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總覺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與說教,沒什麼實在的好處,也激不起多少閱讀的興趣,久而久之,更是無從讀起,至今,也未讀過幾本名篇佳作,想來真是慚愧。近日,似乎是為了更好的完成作業,迫使自己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就應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就應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職責感的教師;就應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此刻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就應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感覺自己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務必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朱教授在論及“理想的教師,就應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此刻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主角,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著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主角。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必須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2
假期裡,細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本書是作者關於教育的宏觀思考及對於理想之教育的藍圖描繪。書中,作者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
讀過之後,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不禁掩卷深思。書中寫到這樣一件事:1996年,“第三屆國際數學和科學調查”對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50萬名學生進行了測驗,結果顯示,新加坡學生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均名列第一,並且遙遙領先。然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高分是一柄雙刃劍。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專門發表講話說,我們需要重新檢驗我們評估學生的方式,僅僅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業並作為國家教育質量的標準是片面的。而我國現在的智育弊端也是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唯知識論”、“唯分數論”的畸形智育依然氾濫,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還以學校的考試成績作為評估的主要標準,甚至大搞分數排名。考試成績成為學校的生命線,教師的生命線,分數成為學生唯一的榮耀或恥辱,有人竟將此上升為“理論”:“考試才是硬道理”。由此,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和考試的機器,他們的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反思自己的教學中,常常也會成為“唯分數論”的代言人,變得急功近利,時常會以分數來論英雄,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身心的健全。我深知這樣的智育對於一個孩子的反展是殘酷的,然而往往又有一種“身不由己”的感覺。或許,在社會這種大背景下,我們教育者應學會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著名學者徐惟誠先生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的序言中寫到:“(教育者)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透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所學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所以,在現狀下,讓我們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孩子們的頭腦、解放孩子們的雙手、解放孩子們的眼睛、解放孩子們的嘴、解放孩子們的空間、解放孩子們的時間。讓我們共同追尋理想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顆富有智慧的頭腦,成為一個在精神上永遠幸福的人。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3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教育。教育理想透過喚起人們的激情與沉思,激起人們超越、最佳化現實教育的動力與活力,使理想的教育轉化為現實。
作為一名教師,我特別關注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這樣寫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一句: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朱教授說的好,“一個沒有愛心的老師,永遠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我們要真誠的熱愛學生,才會在願意與你交流,樂意與你一起分享學習和生活的快樂。我覺得教師愛學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相信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探索,是他們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在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也最終讓你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要相信一份耕耘總會給你成倍的回報,只是有時候你的付出不會馬上見效。但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我想,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先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總是要求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不行了,而應該是一條河,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惟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而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讓自己充滿活力。一個理想的教師,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多寫一些教育感悟。
我想借用朱教授的一句話: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孩子們,獻給教育事業。
今後,我要透過不斷的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用我的愛心,用我的努力,用我的激情耕耘在教育這片土地上,是自己成為一名理想的教師。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4
平時,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到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久而久之,更是無從讀起,想來真是慚愧。於是,趁著這倆月的假期,迫使自己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
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要做的恐怕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們教師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只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更有所獲!對照一下,感覺自己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向身邊的老師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反思成了我教學中的一種習慣,當反思提高了我的專業素養,當反思有效地促進了我的教學,我就知道反思已變成我教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學期,我參與了園“一課多研”——“找夢”教案的設計並進行了嘗試教學,課後,我針對活動進行了反思,反問在這次活動中收穫是什麼?不足在哪裡?活動的目標是否達到?等,分析以上的問題,我作出了處理,在“前輩老師”的指導下,把修改過後的活動思路進行彙總,最終,我設計的教案獲得了結對園教案評比的二等獎。
