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池塘課堂實錄

小池塘課堂實錄

《小池塘》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都是描繪了無限美好的祖國春光的。給大家提供了小池塘的課堂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學情分析:

課文《小池塘》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向大家展示了春天小池塘美麗多姿的一面。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浮現小池塘優美的畫面,感受到小池塘的景色美,感悟到課文的語言美. 他們喜歡小池塘,喜歡朗讀,渴望讀好課文. 透過兩個問題:小池塘像什麼?小池塘的睫毛是什麼做的?不僅使學生從整體上抓住了小池塘的形美和神美,同時也深入體會到了課文語言組織的精妙之處,體驗文章的語言美。“一閃一閃”、“明亮”、“長長的睫毛”這些詞語寫出了小池塘美麗的特點。抓住這些詞語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就能使學生讀出小池塘的美麗,讀出對小池塘的喜愛。由於學生已經進入了課文優美的意境,對小池塘產生了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這一段時,學生很容易就能讀好這些詞語,讀好課文。教學中沒有老師過多的講解,有的只是老師激勵性的評價和學生自己情感的流露。學生在一遍一遍朗讀的過程中,一次一次地加深了對畫面的透析,對文章語言的理解,並最終跳出畫面完全融入課文的語言美之中。在指導朗讀時,我鼓勵學生邊讀邊想像,透過老師的範讀,為學生提供了邊讀邊想的範例,使學生在自己嘗試的時候有法可循,情感自然流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筍娃娃從地底下鑽出來迎接春姑娘,春姑娘又派春風姐姐去喚醒沉睡一個冬天的小池塘。春風姐姐輕輕吹了一口氣,小池塘就醒來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小池塘》。

1、小池塘在你印象中是什麼樣子的?(輕輕的,靜靜的)你覺得它怎麼樣?(美)

2、  面我們就來看看課文是怎麼樣寫小池塘的美?

二、 讀課文,認識生字。

1、師:不過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必須把字音讀準確,課文讀通順,下面同學們先把課文讀一次,課文比較長,生字也比較多,遇到不熟悉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看你讀幾遍能把這個文章讀下來。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師:誰願意站起來讓大家檢查一下,看你把這些字音讀準確了嗎?

(師出示生字詞)

姐姐  吹氣  水波  一隻  鮮紅  蘆葦  睫毛  倒映  白鵝  珍珠

指名讀,生正音,小老師指讀。

師:這些字詞大家都讀準確了,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的識字方法,我們一起來認一認,看看哪個小組認的.最快?(開火車檢查)

師:同學們這麼快就認會了生字詞,真厲害,誰願意把你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

師:課文能讀得這麼好,看來識字對讀通課文有著很大的幫助,同學們以後一定要努力去認識更多的字。

三、品讀課文

1、師:現在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小池塘的美?

(池塘裡的餓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隻明亮的大眼睛。池塘邊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

2、師:為什麼說小池塘像一隻大眼睛呢?

請生表演一眨一眨的,你覺得這是一隻怎麼的眼睛?

師:是呀,這是一隻水汪汪,亮閃閃的大眼睛,誰能讀好這段話?(指名讀,齊讀)

3、這隻大眼睛看到了什麼?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筆劃出有哪些景物?

師:明亮的小池塘就像一面鏡子,白雲、太陽、月牙、星星都倒影在這面鏡子裡,你最喜歡哪一種景物倒影在池塘裡的樣子,在文中劃出這句話讀一讀,和同桌說一說為什麼喜歡這句話?

生:我最喜歡白雲的倒映,就像一群白鵝,很可愛。

師:白雲倒映在池塘裡還像什麼?

生:我最喜歡太陽倒映在池塘裡,像鮮紅的氣球。

生:我最喜歡月牙倒映早池塘裡,像彎彎的小船。

師:還像什麼呢?

生:我喜歡星星倒映在池塘裡,像珍珠一樣漂亮。

(生讀,師指導,範讀,引讀,讓學生真正感覺到小池塘的美)

師:從大家剛才的讀,老師已經感覺到同學們非常喜歡小池塘,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好嗎?(師範讀)作者為什麼會把小池塘寫這麼美呢?

師:小池塘多美呀,就像文中說的那樣“明亮的小池塘……世界”,你們知道“五彩”是什麼意思嗎?(五顏六色、五彩斑斕、很多種顏色)

師:就是因為許多景物倒映在池塘裡,小池塘才會這麼漂亮,想想看,還會有什麼景物倒映在池塘裡,它們又會是什麼樣子的?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真豐富,讓我們一起把整篇文章讀一讀(全體起來)

板書:

3、小池塘

白雲……白鵝

小池塘  太陽……氣球 美(五彩的世界)

(大眼睛 )   月牙……小船

星星……珍珠

比較多,因為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一分付出,一分收穫,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在社會實踐中可以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瞭解社會,深入生活,無限回味。社會實踐是一種動力,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我會無條件地把所學的知識和一切奉獻給祖國和人民。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踐密切結合,<蓮山>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在實踐中我們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我們需要虛心的向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