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評課稿
《賣木雕的少年》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作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守候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情意。今天,楊老師帶領著同學們僅僅圍繞著“遺憾”進行朗讀感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楊老師帶領同學們欣賞木雕,聚焦“遺憾”;盤點詞語,表達“遺憾”,從而充分感受了“我”的遺憾。
一、感悟、積累語言,注重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也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本質區別。本課其實就是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不是別人講給我們的,不是從電視中的影象聲音中獲得的,而是以一個個的文字、詞語、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質是蘊涵在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學中楊老師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中,楊老師緊緊抓住“栩栩如生”、“琳琅滿目”、“名不虛傳”等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並進行積累、運用。這樣做,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本文語言樸實但蘊含深意。楊老師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對相同的語言文字進行反覆揣摩、咀嚼,在比較中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感受到故事發生時的情景,體會少年的美好情意。如:在引導學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遺憾心情,兩個人物都感到“遺憾”,但這絕不僅僅是相同的心情。透過這一對相同的詞語,能感受到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棄木雕的無可奈何,沒有辦法;“少年”的不能賣掉木雕、不能讓朋友如願以償的惋惜與失望。相同的詞語,學生透過比較,深入人物去體會,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兒。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表現力和生命力,還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情感薰陶。
二、重視朗讀訓練,在讀中培養學生語感。
培養語感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本文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多,這些語言不僅豐富,更重要是在這些語言描寫中蘊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楊老師不僅充分讓學生朗讀,還讓學生轉換角色去讀,切身體會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讀出語感,也是我在這節課上所要追求的。在學習賣木雕部分,以讀代講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補充資料,拓展教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文字材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因此,楊老師在課中補充了非洲象和非洲人民的資料,來增強對文字的感悟。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資料與課文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為深入理解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