反思經歷讓我慢慢地成長了起來。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自己存在很多的問題,還需要專家、同行的引領,還應繼續踏踏實實地學習、反思、不斷提升自我。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5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說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中,在學生與教師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師提出,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性,讓學生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們不能讓學生僅僅忙於上課和做作業,應該多給學生交流和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學生會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處理衝突,而這些道德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就能湊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之人格。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朱永新老師強調,理想的德育應該是:在自然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的例項來充實它,從感性的角度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道德準則;透過讀書來淨化學生的心靈,道德的體驗、感悟昇華為道德的理性層次,上升到一種自覺的境界;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藝,在美的氛圍中推進善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一種自我教育的習慣,使學生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習慣;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蒼白無力的說教,也不需要刻意的在追求,他應該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如果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從這些方面把握教育的實質,理想的教育之夢已離我們不遠了。
作為高三九班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努力踐行朱永新老師的理念。班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德育的舞臺。透過班會,學生自己參與,自己體驗,自己獲得,。高三時間很緊張,但在高三我們班開了一系列班會。剛上高三我們開了期末表彰——新九班,新徵程主題班會,以調動學生新的開始的勇氣。學習的同時要學會放鬆,開了九班潮人——第一季的主題班會,在才能展示中去釋放自己。以奮鬥——為自己尋找一顆北極星為主題讓學生尋找自己的目標。以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即是完美為主題的讓學生把握好現在的自己。在全班大馬拉松的背景下開了奔跑,綻放生命的火焰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去體驗人生的跑動。
我們班考試獎勵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給優秀大組長買書,同時組員也能傳看。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學會提升。又拿班費訂閱《中國青年報》,學生可以及時瞭解國家大事,對文科生的視野是一個拓寬,在讀報中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強於道德的說教。
讀完《我的教育理想》,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創新,勇於探索,心中充滿愛,向我們心中理想的教育邁進。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6
認真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感受頗多。其中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於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讀完之後,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充滿激情和活力、富有詩意和恆心的教師?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感覺自己還相差甚遠,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從最基礎的做起,勤於學習,紮紮實實地多讀一些書,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於動筆、善於反思,記錄教育過程中的體會和感悟,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朱教授在論及“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的時候,他就說到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充當的是“教育警察”和“劊子手”的角色,無限地放大學生的問題,在我們手上,失去了很多諾貝爾獲獎者。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去賞識他們,激勵他們,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讀了他的這些論述,想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看周圍的大多數同事對學生的態度,尤其在考試到來的時候,我和我的許多同事真的扮演著朱老師所說的那些可怕角色。讀了他的論述以後,我決心改變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愛學生、賞識學生,學生才會真正得到發展,這也是我讀後最深刻的一個體會。
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7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這本書使我有很多感觸。書中的“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這些話讓我掩卷沉思,剎那間勾起了自己初為人師時的滿情豪情。如今歲月的流逝不僅在額頭碾了個皺紋,也磨光了心中的銳氣和激情。長久以來,對教師的職業雖然談不上“心如止水”,也再難有激情澎湃。但拜讀全書,赫然間,似乎又找回了些什麼……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之夢!
轉眼間,我踏上教育這片沃土已10個年頭了。驀然回首,看看自己這幾年所走過的路,有悲、有苦、有樂、更有甜。每當看到學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時,每當聽到學生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問候時,我的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每每這時,我都會在心中給“教師”這兩個字加上一個重重的砝碼。
朱永新先生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提出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支撐這些理念的,是作者詩人般的熱情、哲人般的思維及作為一個行政管理者冷靜的沉思,更有對當今教育的切膚之痛、刻骨之愛。讀完全書,彷彿有一個人在大聲地對我說:“教育改革需要教育的理想,教育改革需要理想的教育,教育改革需要充滿理想、激情、詩意的教師!”
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我雖不求成名成家,在教學上有多少建樹,但總覺得做一名能靜下心來思考、站起身來實踐的教師。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創新。首先,讀書是第一要素。讓心靈沐浴書香,多讀書,多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從而建立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根基。閱讀是心靈深呼吸的一種方式,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更是教學資訊“源頭活水”的需要。俗語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過時,而教師具有“長流水”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渴求知識與創新能力的學生,這已是教育界的共識。因此,讀書是何其重要。其次,不斷嘗試,竭力創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有個性特色的、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目前,新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明確自己在當前形勢下“不學則退”,因此努力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在教學中堅持實踐與創新,堅持參與教育教學科研。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有很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教,但他從沒有在教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心中也從沒有湧起一種愛的熱潮,這樣的教師永遠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
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每天面對著的是一張張天真童稚的笑臉,一個個前程不可限量的個體,因此,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師對學生全身心力量的愛,才能保護每一個孩子幼稚的心靈。每每面對一張張天真爛漫的孩子的臉,總有這樣一種很強的責任感油然而生:讓所有孩子得到快樂,得到發展!
