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圓的認識》小學評課稿

《圓的認識》小學評課稿

今天聽了史老師上的《圓的認識》讓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史老師《圓的認識》這節課在這方面進行了認真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聽了這節課之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 以學生為本,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這節課要讓學生了解圓的概念以及直徑半徑等的概念,所以這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我們知道,學生對圓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他們的學習不可能是零起點,所以我們的教學也不能是“零起點”, 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史老師從孟子的“一週通常也”引出圓形到中心點都一樣長,這就是學生對半徑的特徵的直觀感性認識,所以本節課教師沒有再綁住孩子的手腳從而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是以學生的起點為教學起點,讓學生透過操作、觀察、嘗試、驗證等活動加深對圓的認識。再比如,用圓規畫圓,學生早已經嘗試過,所以上課時老師就把它定位為畫圓的注意點,討論怎麼樣把圓畫好。而關於圓的直徑、半徑等的特徵,學生也並非一無所知,老師就放手讓學生透過折、量、畫、比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符合客觀實際,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感悟,並最終理解掌握。

二、 直觀教學相得益彰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我們的'教學要時時注意讓學生透過直觀去體驗,去感悟。我覺得史老師這節課這一點做得比較成功。比如,教學“直徑、半徑有無數條”這樣的特徵,學生想象起來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就採用多媒體課件加以直觀的演示,從而非常直觀地凸顯了這一知識點。再比如,教師在教學“同圓內每條直徑都相等”時,螢幕上的直徑依次旋轉至同一條直徑重合,相信會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從而加深對特徵的理解和掌握。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舉。整節課,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教學,效果非常好。

另外,本節課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用生活中的素材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等等方面教師都比較注重,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