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牧童》課堂實錄

《牧童》課堂實錄

生讀古詩《相見難》

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第一首古詩(板書:牧童)

師生齊讀題目

老師:中國古詩講求的是“景真,意新,詩美,律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領略古詩的魅力。

老師:這首詩的作者是(板書:呂岩)

老師:誰瞭解呂岩,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呂岩字洞賓,唐代京兆人。傳說是八仙之一。值黃巢起義,攜家入終南山學道,不知所終。

老師:我們曾經學過一句歇後語,狗咬呂洞賓——

學生:不識好人心

老師:呂岩是八仙之一,是一位神仙,流傳的故事很多,那神仙怎麼會寫詩?

學生:因為是傳說,傳說是從現實中提取的。

老師:懂得多,說得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神仙寫的是怎樣的詩?再讀題

生齊讀題目

老師:注意,“牧”的左邊是“牛”,寫的時候要先豎再提

老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要求讀通順,流利,時間一分鐘。

生自由讀

老師:誰願意來試一試?

生個體讀

老師:怎麼樣? (掌聲)

學生:個體讀

老師:詩中還有一個生字找一找。

學生:“蓑”

老師:誰來提醒大家學這個字應該注意什麼?

學生:草字頭,上下結構,下面是悲哀的哀,多一橫。

學生:它是平舌音,不要念成翹舌

老師:全班同學一起讀順這首詩

生再齊讀

老師:越讀越好了。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注意讀得正確,讀得有節奏。

生同桌互讀

老師: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有什麼發現?

學生:這首詩對仗工整,“六七里”對“三四聲”

老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還有嗎?有誰還發現了新問題呢?

學生:“橫野”是什麼意思(板書:橫野?)

老師: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我覺得是“廣闊的原野”

老師:還有不同的問題嗎?

學生:“六七里”有多大?(板書:六七里)

老師:待會兒我們慢慢的去研究

學生:為什麼是“臥月”明,而不用“臥明月”?

老師:(板書:臥明月)

學生:牧童為什麼躺在草地上,而不回家呢?

老師:你很細心,還很會動腦筋。那我們先來了解牧童是怎樣的孩子,就能解決剛才的這些問題? 這首詩的題目“牧童”第一句寫了牧童是怎樣的孩子?請大家再讀讀詩句,思考這個問題?

生自由讀

老師:這句是寫什麼?

學生:寫景的

師(板書:景)寫了怎樣的景色?

老師: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詩的?你覺得他是怎樣的牧童呢?

學生:我覺得他是一個孤獨的孩子。那麼大的地方,一個人放牧,很可憐

老師:那裡看出大?

學生:“橫野”“六七里”

老師:“橫野”是怎樣的?

學生:一望無際的

學生:遼闊無邊的

老師:是的,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查《辭海》,其中“橫”有廣和遠的意思。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老師:六七里?數得清楚嗎?

學生:數不清

老師:我們學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中“三兩枝”,“ 三千尺”都是不確定的數。“六七里”也是虛指,但可以讓人想象到原野的遼闊。誰來描述一下第一句的`景色

學生:(略)

老師:這個“鋪”字讓你想象到什麼?

學生:草長得很厚

老師:像給大地鋪上了綠色的地毯。在這樣的畫面中,出現了牧童,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

學生:我覺的牧童是一個自由的孩子,牛愛怎麼走,就怎麼走,走到哪裡都有草吃,牧童很自由

老師:能夠聯絡環境進行想象。還有誰有不同的理解

學生:我覺得他還是一個四海為家的牧童,很愜意,無憂無慮。

老師:你們的^解答和他(第一個)的不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帶著這個問題全班齊讀第二句,再思考。

生 全班齊讀

老師:第二句寫了什麼呢?

學生:寫了聲音

師(板書:聲)

老師:在聲音的描寫中,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來的?

學生:我覺得他是個快樂的孩子。從“弄”可以看出來的

老師:弄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逗弄

老師:這是書中的註釋。用註釋幫助理解詩意是個好辦法。但大家可別小看“弄”,在古代詩句中,彈琴叫——

學生:弄琴

老師:賞月也叫——

學生:弄月

老師:那牧童的笛聲是時而——長,時而——短,時而——快,時而——慢。你從這變化的笛聲中彷彿聽出什麼?小組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

老師:笛聲時而長時而短是怎樣的曲子?

學生:悠揚

學生:飄逸

老師: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吹出這樣聲音呢?

學生:悠閒的時候

學生:輕鬆的時候

生齊讀第二句

老師:(問第一個發言的孩子)現在讀了第二句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孩子呢?

學生:悠閒快樂的牧童,但還是有點孤獨

老師:是的,但不可憐了,對嗎?

生點頭

老師:全班齊讀一二兩句,邊讀邊在腦海裡想象那遼闊的原野和悠揚的笛聲,並注意詩中得對仗。

(生全班齊讀一二句師指導略)

老師:默讀三四句。這時詩中才出現了誰?

學生:牧童

老師:(板書:人)

老師:前面兩句是隻聞其聲,未見其人。讓我們好生猜疑,這後兩句(指名讀),是直接對牧童的描寫。大家想象一下牧童飯後是什麼樣子?誰願意來表演?

生表演(眾笑)

老師:他表演得像不像,好不好?哪裡最像?

學生:動作,神態像

老師:你們都說他演得像,從他的動作,神態中,你讀出了什麼?

學生:牧童很愜意,很悠閒

老師:重讀了三四句,聯絡一二兩句,現在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呢?

學生:無憂無慮,快樂的牧童

老師:“臥月明”中的“月明”指——

學生:明亮的月光

老師:牧童躺在月亮的光輝之下,哪是一副怎樣的畫面?

學生:他的身上撒滿了月光

學生:月光像薄紗一樣籠罩著它

學生:,牧童得飽飽的,打著飽嗝,摸著肚子,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躺在柔柔的月光下,天做被,地做床,甜甜地進入夢鄉

老師:可見,詩人在這裡再現瞭如夢如畫的意境,是要突出月光的亮,月光的柔,月光的——

學生:明

老師:所以是——

學生:“不脫蓑衣臥月明”

老師:我們可以這首詩讀成一個字,你們覺得是——。

學生:樂

學生:好

學生:閒

學生:靜

老師:讀詩一定要聯絡詩句想象,這樣才能進入詩中,進入畫面,和詩中的人物,作者在一起,體會他們的心情。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們來讀著首詩。

生齊讀全詩

老師:聽出了“閒”,還沒充分體現出“樂”,能否變化一下節奏試試?(師輕輕敲擊桌子,範讀第一句,學生也跟著敲擊,連續兩遍,熟讀成頌,把古詩讀成了快樂的歌謠)

老師:這節課,我們再次領略了古詩的“景實,意新,詩美,律嚴”,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欣賞其他兩首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