廣大人民教師身在學校,心繫祖國,他們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然而,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先進的教育思想在逐漸地取代腐朽的傳統教育思想。如果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攀登,整日坐兵養息,也許,終將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而被社會所淘汰。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試想,一位教師如不勤奮學習,擁有淵博的知識,又怎能傳道授業?如果教師不嚴謹治學,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鑽研學問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傳授知識,又怎能為學生解惑?
“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責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嚴於律已、言行一致,以“兩個凡是”為原則,(即: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必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我一定不做。)努力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做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從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就要有把自己的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決心。除了盡職盡責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更要適應社會和教育的新形勢需要,勤奮學習,勇於探索,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活動,撰寫好教育教學經驗論文,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青年教師促進老教師,共同組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共同把祖國的教育事業創造得更加輝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努力邊教邊學。爭取更大的進步,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愛。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8
隨著蒼桑的變遷,轉瞬,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已過,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遍嘗,其間有猶豫,有彷徨,更有幾多焦慮和不安,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而焦慮,為學生未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而不安,然而眾多的學生及學生家長為我的付出作出公正的評價,他們心目中的滿意使我倍感溫馨,我由衷地感到教育教學工作已成為我的一種享受。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我讀到了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副市長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坦率地講,對作者所憧憬的"教育理想"何時才能變為現實,我不敢輕言樂觀,但全書洋溢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澎湃激情,實在是感染了我,讓我眼前有了些許陽光般的暖色。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我走入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中,細細品讀著這本書,被他的淵博的知識,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和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感動著。我非常敬重朱永新這樣說過:“有一種態度叫享受,有一種感覺叫幸福。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穫幸福。我們用享受的目光來看待我們的教育,那麼我工們就會多一種生活的詩意。你就能從平凡中讀懂偉大,從失敗中咀嚼輝煌。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從此熙熙攘攘。”
在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工作和學習中度過的。那麼,以什麼樣的心態、以什麼樣的價值觀、以什麼樣的精神對待我們的教學工作?我認為,要把享受工作作為一種主流心境,只有這樣,才能輕鬆的工作,愉快的工作,積極的工作。如何才能達到境界呢?
一、享受工作,需積極心態。
把教育作為一種享受,既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境界。對工作保持積極的心態,帶來的是愉快和成功,把工作當做一種享受,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環境如何,都會感到快樂。既不因辛苦而抱怨,也不因困難而退縮;既不因不公而嫉妒,也不因打擊而沉淪。而且,越幹越有勁,越幹越快樂。
二、享受工作,需淡泊名利。
對待工作,一旦淡泊名利,工作起來就會沒有包袱,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就不會被人在背後搓脊樑骨。一旦淡泊名利,就會想做事,能做事,幹成事。在日常工作中,應有一種“謀文不謀名,謀事不謀利,謀策不謀財”的境界。因此,享受工作,更需多存一點淡泊在心底。
三、享受工作,需與人為善。
任何一件工作,都是在周圍人的支援和配合下完成,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在工作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人,多體諒人,多寬容人。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將心比心,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多體諒別人的難處,多思量自己的短處。要善於團結於自己不同意見的人,甚至是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與人為善,不僅僅是奉獻和付出,同時需要播種和儲蓄,最終會收穫快樂和益處。
工作隨著志向走,成就隨著工作來。只有把工作定位在“享受”的高度,才能不斷追求高目標。不論條件多麼艱苦,環境多麼惡劣,機遇多麼不公平也會義無返顧,勇往直前,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把艱苦視考驗待工作為鍛鍊。
心中慶幸,更該感謝,《我的教育理想》一書,讓我將找回屬於我的理想,將激勵我滿懷激情地投入工作,正確對待,努力向前,享受生活,享受成功。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9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朱永新教授《我的理想教育》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會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人類,關心生命。
一、學會讚美他人
工作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意氣風發,通達灑脫,奮發向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踏實工作;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樂於分享,肯於吃苦,勇於創新;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需懷若谷,默默奉獻;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摯愛事業,深愛學生,精益求精……我們本該讚美他們,我麼也必須讚美他們!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二、學會把握機會
我們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經理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傑為我們做了細緻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其之所以會成為名師,都是將困難視為機會的,他不僅可以從困難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更從中發現了那個“偉大”自我,收穫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學會利用時間
課堂高效益令學生喜歡,學生坐在教室裡,其實是在投資,投資為了回報,每個學生投資一樣多的時間,可為什麼這個班的學生學得很好,那個班卻很糟糕?因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學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飛天外,到頭來一無所獲,這就是浪費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童年、少年時光,隨著我們的課表,被一點點用蛀蟲爬滿。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分鐘裡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心向著孩子”。我們要心向著孩子的快樂那麼學校就成了孩子延續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們自己流淌、享受著快樂,當然更需要學校這個快樂之地為他們創造快樂!
