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的傳說
乾隆皇帝鑄銅牛
到了唐代,經過長期沿襲,人們不再把鐵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邊。清代高宗皇帝弘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堯舜禹,襲古人而又標新立異,於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傳說,仿唐朝鐵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鑄造了一隻銅牛,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榮強盛,銅牛全身鍍金,並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鑄了《金牛銘》,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後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 (音馱,一種爬行動物)黿(音元,俗兒黿)。 (音灣)此昆明,瀦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於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畢竟是一代較有作為的君主。鑄造鍍金銅牛,放置在昆明湖岸邊,還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據科學考證,昆明湖的東堤,比故宮的地基高約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帶便成水患之地,為了防止昆明湖東堤決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設定銅牛,觀察湖水水位線
隨時知道水位比皇宮的城牆高多少,以便加強防護,免使皇宮遭受洪水之災。
昆明湖的傳說
頤和園的萬壽山古時叫甕山,昆明湖叫甕山泊,這個不起眼的山和泊怎麼成了後來這樣著名的皇家園林了呢?
傳說在遼、金時代,甕山是座光禿禿的小山,山頂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廟,廟裡只有一個誰都不知有多大年紀的老和尚。
後來,蒙古人強大起來了,成吉思汗帶兵打到了當時的北京。開始,他駐在海淀一帶。一天,成吉思汗帶著文武大臣到西山打獵,新被召用的降臣耶律楚材一眼就看中了甕山,
他請成吉思汗把人馬紮在甕山腳下,然後一起來到山頂廟內。廟裡的老和尚見了人只是打個問訊,就站在了一旁。.成吉思汗間他有多大年紀,回答說耳聾。問他此山叫什麼名字,回答還是說耳聾。幾句話氣得成吉思汗暴跳如雷,他從腰中抽出寶劍就要殺老和尚,耶律楚材在一旁急忙勸止住,還用眼色暗示成吉思汗說,此僧不可侮。又偷偷派人傳令把個甕山圍得風雨不透。
事情辦好,君臣一夥就在離小廟不遠的地方支起幾座牛皮大帳,住了下來。
天交三更了,成吉思汗與耶律楚材還在談天,忽然一個小校進了帳篷,跪奏道:“啟稟可汗爺得知,廟裡老和尚到這時還沒安歇,只是抱著一個小石甕,嘴裡唸唸有詞,一個勁兒地流眼淚。不知為什麼?”
耶律楚材聽了微微一笑,說道:“你們如此細心,很好。但決不可驚動他,若有新訊息,速報我知。快快去吧!”小校走後君臣二人睡下不久,只聽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接著眼前金花亂飛,帳篷外又是一陣大亂。
剛才負責監視老和尚的小校急忙跑到成吉思汗的帳下,一臉驚慌神色,汗流不止,半天才說清楚。原來,天交五更的時候,老和尚跌跌撞撞地出了小廟的門,懷裡死死抱著那個石甕。
眾兵丁上前阻攔,誰知老和尚力氣大得很,幾十個人都沒能擋得住。他三步兩步就跑到山崖下,縱身一跳,連人帶石甕都飛了起來,等再落地,只聽一聲巨響就不見了蹤跡,山腳下卻湧出一道滾滾的清泉。
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趕忙披衣來到山下觀看,果如兵丁所奏。原來的一塊大平地轉眼成了汪洋,綠波滾滾,浪花飛濺。成吉思汗高興了,隨即傳令就在這兒修造宮殿,這個湖也就被稱作甕山泊了。
耶律楚材心裡明白,甕山實際是座金山,那石甕是個寶貝,廟裡的老和尚是財神轉世。他知道成吉思汗剛剛打到北京,國庫一定空虛,因此想把石甕奪來獻給成吉思汗,好立個大功。沒想到老和尚不買他的.賬,趁他未下手之前把一甕蓋世的珍寶全都倒在甕山下,化為滾滾清流。
後來,耶律楚材病危,他對繼位當了元太宗的窩闊臺說:“臣有一事懇求萬歲,我死之後,請將我葬在甕山泊旁。我一是喜歡那裡的美景,二是滿湖的珠寶必須有人日夜看守,
讓臣死後也為萬歲效犬馬之勞吧!”窩闊臺果然按耶律楚材的請求辦了,把他埋在甕山泊旁。後來乾隆開鑿甕山泊為昆明湖,就把他的墓遷到現在知春亭後一個小院子裡。院子有座石碑,就是遷葬時乾隆給他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