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欣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
摘 要: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育中“美”的教育,對於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觀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若干問題提出幾點反思,和學者們共同探討此類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 音樂欣賞 教學反思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情感的藝術,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的體現,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的共鳴。” 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育中“美”的教育,對於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觀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經常反映出“聽不懂”、“沒興趣”等情況。筆者認為,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效果,合理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首先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
心理學研究: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探求新事物,研究新問題,進而形成一種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精神力量。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欣賞課堂中,興趣是一種基本動力,它使學生與音樂之間保持聯絡,不斷了解音樂、聆聽音樂、學習音樂進而享受音樂並且用音樂美化人生。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擺脫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理念,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在哪兒,注重如何將學生的興趣點合理地引導到課堂內容當中。
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作為前提,音樂欣賞的課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以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聽得懂”、在課堂下“懂得聽”。在音樂鑑賞課程當中,我們教師要完成的內容有很多。例如:欣賞內容的所屬分類、音樂的主題思想、音樂家的平生事蹟、音樂創作的背景故事以及獲得更多音樂素材的途徑。使學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表達內心思想的藝術。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合理地引導學生如何去鑑賞音樂。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準備好充分的資料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
三、以多媒體裝置輔助課堂教學
科學技術的日漸發展使得音樂欣賞課的授課形式得以多樣化進行。傳統的板書式、掛件式的材料在現代課堂中所佔比例已越來越小。
多媒體的運用不僅使得寫板書的時間大大節省,而且能夠清晰、高效地表述課堂內容,快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
在音樂欣賞的課堂上,文字、音訊檔案、圖片檔案、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結合到辦公軟體中。利用網路資源,教師只要課前認真細緻地準備,就可以做一個精美的課件。不僅如此,由人民音樂電子音像出版社發行、北京艾繆斯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開發的電子音樂配套軟體更是為中小學音樂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該軟體將課本中的歌曲以樂譜(簡線兼備)、音訊、影片的形式組合起來。而且還配套了節拍器、音訊線上移調等功能,是音樂課堂教學上的一個巨大改革,為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的前前後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可謂是音樂教師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樂素材豐富課程內容
“音樂教材是對學生進行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方法、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設施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重要影響。” 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中不能將課程的內容限定於課本之中。應結合本地、本校的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具有本土、本校音樂特色的課程資源,充分運用這些資源,將它們融入到音樂欣賞的課堂之中。音樂欣賞的課程中融入本土音樂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資料易於蒐集、整理;本土音樂大多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內容更有助於學生將來的生活中得以體驗;等等。
近些年,全國各地學校都在積極配合國家的政策,認真開發校本課程。這就要求在開發中對本土音樂素材的充分運用。如若能夠搭配計算機技術,以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行的電子音樂軟體開發為啟發,建設具有本土音樂特色的電子課件,將對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提高有更大的幫助。
