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文書

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範文

導語: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下面有兩篇範文,歡迎閱讀。

範文一:讓學生來演

——《學習化社會》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與社會》(上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七課。

建議思考的問題

1.如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實現知識的內化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2.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民主、互動的合作學習。

3.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應該怎樣轉變。

案例描述

新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相對封閉的教學狀態,一個多月下來,學生已經非常喜歡這種開放、生動、多樣、平等的上課方式,尤其是對把課堂變成一個大舞臺,能讓他們充分展現自我的做法,學生非常喜歡,所以學生們樂意上《歷史與社會》課,參與的熱情挺高。

當課上到《學習化社會》的時候,我發現這塊內容要是光靠教師講的話,學生可能會覺得很枯燥難懂。我思前想後地琢磨了很久,有個念頭在腦子裡一直停留——讓學生來導來演這節課,看看效果會如何?最終,我就這麼決定了。

隨著上課鈴聲的響起,看上去還沒玩盡興的孩子們按時蹦蹦跳跳地返回了教室。上課時,面對學生齊刷刷的眼睛,我不由得懷疑起我這個想法的可行性了。坐著的他們還戴著紅領巾,稚氣未脫,也不是很安穩,《學習化社會》這樣一塊相對抽象的內容對他們來說是不是太難了?然而,時間不允許我多想,“還是試試看吧,或許會有奇蹟。”我告訴自己。

當學生得知讓他們來最大可能地唱主角時,顯得興奮不已。我先讓他們用5分鐘的時間看書,然後告訴他們,他們可以用任何形式來表現學到的、理解了的知識。全班四大組馬上開始行動起來了,在組長的組織下,大家都熱烈但有序地準備著。看著他們時而爭得面紅耳赤,時而又神神秘秘地小聲嘀咕,我實在沒有多大的把握,他們能搞出什麼大名堂來?

10分鐘後,第一組舉手了,示意我他們準備好了。15分鐘後,其餘三組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這時,第一組的學生已經有點追不及待了,從他們自信而又興奮的笑容裡,我看到了一些希望。於是,匆匆準備出來的但又讓我佩服的《小擦鞋匠的一生》就這樣上演了。

第一組的學生採用了邊講故事進表演的形式,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山的那邊有一個擦鞋匠,他已經給人家擦了十多年的皮鞋了,慢慢地積攢了點錢,娶了個媳婦,生了個孩子。孩子從小就跟著父親,看父親給別人擦皮鞋,人們都叫他“小擦鞋匠”。8歲那年,父親把他送進了學校,5年後父親病故,小擦鞋匠輟學了,幹起了父親的老本行。20歲那年,他跟著老鄉來到南方一個大城市,城市的繁華讓他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依舊給別人擦鞋,只是在他工作的時候愈來愈多地想著一些問題:“為什麼我只能給人擦擦鞋?要是有一天皮鞋用不著擦了,我去做什麼……”想著想著,他更加拼命地擦鞋,原來他想多賺些錢去學習。後來他開始上夜校,學很多的東西……20年後,他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型家政服務部。他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工作,同時還要求員工參加各類與工作有關的培訓班,鼓勵他的員工學習各種知識。由於服務質量過硬,他的服務部規模不斷擴大,在小擦鞋匠的服務部裡還有小型閱覽室,還在雙休日對外開展家政工作知識的講解……後來,他把他的媽媽從山的那邊接過來,他們過著幸福的生活,小擦鞋匠從沒停止過學習,一直到死。

我驚訝於學生能在這短短的10分鐘內編出這樣不偏離主題的故事,又配合著演得那麼好。道具都是就地取材的:背起椅子當工具箱,拿塊抹布做擦鞋布,挪桌搬凳地佈置閱覽室……這個故事表演完,教室裡頓時被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所充盈。憑藉著這樣一個有著童話般美好結局的故事,接下去的課上得很順利。我讓學生結合課本聯絡實際來談談在這個表演中他們看到了、看懂了什麼,小傢伙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舉手。

有人說:“故事表演裡的小擦鞋匠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一個人必須學習,不學習就只有苦日子過。雖然擦鞋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學好了知識他就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了。”

有人說:“在這個社會里,知識更新是很快的,我從故事裡看懂了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有人說:“小擦鞋匠只在正規的學校讀了5年書,後來是邊工作邊學習的,這說明在學校學習不是惟一的學習方式,人們可以在社會中的一些業餘培訓機構學習。”

