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怎麼寫,以下是pincai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於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於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為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 ,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膠管從瓶口吸飲料”“、塑膠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里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踐後,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 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後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於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
反思四: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內容。物理學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物件的存在、運動、相互作用,就必須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為思維的細胞、為認識的基本形式,進一步形成物理學的體系與結構。物理概念不僅是物理基礎知識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構成物理規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論的基礎和前提。中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沒弄明白。死記公式、題海戰術不是學習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過程、內涵和外延,才是學好物理的基本途徑,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學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而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與否直接決定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與質量。本文,擬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壓強》為案例,來談談我對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性的一點體會.
“壓強”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對於初中學生來看,學習難度更大。記得小時候,我在學習“壓強”這節課中,老師講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習題訓練,由於概念不清楚,對於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不清晰,在解題中不能靈活有效的運用所學知識,多次碰壁出錯,於是對物理課產生了畏難情緒,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物理成績也一度出現了下滑。幸好自己沒有放棄,刻苦鑽研,終於闖過了這一關。所以,在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後,在講到“壓強”這一節課時,我特別小心,生怕因為自己的教學不力而使學生對“壓強”學不好,進而對物理課喪失信心與興趣,成為千古罪人。
在誠惶誠恐中,我嚴格按照教材所設計的思路和步驟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注: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絲毫不敢有所改變。首先,我按教材所設圖片創設物理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壓力在不同條件下作用效果是不同的,順勢引入“壓強”的這一概念的物理意義,然後和學生們一起對“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行實驗探究,進而匯出“壓強”的定義和公式,然後對公式中的相關物理量的單位和適用範圍進行強化講解,接著又對公式進行了變形拓展,最後講解例題和聯絡生活實際。這一節課雖然有一些落堂,但總體上自我感覺還是很不錯的。然而在隨後的一節習題課檢測中卻發現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一絲沮喪中,我認真反思,查詢問題的癥結。反思課堂之上,雖然我對“壓強”概念的物理意義和定義講授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大量時間,課堂上學生探究活動
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後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在本節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節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鬆,能從興趣出發,敢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製作課件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節,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課分為兩節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例項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