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片斷
在教學《伯牙絕弦》結尾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昇華對“伯牙絕弦”的認識的:面對伯牙“破琴絕弦”的做法,你有什麼思考?教室裡小手如林——
生1:知音已去,再沒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聽懂伯牙琴聲的了,無奈之下伯牙只好“破琴絕弦”,這是對知音的懷念。
師:這是懷念之痛。
生2:作為一名技藝精湛的琴師,伯牙身邊不乏讚美,但惟有鍾子期真正懂得他的琴聲,知道他心裡的想法。如今,知音不在,他只能忍痛破琴絕弦。
師:這是無奈之為。
生3:“士為知己者死”。鍾子期死後,伯牙再也找不到最好的知音了,他悲痛欲絕,於是,用破琴絕弦表達對失去知音後的黯然神傷的`一種宣洩。
師:這是宣洩之苦。
生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鍾子期用心靈傾聽伯牙之弦,當知音已走,他不知道今後琴再為誰彈,樂再為誰奏,因此,失落和傷心讓他破琴絕弦。
師:這是失落之傷。
生5:面對鍾子期的突然離世,伯牙心裡除了無以言表的傷痛,更多的是想到今後再也找不到心靈相通的知音了,破琴是最好的選擇。
師:這是悲壯之舉。
生6:“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鍾子期死後,伯牙可能在無限傷悲中追憶與知己之間的深情厚誼,但物是人非,伯牙毅然 “破琴絕弦,永不復鼓”。
師:這是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