五、結語
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為方向,結合多媒體裝置豐富音樂欣賞的課堂,注重對本土音樂的掌握以及運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學生所反映的“聽不懂”、“沒興趣”等情況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尹愛青 當代主要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M]。東北師範大學出版杜。
[2]劉斐 淺談中學音樂欣賞課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J]。大舞臺。
[3]王彤 中學生音樂興趣的初步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4]杜靜文 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
[5]孫麗 芻議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探究[J]。音樂時空。
[6]周媛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7]趙治華 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研究綜述[J]。考試周刊。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2
三年級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那麼就需要音樂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枯燥的音樂欣賞課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師應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與聯想的關係,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和發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課課前我認真備課、精心準備,因此,課堂上師生興致盎然,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聽看結合,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入門老師”,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前提。而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師的講解、介紹,學生就會缺乏興趣,厭倦音樂欣賞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儘量地運用圖片、多媒體、影片等手段進行教學,透過視聽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開發其積極的思維活動,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本課在欣賞《賽馬》時,我採用自制,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大螢幕上時而出現騎手們爭先恐後、你追我趕的賽馬熱烈場面,時而又出現人們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閒娛樂的場面。由於欣賞時,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強了對作品的理解。
二、聽唱結合,加深理解
欣賞一首音樂作品,一定要熟悉該作品的音樂主題,因為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是音樂思維形成和發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樂主題,是讓學生熟悉主題,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好方法。透過哼唱主題,有利於學生把握音樂形象,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準確辨認主題的重複和變化,使學生的音樂思維真正調動起來,更好地獲得音響體驗,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在欣賞《賽馬》樂曲時,我讓學生跟隨樂曲哼唱第二主題旋律,並運用圖形譜來輔助學生學唱,透過學唱,學生不僅分辨出音樂主題的重複和變化,還能體會出音樂的風格和情緒變化,從而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三、聽動結合,體驗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以情感打動人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欣賞教學應透過音樂作品的鮮明藝術形象來誘發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而體驗就是讓學生親自參加音樂實踐,透過律動、演奏、舞蹈等,使學生在音樂中“動”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對音樂感情的體驗,提高學生審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欣賞《賽馬》樂曲時,我讓學生以雙響筒、自制沙錘、手鼓、串鈴等打擊樂器表演模擬馬蹄聲、馬鈴聲、馬鞭聲、歡呼聲,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節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打擊樂器環節中,該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設計,讓學生能夠很好的表現馬的“行進”、“慢跑”、“奔騰”的聲音,來更好的體驗感受躍馬奔騰馳騁草原之時的歡快、自豪情感。
