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寫作指導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寫作指導,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審清題意:
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中,選擇一處你感興趣的介紹給別人。
限制詞:“一處”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中心詞:“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提示詞:“北京故宮”、 “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馬俑”……
二、寫作重點:
1.有目的地查閱相關資料。
查閱資料不要漫無目的,要根據計劃的寫作內容來查閱。比如瞭解基本現狀、收集歷史資料。查的時候要把資料來源記錄下來,並進行分類整理。
2.根據要介紹的內容分類整理資料。
如:描繪外觀的、記錄歷史變化的、講述相關故事的……
3、將整理後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講述與你要寫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故事,用自己的話把它寫出來,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要註明資料來源,介紹的內容要準確且生動。
4、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
順序:
(1)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左到右等;
(2)遊覽順序:選取三個特色景點,按照參觀路線進行介紹。
(3)按照不同特色點進行介紹:描繪外觀、歷史價值、發生的故事等。
介紹的內容要清晰明瞭,方式多樣而靈活,突出介紹之地的特色。
方式:
(1)可以以文字介紹為主;
(2)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
5、要有一箇中心。
這些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文章的中心可以是表達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建造者的智慧的讚美之情,也可以呼籲大家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三、寫法指導:
1、抓住特點。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屬於名勝古蹟裡的一種,代表著不同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要概述它的外觀、地理位置等基本資訊;
(2)描寫的時候要突出它的文化特點,詳略得當。
2、移步換景。
移步換景是指不固定視點(即立足點和觀察點),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下來。
3.表達感受。
瞭解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領略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四、寫作思路
1、擬題
可以以所選擇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字作為題目,也可以加一些修飾詞,還可以擬一些與眾不同的題目。
如:《長城》《美輪美奐的故宮》
《龍門石窟》《秦始皇陵兵馬俑》
《神秘的布達拉宮》《古典的蘇州園林》
2、開頭
(1)可以直接介紹你對某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很感興趣,想要介紹它;
(2)可以交代你去某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旅遊過,對它印象深刻,想向大家介紹它;
(3)可以直接對某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一個概括性的介紹。
3、中間
(1)根據查閱的資料,用自己的話或引用別人的話對某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具體的介紹。
(2)抓住文化遺產的特點進行描寫,把它的外觀、結構、現狀等介紹清楚,讓讀者對你寫的文化遺產有一個整體印象。
(3)為了使介紹的`內容清晰明瞭,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舉例子、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還可以通過歷史故事或者傳說,把習作寫得更加有趣,更加引人入勝。
4、結尾
(1)可以表達自己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讚美之情;
(2)可以呼籲大家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3)可以表達自己想去一睹其風采的願望。
圖文解讀
課文分析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雲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把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線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從市區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牆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後感慨地說:“看了敦煌石窟就等於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字在這裡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裡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
自古以來,這裡的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佛和菩薩;來往於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後進入天國的投資。於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湧現。
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佈崖面,每個洞窟裡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
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點評:這篇習作的結構是“總分總”。開頭點題,介紹莫高窟的位置、歷史和影響,引出下文對壁畫和“千佛洞”的介紹。中間部分具體介紹了壁畫和“千佛洞”名字、洞窟的由來,內容豐富,中心突出。結尾點出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突出中心。
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用陶土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了三個俑坑,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一號俑坑呈長方形,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6000多個兵馬俑,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站在高處鳥瞰,可以看到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構成一個行止有序、進退有據、組織嚴密、固若金湯的軍陣編列。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多,個性鮮明。仔細看,那些頭戴鐵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是將軍俑,而那些身著鎧甲、足登長靴,右手執兵器的就是騎兵俑。看他們神態自若的樣子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有機會話一定要去秦始皇兵馬俑領略一下兵馬俑的雄偉氣勢。
點評:小作者開頭簡潔兵馬俑的位置,接著依次介紹兵馬俑的性質、影響、規模、種類,結尾總結全文,使文章結構完整,主題突出。同時,運用數字把兵馬俑規模宏大寫得很具體;運用描寫,把兵馬俑將軍俑和騎兵俑寫得很形象。
頤和園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郊,佔地約290公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頤和園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是中國各地建築風格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北部的蘇州街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頤和園最著名的景點當屬長廊了。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崑崙湖,長700多米,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長廊分為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我們都知道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燬,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開放的頤和園也曾多次遭到破壞。清漪園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1888年重建,改稱為頤和園,用作消夏遊樂地。1900年頤和園又不幸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大體修復。之後,頤和園又多次遭毀壞,多次被修復,它就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見證了它所在時期下中國的成長。
現在,我們在感受頤和園獨特魅力的同時,更應該好好保護它!
