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4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1

《積極心理學》一書中自卑與超越的話題,令我感觸頗深。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說過:“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絡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我們必須超越自卑”

我的自卑感,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越來越明顯的呢?

小學的時候成績並沒有特別好卻天天樂得像傻子,明明不是很高的榮譽卻也可以高興三四天。隨著我越來越大,接觸的人多了,視野拓寬了,總會在不經意的比較中,我看到了越來越多自己的缺點,而過去引以為豪的優勢變得黯淡無光,自我否定心理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揮之不去,難以忘卻。“我對自己沒信心”便成了脫口而出的話。

起初我將自卑感看做為一種合理的自知之明,但缺少自信的做事理念給我帶來了許多困難。由於自卑我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機會與我失之交臂;由於害怕,我在懷疑自己的那瞬間,錯失了很多機會。

“如果我能勇敢自信一點就好了”。我總是後知後覺的這樣想。

我記得我每回交題的時候。都心驚膽戰的,看到老師就害怕,而老師每次給我講解完之後都會說一句,“你做的挺好的,繼續加油”我還記得在放假前,曾經教過我的老師碰見我給我了一盒筆。我很差異問道:“誒!突然這麼好?她笑著跟我說,“那肯定,你可是我的寶藏女孩。”這讓我想起父母都是鼓勵我,從來不拿我跟別的比我優秀的人比較,父母也常常把我視為他們的驕傲。明明原來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的,為什麼要自卑?我之前總是將這些話拋之腦後,卻從沒想過,我其實真的可以做到的,我也是優秀的。

這次我透過學習《積極心理學》,領悟到:很多時候,對於令自己自卑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它,並且提醒自己,這件事改變不了,但我可以盡力做到最好。另外解決自己自卑不自信的問題,就是對於你心中那個脆弱的“小孩”,親近“他”,擁抱“他”。

自卑是一把雙刃劍。這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好方式,所以你需要超越自卑,活出全新的自己!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2

教師這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所以,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透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但教師職業存在著成就需要與成功的衝突,責任感與工作感及自尊心的衝突,教師內心也發生波動,加劇內心的衝突。這些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就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把教師的一切視為自己模仿的榜樣。所以教師不僅是傳授文化知識,還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設計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因此,教師的人格從某種程度上說比他的專業知識水平更重要。

因此,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淵博的學識和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康的心理。我們要學會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才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一個快樂幸福的教師,一定能給自己的學生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學會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幹一行愛一行;放下權威與學生溝通交流,勞逸結合;保持充實、和睦的家庭生活; 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培養良好個性 。

在當今社會,面對各種壓力和激烈的競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學會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在教學中,作為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作為學生言行舉止榜樣的我們,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遠離體罰、衝動、喜怒無常、語言暴力等一些不良的行為,並做到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時時反省、評價自己,勤奮學習,以心養智。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3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給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為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為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五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兒童教育新思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為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

總之,我們應該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些,因為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為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積極心理學》讀後感4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固化型自我觀是靜態的、不可改變的自我信念。它包含有九個方面,增長型自我觀是動態的、可成長的自我信念。也包含有九個方面。在固化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中有三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別是:我往往對現狀感到無能為力、我樂於待在舒適區和失敗會證明我不夠優秀。

我往往對現狀感到無能為力,很多情況下我總是對過於困難的問題或不太瞭解的事情而感到束手無策,這種事情總能體現出我最脆弱最無能為力的一面,就像我在高中時,我是學習美術的,我本想以此來參加高考,可是在專業證下來後我並沒有考到藝術證書,當時的我是無助的,我害怕我因此而無法考上大學,在面對高考只剩半年的情況下,我對此非常的無助。但值得慶幸的是讓我遇到了濟工院。

增長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中有六方面是我所符合的,分別是我可以靠努力提升能力、批評對我很寶貴、即使遭遇挫折,我也會堅持不懈、每次失敗都是寶貴的一課、他人的成功激勵了我、我應該終身學習。

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你去努力,自己的能力總會得到提升,例如:在我大學以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心理學這門學科,大學以前我也一直認為我不會接觸它,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它。但是上了大學以後,我加入了心委會,而心委會的主席是我的直系學長,所以我擁有了這個學習的機會,在開設的必修課中,也有心理學這一課程。於是在這一年的學習中,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體來說,增長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更優於固化型自我觀的思維模式,《積極心理學》一書,開闊了我的思維,澄清了我的一些困惑。我將滿懷熱情、繼續一如既往的學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