透過這節音樂欣賞課,我體會到,教師只有開放學生的多個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努力營造一個“動態”的課堂,才能讓他們在輕鬆、愉快之中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情感,使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享受,真正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肢體動作、道具來感應樂曲曲式,感應顫音的特點。
2、鼓勵幼兒創編各種洗澡動作,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cd碟
2、道具:鈴鼓、沙球、圓舞板、水袖、呼拉圈(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室。
音樂《小白兔與大野狼》跟音樂做遊戲進入場地坐定(用軟墊,席地而坐)
二、故事引入,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師:咦!這是誰呀?(出示小花貓)有一天,小花貓很不高興,媽媽問它為什麼?原來啊,小貓身上癢癢非常難受,於是媽媽帶小貓來到河馬醫生的診所,河馬醫生拿出了他的秘密武器把小貓身上的跳蚤全都殺光光了,河馬醫生還送給小花貓一瓶神奇的沐浴乳,他還告訴小花貓每天都要用它來洗澡,這樣跳蚤才不會在它身上安家,現在愛洗澡的小花貓變得越來越漂亮了,而且也變得愛清潔講衛生啦!身上啊香香的!連蝴蝶和蜜蜂都圍著小貓親親呢!提問:聽了完小貓的故事以後我想請小朋友今天來當一回小貓,老師來當貓媽媽,你們願意嗎?提問:(幼兒討論回答)
1、小貓是怎麼洗澡的?他都洗了哪些地方?
2、小貓洗澡都用了哪些工具呢?
3、小貓是怎樣把身上的跳蚤洗掉的呢?(強調抖動這個動作)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學學小貓洗澡吧!
三、熱身操:音樂第一遍a段:幼兒跟隨音樂自由模仿小貓洗澡的動作b段:抖水甩落跳蚤
四、洗澡時間孩子們,我現在變成了你們的貓媽媽,我要來檢查一下你們有沒有把自己洗乾淨噢!媽媽發現有幾隻小貓身上還有幾隻洗澡跳蚤沒洗掉噢!媽媽覺得你們應該用上洗澡工具才能把身上洗乾淨。今天啊媽媽把你們洗澡要用的工具全都帶來了,我一樣一樣把它們變出來噢!依次討論樂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1、現在媽媽要把第一件工具變出來了,你們看這件工具在洗澡的時候是做什麼用的?(出示鈴鼓幼兒討論回答)
2、音樂第二遍a段洗澡:拍的感應(水袖合著節奏在身體各部位擦洗)b段抖水:顫音感應現在媽媽要把第二件工具變出來了噢!,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水袖)它在洗澡時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幼兒討論回答)音樂第三遍a段舀水:拍的感應(鈴鼓當臉盆舀水,不同方位)b段灑水:顫音感應(鈴鼓舉高搖晃灑水)現在媽媽要把第三件工具變出來了,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沙球、圓舞板)咦!這第三件工具可是有兩個噢!它們在我們洗澡時分別有什麼用呢?(幼兒討論回答)音樂第四遍a段剪指甲:拍的感應(圓舞板合著節奏敲動)b段灑香水:顫音感應(沙球作為香水瓶合著音樂在全身上下噴灑)現在媽媽要過來親親我的小貓們!(作親吻狀走一圈感覺小貓們身上的香味)誇獎小貓!今天啊媽媽還要獎勵我的寶寶們到溫泉浴場去泡溫泉,在溫泉浴場裡啊有好多的溫泉,它們都有不同的效用,我們可以一個一個感受,現在我們就出發吧!音樂第五遍泡溫泉a段時幼兒隨老師沿著呼拉圈走動。師:(哈我現在找到一個牛奶溫泉啦!)b段顫音幼兒跟隨老師自由選擇溫泉跳入作洗澡狀a段時幼兒跳出溫泉隨老師沿著呼拉圈再次走動。師:(孩子們我們現在換個溫泉吧!)b段幼兒自由選擇再次跳入溫泉(哈我現在又找到一個紅酒溫泉!)a段跳出溫泉教師提醒幼兒要回家了!(我們回家啦)
六、結束:今天我的寶貝們都洗得香香得啦!現在媽媽帶你們到戶外去讓蝴蝶、蜜蜂們也來親親你們好嗎?出活動室。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完成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幼兒感受幾首不同風格的少數民族音樂,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
鼓勵幼兒在不同音樂的伴奏下,嘗試用身體動作來模仿或創編符合音樂特點的韻律。
教學亮點
在欣賞《民族音樂》之前,我帶領幼兒收集有關於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生活習俗的圖片,並組織幼兒進行觀察、交談。
課上我請四名幼兒裝扮成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的小朋友;並教會他們跳會一個各自扮演的少數民族舞蹈,幼兒可以自己創編舞蹈動作。讓他們在音樂聲中充分的欣賞美表現美,激發他們表現美的願望。
教學啟示
我引導幼兒思考:利用收集來的圖片組織討論這是哪個民族?你是從哪裡來的?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這個少數民族有趣的事情。
這節課的歌曲旋律很好聽,充分體驗幼兒那種愉快的心情,感受到各個民族的風貌、習俗、風情。
問題與分析
教師可以與幼兒一同在教室表演,共同欣賞。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探索用表演動作、表情、打擊樂器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讓幼兒體驗想象、創造和表演的快樂。
2、在遊戲過程中,培養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與他人共享活動空間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查詢有關森林動物的資料,重點了解獅子的動作、聲音。
2、多媒體課件。
3、三種打擊樂器(腰鼓、木魚、鈴鼓)。
活動過程:
一、播放幻燈片,教師講故事,引出課題。
師:在神秘的大森林裡,住著許多的奇妙樹,它們都在那忙來忙去,忙著搬家了。它們為什麼要搬家呢?是森林裡面誰要來了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完整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一起整體感知音樂。
討論:
1、剛才的音樂給你什麼樣的感覺?(有力、害怕、恐怖)
2、你覺得是誰要來了?(老虎、獅子、獵豹)師:對了,老師來告訴你們這首強壯有力的音樂就是森林之王獅子要來了。獅子要來了,森林裡的氣氛就變得緊張起來了。奇妙樹們害怕了就忙著搬家,它們會找一個地方停下來不動,獅子就不會發現它們了。待會兒我們就請小朋友來扮演奇妙樹,音樂一開始奇妙樹就搬家搬家,音樂停的時候你們就變成一棵奇妙樹不動了,可以嗎?
