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傳說故事:魚抬梁
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傳說故事:魚抬梁,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班常年在外,看見匠人遇到困難,他都能想出絕妙辦法,幫助解決問題。
有一次,他從賣魚的攤販那裡聽說,當地一位工匠正在建一座宗廟,好不容易找到一根做大梁的木料,不曾想,卻偏偏讓徒弟給截短了,正發愁呢。
魯班找到那位工匠,拱手道:“打擾了,俺是魚日村的木匠,看師傅有愁事,究竟為何?”
匠人嘆了口氣說出了原委。
魯班看了一眼桌上還沒有動筷的魚說:“你看魚都快涼了,再難的事情也得先吃飯吧。”
匠人忙起身施禮道:“你看,我慢待了遠道的客人,你稍微等一下,我去打點酒咱一塊吃。”
匠人回來卻不見了客人,再看桌上的魚,兩隻碗裡各放著一條,魚尾朝向外,魚嘴相對,中間用根筷子把兩個魚嘴串在了一起,突然悟道:“哎呀,這不是魚抬梁嗎!”
匠人想著遇到了高人,再一想,魚和日合起來是魯字,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魯班師傅。
他呼喊著魯班的名字,向路人打聽魯班的蹤跡,但早已不知去向。
魚抬梁不僅解決了大梁尺寸不夠的難題,還使得整個建築更加美觀。
匠人們高興地讚歎道:“魯班師傅真是巧奪天工啊!”
擴充套件資料:
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仙人橋的傳說
華山山陽又一處巨石看似不太穩固的搭在兩邊,這裡緊挨懸崖很是險峻,人們管這一景觀叫“仙人橋”,關於“仙人橋”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
被人們稱作“一代詞宗”的金代傑出文學家元好問曾經登臨華不注。詩人登高遠望,只見遠處黃河點點帆影,近處洲渚紅樹,漁村茅舍,薄煙靄靄,小舟往還,行人如蟻,一派幽靜清麗北國江南美景,他被這裡的湖光山色吸引,邊走邊吟“元氣遺形老更頑,孤峰直上玉孱顏。……”“妙、妙!”就聽有人對所吟之句連聲稱讚。原來是一老者正向元好問走來,元好問忙施禮並請指教。老者還禮並道歉打擾了詩人雅興,請他繼續吟下去。看到華不注的險峻,及歷史上有名的“三週華不注”的故事和詩仙李白吟誦華不注的詩句,元好問接著吟道“龍頭突出海波沸,鱉足斷來天宇閒。齊國伯圖殘照裡,謫仙詩興冷雲間。乾坤一劍無人識,夜夜光芒北斗殷。”“妙哉,妙哉!”老者又是一番讚歎。由於華不注山勢陡峭,詩人邊登邊吟已是氣喘吁吁。老者讓元好問停下來休息並指點給他登山之路,走在老者所指之路,果然平緩好走。當他回頭向老者致謝時,老者已化作一道白光上天而去,老者所站的地方已成了立在懸崖上的“仙人橋”。
據傳,後來元好問寫《濟南行記》時,曾夢見在華不注山碰見的老者,這才得知老者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根據元好問華不注遇仙的傳說,人們在其顯靈處修了呂子祠,顯靈之處也被人們稱為“飛仙岩”或“昇仙巖”了。
黃帝經典的傳說故事
軒轅救了有巢氏後,心裡非常高興。有巢氏會蓋房,他一來到,就領大家在這裡蓋房屋。鄉親們住個得勁的地方,不受禽獸蟲蛇之害。有巢氏的老相識后稷又會播五穀,種莊稼,若能找到他,吃的也不用愁了。住的、吃的一安置住,人們就會安居下來。
那個能播五穀的老人神農在哪兒呢?軒轅想:就是找遍天涯,也要找到他!
軒轅又向有巢氏詢問了那位能播五穀的老人的特徵,便帶領常伯出發了。他喜歡常伯的精明能幹,每當出外,總是讓他伴隨。這常伯自從跪拜軒轅後,每天半夜跟隨軒轅習武練功,如今也練得腳底生風。兩個人帶了些吃的,揹著弓箭彈囊,朝西部山地走去。
他倆見山連著山,嶺接著嶺,一座比一座高。間或也有一塊平地,只長草木,並無人家。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來到一座大山前。往上一瞅,直插雲端。軒轅想:登高才能望遠。他倆決定爬上山去。走到半山腰時,常伯只覺得腰痠腿疼。他往一塊大石頭上一蹲,看看那雙鞋子早已磨透了,腳底又起了血泡。軒轅到底功夫硬實,氣不喘,色不變。他把吃食交給常伯說:“你在這兒暫歇一會兒,待我上山頂看看。”說罷,腳一點地,如騰空駕雲一般,直朝山頂奔去。
到了山頂,軒轅舉目遠望,好看極了。眾山都顯得又低又矮,山下的平川、河谷、樹林、湖泊,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往東南看,有片平地,隱隱約約,看見幾縷青煙。他想:這裡必有人家。他折轉身去,給常伯鼓了鼓勁兒,兩人一塊朝東南方向走去。
正走著,只見一幫男女,本來正在圍坐吃飯,一見他,便一鬨而散,呼喊著往回跑去。不一會兒,各自掂著棍棒、鐮斧,把他們圍了起來,瞪著眼,擺出一副交戰的架勢。
常伯一看著了急,連忙把彈囊遞給軒轅。軒轅示了一下眼色,讓常伯平靜一下。然後,平心靜氣地說:“父老兄弟別忙,我們是來求師的。”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個頭不高,但精神飽滿的老人,走上前來說:“你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呀?”
