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如何選擇工作:興趣≠工作
把興趣當成工作這事兒只能想想而已,真要這麼做了,你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都將受到摧殘。
我的好友小全,畢業於知名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家都覺得她天生就是進四大當審計的料兒。可誰也沒想到她卻選擇了一份和專業八杆子打不著的工作——烘焙。
她的解釋是“會計專業早就學煩了,我只想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從工廠到門店,從“三班倒”到“做一休一”,小全的工作和作息時間從來都是和別人蠻擰的,以致於像閨蜜聚會這種事,從來都不帶她玩兒。辛苦也就罷了,工資也少得可憐,前後跳了四家店、換了三座城市,結果還是兜比臉乾淨。
掙扎到第三年,她終於“悟透”了……
小全說,她用三年的時間明白了一個道理:興趣這種東西就像烘焙,當個下午茶,換換口味調劑調劑生活還可以,但它不可能代替米飯饅頭。
為什麼興趣這東西不能當飯吃?為什麼興趣一旦成了主食,會那麼難以下嚥?
初入社會找工作時,興趣與專業,哪個是你的核心競爭優勢?當然是專業。小全的優勢是她在名牌大學學了四年的會計,而她感興趣的烘焙工作門檻較低,她的優勢幾乎派不上用場。守著會計證書和數字頭腦卻跟別人拼體力,在這樣大材小用的環境裡,很難擁有強烈的成就感。
所以,畢業生在擇業時,不妨先認真分析一下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哪些行業及企業裡含金量較高。再回想一下自己在校期間,哪些課程學得得心應手、成績較佳。
清楚自己的定位,瞭解自己的競爭力,在擅長的領域裡找到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崗位,這得讓你少走多少彎路,也好將你的價值最大化啊,長點心吧!
當你既有賺錢的手藝,又有業餘的愛好,你的愛好甚至還能幫你賺點外快什麼的,那你的生活自然是極好的!可一旦興趣成為工作,你的生活便被沒完沒了的工作全部佔據。
如果一個人眼裡心裡只有工作,他和機器還有什麼區別?小全對烘焙從剛開始的好奇、喜愛慢慢變得厭煩、牴觸,原因之一就是她工作、生活的失衡。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對興趣過於美好的YY。舉個栗子,當熱愛音樂的文藝青年興奮地得到一份與音樂相關的工作,但發現每天的工作是把大媽廣場舞曲絞盡腦汁變成最佳華語歌曲排行榜榜首時,心裡是什麼滋味?
“興趣即工作”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興趣摻雜了責任、利益、晉升等等現實因素,興趣變得不再那麼純粹,身心俱疲是遲早的事,這樣的工作如何帶給你持久的幸福感呢?
現在的.小全不再圍著烤箱轉,而是發揮專業特長,應聘進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做了兩年的審計。在接連的挑戰中不斷進步,在不斷的進步中增強信心,當然,隨之增加的還有漸漸鼓起的錢袋。
找準自己的定位,哪怕花三年時間也是值得的。起碼小全用三年寶貴青春體會到了:不是所有的興趣都能當職業,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這和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