三、分段播放音樂
1。播放樂段一,幼兒跟隨老師一起扮演奇妙樹。
(1)幼兒隨音樂扮演奇妙樹。
(2)師幼一起討論獅子大王的動作並表演。
師:這個時候,森林之王獅子真的來了,它今天要穿過森林。獅子是怎樣走過森林的呢?我們一起來學學獅子怎樣走的。(師幼一起學獅子走路)
好了,森林之王獅子來到森林,它要讓其他小動物都知道大王來了,它會做什麼呢?(幼兒討論:吼、叫)
獅子是怎樣吼的呢?請小朋友來學一學。
森林裡的奇妙樹聽見了獅子的吼叫聲會怎麼樣?(幼兒討論:不動、害怕)
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聽聽什麼音樂是獅子走來了,什麼音樂是獅子在吼,什麼音樂又是奇妙樹在害怕。
2、幼兒欣賞樂段二,感受獅子大王狂吼和奇妙樹害怕。師:剛剛你們覺得是大獅子來了還是小獅子來了?(大獅子)
大獅子走起路來是怎麼樣的?(沉重、有力、慢)
3、再次播放樂段二,幼兒隨音樂節奏表演。請表演好的幼兒做示範。
師:(1)獅子大王突然停了下來,坐在了奇妙樹的旁邊,奇妙樹害怕極了,獅子大王它要等它的夥伴嗎,小朋友猜猜它的夥伴會是誰?(小獅子)
(2)對了,它是在等小獅子。大獅子和小獅子約好了要一起穿過森林的,但小獅子的腳很短很小,步伐就比較小,它要跟上大獅子就必須要走快一點。我們來學學小獅子走路。小獅子追上了大獅子,它們就一起往前走,突然又停了下來,他們在想,今天的森林有點特別,這些樹和平常不一樣。它們就轉過身對著森林,猜猜它們要做什麼?(吼)對,它們要吼,但是聲音要比平時大很多。讓我們來試一試它們大吼一聲。
4、播放樂段三,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表演小獅子和大獅子。
四、完整播放樂曲,幼兒分角色表演,師強調每個角色的特點。
五、出示音樂圖譜。
1、變魔術。老師有一隻魔術筆,猜猜會變出什麼來?(幼兒討論)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的魔術筆聽著音樂會變出一些什麼來?
師引導幼兒講讀魔術筆變出的圖譜。
2、隨音樂播放PPT音樂圖譜,檢驗剛剛幼兒講讀魔術筆變出的圖譜的正確與否。
六、出示打擊樂器,引導幼兒討論為樂曲編配打擊樂器,並聽音樂看圖譜為樂曲伴奏。
活動延伸:將打擊樂器投入到表演區,幼兒可繼續表演。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6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物件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影片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開啟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為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位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7
"豎笛是步入音樂王國的橋樑豎笛是步入音樂王國的橋樑“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的音樂教育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清末,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極力推行變法維新,主張“遠法德國。近採日本,以完學制”,於1898年上書光緒皇帝,請求廢八股,開學堂。康梁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當時世界文化大潮流的衝擊下,科舉制度取消了,學堂興起來了。
學堂中設了唱歌課,稱為“學堂樂歌”。由於種種原因,這種音樂課上只教唱歌的形式一直延續了90多年,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音樂課等同為唱歌課了。其實,這種制度和觀念早已落後了,許多發達國家中,多年前器樂就進入了課堂,例如在美國和日本,每個中小學生都會演奏一二件樂器。
為什麼要“讓器樂進課堂”呢?21世紀是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各國經濟、軍事、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據研究,人的手、眼、舌、腦等各個器官的運動,能刺激大腦和整個神經系統,宜於智力開發。為了這個目的,日本專門有個“筷子中心”,提倡人們使用筷子吃飯,鍛鍊手的靈活性。而演奏樂器要比使用筷子複雜的多。演奏樂器並不是簡單的器官體操,因為所演奏的音樂作品是美的,因此孩子們會在歡悅的音樂體驗中,受到美的陶冶。培養集體主義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早已有了“器樂進課堂”的規定,有些學校已將豎笛、口琴、電子琴、手風琴等樂器引進了課堂,有些學校還成立了民樂團、管樂團、交響樂團。然而就教育整體來說,能佔多大比例呢?我粗略調查過天津市一個區和郊區一個縣的情況,市區的情況還比較好,全校有一個班器樂進課堂的佔學校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縣的情況就比較令人遺憾了,有器樂活動的學校還佔不到總學校數的百分之五。作為中國三個直轄市之一的天津市情況尚且如此,廣大農村的情況則可想而知了。國家教委號召並要求“器樂進課堂”已經多年了,為什麼進展這樣緩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認識方面的原因外,樂器問題是主要原因之一。對於很多家庭來說,買太貴的樂器負擔較沉重。那麼什麼樂器“進課堂”比較適合當前我們的國情呢?那就是豎笛。當前我國流行的塑膠豎笛價錢便宜,造形美觀,用清水沖洗不裂,風吹日曬不變形,笛頭裝有“微調”,可根據氣溫冷熱變化調節音分。豎笛適合集體齊奏、合奏、重奏,並且坐、立、行走均可演奏。為適應課堂教學,天津市靜海縣盛興樂器有限公司開發研製出系列教學用六孔、八孔、高音、低音塑膠豎笛,它發音流暢,低音渾厚,高音清脆,轉調離調符合我國傳統演奏習慣,表達民族音樂很有韻味。在北京。天津的一些小學使用,效果很不錯。可以預見,高質量的豎笛將成為廣大青少年的親密朋友。
學生透過豎笛可以更廣泛地接觸音樂,如合唱、合奏、管絃樂等。所以國外有些地方把豎笛看作是廣大青少年步入音樂王國的橋樑,是有道理的。在我國改革開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設呼喚著美育,願“器樂進課堂”儘快發展,讓豔麗的美育之花結出累累果實。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8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上了一節音樂欣賞活動,《天鵝湖》之《四小天鵝》。孩子們興奮極了。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電腦上下載了《四小天鵝》的錄影,找了跳芭蕾需要穿的芭蕾服和舞鞋的圖片,還讓學過舞蹈的小朋友提前做了表演節目的準備。就這樣,我們的活動開始了。
首先,由衣服和鞋子的圖片入手,孩子們看了非常感興趣,說出了這些衣服與我們衣服的不同。接著,我讓孩子們看了《四小天鵝》的錄影,孩子們更是看得津津有味,投入的不得了,當我提議要他們來當四小天鵝的時候,他們更是興奮極了。我分組請他們來跟著音樂表演,大家不但從中感覺到了《四小天鵝》輕快的音樂,而且也對這個舞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誰學過舞蹈,讓我們也來欣賞欣賞我們小朋友的舞力!”齊齊、凱寧、田子、寶寶,分分獻藝,下腰的下腰,劈叉的劈叉,大家都拍手叫好!
本次的欣賞活動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進行,孩子的興趣點和參與熱情都很高,自然地接受了《四小天鵝》。讓孩子真正參與其中吧,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9
