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

【篇一:端午節快樂300字】

端午節的這個假期,對我來說,真的很快樂的。

早上一醒來,媽媽就給我係五色繩(就是五種顏色的繩子編在一起),在端午節系五色繩,聽媽媽說是我們這裡的一個習俗,五彩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相傳民間喜歡用五彩線系在兒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稱“長命線”,以祈求壓邪避毒,長命百歲,可以保佑孩子們平安健康。嘿嘿,媽媽連我的腳上都給繫上了五色繩啦。等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後,剪下來扔到河裡去,可以帶走所有的黴運及煩惱,這樣一年都會開開心心的啦。媽媽還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讓我知道了我們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

吃過早飯,我們一起去爬五蓮山,天那麼熱,還有很多外地的客人來爬山啊。我和哥哥不想去山頂了,就在山下玩盪鞦韆,結果一不小心掉到地上了,屁股摔得可疼啦,嘿嘿!

這個端午節,我真開心啊!

【篇二:端午節400字】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入汩羅江自盡。當地人民駕舟奮力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風俗;人們又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河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後來,人們把竹筒盛米改為我們所吃的粽子形狀。

去年的端午節。大街上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在幹自己想做的事情。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早就去買艾蒿了,聽奶奶說,往門上插艾蒿能驅邪。沒什麼事幹的媽媽便包起了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我看見媽媽首先把西米浸泡,接著在粽葉表面塗上油,因為這樣防粘。然後把粽葉捲成窩形,先填好西米和餡料。要注意壓緊了,包裹後捆緊,最後再放入鍋中煮半個小時,撈出來放涼後便可以吃了。吃著香噴噴的粽子,爸爸給了我一個香囊,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我很喜歡這個香囊。

隨著時間的推移,端午節過去一年多了,但在我的心裡卻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篇三:我家鄉的端午節500字】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裡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篇四:端午節包粽子600字】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說,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

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節,我還要包粽子。

【篇五:我家鄉的端午節700字】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篇六:端午節800字】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篇七:我家鄉的端午節900字】

我一年裡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著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裡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裡想著:“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著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眾都為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著。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著,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著。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著,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著,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援的龍舟加油。觀眾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援的龍舟奪冠。我吶喊著,為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著。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為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著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它留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

【篇八:端午節1000字】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鬚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裡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葉門——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糰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