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淺析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新思路

淺析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新思路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已成為當今世界主流兒童教育思想的支柱理論。在我國,皮亞傑學說的影響正在深入教育實踐。可以預期的是,皮亞傑對兒童思維特殊性規律的揭示將給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提供嶄新的思路。

皮亞傑關於兒童思維的一個重要發現是:兒童不能把精神的東西和物質世界相區別,在成年人看來無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兒童眼裡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識的。他把這一現象稱為兒童的“萬物有靈論”。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向兒童提問和與兒童談話,他的書中有豐富的兒童話語例項。例如:六歲半的Dei問:“為什麼只有在湖邊才會有波浪呢?”想了一會兒,他自己說:“波浪是在湖裡淘氣吧?”四歲的Cli走路時看到一些白雲在很快地移動,就自發地做出瞭如下的解釋:“一定是某個開機器的人使白雲移動的。”八歲的Gal說有個力大無窮的人隱藏在山後,太陽是他玩的火球,每天早晨他把太陽拋到空中,晚上再收回來。

這些兒童思維“標本”與原始人創作的神話和作家寫的童話非常相似。下面是我“採集”的幾則兒童想象“標本”。我的女兒珠江五歲時說,甜的豆腐腦是一碗雲彩,而天上的白雲是一大碗甜的豆腐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拿著餅乾,另一個小朋友想吃又不好意思要,就說:“讓我給你咬個月亮吧!”一個一年級女生對我說:“我腦子裡的話用螞蟻一樣小的`字把天都寫滿也寫不下!”

所謂“童話”,字面意思就是“兒童的話”,它是作家揣摩兒童心理,模擬兒童語言而創作的文學作品。其實兒童自己就是“天生的童話作家”,比喻、擬人在兒童那裡不是一種修辭方法,而就是他們說話的方式。以上六例,誰說不是原汁原味的“童話”作品呢?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歲月,兒童並不像成年人那樣現實,他們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體、精神現實不分的狀態。而現行的小學作文教學的核心思想、其出題所依據的“現實主義”文學觀念,卻是違背兒童思維規律的。兒童是無生的“浪漫主義”的“童話作家”,可現行的小學作文教學法卻用僵化、狹隘、幾十年不變的作文題強迫他們“反映”他們太熟悉而感到沒多大意思的的現實生活,做蹩腳的“現實主義作家”,這就像捆起天鵝的翅膀,讓它們當家雞!

近幾年,我透過大量實踐,摸索出了一種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新方法。用這種方法,只需給隨機挑出的學生出一個好題目,不用多講解,他們就能寫出好到可以發表的作文。其“秘訣”一言以蔽之曰:放飛他們的想象,讓天生的“童話作家”寫童話。所以,我把這種方法稱“童話化小學作文教學法”。

例如,我在黑板上寫了這樣一個題目:“書包揹著我上學”,讓學生靜思默想一會兒,然後問他們用不用講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不用講!”中國小學生書包之沉重當屬世界之最,我的出題意向是要讓他們藝術性地“訴苦”。他們“訴苦”訴得都不錯,有讓愛迪生髮明這種書包的,有讓孫悟空“變出”這種書包的,還有讓外星人用超光速“寄來”這種書包的。

學前班和一年級學生,我讓他們脫口而出地說“童話”。例如,我問他們:“假如你有大象的鼻子,你想幹什麼呢?”有說要把大灰狼捲起來扔進河裡的,有說要替小朋友夠下飛跑的氣球的,有說要開想澡堂為小朋友洗澡的……他們用一句話說出的每個主意,實際上就是一篇口頭作文的提綱。我讓他們說得再詳細一點,具體一點。比如,為什麼要把大灰狼扔進河裡?小朋友的氣球是在哪裡飛跑的?大家怎麼給小朋友們洗澡?把他們第二次脫口說出的錄下音來,變換成文字,就成為頂好的“童話”了。

這是真正的愉快教育,學生寫作時有創造的愉快,作文發表時有成功的愉快。這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它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能鍛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更能直接培養學生熱愛人生、熱愛世界的情感。

或許有人會說,哪有那麼多“童話”題目給學生出呢?這需要教師自己進行創造性思維。其實只要教師自己在心理上“屈就”學生(為什麼不呢?不是講學生的主體性嗎?),自己當一當兒童,“童話”題目就會汩汩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