在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物件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影片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開啟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為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位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會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0
在流行音樂氾濫的現在,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熱衷於各類流行音樂,受其影響頗深,對於音樂教材上的歌曲興趣不濃。雖說《歡樂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但由於學生接觸這類古典音樂較少,故並不熟悉。而歌曲簡短卻朗朗上口的旋律對於學生來說易於接受,雖然歌曲的思想境界很高,學生不一定能透徹領悟,但可以在學唱這首歌的過程中透過感受它的意境陶冶學生的情操。
這節課總體還是比較成功的,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同學們瞭解貝多芬,還列舉一些他比較著名的歌曲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興趣,我覺得這節課最成功是我可以運用我自己的主專業——小提琴。吸引學生對音樂、對樂器的好奇。所以這節課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與老師互動。
成功的一節課離不開積極充分的準備,今天這節音樂課,孩子們從聽覺上、視覺上都達到了極大地刺激,從而帶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情緒,積極的情緒是上好課的關鍵。
存在不足:對於在孩子們的演唱中,我用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引導的也不夠。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1
在這節課的教授中,第一環節我透過欣賞無聲的《葫蘆兄弟》影片,讓學生初步感受沒有聲音的影片是怎麼樣的?然後透過三段不同音樂情緒的欣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沒有音樂的影片與有音樂的影片的差別。透過動一動、演一演,不僅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的去學,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和指導他們主動的去自主的解決問題,而且為下面的知識點作了鋪墊。
那麼第二個環節我呢運用了動畫片《龜兔賽跑》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先透過聽音樂感受音樂形象,再透過學學烏龜和兔子走路讓學生根據音樂形象來挑選小樂器,跟著鼓點和琴聲走一走,反覆感受兩段音樂不同的情緒,同時也很好的複習和鞏固音的強弱、快慢,再透過形式多樣的故事表演,讓小朋友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可以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錯。
第三個環節也是一個拓展部分,讓小朋友把三段音樂和三段影片配對,提高他們對電影音樂的理解。授課中,我用“音樂編輯遇到了麻煩”的假設,讓小朋友幫助音樂編輯找一找的表現形式,既發揮了小朋友樂於助人的精神,又調動了小朋友學習的積極性,讓小朋友融於此景、此音樂,很好的活躍了課堂學習的氛圍,較好的鞏固了前面學過知識。
在這三個教學環節當中,透過師聲的互動、內容的細化、形式的多樣,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氛圍,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教學任務,基本達到了課前的設想。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2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意義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為實現這一歷程而提供適宜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
在小學欣賞教學課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採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確小學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吸引學生了解音樂,熟悉音樂,進而演繹音樂,創造音樂。下面是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的幾種教學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學,拉近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
以《抗敵歌》為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戰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再如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藉助於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讓學生“看”、“聽”、“想”結合,在腦海裡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們用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遊戲形式教學,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遊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於底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但是,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遊課,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組織音樂遊戲教學時,還要注意將學生的活動面鋪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
三、表演形式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音樂表演是將作曲家的創作真正成為音樂,是將音樂作品從音樂符號變為音樂的過程,學生將在二度創作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器樂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
在《動物狂歡節》的欣賞教學中,先由學生聆聽音樂,對作品較為熟悉後,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各種動物,如“獅王”、“大象”、“公雞”、“母雞”等等,或歌或舞,盡情發揮。學生在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後,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四、圖譜結合教學,進行音樂的再創作。
