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透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著,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著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麼知道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為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透過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觀整堂課,能透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接著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有趣;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應該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
本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節奏的音樂。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連貫、優美,後半部分旋律活潑、輕快。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適合大班孩子演唱。
本班幼兒喜歡歌唱活動,大部分幼兒已經掌握了附點音符的唱法,能跟著節奏表演一些簡單的動作,結合春季這個季節資源,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感知春天美麗的氣息,積累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經驗,柳樹之美就是其中之一。這為幼兒理解《柳樹姑娘》歌詞奠定了基礎。
為了調動孩子演唱的興趣,我在活動的開始,以謎語的形式朗讀兒歌,將歌詞作了修改,變為“有個姑娘,辮子長長,風兒一吹,甩進池塘,洗洗乾淨,多麼漂亮!”請孩子們猜一猜,謎語中說的是誰?有孩子猜是“長頭髮的女孩”,也有孩子猜出是“柳樹”,我請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的理由,並再次將歌詞朗讀,讓孩子們進行分析比較。最後,孩子們一致同意,謎語中說的就是“柳樹姑娘”。
第二環節,我先出示了各種柳樹的圖片,請他們來觀察柳樹的形態,讓他們對柳樹進行一下描述。幼兒的說法很多,有的幼兒說他看到柳樹發芽了;有的幼兒說看到柳樹的枝條很長的;有的幼兒還用手來比劃了一下柳樹是怎麼樣在風裡飄動的……我透過幼兒的討論,最後總結了一下柳樹的特點,柳樹姑娘靜靜地坐在河邊,她那長長的辮子隨風飄動著,一陣微風吹過,她的頭髮就被甩進了池塘,不停地搖擺著,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髮清洗地乾乾淨淨似的,
這時,我又提出疑問,什麼是“甩”?為什麼“風兒一吹,甩進池塘”?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用動作來表演一下。引起了幼兒的共鳴,多感官的瞭解歌詞的意思,為學習歌曲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透過對歌曲的欣賞,讓幼兒先感受《柳樹姑娘》這首歌旋律的美。在他們已經理解了歌詞後,我讓他們將謎語中的“有個姑娘”改成“柳樹姑娘”進行朗讀,接著,播放了歌曲錄音,並讓孩子跟著錄音進行演唱,很快,孩子們就初步學會了這首歌。
不過我發現幼兒較難唱出歌曲中的句首重音,教師以點頭和琴聲示意幼兒,幫助他們感知並唱出句首重音,感受三拍子歌曲強弱弱的特點。從而突出也順利突破了活動重點。歌曲中兩種不同的情緒變化幼兒能感覺出,不過唱到活潑歡快的幾句時,孩子們容易唱亂掉或拖長,所以在這幾句教師讓幼兒反覆聆聽音樂,感受節奏的變化,再進行演唱。經過幼兒的多次練習後,幼兒基本能根據不同情緒變化進行演唱。
第四環節,幼兒掌握了歌曲以後,我引導幼兒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在教師的帶領下了解二聲部的演唱方法,學唱在每句最後一個字後面唱襯詞“啦啦啦”,並進行男女合作嘗試二聲部演唱。不過由於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觸二聲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難免還是會出現不整齊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教師用手勢進行指揮,幫助孩子們更直觀的感受兩個聲部,同時也使他們更好的學唱二聲部,順利解決了活動難點。
一節課下來,幼兒在聽聽、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優美、活潑的旋律。整個活動幼兒都在輕鬆、自然、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著,幼兒初步學唱了歌曲《柳樹姑娘》,抒發了對柳樹的喜愛之情,也能夠體會到歌曲中的情感,培養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3
組織活動時,感覺很輕鬆,常常被孩子無拘無束的動作、誇張熱烈的表情所吸引,為孩子的精彩而感動,原因在於:
著裝帶動孩子愉悅的情緒:讓孩子們跳非洲舞,一定要給孩子一種“非洲的感覺”,我讓孩子們穿上黑色連體緊身服,頭頸中系一根豹紋小帶子,腰上穿戴豹紋裙衣。孩子們一穿上這套衣服就忍不住在鏡子前擺弄,不需教師任何暗示,他們就特別起勁地學著土著人跳呀、叫呀……一進入活動場地,我的豹紋小鼓,PPT上非洲音樂、非洲景色的帶動使孩子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始終保持非常積極的情緒情感參與活動。
互動給予孩子強烈的表現:活動中,我們達到高頻率而有效的互動。在引導孩子表現動作是我採用三種方法,一種發現精彩的動作讓孩子揣摩模仿,一種找到有創造潛力的動作讓孩子加工改進,一種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孩子自主展示,這三種方法讓孩子成為活動真正的主人,他們表現得淋漓盡致。
活動中也存在一個遺憾:
是否需要表格圖符:用大頭貼表示該孩子創造的動作,將大頭貼貼在表格圖符相應的空格中,表示某段音樂跳某個孩子創造的動作。這個環節我本想體現一個音樂舞蹈教學的完整性,可反方面卻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應該把音樂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隨著音樂盡情表現,而不應統一規劃。
看來,以後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詳盡的考慮,分析得失利弊才能做得更到位。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4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由於幼兒不能像成人那樣抽象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他們需要依賴一定的音樂操作活動、遊戲活動來感知和欣賞音樂。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偏頗,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思,以在思考中更準確地認識和實施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一、對活動目標的反思——切勿重認知輕審美
