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教學實錄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高中語文教學實錄

一、匯入新課

在我國這一詩的國度裡,宋詞是繼唐詩之後又一塊璀璨奪目、競放異彩的瑰寶。同學們知道宋詞有豪放和婉約兩派,豪放派的開創者為北宋的蘇軾,那麼到了南宋是誰再舉豪放之旗呢?對,是辛棄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豪放詞風的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投影課題及辛棄疾速寫畫)。

二、作者介紹

一位同學介紹,然後在大螢幕上展示有關作者的資料。

三、放朗讀音樂

下面讓我們伴隨著悲壯激昂的琵琶音樂(選用古曲《十面埋伏》)走進這首詞中,請同學們注意字音和音節停頓。

四、梳通文意

1.結合註釋一邊讀一邊翻譯。

2.出示檢測題。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千古江山(久遠的年代)

②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雄業績)

③金戈鐵馬(精銳部隊)

④元嘉草草(草率)

⑤贏得倉皇北顧(落得)

⑥可堪回首(不堪、哪堪)

(2)把下邊句子中顛倒的.次序倒過來。

①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無覓英雄孫仲謀處)

②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猶記四十三年,望中揚州路烽火)

五、揣摩語言,品味欣賞意境和風格

首先一起朗讀上闋。(師生同讀)

問1:作者登亭遠眺,看到了什麼景物?

(千古江山,舞榭歌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問2:由這些景物作者想到了哪些歷史人物?

(孫權、劉裕。)

問3:“覓”字換成“見”字好不好?為什麼?

(不好,“覓”字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英雄人物孫仲謀的崇敬、仰慕與嚮往,主觀情感色彩十分強烈,“見”字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問4:除了“覓”字之外,還有哪些詞表現了作者對孫權的讚揚?

(英雄、風流。)

的確,辛棄疾對孫權十分崇拜,情有獨鍾。他在京口北固亭上的另一首懷古之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就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出示《南鄉子》詞,師生共同吟讀一遍。

問5:這一闋下面的兩句話是寫劉裕的,你認為哪句話最能表達辛棄疾的感情?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句中的哪些詞用得最傳神?為什麼?

(金、鐵、吞,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劉裕當年率軍北伐的雄姿:橫戈躍馬,馳騁沙場,如虎如貔,何其壯哉!)

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遍,要讀出作者此時的思想感情。師生齊讀這句話。

問6:本闋寫作者登北固亭,極目遠眺,觸景生情,但見山河長存,世事滄桑,緬懷歷史上建功立業的英雄明君孫權和劉裕,我認為這種情感的產生絕對不是偶然的,結合辛棄疾生活的時代,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感?

(因為現實中沒有這樣建功立業、抗金殺敵的明主,這裡懷古就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昏庸無能,苟且偷安;同時也蘊涵了詩人對北伐抗金統一祖國大業的嚮往。)

來,讓我們懷著歷史興亡之感再次朗讀這一闋。

問7:“元嘉草草……北顧”一句中出現了兩個貶義詞,“草草”、“倉皇”,這裡為何辛棄疾要列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倉促北伐,一敗塗地的史實?

(當時獨攬軍政大權的外戚韓胄欲借金國勢漸衰之機興師北伐,建“蓋世之功”,鞏固個人地位,便起用了閒居多年,已66歲的辛棄疾。辛棄疾認為當時南宋還未具備戰勝金兵的條件,因此這裡列舉歷史事實的教訓是表明自己對韓僥倖求逞是不贊成的,認為切不可草率從事。然而韓胄之流悍然不顧辛棄疾的勸告,次年率軍出兵,大敗被誅。歷史證明辛棄疾是何等的深謀遠慮!)

以下3句回憶自己43年出生入死,南來效命的往事。“四十三年”宕開一筆,由懷古轉入憶昔傷今:當年詞人親身經歷的揚州一帶如火如荼的抗金斗爭,迄今記憶猶新;“可堪回首”承上啟下,轉入現實。長江北岸瓜步山下,百姓正在異族皇帝佛狸廟前迎神賽會,鴉飛鼓響,香火繚繞,熱鬧非凡。

問8:這表明了南宋百姓怎樣的精神狀態?

(表明百姓鬥志鬆懈,民族意識已經模糊。)

問9:面對這樣的場面,作者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感情?表現在哪句話中?

(面對此景,作者無限痛心,“可堪回首”一句一語千鈞,包含無盡悲痛,這難道不是南宋王朝妥協投降,喪權辱國的嚴重惡果嗎?)

問10:最後一句以疑問句作結,有何好處?

(最後以疑問句收束全文,既洋溢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又抒發了不得重用,壯志難酬的悲憤。讓我們帶著悲壯激憤的感情齊讀這一闋內容。)

師小結:全詞熔寫景、詠史於一爐,懷古憶昔和傷時諷今密切結合,個人遭遇和國家命運緊緊相連,時間和空間交接轉換都極為自然流暢,縱橫捭闔,一氣貫注。格調沉鬱,悲壯蒼涼,大有幽燕老將之風,正如明代楊慎在《詞品》中所評:“辛詞當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第一。”清代陳廷焯也評價道:“句句有金石聲音,吾怖其神力。”郭沫若也曾題聯貼切評價了辛詞的風格,用在這首詞中十分恰切。

最後讓我們一起滿懷悲壯豪邁的感情背誦這首傳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