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三伏天灸時間

2014三伏天灸時間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醫時間醫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個農曆節日,古醫書載,伏日必是庚,庚屬金,與肺相配,祖國醫學認為,寒來暑往,時序變遷,對人體關係至大,《內經》提出,“春夏養陽”可以預防冬天疾病的發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易感冒者等都屬於肺經範圍的疾病。

2014三伏灸時間

伏前加強:7月8日-7月17日

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06日

末伏:8月07日-8月16日

伏後加強:8月17日-8月26日

三伏灸有哪些功效?

三伏灸亦稱天灸。是在中醫“天人相應”“冬病夏治”的理論指導下,在三伏天,利用炎熱氣候,在背部穴位敷以芳香走竄,開竅通絡的藥物,扶助人體陽氣,在時間治療學上庚日屬金與肺相配,提高抗病能力,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種治療方法。天灸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虛人感冒、慢性胃腸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對於一些經常出汗、稍微活動就喘氣、容易疲勞的人群,天灸也是很好的保健選擇。

三伏天氣候炎熱,面板腠理開洩,機體代謝旺盛,此時貼藥,藥性最容易由面板滲入穴位,經絡,透過經絡氣血直達病所,對相應的.臟腑起扶正祛邪作用。

天灸藥可使面板潮紅髮泡,使區域性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促進區域性的血液迴圈,能透過經絡調整全身氣血,祛除病邪,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頑症.

督灸和三伏灸的區別?

1.施灸的部位:傳統三伏灸只有大椎、風門、肺腧穴,另視病人的病情予以對症加穴,施灸的時間一般20分鐘左右;而督灸是在督脈上,施灸面廣,時間一般要1個小時,程式相對三伏灸要繁瑣多。

2、時間:三伏灸的時間是固定的,就是指每年的夏至後第三、四個“庚”日和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每年時間不同,今年“初伏”是7月18日,“中伏”是7月28日,“末伏”是8月07日。而督灸並不僅僅限於三伏天,其他時間都可以。

3、作用功效:傳統的三伏灸是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虛人感冒、慢性胃腸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療效。

傳統醫學認為督脈是“總督諸陽”,為“陽脈之海”。督脈督一身之陽氣、統率諸陽經的作用。凡是陽氣衰弱的病症均能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督脈的主治範圍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區域性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病。如頸項強痛、角弓反張等症。例如強直性性脊柱炎、脊柱相關性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

三伏灸適用於哪些人群和三伏灸的禁忌症:

適用人群:呼吸系統疾病、小兒消化系統疾病、長期關節肌肉疼痛及體質偏寒者。

禁忌症:

(一)孕婦禁用、2歲以下幼兒。

(二)肺結核、嚴重心肺功能不足、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感冒發熱、高熱、體溫超過38.5℃的患者,如副鼻竇炎、肺炎急性期等患者不宜用。

(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特殊體質及面板病患者、貼敷穴位部位面板有破損者、有面板過敏者慎用。

三伏灸注意事項:

(1)治療後面板均有熱感,因個體面板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貼藥時間以2小時為宜,小孩時間為1小時,以患者貼藥處產生辣辣的感覺但可以耐受為度,不宜時間過長以免灼傷面板。

(2)貼藥後面板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面板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泡,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時前來醫院處理或搽燙傷軟膏,戒食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等。

(3)貼藥當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把“陽氣”趕跑。個別出現面板過敏的市民,可搽抗過敏藥膏或來醫院處理,三伏灸當日禁食生冷刺激食物,油甘厚膩生痰助溼的食物,禁食雞、鴨、鵝、牛、羊肉,蝦、螃蟹等海鮮,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4)天灸治療後面板可暫有色素沉著,但會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擔心。

(5)敷貼之後,比較敏感者會出現起泡現象,起泡效果更好,如果泡小,可以自行吸收,但避免抓破;如果起泡較大需要到醫院處理,將水抽出,並用消炎藥外用,消毒紗破保護創面,以免引起面板化膿感染。

(6)以下幾類情況的人不宜做“三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於發作期;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面板病患者;貼敷穴位區域性面板有破潰者;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貼敷膏中的很多中藥都是熱性的,因此陰虛火旺的人是不適合的;咳嗽、腹瀉者最好也不急於做貼敷治療。

此外,敷貼季節性療法對時間有一定要求,根據中醫理論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此時敷貼療法效果最佳。且最好每伏第一天來進行三伏貼治療,當然也不必過分拘泥於此,錯過了第一天也會有滿意的療效。敷貼物件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敷貼期間禁食生冷、油膩、辛辣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