總之,教師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思想、執著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提高。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0
近日有幸拜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我心中對教師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觸動。
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語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知識日益更新的今天,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過時,而教師具有“長流水”才能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渴求知識與創新能力的學生,這已是教育界的共識。目前,新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明確自己在當前形勢下“不學則退”,因此我們要努力修煉自己,做一個有深度的教師。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後重複5年10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5年。一個實實在在教5年的人,與一個教了1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樣的。愛孩子,不是光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限,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我作為一個光榮的人民教師首先就要熱愛這項事業,對教育充滿激情。教師要不斷學習,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活水源,使學生酣暢淋漓地學習。教師教育的物件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單純的,可愛的孩子。我要始終保持一顆童心,時刻關心他們,同時我還要做一名關注社會、有責任感的教師。教師教育祖國的未來,意義重大。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教育他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書中的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恆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總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讀書,多學習,多給孩子的愛,並注意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摸索與總結,一定會離理想教師的形象越來越近。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1
我是一個愚笨的人,雖說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讀了許多遍,也讀了許多有關新課改的書籍,但身處鄉村學校,每日感受到的都是鄉村教育方面的人和事。所以一直固執地認為:在鄉村,“理想教育”只能說是一種“理想”,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暢想“理想”就已屬不易了,更別說達到理想了。但是內心深處的社會責任感與良知,卻時時刻刻迫使自己去思索如何改變現實的困境,如何在現實和理想之間尋找一條可以穿行的橋樑,如何著眼理想,腳踏實地小步驟地去上下求索。
現實的困惑
農村小學教師群體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阻礙新課程改革程序的現象,那就是村小老師往往過多的把教育教學這個本屬於腦力範疇的工作做成了體力勞動,不能做個真正的腦力勞動者。造成村小教師腦力勞動缺失的原因非常複雜,客觀的原因可能是應試教育的壓力、管理體制的侷限等等,如果單從教師主觀方面來分析的話,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一、大部分老師在使用新教材同時感受到了研究的重要性,也想去反思和研究。但是卻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研究基礎及研究方法的引導者。
也許有人會說,課改進行了進十年,國家進行了各級各類的培訓不計其數,難道教師還沒有研究基礎及方法的引導?現實是國家級、省級的培訓對於一線的農村教師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再者任何培訓都需要參與者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來消化,農村小學的師資來源以及實際能力十分不理想,有些培訓農村一線的教師即便參與了,可由於培訓的理論性太強,他們聽不懂。一線的老師需要的是具體的與他們的認知相匹配的由淺入深的引導。在農村一所村小能有一兩個正式的全日制師範畢業生就很不錯了,想找理想的引領老師的確很困難。加之方法的引領是一個實踐性的長期摸索體驗過程,並不是一兩次的培訓講座就能夠湊效的。
二、一部分的教師想研究想反思,但是在自身與理想的比較中黯然神傷,缺乏研究信心的鼓勵者。
農村小學教師年齡偏大,由於體制等各方面的原因,經驗豐富,雖說幹了一輩子,但都是就事論事,怎樣做有效(主要是能提高成績)他們知道,但是為什麼?沒有想過。就是想過也是被應試教育逼迫的,思考的視野很狹隘,得出的經驗往往是違背了教育規律的、急功近利的。多數情況下是犧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現在讓他們去研究去反思,就像是先給他們下了判決書:你們以前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是個不稱職的課程改革者,你們的理念與課改理念相差太遠,他們何來研究的信心?我也做了一點嘗試,透過看錄影的途徑,觀看名師講座、課堂實錄,想以此提升他們的上課水平。但是這種相差千里的示範與榜樣,這些經過千錘百煉的完美課堂以及高深見解,讓他們領會到了名師的素質是那樣的完美。他們不知道即使再好的老師也有課上的很糟糕的情況,他們常常為自己課堂的無助而痛苦,名師的完美又加重了他們的自卑。他們需要的是近距離的、真實的課堂,需要真實生活情境中的榜樣,需要點滴的長久浸潤的鼓勵,需要自己透過實踐,親身體驗到的成功來作為直接的鼓勵。