曲式結構對音樂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樣,瞭解了曲式結構就知道了音樂作品的構成。小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往往是一理半解,藉助影象可以將音樂理論淺顯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掌握了曲式結構以後,再根據曲式結構進行音樂創作就會容易多了。
《春天來了》是很簡單帶反覆的三段體,ABA結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歌譜,他們很容易就能總結出歌曲的曲式結構來,教師可以將曲式結構用圖形表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種曲式結構進行旋律的再創作。學生從單純的音樂欣賞中走了出來,提升到了音樂創作上來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幾種形式,只是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兒童理解音樂,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不是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靜心聆聽,全神貫注地感受音樂,讓思維在時空中自由馳騁,超越自我,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音樂需要的是聆聽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時要注意,不應在欣賞時干擾音樂,破壞了音樂美,不要只重視形式而忽略了音樂本身。
在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審美主體的興趣,提高欣賞趣味性,發展想象力,讓音樂聽覺觸動靈魂!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3
“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新課程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音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所聽音樂發表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透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儘可能地為學生樹立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一、重開放式,輕關閉式。
在這裡的“開放”,本人詮釋為問題的答案範圍寬;而“關閉”則是侷限在某個具體的小範圍問題去思考。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偏重開放式地提問題,讓學生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反之,則要儘可能地避開關閉式地提問題。學生是教學最有用而廣泛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如果把學生引入一種思維或關在一個“峽谷”,以我個人的實踐來看,會出現三種結果:
1不適應或這種思維較弱的學生對課堂產生厭感,甚至恐懼感;
2就算是適合某位同學的強項思維,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也會成為定向思維,出現智力偏向
3整個課堂會很冷清,因為它不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注重四面鮮花齊放的創設。據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在欣賞課《瑤族舞曲》中,進行到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時,我第一次是這樣設計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完成以下三個問題: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較弱)。學生聽後,老師按順序逐個引導回答。實踐後,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由於受到關閉式問題的侷限,學生的`表現為兩種:一是根據提問都不會的學生乾脆不說;二是知道個別答案但順序不對的也靜止不動。由於沒有空間讓學生去暢談,所以整個課堂陷入了凍結階段。輕鬆、愉快的情緒一時被緊張、恐懼取而代之,結果以失敗告終。之後,本人經過請教別人與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把這個問題設計為: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並說說你的感受。欣賞音樂後,課堂真是像炸開了花,精彩不斷,想說的同學非常多,既分別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主題速度較慢,力度較弱,旋律悠揚,讓人聽後的感覺是悠閒自如,心情舒暢,所以我很喜歡。”我給予肯定鼓勵說:“談得真好!掌聲謝謝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學說:“這一部分是以木管樂器獨奏為主,音調統一,音色清晰、悅耳,讓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時給予表揚說:“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完整,掌聲表揚!”……雖然這些說法有時會出現大同小異,但是它是學生自己獨立感受的結果,是開放課堂產生的效果。學生高興、自由,老師輕鬆、自如,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最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環節。
二、重體驗式,輕講解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是不能“教”的,音樂的非語義性與不確定性決定了其教學機制主要不是依靠講授和詮釋的方式來進行。根據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致使我們在音樂欣賞課中必須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反之,以大量的語言去講解音樂的特點、情感內涵、曲式結構等,儘管你講得多麼精彩,語句修飾得多麼華麗,結果都會成為學生的耳邊風、紙上談兵罷了。
根據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賞課《春節序曲》中,是這樣設計的:進行到樂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等學生展開自己的聯想去想象
出鑼鼓宣天的場景後,我給學生提供鑼、鼓、鑔、三角鐵,要求學生自由組合,並用以上的打擊樂器去表現出你心中熱鬧歡騰的場景。話音一落,大部分同學一擁而上,這難道不是學生渴望體驗、渴望表現的體現嗎?見此,我靈機一動,把打擊樂器分給個別平時不積極的同學,平時積極的同學用各種樂器的打擊動作和模仿各種樂器音響來表現,以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一聲令下,教室一片歡騰,有樂器的聲音,有嘴巴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同時還有旁邊同學的笑聲,大家樂在其中。見到如此歡快的場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動作融合進去,頓時,表演的同學更加起勁了,這時,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快樂的海洋,自由演繹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鐘後,個個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時給予表揚。
