本課複習的必要性,明確本單元複習的內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對複習範圍內的知識線索和解決的問題透過思維掃描進行回憶,以積極的心態投入複習。

(2)認定複習範圍內的各項學習目標,比對反思自己的學習現狀,進行初步定位,明確哪些方面自己已經掌握,應該主攻的問題是什麼,並以此為依據確定自己的複習策略。

說明:

(1)教師在導語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會本單元的知識特點、地位和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根據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目標自我定位,以激起學生的認知傾向。

(2)目標定位要本著瞄準基礎,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要以完善、深化知識與提高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

(3)目標認定過程要注重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對既定目標進行調整,領會複習的重頭戲是什麼,複習將要達到的境地是怎樣的,自己具備的實力和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以充分發揮目標的引領作用。

(4)複習目標認定後,應該引導學生初步擬定自己的複習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問題上。

二、自主梳理,整體建構

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聯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東西;一連串不連貫的'知識在記憶中僅有短得可憐的壽命。所以複習課要高度重視調動學生主動梳理,科學構建,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能夠實現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梳理要在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突出知識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屬性,不要搞成了對知識內容的複述再現;整合要根據概念、規律和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絡,突出知識間的邏輯關係和結構層次,不要搞成了知識點的羅列再現。梳理和整合最好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創設平臺,讓學生展示交流,互動完善。在梳理(不是複述)、歸納(不是羅列)、感悟(不是問答)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溫故知新。

1.教師活動

按照由根(中心問題)到幹(知識主幹),由幹到枝(知識聯絡),由枝到果(知識要點)的思維順序,引導學生回顧知識,構建知識網路。可參考如下三個方案組織教學

(1)課前佈置,學生獨立構建。課上讓學生登臺展示,講解自己的構建思路,不當之處,其餘學生隨時提出疑問和修改補充,教師同步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知識之間的聯絡,完善知識網路。

(2)課堂研討,學生合作構建。同學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合作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用投影儀展示幾位同學(或小組)的歸納成果,請其他同學評議,發現不足,提出建議,必要時教師進行引導、評析,提出補充、完善意見,然後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及時鞏固、整理知識結構,將已有的知識圖表再加以簡潔化、科學化。

(3)教師引導,師生同步構建。學生積極主動地回顧、思考,教師進行思維引導,同步構建單元知識結構。

2.學生活動

對本單元知識和研究方法積極主動地進行回憶、概括,理清知識體系和相互間的邏輯關係,初步構建知識網路,根據老師的指導、點撥,一方面要主動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準確領會教師的點撥性語言的含義,還要主動地對其他同學的成果進行評價與借鑑,深化對所學知識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識網路。

注意:

(1)要抓住主幹,高度概括,將概括的結果從聯絡的角度,以邏輯結構(結構圖或表格)的形式呈現。

(2)要協調、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將外部的學習控制轉化為內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技能。

(3)要突出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絡(邏輯的、因果的、功能的聯絡),杜絕複述式概括、羅列式歸納、壓縮式總結的複習方法。

(4)要注意與學生的思維同步,不要把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搞成了教師向學生介紹和解說。

(5)要有意識地與先前的知識網路連結,讓新知識向舊知識轉化,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奠定靈活運用的基礎。

三、深化完善,典例導練

實現知識在“溫故”基礎上的“知新”,在綜合應用基礎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煉”是複習課的關鍵環節。“知新”的意義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內涵的透徹理解——深化,外延條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識的準確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環節,澄清認知誤區,關注學生新課學習中疑惑不解的問題、複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這是複習課的根本問題;例題的導練要突出審題能力的培養、解題過程的規範和思路方法的提煉。在綜合應用(不是套公式)、互動辨析(不是對答案)、方法歸納(不是就題論題)的過程中實現知新,確保學生頭腦中知識和方法的正確性。

複習課教學策略,

1.教師活動

(1)問題引領,點撥完善。

抓住知識的主幹,根據知識的特點、形成過程和功能,透過程式性問題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根據學生所暴露出來的難點和疑點問題,創設互動平臺激起爭辯,重在深化對知識內涵的全面理解,強化對知識外延的牢固把握,強調有關注意事項,為準確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2)例題導練,探究方法。

圍繞知識的重點、難點與綜合能力的培養目標,透過典型例題糾正學生的認知誤區、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教學的方式應該是互動式,以能力培養立意,以審題方法為切入點,以啟發點撥為主要手段,以規範呈現過程為標準,以思路與方法的提煉為落點。

2.學生活動

(1)深度反思,互動完善。在教師的程式性問題引導下,從知識的特點、形成過程、主要功能、侷限性和適用條件等角度尋求問題的結論,對自己的理解進行深度反思,透過比較發現問題,透過爭辯澄清誤區,透過補弱完善知識。同時要積極主動地展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透過互動交流及時矯正。

(2)主動探究,尋求方法。深入讀題、仔細審題,捕捉有效資訊,透過獨立思考或互動研討加工處理資訊,確定解題思路和方法,規範地呈現出解題過程。積極參與同學互評、老師的點評,提煉出這一型別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注意:

(1)要突出主幹,抓住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復習,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師要潛心發現問題,學生要主動提出問題,雙方要互動解決問題,否則就會搞成了低效重複。

(3)例題的設定要從深化完善知識內容和綜合應用解決問題兩個角度考慮,深化與完善知識要緊緊圍繞知識的形成和學生的困惑點;綜合應用要緊扣知識重點跟實際問題的聯絡。

(4)例題的教學策略必須是師生互動,使學生在教師問題的推動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發現規律和自身存在的誤區,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認識,最終提煉出思路和方法。

四、應用感悟,變式訓練

例題教學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往往掌握不夠準確,理解存在誤區,教學中要透過變式訓練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進行檢驗、內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義、功能與應用注意事項。變式訓練的題目設定要跟例題相近又相異,提高例題教學的指導功能。訓練要規範時間、氛圍和格式,允許同學之間討論、合作。變式訓練的題目設定要關注學情,做到分層設計,落實因材施教,注重讓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快樂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1.教師活動

(1)根據學生對主幹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題的特點,設定並投放變式訓練題,但要控制題目的難度和梯度,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平臺。

(2)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指導,在各層面的學生充分完成解題任務的基礎上,當堂落實做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補救,確保不留教學欠賬。

2.學生活動

(1)獨立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規範地完成解題任務,在解題過程中感悟對知識、方法的理解,糾正誤區,內化提升。

(2)對存在的困惑主動與同學討論或向老師請教,及時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注意:

(1)該環節學生要以獨立活動為主,合作討論為輔,教師要以個別指導為主,集體講評為輔。

(2)變式訓練要與例題相近、相異,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避免機械地套用方法。

(3)學生在做題遇到困難時,要主動與例題比對,以感悟方法;教師進行點評時,要有意識地聯絡例題的特點,以鞏固方法。

(4)要限定時間和規範要求(思維規範、表述規範、過程規範),訓練情況的落實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透過爭辯實現頓悟,透過交流實現完善。

五、綜合檢測,達標演練

複習課的主要活動是圍繞知識主幹、重點難點、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的,不可能對複習範圍內的所有知識面面俱到,同時不同學生的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體的同時要充分關注個性,最後必須進行綜合檢測,針對暴露的問題進行個性化補救複習,以消除教與學的盲點。

1.教師活動

(1)投放綜合達標演練題,提出時間要求和結果呈現要求。透過巡視進行個別指導,以面向全體的教學心態關注學困生,力爭做到人人過關,最大限度地消除兩極分化。

(2)學情反饋,引導學生互動評析,進行補救教學。

2.學生活動

(1)獨立完成達標演練題,深入思考和領會知識的內涵、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困惑的問題請教老師或與同學商討,查詢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

(2)展示自己的解題思維過程,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透過互動進行感悟深化、自主補救、自我完善。

注意:

(1)題目的內容要緊扣學習目標,在儘量覆蓋全課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2)題目的數量和難度要面向全體,確保絕大多數學生能夠當堂完成。

(3)巡視指導的重點是中下游學生,透過中下游學生的提升推進上游學生的提高。

(4)落實要當堂完成,根據學生展示的情況進行針對點評,針對點評重在進行思路與方法的靈活應用、遷移應用和整合應用的策略指導。

六、歸納連結,拓展提升

歸納、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複習課的效果。歸納是針對本課題的內容,是為了從更高的角度審視知識體系與方法體系,以突出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主線;拓展是針對相關聯的內容,是為了實現本單元知識體系與前知識體系的連結,本單元的方法與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識的整體功能與方法的遷移應用。

1.教師活動

(1)從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主線三個方面對歸納的格式和要領提出指導性建議。

(2)針對連結其他單元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指導學生進行完善。

2.學生活動

(1)審視單元知識體系,回顧相關知識、方法與題型,從知識主幹、方法套路、問題型別等角度進行歸納與連結。

(2)在老師的指導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觀點與老師的指導點撥,自覺進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

(1)歸納要突出知識主線、方法主線、問題型別,提升要突出知識的綜合應用策略和方法的遷移應用;拓展要突出橫向聯絡、問題歸屬,連結要“回放”跟例題、訓練題相近的題目,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比較它們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透過解決一道題目,學會解決一類問題,實現方法的準確理解與遷移應用。

(2)要做到知識與問題對應、題型與方法對應。

(3)要充分落實讓學生參與過程,不要把指導搞成了替代。

總之,複習課教學是一個師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要突出知識的整合和應用,杜絕知識羅列式或壓縮講課式複習,明確夯實雙基並不意味著低效重複,立足教材要避免“溫故有餘,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題海戰術。要做到知識讓學生自主疏理,網路讓學生參與構建;應用讓學生充分訓練,規律讓學生探究發現;錯誤讓學生互動爭辯,方法讓學生感悟提煉。複習課既不能忽視訓練而搞成了單純的知識剖析、深化與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訓練而上成了習題課,要在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在落實訓練的過程中內化和提升對知識與方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