教師在設計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會事先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將作品介紹印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將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強加給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將作品中認知方面的音樂元素放到目標中,始終關注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是否理解了音樂本身,是否能對音樂進行描述和動作展現。而孩子們在音樂中是否獲得情緒的渲瀉、是否體驗到美與感動、是否在音樂中沉迷留連,這些都是教師相對忽略的部分。當然,我們要把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緘默知識”。老師們往往認為只有孩子用語言去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才能證明這個欣賞活動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對兒童則是更大的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
二、對媒體運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影裝置的採用,flash製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體,配套的圖片、圖書等。如果合理地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對於引起幼兒積極的音樂審美注意和幫助幼兒理解、體驗音樂的情緒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如果過多地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於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成了背景,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幼兒看似積極主動、十分熱鬧,但他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於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採用的一些輔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選擇輔助手段的同時切忌本末倒置、過度過泛,我們應該培養的是孩子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興趣,要讓兒童成為音樂欣賞中的兒童,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
三、對幼兒表現方式的反思——切勿喧賓奪主
音樂欣賞是聽覺的藝術,但是單一的傾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或用耳聽,而且採取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但很多活動設計過於“豐富”,以至在一個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一會兒在聽故事,一會兒在角色表演,一會兒又跟著圖譜打節奏,甚至又去用筆作畫等。殊不知,用動作、舞蹈或語言來表達,是孩子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幾個環節,而且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認真地感受、欣賞,並不一定要完整地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所以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現手段,喧賓奪主。
四、對欣賞主體的反思——切勿角色顛倒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時,教師在幼兒面前往往不自覺地充當著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現為指導語過多、線索過多、發問過多、控制過多。事實上,成人與兒童的體驗有時會有很大的差別,成人不要把孩子們天真大膽的想像引導到千人一面上來。同時,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欣賞、理解音樂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師要善於傾聽,要透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求師幼互動,產生共鳴。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對於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存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予指正和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拓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如,幼兒在欣賞《化蝶》的時候,並不能一開始就能想像到音樂作品表現的是兩隻蝴蝶的形象,更不能體驗到其中相親相愛的高深內涵,而幼兒說出感覺“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像小寶貝在媽媽懷裡睡覺”等,看似與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無關,但這些感覺同樣表達了他們對這段舒緩悠揚的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我們同樣應該鼓掌叫好。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5
《三隻猴子》是一首簡單、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歌曲。它表現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很容易引起共鳴。活動中,需要掌握好安全教育與學習歌曲之間的關係。第一,歌曲中已經揭示了小猴床上蹦跳吃苦頭的必然結果,不必再多地說教。第二,小猴摔跤、腦袋上腫起大包的可憐、可笑,要表現得生動鮮明,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這種行為的後果。