三、還有一部分老師他們在不斷的反思、追問,但現實卻時刻讓提醒他這種做法是多麼的不值,缺乏研究與反思的動力激勵者。
現在農村教師雖說實行了績效工資,但是蘇北農村教師的績效工資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具體的執行中出現了這樣的一種尷尬局面,沒有執行績效工資時候,教師工作從不講報酬,實行績效工資後大家反而變得斤斤計較了。除了工資,農村小學的教師沒有其它的任何收入,尤其是優秀村小教師在和城區學校教師的待遇比較時心裡很不平衡。另外,學校應試主潮的生存壓力客觀的存在,村小教師作為教師中的最底層很少得到精神上的認可。這樣單靠個人良心與師德作為研究與反思的動力,它的永續性與普及型值得懷疑。正在進行研究與反思的村小教師由於能力與環境的原因,雖說在課改之初熱情很高,但長期缺少動力的激勵,慢慢的看破紅塵,逐漸的在牢騷與失望中迷失方向。
心中的理想
新課程改革要想在農村小學取得進展,必須改變農村教師遠離研究與反思的現狀,她需要來自各方面的合力。
一、農村小學校長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質,做好引領。
村小校長要樹立責任感,銳意進取幹好事業,同時又腳踏實地不急功近利。要深深理解了“理想教育”要反對“純應試”教育,反對追求表面的功利主義,要耐得寂寞。這就要求村小的校長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準確把握上級的精神,做一個有感召力的精神引領者、實踐指導者,上級檔案的本色傳達者、有效落實者。
二、各級各部門對農村教師群體給予優待,留住人才。
要想改變現狀,農村小學需要一批有事業心,有能力的人去引領,但是,現實情況是農村小學的校長都願意進城當老師,就別說是老師了。優秀教師城鄉比例嚴重的失衡。村小教師中真正的師範畢業生不到20%,這些人還想進城,因為他們的同學大都在城裡教書,同樣的一個人,在村小永遠得不到市級以上的獎勵和上課機會,一旦進了城,到了有名的學校,極可能得到市級以上的榮譽獎勵,輕易的獲得市級以上的優質課。而且獎金福利讓村小教師想都不敢想。所以,要留住現有的優秀教師或者說要吸引一批有能力想幹事的教師到農村去,要提高村小教師的工資待遇、要在榮譽與上課機會上適當的照顧。我們要讓研究者與農村小學的實踐者距離儘可能的縮短,讓研究更樸實、真實、更有普及性。
三、對農村小學的評價要增大自主評價的比例,促進發展。
村小要取得真實卓有成效的發展,必須激發村小全體教師與領導者的的內在動力。對於學校的評價要關注實幹,關注現實、儘可能的把評價主體下放到校,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失去土壤。讓村小在真實的評價與辦學目標中前進。校長作為學校中的一員,與老師朝夕相處,親歷了學校中的每一個教育教學行為,有可能也必須對每個教師進行公正,真實的評價,讓真正進行反思與研究的教師得到認可。從而引導著學校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學校發展。
四、對農村小學教師進行合理的配置,優勢互補。
說實在的,在農村小學,讓所有的教師都達到一個高的水平,都生活在一種狀態下,這不現實也不可能。在部分不能成為研究型老師的群體中,相當一部分工作不怕吃苦,做事任勞任怨。那麼我們為何不換個角度來考慮?讓他們成為有反思能力的老師的助手,輔導學生,就像英國的助教制度一樣。這樣也彌補了研究型教師對於重複簡單枯燥事物的排斥。合理分工取長補短,把動腦和動手發揮到最佳水平。
有位哲人講:理想是彼岸,現實是此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樑。希望農村小學有更多的行動者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穿行。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2
拜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領悟到自己的工作對社會的影響如此之大,也使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書中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師》書中提到提到理想教師應該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這部分內容使我印象深刻。生活中的一些人,為什麼沒有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貴之處和偉大之處。一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是這個人事業能否成功的標誌。自信使人自強。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作者認為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第三點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領導,善於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在靈水中心小學工作四年,我感受到的,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是合作,指導小組的合作,學科的合作等等,一個不關於合作的人走不了多遠,一個集體中沒有合作也走不了多遠。
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教師?朱永新教授一直講三要素: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第一是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們的教師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就會理解別人,同情別人。這樣的教師就會被視為一個善解人意的教師。如果能使“換位思考”這四個字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進而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那我們一定是快樂的人,也一定是受歡迎的人。當你想要抱怨、指責、甚至抨擊他人時,不妨先自問:“要是我處在他的處境下,我會怎麼做?”