也有人說:“他還自己建閱覽室,這樣方便了員工的學習。對外還開展家政知識講座,這樣人們就可以去聽了,為學習化社會的建立做了貢獻。”

還有人說:“他不光自己學習,還鼓勵、建議別人學習呢,挺先進的嘛!有點像那種先富的帶動後富的,最終的目的是讓大家都能透過不斷的學習而過上好日子。”

我順水推舟,把大夥的觀點概括總結了一下。學習化社會意味著教育的三大突破:教育在時間上的突破——終身教育;教育在空間上的突破——教育社會化;教育在物件上的突破——全民教育。人們成為了學習活動的主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學會學習,更合理地實現自我價值。當然,社會要儘可能多地提供各種教育培訓機構……

“老師,那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是學習化社會了嗎?”一個平時調皮但又愛思考提問的男生打斷了我的講課。我微笑著,並不反對這種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插嘴”。

“同學們認為呢?我把問題交給了全體學生。

大多數的學生都大聲回答“是”,但也有少數相反的意見。兩方開始你一句我一言地爭論起來。其中一個學生說:“我爺爺都去學電腦了,這還不是學習化社會啊?”另外一個學生馬上提出異議:“可我爺爺就沒去學,還是吧嗒吧嗒抽抽菸、曬曬太陽。”全班頓時大笑,天真的孩子真是可愛。

笑聲平靜下來後,我談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準確地說,我國是正在步入學習化社會,大家不難看到人們的學習方式正在改變,教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行為,學校的教育方式也更為開放了。當然,我們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在這項建設上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但是建立學習化社會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社會發展戰略,所以我國正在加快對學習化社會的建設。大家要知道這項宏偉工程的建設需要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那麼,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我們能為此做點什麼嗎?”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幾乎全班同學一下子就脫口而出。

“要多向身邊的人宣傳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和我一起學習、學習、再學習。”班裡的“大嗓門”喊得字字有力。

“學好知識可以去做小老師,教社群的老爺爺老奶奶。”一位文靜的女生說。

在發言中,時間過得很快,其他三組的學生沒有時間來展示他們準備的成果了,他們雖然有點失望,但都大方地咧咧嘴,我知道他們一定也準備得不錯。看著他們,我不由得想起了阿基米德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是啊,學生需要的是機會,大膽地給他們機會吧,相信我們得到的回報將會是“驚喜”!

課後反思

本節課教學的一個很大目的是要讓學生透過學習,明白教育是自我發展的需要,從而改變長期以來“接受教育”、“被動教育”的思想,確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會學習。

我認為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如果發展創新的目的不能實現,那麼一切的學習實際上都是沒有什麼真正意義的。社會的發展需要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創新的人才,因此在教育培養上、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努力實現學生主體的迴歸,大膽放手來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初一的學生喜新好動,形象思維好,實踐證明他們也有較敏銳的洞察力和較強的應變力。他們能把身邊或生活中發生的、看到的事件儲存在自己的知識系統中,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在自主學習中冒出來的靈感把它不偏離主題地呈現出來,從而很好地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的、探究的過程,因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我想說的是:“其實,每個孩子都很精彩”。

範文二;今天 ,我們全班“懷孕”

今天早上,學校出了件怪事,從我班中走出來的男生、女生們每一個都是大腹便便的,頗似“孕婦”。這引起了校內師生的一片驚訝和議論紛紛,到底怎麼了?難道是……?不可能!全班都這樣呢!原來,他們正進行一項體驗活動呢,主題就是“體驗母親”。

[背景]:

在昨天的《歷史與社會》課上,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課堂調查:班中有多少同學知道父母生日的,並能為父母慶祝生日?原以為這是個很老套的問題,他們能解決的很好。沒有想到,問題老套,答案卻是一樣的沒變。舉手的人少的出乎意料,我剛想向他們說說自己的關於孝心看法。有一個學生竟然靠在位置上恨恨的說,“他們有的時候都會忘記我的生日啊,憑什麼讓我為他們慶祝生日?有時候,看著他們對我的生日忘記或是無所謂的樣子,我就覺得生氣……”那個咬牙切齒的樣子,讓我有點心寒,“可是他們有那麼多的事務,偶爾忘記也是可以原諒的啊?”我想要緩解一下氣氛,“那他們既然這樣對我,為什麼還把我生出來?”這一切說的很自然,絲毫也沒有不好意思。面對侃侃而談的他,我感到震驚,更感到憤怒!但我還是冷靜的壓下了自己的怒火,並臨時決定舉行一次“體驗母親”的教育活動!

