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課後反思4篇
《小鷹學飛》課後反思1
本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鷹跟著老鷹學飛行,在老鷹的鼓勵下,不斷確立新的目標,越飛越高,從而揭示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
本課講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學習7個生字的認識7個二類生字,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第一課時伊始,先認識鷹,知道鷹是飛行高手,激發學生好奇心,再提問,小鷹是怎麼學飛的?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生字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彙報時,學生儘量多的探討字的音、形、義,筆順、詞語、多音字、形近字等,又因為孩子在平時交流比較細緻,對小組交流時間把控不夠,使得後面的內容沒有完成。
後面的任務二設計為:找到小鷹說的三句話,讓學生讀一讀,並讓學生思考,這三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老鷹又是如何說的?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好鋪墊。
以後再訓練小組交流彙報時,儘量壓縮內容,做到孩子會的不講,只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能使課堂更充實,孩子的能力有提高。
《小鷹學飛》課後反思2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透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
一、融情入境,品詞析句,培養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應腳踏實地地立足於文字,重在品詞析句領會文字的神韻,體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澱語感。透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透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透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透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於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中,啟用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字、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使之愛閱讀,愛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鬆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小鷹學飛》課後反思3
頗為得意的課前準備,明確而清晰的教學思路,成了我為《小鷹學飛》精心構建的頗為美麗的“天空”,從而忽略了“鷹”這種天空的霸主,只要氣候、地理環境適宜,它都可以自己不斷地往上飛!學生,不也是這樣嗎?
我們學校舉辦“語文評優課”,我將上一堂課,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中的那篇《小鷹學飛》。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先給這次公開教學定下一個指導思想:“在情景中體驗文章”引導學生把小鷹的3次學飛讀好。在此思想指導下,我給這堂課定了一條縱線:“小鷹說了什麼?老鷹是怎麼教育他的?”讓學生始終帶著這兩個問題去讀。圍繞這一條線,我精心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先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先讀。例學“小鷹的第一次飛”,讓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先自學,把句子讀通讀順,交流彙報;我還精心設計了圖片,給他們以直觀展示,哪一句、哪些字詞都考慮全面,儘量不空漏多餘,不旁逸斜出;接著總結三次學飛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學無止盡;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來一個現場課本劇。
經過如此準備之後,我信心十足地走進了課堂,但課後的感覺除了“順利”二字以外,心中總有一份說不出的忐忑不安,畢竟是新教師,經過幾位導師的講評,我的這份感覺變得清晰起來。
經過導師的點評,使我一下豁然開朗:課文中“有很多東西”,我忽略了。
第一、基礎知識的鞏固這節課一開始我用了簡筆畫邊問,“小鷹跟著老鷹飛到過哪些地方?”邊出示小鷹飛過的地方。同學們齊聲說“大樹、高山、高空”,然後我就開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其實這時可以進行看圖寫字訓練,對知識進行鞏固。知識的鞏固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重視這一方面的教學,低年級就應該抓起,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二、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貫穿的兩個問題,其中一個:“老鷹是怎麼教育它的?”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用”媽媽”更加適合,更加感性點,使學生在情景中體驗老鷹那種作為媽媽的嚴格及對孩子的愛,使學生更加容易進入課文。教學是機動的,教育的物件是人,是很特殊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年齡特徵。選擇合適的語言對於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注意組塊教學在最後我們進行總結時很多學生都提到了我事先想好的成語,但是有一個學生說了一個我沒有想過的詞語,當時,我心裡登了一下,沒有想象中答的,怎麼辦?可是時間不讓我多想,我問學生:“這是你從哪裡知道的呢?”學生答:“是從後面的練習中。”後來我看了一下,其實我當然可以把課文與後面的練習結合起來教學,教材的編排順序只是給我們做參考的,學生是活的,教學更加要機動。
第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漸漸地,我感受到,其實我為《小鷹學飛》所做的精心設計,恰恰有些部分成了砌在自己和學生間的一堵“教”與“學”的牆。我最後的出示相關詞語都是那些我定好的模式,“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強調了一個思想,其實有的學生也有可能覺得小鷹已經會飛了,不要給他們一個定式,應該給他們想象的空間。
“強而勿抑,開而勿達,導而勿牽。”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於學生,也屬於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教師給的,而是教師應該尊重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著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這個中心。國家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目標的三個層次: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學永遠不應該改變的東西: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小鷹學飛》課後反思4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說話、朗讀、想象、質疑、爭辯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具體說來有如下特點:
1、透過朗讀張揚個性。課標對閱讀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綜合提高語文能力。同時朗讀能力還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標誌。如何讓學生體驗到老鷹對小鷹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小鷹學飛的刻苦,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透過賽讀、挑戰讀等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上是讀者對讀物的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於同一段內容,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們要“蹲下身來”充分尊重他們的見解與觀點,切不可強求統一,引導他們讀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於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2、透過提問演繹精彩。課標指出: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併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在教學中,要及時適當地創造條件,營造空間,設計一些問題或讓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問中不斷增強創新情感,提高創新能力。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具有多種功能。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根據條件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思維流向及心理變化等方面的資訊,以便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節奏,使課堂教學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問題的關鍵是這種提問必須具有科學性和啟發性。必須服從教學的需要,必須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必須著眼於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高和其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講到老鷹第二次的“還不算會飛”時,提出一系列問題:老鷹為什麼說它“還不算會飛”?“還”在這裡是什麼意思?與前一個“還”有細微差別嗎?老鷹心裡會怎麼想?再透過朗讀、小組討論回答,透過此環節,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設下線頭,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又如在講第六自然時提出:望著上空盤旋的鷹,小鷹會想什麼?它會怎麼去做?這個問題的空間較大,學生完全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但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大都一致,也許是我無意中已經把答案灌輸給了學生。
3、透過活動感悟寓意。如何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內心深處體驗“小鷹學飛真刻苦”以及更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的寓意,我設計了不同環節中的幾種學習活動:(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己的個性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紛呈,自主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在導讀三、四自然段時,因與前兩段結構大致相同,因此這時可半扶半放伴隨著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心態。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別人的長處還會潛默移化地影響一些學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把書讀“活”的好處,使其個性不斷完善。(2)小組學習。它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在總結課文時,我設計了分組討論交流:a老鷹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鷹提出新的要求?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可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C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學習的名言。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因此在這個環節,效果不是太好。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地訓練,讓每一個人在無數次反覆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