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教育孩子的困惑和問題

教育孩子的困惑和問題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責任在家長身上。出現了孩子為家長學的現象,於是做作業缺乏主動性,沒家長監督,孩子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其原因在於:孩子沒有嚐到學習的歡樂,覺得學習是一種痛苦的體驗。

家長把對孩子的愛狹隘化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比別人的孩子強,結果把成人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剝奪了孩子的權利,成天要管他,而不是平等的對待他。家長承擔了本應孩子自身承擔的責任,孩子是在為家長學習,缺乏主動性。因此應該把責任還給孩子。

首先要做好親子溝通的工作,其次還透過其他方面加以改進,如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透過切身體驗來增強獨立自控意識,或改變原有的熟悉環境等 ,功夫在詩外,不要頭痛治頭、腳疼按腳。透過其它方面的活動可以調整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這對學習詩是很有幫助的`。

好多家長都頭疼孩子不聽話事實上這都是家長“產品開發的”的結果:刀子嘴,豆腐心;孩子總是鬥爭、失敗、再鬥爭,最後勝利;家長卻是鬥爭、鬥爭、再鬥爭,最後失敗。是因為家長太愛孩子了,可又太不會愛了!教育孩子,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豆腐嘴,豆腐心”,更不能要,尤其是孩子吃飯這件事情上。多少家長在飯桌上為了孩子而大傷腦筋,苦口婆心,幾乎是三十六計都使盡了,卻一籌莫展!事實上,吃飯就是吃飯,不能任孩子任性。

家長應該“豆腐嘴,刀子心”: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遵循一個原則,也就是態度要平靜,原則要堅持,高壓線,不能碰就是不能碰。態度平靜,是要在保持理智的情況下教育孩子,才不至於情緒失控,讓刀子嘴傷了孩子的自尊。理智的時候,家長才能讓自己保持豆腐嘴,知道哪句話該說,哪句話不該說。若家長讓孩子氣得半死,恨不得揍一頓解氣,則最好走開幾分鐘,讓自己冷靜下來。在“豆腐嘴”的前提下,原則就一定要堅持,直到孩子意識到沒有希望,是禁區為止,此為“刀子心”。有些事情其實很簡單,從孩子小的時候便讓她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只要你堅持原則的時候堅持了,讓孩子明白,好比雷池,是越不得的,而且,還要告訴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好。當然,家長認為的雷池也不能太多,規矩太多,不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其實教育並不排斥懲罰,對於該懲罰的地方,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反而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關鍵是把握豆腐嘴,刀子心的尺度。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同樣一個道理,用什麼方式表達,結果可能大不一樣。越來越多 的家長意識到“拳頭教育”太簡單,因簡單而無效,甚至有反作用;“口水教育”太空泛,因空泛而乏力,日漸無效。其實教育孩子重在引導!首先家長應該調整心態,迴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那樣。孩子生活在巨人世界裡,內心非常脆弱。在具體操作上,以正向激勵為主,告訴孩子怎麼去做,指明孩子的發展方向;適當的提醒作為補充,既給孩子面子,也要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體驗。

原則之一:信任孩子——學會崇拜,學會自豪。

信任: 充分給孩子信任的眼光,手勢、語言和信任的力量。在孩子表現不盡人意時,更需要家長支援,讓孩子看見家長就渾身充滿力量。

學會自豪:就像是孩子剛出生,每個家長都為自己創造的“生命”——孩子,而感到自豪。自豪到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會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為他自豪一樣。

學會崇拜——因為我們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比擬的。就像黃山上的松樹,各有所長,彼此不同。還是回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狀態,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前景。孩子就在這種充滿欣賞的環境裡成長,最終不知不覺學會了說話和走路。

原則之二:尊重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請教

尊重:如果僅信任孩子而不尊重,居高臨下的信任是蒼白無力的,孩子也不會認可。要看得起孩子,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他,替他做主,不關注他的 心理需求,當他是自己的私有財產,隨意打罵

學會傾聽:傾聽是尊重的標誌之一。注意聽孩子講話,關注孩子的心情,在學習生活方面,替他排憂解難。透過傾聽,你瞭解了孩子,他也鍛鍊了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還培養他豁達坦誠的品格。

學會請教:向孩子請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麼想的,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麼,教育是互動的過程。就像農民種莊稼要知道需要什麼最好的養料一樣,孩子最喜歡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

原則之三:理解孩子——學會感激,學會陪伴

理解:就是換位思考,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感激:孩子小時,哪怕在大人身上拉屎拉尿,家長都毫無怨言。孩子大了,家長不在感激孩子的生命,也不再愛孩子,而是愛分數,愛自己的面子,孩子內心充滿失落。

學會陪伴:多與孩子平靜的談話。不在用時多少,而在用心多少。只有陪伴才有溝通,瞭解孩子、引導孩子。孩子也可以增長知識,學會溝通的本領。一個善於溝通的人肯定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這三個原則是每個孩子精神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這三個原則體現了一個“愛”字,對人不對事情。

原則之四:激勵孩子——學會發掘,學會分享

激勵:在看得起的前提下,告訴孩子怎樣去做,指明孩子的發展方向。不要只是禁止孩子不許做什麼,應當做什麼卻還是不知道。

學會發掘:家長要有一雙善於捕捉孩子身上閃光點的火眼金睛,對閃光點不斷讚賞,反覆激勵,給孩子被發現、認可、重視的感覺。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在這方面找出閃光點,甚至可以小題大做、無限誇張。

學會分享:共享孩子成功的喜悅,要不斷的讓孩子看到成功,這樣孩子才會堅持努力。過去說的是:不努力就不成功;現在應該是:不見成功就不會努力!我們應該與時俱進。

原則之五:寬容孩子——學會反思,學會等待

寬容:不等於放任,該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滿足孩子精神需求。而不是無條件的滿足物質需求;寬容意味著先接納、後昇華。

學會反思: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得人。遇到問題不是問孩子怎麼了?而是我們自己怎麼了?

學會等待: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欲速則不達,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孩子改缺點的規律是:在前進中反覆,在反覆中前進。

原則之六:提醒孩子——學會批評,學會分擔

提醒: 孩子犯錯誤,要適當提醒作為補充,讓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體驗。也可以直接批評。但要平等朋友式的,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

學會批評: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是前提。如:故事性批評;幽默性批評

學會分擔: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要分擔憂傷,繼而鼓勵他從失敗中站起來,在分享他的堅強。

這三個原則集中體現了一個“導”字,對事情不對人。教家長怎樣對孩子揚長避短。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的態度改變有多大,孩子的變化就有多大。

孩子在改變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反覆,但家長只要堅持做,孩子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