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學設計
導語:下面是《九色鹿》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九色鹿
教學目標:
用現代媒體,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意思,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圖報答的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經。
讓學生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實施開放式教學,透過多渠道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重點:把握文中三個重要角色:九色鹿、調達、國王,分析各自特點。
難點:領悟九色鹿的美好品質,譴責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徑。
教學過程
一、感受“巨利”
1、過渡:《九色鹿》這篇課文中擺在調達面前的“利”又是什麼呢?
2、課件出示1: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重金懸賞捕捉九色鹿。(指名讀)
(1)知道這句話中的“利”體現在哪個詞上?(重金)想象一下這個皇榜上會說些什麼?
(2)這是一個怎樣的“利”?(擦掉原寫的“利”,大大地寫“利”,讀這句話)
(3)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臣民,面對如此巨利,你有什麼真實的想法?
3、調達見了皇榜怎麼做了?
課件出示2:調達看了皇榜,心想發財的機會來啦,就進宮告密。
調達為什麼覺得自己發財的機會來啦?想象一下當時他的心情怎樣?(讀這句話)
4、調達看了皇榜,一心想到的是什麼? 但忘卻的是什麼?(1、九色鹿對他的恩,2、他發過誓言)
二、體會“恩”、“誓”
1、體會“大恩”。
(1)指名讀有關內容。
(2)課件出示3:突然,耳邊傳來“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見一個人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
(3)自由讀讀這段話,看能從中體會出什麼。(情況萬分危急;九色鹿的善良和奮不顧身)從哪兒體會出的?
(4)指名帶著體會,讀這段話。(教師相機指導:第一句話,情況萬分緊急;第二句話,九色鹿奮不顧身;讀到“將落水人救上岸來”舒緩一些,顯得有驚無險。)
(5)恩有大小,從這段話中我們體會九色鹿對調達是普普通通的恩嗎?而是——(救命之恩)有一個成語叫做——(恩重如山)
(6)受人如此大恩,調達回報他的竟然是以什麼?
課件出示4:調達看了皇榜,心想發財的機會來啦,就進宮告密。(生讀)
(8)讀後,心裡有什麼感受?(帶著感受再讀這句話)
過渡:他忘記的不僅僅是大恩,還有什麼?
2、體會“重誓”。
(1)指名讀有關內容。
(2)課件出示5: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然後千恩萬謝地走了。
(3)什麼叫“鄭重起誓”?生活中,你鄭重起誓過嗎?想象一下,他當時會怎樣鄭重起誓?
(4)面對調達這些動聽的誓言,又讓我們想到那些成語?
(5)曾經是那樣嚴肅而又認真發過的誓言,在金錢面前,調達還是忘卻了——
課件出示6:調達看了皇榜,心想發財的機會來啦,就進宮告密。
再次讀了這句話,心裡又有什麼感受?如果他是你的朋友、同桌……,你會——
3、體會“人品”。
(1)讀到這兒你覺得調達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學生將自己的回答寫到黑板上)
(2)齊讀黑板上學生寫的答案。
三、痛斥“小人”
1、面對這樣一個小人,九色鹿是怎樣控訴調達的。
2、課件出示8:“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暴露我的住處,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自由讀)
3、九色鹿是處在什麼情況下說出這段話的?(刀槍劍斧的包圍中)九色鹿從夢中驚醒,發現自己已處在刀槍箭斧的包圍之中,她感到——(生答),心裡會想——(生答)。但是,當她再一看,看到——(生答,指導有語氣),她感到——(生答),心裡會想——(生答)。
此時此刻,九色鹿的心情怎樣?(無比憤恨)誰來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這句話?(指名讀)
4、自由讀,看從這段話中,除了讀出憤恨,我們還能讀出什麼來?(儘管九色鹿無比憤恨,但也表現得很禮貌;九色鹿很勇敢,也很智慧;最後還不忘勸人為善)從哪兒讀出來的?
帶著這樣的理解,再讀這段話。
5、現在你們當國王,我就是九色鹿。請聽好。(教師範讀)
國王們,聽了九色鹿的話,你們有什麼感受,心裡是怎樣想的?
6、故事的結果是什麼?指名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你覺得國王會怎樣懲罰調達?
7、面對這樣的結果,你有什麼感受?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總攬全文
1、教師總結:同學們,如果這塊黑板就是整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你最不想看到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老師擦去學生不想看到)那麼,大家現在看看這個世界上剩下的是什麼——(生答:九色鹿)九色鹿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請學生將自己的回答寫到黑板上)齊讀黑板上學生寫的答案。
2、讓我們將這隻美麗的九色鹿一起送回那一片景色秀麗的山林中——課件出示8:第一自然段。齊讀。
3、作業:
(1)如果文中的九色鹿、調達、國王……來到我們身邊,你願意和誰交朋友,說說為什麼?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心裡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吧,對自己,對朋友,或對文中的某一個人物,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請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教學反思: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字、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字,理解課問中的重點詞句,從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課堂上,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我還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到位,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同時我還有兩點體會: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為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字語言,如:看著畫面想一想,當時調達會怎樣向九色鹿起誓,會怎樣說,怎樣做?這樣,讓學生與文字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才能更好感悟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