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的起點
人們都喜歡音樂,然而,在音樂的大千世界裡,無以數計的作品,到底該從哪裡去著手欣賞好呢?
有人認為,欣賞音樂要經過通俗音樂(其實主要是通俗歌曲)、抒情樂曲、嚴肅音樂的“三部曲”過程。如果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以人的音樂欣賞心理去驗證,便能看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知道,嬰兒出生後,一週之內就有聽的能力。而人的.官能器官,只要能作用時,便有其希求滿足或發達該官能器官的本能。因此,從嬰幼時便建立一個良好的欣賞環境和欣賞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和學者經過研究證實,積極的音響——和諧、悠揚、柔和的音樂,顯然對人的聽覺發達具有積極的意義。其中,管絃樂要比人的歌唱更為有效;而器樂合奏曲又比獨奏曲更佳。因此在對嬰兒時期直至幼兒時期的孩子進行音樂的薰陶時(並非專為其將來成為音樂家),應以選擇具有靜謐感的中外古典名曲為好。這些“先入為優”的東西,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也許會有人擔心,讓幼小的孩子一開始就聽名曲,這不是太難了嗎?其實,人類創造的音樂藝術,其節奏、旋律、和聲與音色等要素,本身就與人的生理(如心臟的跳動、脈搏、呼吸、行走)活動,與人的心理(情緒)變化、語言的音調、直至大自然中的一些聲響有著緊密的聯絡。
因而,人自降生後,無須有音樂的鑑賞能力,就可直感地從優美動聽的音樂中找到平衡,從中受益。
通俗音樂可以成為人們音樂欣賞活動的內容之一,也可以被人們所喜好。但是,聽通俗音樂卻不一定是所有人們音樂欣賞的起點和必由之路。因為,一則是通俗音樂本身易於被人接受,哪怕文化水平很低,即可直接欣賞,從中自娛,如一味地聽“通俗音樂”,其音樂的視野,就只能停留在此;二則是通俗音樂中良莠混雜,其中不乏低俗的東西,特別是現在有些通俗音樂中的打擊樂音響逐步升級,把音樂變成了強烈的噪聲和強聲波振動的組合體,已經危害到人的身心健康;三則無論是兒童,還是青年人,一旦以低俗的音樂“先入為優“,並形成一種愛好時,如再引導他們欣賞優秀的音樂,就得花費相當的氣力了。
如此看來,要使人們的音樂欣賞情趣有一定高度,還得按盧梭所說“人自孃胎出世後,便需要予以教育”的名言去做,使音樂欣賞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