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詩句《今宵注眼看不見》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賞析
蘇軾,是一代文豪,亦是一個哲人。他的文作,往往深蘊哲思。讀蘇軾的詩文,不只在於感受他翰墨之間的勁健曠達,更在於體味蘊藏在這勁健曠達之下的情旨邃思。
此詩前兩句寫時寫景,道出在明月尚未高過群山之時,已出白芒千丈。“白毫”在此處指明月白色的光芒。銀闕金宮,出瀛洲之下。道家謂天上有白玉京,故蘇軾以銀闕代指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