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面積評課稿範文
認識面積評課稿範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海寧路小學的楊寶華,首先感謝北戴河區進修學校給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我校閆強軍老師所執教的《認識面積》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1——72頁內容。
“面積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幾何概念教學課,從長度到面積,是空間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為面積單位教學及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提供了思維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有大有小,但是要上升到數學的認識,尚需要豐富大量的表象和大量的實踐操作,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的目的。為此,閆老師較準確的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例項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透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學習過程,得到用估測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閆老師準確地把握了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新課程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將枯燥的幾何概念課上的得生動、有趣。課堂教學呈現如下幾個亮點:
亮點一:注重知識性和情趣性的統一
課堂教學必須要傳授知識。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學生被動接受,而有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其間的奧妙全在一個“趣”字。為此,我們呼喚“知情”統一的`課堂,要儘可能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本節課,閆老師在匯入環節創造性使用教材,透過生生擊掌,師生擊掌引入教學,學生興趣高漲。加上閆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課堂上不時發出陣陣笑聲,這樣的課堂氣氛令人感覺輕鬆愉快,課堂成為一條充滿活力、湧動靈性的溪流。
亮點二:注重“生活味”和“數學味”的統一
如果說生活的“味”是親切自然、豐富多彩的,那麼數學的“味”則是抽象嚴謹、精煉深刻的。數學教學應使“生活味”與“數學味”有機融合。本節課,閆老師選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體(樹葉、水立方、天池等),並以學生的學習環境為主陣地,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物體,如:黑板,課桌,課本等物體,透過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感受物體面的存在等活動,把間接的數學知識與直接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這裡,生活是形式,數學是本質。
亮點三:注重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統一
對小學生而言,概念教學可以適當地淡化它的定義,而要注重感知和體驗,在豐富和堅實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本節課,閆老師首先透過若干個大小區別明顯的物體的面,給學生的感官以強烈的刺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來。在學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引入面積概念,然後透過說一說、找一找、摸一摸、塗一塗等學習活動讓學生領悟概念的內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閆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同桌合作討論、比較的方法,然後透過動手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在相互啟發、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樣化的比
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如觀察法、剪拼法、數格法等等,學生在全面、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的同時,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亮點四:注重現實性與創造性的統一
在最後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環節用剪一剪、比一比、擺一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這一環節中,書中是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這裡我們做了一下改動,變成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大小)。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閆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為一名新教師,普通話水平有待提高,板書書寫欠規範。
2.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以後,應當讓學生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老師沒有把這樣的機會放手給學生。
3.本節課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果把重疊法也用到本節課中,那麼這節課將更加完美了。
以上就是是我簡單的評課,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同行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認識面積評課稿範文2
一、本節課新課程理念鮮明突出
1、教師像導演。從提出教學目標,到完成教學任務,整個過程,教師始終扮演著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師出示了“圓”後,啟發學生提出學習目標“本節課你們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生成問題“什麼是圓的面積、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麼以及怎樣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有關問題。”在引導學生生成學習目標中扮演好了引導者角色。在學生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老師先透過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實現知識遷移,然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圓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進而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構建新知識。從這個層面來看,老師是一個很好的組織者。在學生剪、拼圖形的過程中,老師能夠深入每一小組指導學生如何將圓剪拼成長方形,並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從這個層面看老師是一個很好的合作者。
2、學生像演員。在推導圓的面積計算過程中,從學生動手實踐剪圓、自拼圖形,到學生自主探究和運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整個過程,學生個個是主體,個個是主角,演的輕鬆,演的有特色,學的真實,用的靈活、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理念。
二、本節課重視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本節課學生有四次動手操作的機會:第一次是將圓按照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的要求進行分剪。第二次是學生將剪好的紙片拼成自己熟知的長方形等其他圖形。第三次是學生透過展臺展示自己的拼圖。這既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的體現,又是突破難點重點的需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
三、緊密聯絡生活實際,突出學以致用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本節課中,老師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了讓學生觀察生活環境中自動噴水這一情境,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圓形,從中提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最後又讓學生計算出噴水頭噴出的最大面積,即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透過聯絡實際,計算面積,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有幾個值得商榷和加以改進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節課可以引導學生把圓折成三角形,嘗試推導圓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2、創設教學情境要立足於教學內容。總而言之,這節精品課,不僅充分展示了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而且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索。
認識面積評課稿範文3
一、注重面積認識的直觀性和層次性。
在課開始部分,教師就設計有效活動,安排了兩個同學分別擦洗大小黑板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對二維空間的認識,由此積累認識面及認識面的大小的活動經驗。再接著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身體物體的面,引導學生感知面的大小,進而讓學生能很好地理解面積的含義。
二、注重對面積概念認識的全面性。
學生的生活經驗常常認為只有向上擺放的“面”才有面積,為了突出面積概念的本質,教師讓學生摸摸桌子的側面,球面,看看湖面、鐘面,從而豐富了“面”的表象,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積概念。
三、精心製造認知衝突,激發學生認識面積單位的需求。
教師精心選擇了兩個長方形,使學生用已有的觀察、重疊方法都不能方便地進行比較,產生認知衝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借助另一個圖形來比較?如何藉助另一個圖形來比較?從而激發學生用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意
四、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逐步內化對面積概念的認識。
第一個練習題比較國家、省份面積的大小,用目測法。第二個練習是透過“數格子”的方法來確定圖形的大小;第三個練習則是提高練習,從中滲透了面積與長、寬、邊長間的聯絡,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建議與改進:
1、在發展學生面積守恆的觀念時,教師最好用數學書來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書在橫放、豎放、斜放時的現象,從而滲透“圖形的面積不會因擺放形式的變化而變化”的守恆規律。
2、教師的過渡語還不夠精煉。例如,在學習完物體表面的面積後,教師可如此過渡:“物體的表面的大小,那我們學習的圖形有大小嗎?好,現在,我們
一起用手來比劃出幾個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