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是中國名山之一。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詩句。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廬山的瀑布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瀑布和秀峰瀑布等組成的廬山瀑布群。其中三疊泉有“廬山第一奇觀”之稱,泉水由廬山五老峰北崖傾瀉而下,分三疊跌下。其聲萬谷震響,其形似玉龍走潭,十分壯觀。
廬山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廬山有野生植物200多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命名的主要植物約40種。廬山還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珍稀動物金錢豹分佈於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00餘種,其中多珍稀品種和新品種。首次在廬山發現或以廬山命名的昆蟲有33種。
除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外,廬山還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廬山文化內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據相關記載,有司馬遷、陶淵明、李白、蘇軾、胡適、郭沫若等1500餘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了4000餘首詩詞歌賦。
廬山風景優美、生物資源豐富、文化價值高,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真是當之無愧!
敦煌莫高窟
在甘肅省敦煌境內鳴沙山1600多米長的陡崖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700多個洞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它是由建築、繪畫、彩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是敦煌藝術的發源地。
敦煌莫高窟儲存著2000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有強壯勇猛的力士,還有一尊長達16米的臥佛。那尊臥佛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讓我們不得不讚嘆古代藝術工匠高超的技藝。
敦煌石窟藝術中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西方學者稱其是“牆壁上的圖書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壁畫畫在洞窟的四面牆壁上、佛龕內,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你看那些飛天儀態萬方,多麼美啊!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琴絃;有的綵帶飄飛,漫天遨遊;有的閉目凝視,側耳傾聽……飛天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如今,飛天已成為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成為敦煌藝術的標誌。
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歷史最長久、內容最豐富、儲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藝術寶庫。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長城
悠悠歲月,構築長城的秦始皇早已作古,但巍巍長城卻跨越歷史的長河,一直氣魄雄偉的盤旋在中華大地上。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一萬三千多里,世界上能與這相媲美的工程只有荷蘭的圍海大堤。
長城不僅氣魄雄偉,而且高大堅固,它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平整、寬闊,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瞭望口與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看到這宏偉的建築,大家可不要忘了,它建於兩千多年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那一塊塊幾千斤重的石頭靠的是無數勞動人民的肩膀,直是一步一步滴血啊!
無數的民工用血汗、生命築成了這巍巍的長城。傳說孟姜女的丈夫就累死在這長城上,聽到訊息的孟姜女立刻來到長城上,一聲聲淒涼的呼喚與痛哭曾哭倒過這堅固的長城。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它與金字塔一樣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
長城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來到長城腳下,遠遠望去,山一座連著一座,連綿起伏,一片蒼翠,如同一條綠色的海。一座座山巒,好似海洋中的浪花,一浪接著一浪,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保衛著祖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像給長城鑲上了一道金邊。
登上長城,極目遠眺,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高的垛子,垛子上方有方形的燎望口和射口,供燎望口射擊用。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長。每隔一段距離,山峰上都有一座高大堅固的烽火臺,此時此刻,我彷彿看到狼煙和聽到“衝啊!”殺啊!“的吶喊聲。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蹟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蘇州園林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我是幸運的,因為我住在蘇洲,蘇洲最有名的是園林。
蘇州園林從總體上說,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造園圖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緻;二是造園注重淡雅幽靜:造園圖景小中見大,內外借景;三是建園突出民族風格:園中的古代建築用繪畫、書法、詩文等藝術手法將其綜合在一起,景中有詩,詩中有畫。蘇州園林是中國南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園林中以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為著名,被譽為蘇州四大古代名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現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之冠”,為江南風格的私家花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居,取古人築室種樹,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拙政園以滄浪池為主,園內主要建築物四周都可見悠悠流水,顯得淡泊、明淨。全園堂、亭、軒都以荷花命名,疏朗自然,錯落有致。
拙政園初建時規模較大,園內景物很多,除正宅外,還包括現在的東花園(歸田園)和西花園等景物30餘處。拙政園園內面積現有60餘畝,以水面為主,建築群多臨水而建,全園景物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入園處是解放後,在歸田園(東花園)廢址上重新擴建而成的,主要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館等。中部正中央為水池,山石、樹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遠香堂位於園部的正中,南北有門,東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別緻的四面廳,聳立於低平的青石臺基上。前堂有假山,後堂平臺臨水而建,臺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兩座小島,島上建有亭閣,並恰與廳堂成對景;
山上林木蔥鬱,有雪香雲蔚亭,高踞一園之上;沿湖植柳,周圍有梅,冬春花開,冷香四溢。還有岸邊遠香堂東面的枇杷園,島上的侍霜亭,北牆邊的綠綺亭等,都各有獨道之處;亭閣翼然,環以迴廊,相互借映,彼此互應。長廊北面的見山樓立於荷花池中,為兩層低矮的水閣,三面環水,一側為假山,在靜水襯托下產生一種山水樓亭、和協幽靜的藝術效果。最值得說的是遠香堂西南面的小滄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間水閣,南邊窗外是幽靜的水庭,可靜觀穿閣而過的綠水和南壁牆前的竹石;北邊可掠過荷花池四面亭,遠望弄影荷池的見山樓,景色優美。
我愛蘇州,更愛妝點蘇州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