以上的案例,我緊緊抓住人的第五個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運用了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一次透過音樂去感受節日的歡快,透過參與活動去體驗樂曲的內涵,讓學生在輕鬆中得到藝術薰陶。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中,要以體驗式教學法為主,捨棄頻繁無味的講解式教學法。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不是教師自我展現才藝的舞臺、生從師教的課堂,而是以學生為主,師生共營的課堂。在教學中,應帶領學生順序漸進,重在參與,重在過程,有良好的結果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應以發展性評價的方法去促進、完善。千萬不要出現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理。並且在開放式提問題與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中,一定要以發展、激勵、發現為指導思想,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快樂,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4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的藝術,是透過人的聽覺器官對音律、節奏來感受於人們的心理,使人們在感知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滿足。音樂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審美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有著積極促進作用。《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良好的習慣,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音樂新課程標準還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中,把“創造”作為專門一項予以闡述。可見,音樂新課程標準是十分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氛圍開放自由;
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否用心去傾聽,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並發表自己的意見,直接影響欣賞的效果與質量。要讓聽與情感體驗融為一體,首先從聽入手,“聽”包括“精聽“和“泛聽”。精聽:指學生反覆聽,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耳朵和心靈去進行分析、感受、鑑賞,直到從中聽出“味”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灌輸性的講述,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平等、開放的氛圍。讓孩子們在交流中提出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並培養孩子們肢體協調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的個性。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有人說:“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學生時代是富於想象的時段。用音樂的閘門,培養孩子們發散思維的能力。在教學欣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時,為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使學生自主學習得到充分的發揮,我設計讓學生聆聽音樂後,思考音樂的感受,音樂中用了哪些樂器?分別表現了自然界的什麼聲音?讓學生自己創造自制樂器來表現音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學生樂學。在欣賞《鱒魚》時,我也是將兩種不同形式的《鱒魚》音樂讓學生欣賞,一種是樂曲,一種是合唱。目的是豐富聽覺、引發思考、啟用課堂,發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設計提問:這兩首音樂表現同一內容,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這一提問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大家議論紛紛。接著,我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樂曲是由多種樂器演奏的,氣勢恢弘,具有立體感;而合唱聲音優美,具有感染力。這樣使音樂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展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三、創設創造性課堂,組織創造性活動;
創作音樂旋律對學生來說是一件較為困難的環節。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和挖掘創造思維的手段。課堂上我利用遊戲活動培養學生創作興趣與自信。在認識唱名do、re、mi、三個音後,我讓孩子們玩“找朋友”的遊戲,增進學生合作意識。請幾位同學分別戴著畫有do、re、sol的頭飾找朋友,如兩個“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兩個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邊,便是“do 、do 、er ”。透過找朋友的方式創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儀打出,讓學生自己唱出自己編寫的旋律。同時還選擇一些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學生熟悉、喜歡的兒歌,輔導學生編配上旋律,讓學生唱出來,選出編得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並讓全班同學學唱,這樣不僅極大的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而且挖掘了學生即興創作的潛能。