[實施措施]:

設定體驗活動內容為“體驗母親”:每個學生準備2個8斤重的沙袋,從第二天早晨開始,將他們一前一後的縛在身上,並以此“身懷六甲”的身軀參與學習生活一天,以體驗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

[具體過程]:

綁上沙袋的`學生,酷似“孕婦”,一個個腆著肚子,樣子十分可笑。有的調皮的學生還摸摸自己的肚子說,“孩子,快長大吧,老爸等你出來給你買好吃的呢!”有的孩子故意在別人身上摸摸,嘴裡唸唸有詞,“你的太小了,看看我的孩子,比你大多了,以後你的孩子肯定不是我孩子的對手!”有的則是和同學們挺起肚子將沙袋相撞,說是練習孩子未來的“鐵頭功”,也不怕腦震盪,真是的!一下子,教室鬧哄哄的,他們也彷彿真正的沉浸在當母親的快樂中,興奮不已!上課了,他們陸續也回到位置上,但是興奮的他們還是很難冷靜,各種姿態的滑稽樣都有!今天真是全班“懷孕”啊,呵呵!

兩節課後,我再次來到教室看他們。這時他們的興趣已經大不如開始時那樣的強烈了,我明白沙袋的重量發揮作用了。有的瘦小的學生已經開始用手扶著腰走路了;而有的更是坐在位置上,用手扶著沙袋,連那些平時最好動的孩子也苦著臉的坐在位置上……

下午了,我在上課的時候,發現他們似乎很累,似乎又有很多話想說……

我明白,教育體驗活動的效果已經出現了!

[感想傾訴]:

從我宣佈解開繩子和沙袋的時候,學生除了張大著嘴巴喘氣,用手揉著自己酸漲的腰部以外,沒有更多的動作和語言,靜靜的相互觀望的眼神在交流著自己的感悟。在走向講臺的過程中,他們都象比昨天成熟了不少,眼神中有理解,也有愧意……

A:今天,我當了一回“孕婦”,確實累的腰痠背痛,而且走路辦事都不方便。這時我真正的能夠感受到,母親當年懷著我的不易,真的明白為什麼人家說的天下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了!

B:今天,我上樓下樓,拿東西、端本子十分的困難,每當我做不同的行為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想起母親那個時候的艱難,這時,我深深的理解了平時母親對我的要求……

C:我平時常常有意無意的傷害了母親,不聽母親的話和母親頂嘴。我現在很後悔,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媽媽道歉,以後我再也不這樣了……

D:我感受到了這次活動給予我的思考,我真的要做一個母親的乖孩子!也謝謝老師的良苦用心!

……

教師:同學們,十多年前,你們的母親們正身負你們剛剛解除掉重量的2---3倍,煎熬300天。那是一種怎麼樣的日子啊,小心翼翼、無限愛護、一心一意……從而才把我們平安的帶來到這個世界上,面對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精彩世界的母親,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為她們感動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熱愛她們呢?做一個母親的好孩子吧!

[評價及反思]:

在教育中,馬斯洛和羅傑斯提出了人本主義理論,認為教育中必須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真正的實現人性化教育。但在現在的教育中有一部分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代替人本的教育目標,從而也導致了教育的失敗。這次的教育方式的設計,則在根本上體現了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孩子主動、自主的透過體驗接受教育,從而在自主中建構自己新的認識體系,不斷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說教和無奈的責罵,她更是師生共同經歷的生命歷程。她是要求學生能夠在主動的體驗下,得出認識,同化、順應舊認知體系,建構新認知體系的過程。而且,也只有在這樣的體驗---認識---感悟的教育過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佳效果的。新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體驗,並結合實踐,透過與生活實踐結合的教育,得到感悟,這樣的教育就給了學生最深的體驗,並在切身體驗的認識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

教育是一種促進人成長的手段和方式。在教育中,必須要根據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徵、個性發展來實施教育的手段,針對他們,我選擇了體驗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面明鏡,她能照真、也能照假;教育是一頁風景,她有靚麗、也有回味;教育是一回歷程,有老師、更有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在教育中不斷經歷、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