第二是尊重。尊重是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它還是一個很高層次的需要。《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寫了一年級的小豆豆第一次和校長先生見面,小豆豆整整和校長先生談了4個小時。小豆豆的感受是這樣的: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因為,從小豆豆出生後直到現在,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長時間地聽她說話呢。而且,這麼長的時間裡,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樣,向前探著身體,專注地聽著。無論是之前,還是這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大人這麼認真地聽小豆豆說話了。和這所學校的校長先生在一起的時候,她覺得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這是小豆豆每次見到校長小林宗作先生的感受。
正是因為校長先生對小豆豆的尊重,才使小豆豆對校長先生如此喜歡,如此信賴。我們既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又要尊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管他地位或高或低,或貧或富,或老或幼,或愚或聰,這樣別人也會尊重你。
第三是互惠。我們在與人交往中應該學會給予。一個理想的教師,應能夠講一點兒奉獻精神。我們提倡這樣一種精神和境界,因為這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境界的背後是你能得到回報。如果一個教師真正做到以上三點,他一定會贏得教師群體的尊重,贏得校長的尊重,贏得學生的尊重,贏得家長的尊重。
《我的教育理想》讓我對理想的教育充滿了憧憬,也對我們的教育充滿了信心,也有了更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會用朱教授在文章中的一句話來不斷勉勵自己,“只要我們有夢想,只要我們在行動,我們就會不斷地前行。只要我們不斷地前行,我們就會實現我們的理想。”我也會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而繼續不斷追尋!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3
《我的教育理想》是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的教育名著,被譽為最感人、最暢銷的教育經典,被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推薦為教師、校長、教育工作者的必讀名著。
本書從十個方面闡述了作者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書中《理想的教師》一章和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五章。《理想的教師》一章,明確了優秀教師的標準和要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理想和激情!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五章以科學的理論深刻闡明瞭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培養目標。教育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教育。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未來理想中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透過閱讀本書,使我明確了這樣的理想,未來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應該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權意識!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精神的關鍵是追求人生價值和關愛生命。如何引導學生去追求和實現人生價值,如何引導學生去關愛生命,對人類、對世界充滿愛心,則是我們教師的神聖責任。在本書,《理想的教師》一章,對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作者從老師的自身修養方面給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首先教師應該充滿愛心,能夠贏得學生的尊敬,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只有愛學生才能獨具慧眼,去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才能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也就能把愛傳遞給孩子,使孩子的愛心得以發揚!理想的教師還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和勤於學習的教師才可以更好的履行教師的職責,才可以在基礎教育層面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在本書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五章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教學內容方面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如透過德育可以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並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理想智育應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應以學生為主體,應關注個性,應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理想的體育可以使學生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並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理想的美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懷,可以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但我們當前的教育還有很多不和諧的因素,教學的功利性很強,忽視德育、體育、美術和勞動技術教育。智育也是唯成績論、唯分數論,忽視了智育中最重要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民權意識是當代合格公民的必備素質,是推動中國社會民主進步的基本條件之一。“民權”具有兩重的含義,一種說法,“民權”取的是盧梭“人民主權”之義,但另一種說法認為“民權”是對“自由”一詞的翻譯。培養學生的民主精神和民權意識,教師的引領、示範作用非常重要。朱教授在本書中提出了教育的民主性問題,他指出:“我們教育中的民主精神還不夠,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我們經常抱怨社會缺少民主,可是社會民主的基礎是學校的民主,沒有學校的民主,談不上社會的民主。民主精神的培養要從小開始。民主體現在許多方面,包括教師與學生講話、交流的方式,似乎是小事,但都體現著一種民主。中國的學生上課都是正襟危坐,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學生都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在外國教育家看來,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一個問題怎麼可能齊聲回答?”這種教育中的不民主性和準軍事化的校園管理正在扼殺學生的民主精神和自由精神。