不同的顏色和不同的圖形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緒的音樂也能表達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賞《杜鵑圓舞曲》時,我啟發學生:“從音樂中你想到什麼情景?”鼓勵學生把想象的情景說一說。接著再聽,請學生用不同的圖形來區分兩段音樂主題,讓孩子們在音樂中用圖形和顏色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有的同學用了藍色、紅色。我問他們選擇的原因時,他們說因為這些顏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很相符。音樂、色彩、圖形的結合給了學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慾望。在一種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圍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其思維也活躍起來,他們的色彩感覺、音樂感覺都得到發掘與提高,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音樂本身就是創造,創造精神的培養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思維興趣,鼓勵學生求異思維,使學生創新思維得到很好培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老師應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音樂教學環境中學到知識,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激發他們創造的靈感。
音樂欣賞教學反思15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於音響天地中,透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欣賞課形成一種標準教學程式:1、先介紹作者生平;2、介紹作品時代背景;3介紹主題(可先聆聽一遍);4、介紹作品結構(可聆聽若干片斷);5、完整的欣賞全曲。於是,一切盡在教師的導聽之中。而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有了很多的感觸,再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有幾點要重視與把握的,現將其分述如下,與大家共勉:
1.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以利於音樂欣賞
初中學生往往有這樣的觀念:我們來校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因此音樂對他們來說無所謂,認為學音樂僅僅是為了娛樂,這就給上音樂課增加了難度,不認真聽講,更不細心欣賞作品。面對這種局面就要給學生講學習音樂給人們帶來的好處。美國的(神經學、心理學以及物理學)專家聯合研究得知:音樂不但可以讓猛獸安靜下來,對人類有更多的益處。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歡音樂,一出生就對音樂有反應。空間推理能力強可提高思考邏輯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能在21世紀找到好工作,因為所有行業都會需要能夠運用高科技的人。學習音樂可以讓思維更清晰讓人更容易專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處理得更好,並可有效疏解各種壓力,使人身體要健康。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強盛,需我們每個人具有相當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只有較高的素養,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才有創造力,社會才能更快發展,由此可見學習音樂有多麼重要。
2.流行音樂與音樂欣賞巧妙結合
把流行音樂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對整個音樂文化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藝術的視野,讓優秀的流行歌曲走進音樂課堂,為學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樂的橋樑。流行音樂易被人們傳唱,具有鮮明強烈的節奏,很具體現青春活力,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熱衷於它非常自然。教師無需禁止學生去聽去唱,並且在音樂欣賞時可選用一首與欣賞作品內容相關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強學生對作品的感染力,如:當欣賞內蒙古民歌《遼闊的草原》時,可事先播放騰格爾的《天堂》MTV。透過欣賞讓學生對草原有初步的認識: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綠綠的草原……再去欣賞《遼闊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體驗其意境。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美"的氣氛環境中,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觀念,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它的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發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藝術來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給欣賞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促其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樂藝術的天空。
3.要“聽” 中“思”
音樂欣賞特別強調“靜”,這是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獲得最佳的聽覺效果。靜則思,在聽前教師有意識、有目的的給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帶啟發性的問題。如欣賞《光明行》,聽前教師出示在黑板上以寫好的幾個問題如:這個曲子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緒如何?你聽後有什麼感受?讓學生有目的的聆聽與思考。結果,聽一遍後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獨奏的;速度是:快等等。雖然問題簡單,但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的聽,思維想象也因此而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審美功能,獲得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理解,
4.是要“聽”中“說”
有些樂曲學生沒聽過,不熟悉,興趣不大。遇到這種情形,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樂曲形成的過程以及情感特徵,儘量縮短學生與樂曲之間的距離,並使他們逐步融入樂曲所表現得意境。也可以讓學生說出聆聽作品後的感受像《百鳥朝鳳》,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全神貫注的欣賞,之後用一個詞語或一段話把自己的感受描繪出來。於是各種各樣的詞語誕生了“爭執”“百鳥爭鳴”“清晨”......
上面僅是粗淺的談論了音樂欣賞中的教學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教無定法。問題在於隨機創造。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課堂充滿活力,就會順利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音樂欣賞課再也不會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將是一個百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