軒轅一看他的模樣,跟有巢氏講的不差啥,就說:“我們從具茨山那邊來,要尋訪后稷他老人家,不知老伯是否此人?”
那老漢一聽,覺得吃驚,忙問道:“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軒轅把如何認識有巢氏的經過說了一遍。老漢語重心長地說:“我也正在找他呀!你看,我的族人若有房屋,也不住這潮溼陰暗的洞了。”老人說著,眼圈都溼了。
眾人一看,后稷和軒轅說得親親熱熱,也就放了手中的武器。后稷讓弟子們趕緊給軒轅他倆端飯。常伯他倆早已跑得又渴又餓,端起熱騰騰、香噴噴的米飯,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飯後,后稷又嘆著氣說:“原來,我這一族也有幾百口人,當我嘗百草、播五穀時,大夥也跟著過了一段安生日子。後來,不知從哪兒竄出一種怪獸,樣子像頭豬,黃身子,紅尾巴,聲音像嬰兒,吃人吃蛇,它要一叫喚,就發大水,不等你換氣,就把到嘴邊的莊稼淹光了。還有一種怪獸,常在河邊出入,形狀像魚,長著像鳥一樣的翅膀;出入時,身上放光;聲音像鴛鴦。它只要一來,地幹得裂縫,莊稼都焦了。再加上猛獸來襲擾,我的幾百口人也都病的病、亡的亡,只剩下百十個了,真心疼人哪!”老人說著,掉起淚來。
軒轅聽罷,勸說道:“老伯不必傷心,若不嫌棄,我們可以合併在一起,人多勢眾,各盡其才,定居下來,共同根除旱魔水怪,也是能辦得到的。”
老人正在猶豫不定,突然看見對面山坡上一群狼,正往這邊竄來。后稷和眾人都各自拿起武器,急急忙忙地往一塊聚攏,等待著惡狼的進攻。
軒轅不慌不忙,取出彈丸,一個箭步躍到一塊石頭上,待那群狼略走近時,兩隻手同時扔出,只聽“嗖嗖”幾聲,幾隻狼一個接一個倒在地上,其餘的都嚇竄了。
后稷和他的鄉親,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后稷和眾人們一下子跪倒一片,磕頭拜謝。軒轅趕忙把后稷扶起,親親熱熱地說:“我當初也是和大家一樣,為吃的發愁。後來看到滿眼的飛禽走獸,就是逮不住,這才開始練起武來。無師傅,無刀槍劍戟,只好砍些木樁,栽一步遠一個,離地尺把高,開始練跑步。起初,走不了幾步就掉下來了。後來,跑熟了,跑一步把樁子拔掉一個,再跑。練完腿勁,又練彈丸、弓箭。”軒轅說話家常,后稷看他一片誠意,又想到人家這麼遠來請自己,是為大家都好,就給大家講了遷居聯合的事。眾人一聽,都很高興。當即,眾人收拾東西,一起出發了。
走了一天一夜,才來到具茨山下。后稷一看,這裡果然地面平坦,土地肥沃,北邊有姬水穿過,真是一塊難得的好地方。他又一看,一排排新房已經蓋起來了,更能安下心來,開墾田園,種好莊稼。他說不出心裡有多麼高興。這時,有巢氏走來了,他倆久別重逢,分外高興。有巢氏說:“哎呀,咱們早先咋沒想到聯合起來!要不是軒轅氏把咱們召集在一塊兒,還難以生存哪!”
軒轅笑著說:“這還是大家教我這樣做的。”
接著幾個月,軒轅帶領常伯又四處尋訪,行千里一歇息。不知跑過多少路程,最後請來了會造木車的吉光、會制甲矛的金杼、會挖井的伯益、會做木工的巧匠木倕。軒轅當著眾人說:“這些人都是我的老師。咱們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家園,我們的日子很快就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