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反思
月光曲教學反思
教學完《月光曲》,我個人認為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重視預習:
上《月光曲》這課前,我提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進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現在課文中的什麼地方,組成哪些新詞;二查字典、詞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關資料初步瞭解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預習中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2、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張揚個性:
《月光曲》這課的情境教學,我主要採用語表情境和音樂幫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採用語表情境,學生才能把當時的情景透過朗讀表現出來;第九自然段採用音樂幫助想象情境,學生才能體會樂曲由舒緩到明快到激昂,從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讀得有滋有味。
3、以讀為主,重視熟讀成誦的指導,充分感悟語言:
教學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熟讀成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所產生的感悟、體驗並不全面、合理時,教師及時、積極地指出來,靈活地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飛揚。
5、體會聯想,拓展思維,創新教育:
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教完全文後,問學生:“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於超越課本,敢於超越教師,敢於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並發現問題,這不僅無礙於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還會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所以,鑽研教材,吃透文字是一切生成的基礎,也是教學創新的基礎。
月光曲教學反思
《月光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傳統課文,在許多場合聽過不同的教師上過這一課,自己也曾多次教過這篇課文,每一次聽別人上這一課,或者自己研讀教材,走進教室,都會有一種新的感悟,新的思考。課文雖是一個“傳說”,但真切地記敘了世界著名古典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文字清新優美,情節生動,富有故事性,尤其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整個情感程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令讀者為之感動。
本學期,再教《月光曲》,課文雖然熟得都能背下來,但細讀文字我還是被這美麗的故事深深打動:貝多芬是個享譽樂壇的大音樂家,更是個極具愛心的凡人,正因為如此,他才能譜出這般美妙的曲子,才能在耳朵失聰之後還堅持創作,痴迷事業。現在選編在北師大版四年級音樂主題單元,以前選編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不同年段,不同主題,文字承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應該各有側重,細心研讀課標和教材後,我大膽的採用了薛法根組塊教學的方法,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自能學會字詞,試著按照老師提供的詞語理清脈絡,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合作探究: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貝多芬走進茅屋,彈奏樂曲,創作出傳世之作《月光曲》?讓孩子在反覆品讀,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補白貝多芬”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感悟血濃於水的兄妹情,偉人情繫勞苦大眾的崇高情懷”明瞭打動貝多芬的是人情美,是窮兄妹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繼而聆聽音樂,品讀聯想,感悟旋律的舒緩和激昂,學習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播放《寂靜的山林》讓孩子在聆聽中書面表達。教學任務的完成用了兩個課時,孩子們的情緒高昂,精彩表達讓我也為之感染。回顧本課,值得肯定的有以下幾點:
一、組塊教學,由詞及句,由認到讀,由整體到部分,由品讀到感悟,層層遞進,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放手孩子的學習行為,孩子成了課堂的主人。
我設計了學習闖關單,對小組長的學習活動組織進行了事先的培訓,課堂中以開展組間的評比為主要活動組織方式,讓孩子以小組為單位依據學習闖關單,連續過關。第一關:字詞識記關。出示本課識記字詞和學生的易錯易混點,讓小組長領認字詞,朗讀解釋,規範書寫字詞。小組長儼然小老師,要求嚴格,組織到位,孩子學習勁頭十足,全情投入,書寫姿勢標準,格外認真,短時間完成了字詞的識記。接下來對第一關的學習成果檢測,關注到了全體,定位到了學生二次的易錯點,孩子比的精神十足。第二關“初讀感悟關”,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孩子們認真的大聲讀書,討論著“誰彈琴給誰聽?為什麼彈琴?利用老師提供的幾個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任務。在學習成果展示彙報中,老師穿插指導了概括主要內容可以以回答”誰幹了什麼就怎麼了?“的問題的學習方法。第三關:文字感悟關。孩子們默讀課文,勾畫、批註顯現窮兄妹倆對音樂和生活熱愛的句子的過程中,進行著自己與文字與窮兄妹的`心靈對話,感悟著貝多芬的精神高度。展示彙報中不同形式的朗讀和指導,將兄妹倆的對話繪聲繪色的予以現象,兄妹倆的互愛互諒的兄妹情懷,生活清苦卻追求高雅呼之欲出,解決了抓重點句感悟文字思想的問題,也明瞭了貝多芬進茅屋彈琴的原因。在這闖三關中,老師始終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讓位課堂於孩子,孩子學習興味盎然。
二、語文課的語用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第一關的學習成果反饋中,教師設計了四項活動:開火車讀詞,易錯詞領讀與強調,多音字發現和筆記,疑難字“幽”的查字典和不同語境的意義選擇,把基礎夯實落實在課堂中,訓練的意識逐步增強。在初讀感悟中為學生提供詞語,給予方法指導,學習概括主要內容;在感悟兄妹倆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時不同方式的朗讀指導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在聽音樂描寫音樂帶給自己聯想的片段訓練中,學生聽說讀寫得到有機結合。將學語文就是學習說話和寫作落到了實處。文字的語用功能發揮較好。
尊重學生、相信並放手依靠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組織方式,利用組塊教學的思想,立足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學科定位,讓學生一課一得,精心教學設計,精緻課堂教學,就能實現一課一得,孩子語文能力的穩步提升。欣喜之餘,也為課堂中學生呈現出的問題而擔憂:
1.三年的海量閱讀、大量識字、經典誦記,解決了學生提前自主閱讀的難題,也為學生埋下了讀書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形近字識記不清,錯別字滿篇的詬病。“會讀書的人有兩隻眼睛,一隻看到文字,另一隻看到文字的背面”很少有人能夠達到,而且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不懂的詞語很少有人主動利用工具書予以解決,只是依靠猜測的辦法,一晃而過。原本以為這是我班孩子的問題,後來聽了幾個班的課,才發現語文課堂孩子的反應相當,追根溯源,我們在追求提前踏上閱讀快車道,強調多認少寫中忽視了必要的強化訓練,為了班級統一進度的讀書活動,忽視了慢孩子也得自覺利用工具書查詢閱讀中難字的能力培訓,為了多認忽視了必要的書寫,造成書寫速度慢和書寫質量低的問題。看來每一項改革都應該在增量的同時立足提質,眼下,讓學生讀通讀順讀明白課文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較之往屆,小組長的組織能力還有一定的差距,課前學科組長培訓,一週學科組長工作經驗交流,組長工作情況評比都得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只要有了得力的助手,小班化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才能在大班額的背景下實現。
3.送給一進步的孩子一顆葡萄,孩子一小點一小點的品嚐,還有意在班級同學面前顯擺,那表情和動作分明寫著:看吧,老師喜歡的人是我!我也是好孩子,不要瞧不起我呀!不要吝嗇自己的獎勵,給他一個優,一個150分與你沒有任何損失,與她卻是天壤之別的加速器。
4.今天的配套練習較往日做的最好,耕耘和收穫總是相輔相成的,廣泛的向大師借智,與時俱進的為師,才能獲得應有的尊嚴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