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學科帶頭人任職總結範文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的真實寫照,教師職業艱辛求卓,教師素質的全方位提升、對教育領域的全新認識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應該是我的終身理想。“創造機會總比等待機會勝一籌”,這是我的座右銘。作為一名名優教師,對工作的孜孜以求,對學生加倍的關愛,在教育事業這塊熱土上勤耕不輟,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彈指一揮間三年任期即將結束,在過去的三年裡壓力與動力並存、忙碌與收穫同在。作為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我積極履行著自己的職責,認真完成上級業務部門交給的工作任務。認真完成學校交給的教學、教研任務。回顧期間的工作,有欣慰與成功,也有慚愧與不足。
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課題研究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科研素養和科研水平,幫助教師從“經驗型”轉向“研究型”,進而提升為“學者型”。課題研究,是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重要載體。三來年,我先後參與了《青年教師培養的研究》《小學生學習力之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寫作教學技藝的研究》《優質課堂與現代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四項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很幸運能成為省名師培養梯隊的成員,市名師研修團隊的'成員,又是市“名師培養基地校”的成員。在每一個團隊都使我得到成長。在我專業成長的關鍵時期使我的語文教學裡程也有了縱向的推進,更有了橫向的拓展!正如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會永不幹涸。在市語文研修團隊與同伴一起潛心學習、一同激情研討、一道磨課歷練。我們每參加一次研修活動都能分享彼此的教學智慧,在同課異構時,在差異中展示個性;評課議課時,在悅納中體現獨到;在沙龍時,交鋒中影射視野。我和同伴們共同進行各種課型的研究,如閱讀課、略讀課、習作課、綜合實踐課。同時跟據研究的經驗分別在省市級的教研活動中做課。XX年在教育部“xx”規劃課題《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子課題結題會及鶴崗市名優教師培養工作彙報會上,我執教了《快活的小河》一課,得到了好評。並選派參加了同年7月在中央教科所第十二屆小學語文優質課觀摩評議會,會上執教了《快活的小河》一課,國家級獲二等獎;XX年在黑龍江省小學語文學科優質課評比中榮獲錄影課一等獎;XX年參加了送教下鄉活動,執教了三年級閱讀課《掌聲》。三年來我的課堂教學隨時面向全市開放,有家長進入課堂,有幼兒園入校前試聽,鶴崗師專學生學習課堂教學……我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我還多次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進行示範課、研討課,如一年級閱讀課《小紅花》,二年級閱讀課《植物媽媽有辦法》,三年級古詩教學《敕勒歌》等。每一次教學後都認真反思課堂上的成功與不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那麼,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研教改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但她僅是侷限於如何應用理論指導實踐。要想成為名師,不僅能教好書而且要善於從實踐中總結出理論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我市教育局、教師進修學院請來了中央教科所的專家領導,我們向專家拜師學藝,師傅為我們傳經送寶,答疑解惑。 只要有時間就沉下心靜靜地讀書、聽專家講座、看名師教學實錄,從理論上、實踐上豐富自己。從反思中不斷髮現了自己身上的長處和短處。從實踐中去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課堂教學應該採用什麼策略?如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讓學生構建知識?如何體現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文化?的去考慮到的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透過學習總結經驗,在網上建立了名優教師工作室,定期發表研究文章,積極參加網上。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教學研究引領活動。
作為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發展自我的同時,還要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帶動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有計劃的培養青年教師,每學期具體指導不少於2次,注重培養效果,培養物件每年能在校級出一節公開課。我指導的杜嬌老師執教的《花果山》一課在省市獲獎,真正起到了輻射與引領作用。
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更是一種事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成績在取得的同時又將成為歷史。面對未來,自己秉承敬業、責任、誠實的美德,抓住每一個提高與促進的機遇,在教書育人的舞臺上盡情書寫屬於我們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