只有積極追求民主、自由的新時代公民才能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自由主義者胡適曾說過:現在有人對你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可見自由精神、自由意識對學生、對國家的重要性。“民權”的另一層含義,人民主權精神似乎離我們的校園較遠,但實際也是我們的職責之一,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有這樣一種印象,非常勤勞,但不關心政治,看法雖有偏見,但也反映了我們教育中的一些缺失,朱教授在本書中特別強調了社會責任感問題,包括校長的責任感、教師的責任感和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社會責任感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識,應該以主人翁的意識去維護祖國的利益和尊嚴,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但個人服從集體、國家並不是絕對的,他的前提是這個國家的政府是真心為人民服務,要讓學生認識到愛國家和愛政府是兩碼事,愛國就是愛自己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就是愛自己國家的歷史和現實中一切進步、美好、光明的事物。公民的基本責任之一就是對政府做得不好的事進行質詢和批評,責成政府改進;如不能有效改進,公民就有權力唾棄政府。托馬斯·潘恩有一句名言“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不受政府侵犯。” 這說明學生只有具備了科學的民權意識,才能去維護真正的國家利益。所以培養學生的民權意識,使學生成為有素養的合格公民也應當是教師的重要職責!
教育需要理想,雖然我們離理想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我們不能放棄。為了我們心中的理想教育,我們仍需要不懈的去努力和追求!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4
讀《我的教育理想》一文,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捫心自問:我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本書中朱老師把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他認為理想是對現實的超越與提升,理想不能脫離現實,要使理想最終變為現實,就要洞察現實、把握現實。《理想》一書的指導思想,是作者在透過對中國現階段教育現狀的剖析和對中國教育現實深入考察後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觀,為中國的教育發展探尋一條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他在書中描述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對照每一條,反思自己,覺得差距實在太大。記得剛剛師範畢業時,自己也是躊躇滿志,想大有一番作為,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社會閱歷的增長,最初的稜角竟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文中朱教授對心目中的理想學校、理想教師、理想校長、理想學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他透過共性與個性交融、優點與缺弊共存的教育現實,來揭示現代化教育過程中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應具有的基本規範、精神或素質,從而將他的學校觀、教師觀、學生觀、父母觀展現在我們面前。這種切近實際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現實中存在的種種流弊與矛盾,又能使人從中找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讀後使人油然產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定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一定要勤於學習,充實自我,不斷向書本學習,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向身邊老師學習,尤其要多向名師們學習,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育的機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思索,不斷去總結自己教育的得與失,勤於動筆、善於反思,使自己不斷向理想的教師靠近。
我讀了《我的教育理想》,感受很深,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將書中的經驗帶到教學活動中去。
讀《我的教育理想》有感15
暑假裡我拜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我心中對教師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觸動。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開篇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是啊!每個人都有理想,更應該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並努力使夢想成真,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單從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師吧!在《新教育之夢》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師從八個方面詳細論述了理想教師應具備的理想素質。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學生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麼來教給學生呢?這就要求:一要勤於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通讀全書,我們認為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朱永新教授說:“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燒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我們教師應該不懈地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讀這樣一本書,在讀之初就需給自己進行一次心靈洗滌,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融入到書中的教育世界中去,也才能更好的領會書中的理想境界。
如果汗水可以積攢,我們的黃河將會更長,如果信念可以堆積,我們將樹起另一座泰山。我想,只要有信念,有汗水,我的教育之夢將會變得五彩繽紛。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於傳統的灌輸,它充滿著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教師,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教師,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教師與一個教了一年卻又重複了一輩子的教師,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千萬不要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教書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