《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越來越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自主性的發揮,都儘可能地在活動中創設條件,讓孩子能自由選擇、自由探索、自主想象、自主表達。只要是幼兒感興趣、能自發參與的,都是在自主學習。
《三隻猴子》活動目標定為學唱歌曲,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為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我增加激勵性語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用簡單而又體現小猴角色行為肢體動作表現歌曲讓整個活動首尾呼應。小猴子活潑可愛的形象、在遊戲中學習歌曲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到歌唱的快樂,從而萌發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活動下來,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開心的學會了歌曲並領悟到歌曲所表達的安全教育意義。
在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都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主體,從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年齡特點發展為目的,挖掘領域的特徵,吃透教材,精心準備每個環節,正如綱要中所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那樣才能夠使活動效果更佳。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隨著活動的程序,手偶表演——手指遊戲——教師表演——集體表演——分組表演,幼兒自然地融入其中,邊遊戲邊學唱歌曲。活動結束時,歌曲也基本學會了。和傳統的歌唱教學相比較,這樣的教法不帶任何灌輸性質,重視的是幼兒音樂情趣的培養,並且在活動中幼兒也有自由協商、充分想象的空間。同時透過小猴的這種行為,讓幼兒真切地領悟到後果,潛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們,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安全意識。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6
設計意圖:
毫無疑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行為習慣、聲音等,都是會讓孩子們感到好奇的內容。有關動物的主題永遠是孩子們探究的重點之一。
很多動物不僅生動可愛,也很美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可挖掘。在參與了《動物世界》之《大熊貓》這一活動後,孩子們明顯更愛模仿小動物了,她們妙趣橫生的樣子,讓我靈機一動:何不生成一節音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動物們身上感染更多的藝術氣息呢?
音樂主題活動《誰在叫》由此而創設。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體驗愉悅歡快的情緒,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生態關係。
3、發展幼兒創編歌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①學會並表演歌曲《大熊貓》
②從生活中、影檢視片中收集,瞭解多種動物資料。
2、物質材料準備
①《大熊貓》音樂磁帶;《誰在叫》音樂磁帶。
②多種動物頭像圖片、及對應的嘴形圖片
(如小貓、小雞、小鴨、小豬、老鼠、小魚、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簡單背景圖,表現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
(如圖片的起伏:高區對應歌曲高音、低壓對應歌曲低音)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1~24小節)
1、聽《大熊貓》音樂,表演入場;
2、匯入新課題:動物世界裡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做遊戲。
依次掛示“小貓”“小雞”“小鴨”“小豬”頭像圖片。
3、引導幼兒依次表現以上幾種動物的叫聲,並從圖片筐中找出相對應的動物嘴形貼在預留背景圖中。
4、教師模仿動物叫聲、範唱,幼兒學唱。
從圖譜一目瞭然可以看到:對照動物頭像唱出小動物名字:對照嘴型唱出動物叫聲。
5、對應圖譜觀察討論: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節)
6、分析討論:幾種常見動物的生態關係,匯入歌曲後半部分的學習。
7、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先領唱、幼兒合唱,逐步到幼兒領唱、合唱。
第三部分:創編歌曲
8、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動物園裡、影檢視片中分別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
②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③儘可能將圖片筐中準備的圖片出示出來
(如青蛙、小鳥、小狗等)
9、利用創編的歌詞,結合已有旋律,創編歌曲。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收集多種動物圖片,學習、討論各種動物。
2、準備音樂旋律伴奏材料,為幼兒創造、表演提供平臺。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7
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時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動作,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僅時讓幼兒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更重要的時讓幼兒體會向上的情緒和歡樂積極的情感,並在遊戲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要做到《綱要》中情緒情感佔第一位的理念。運用賞識教育,鼓勵每一位幼兒,讓孩子們在自主的創造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集體遊戲的氛圍中提升交往的能力。
在學習歌曲方面,我仔細研究了自己的示範唱,從音量,音高,演唱速度上都進行了一些改動。如我將音高調低了一些,為了適合我班孩子實際的演唱水平,另外,我還處理了演唱時的一些表現,使樂曲更加富有情境性。如速度的漸快,音量的漸強,這些改動,從活動反映情況看,還是不錯的。我時示範唱讓孩子們聽得很愉快。孩子們聽到”真是壞”和“使勁啃”的時候,都不由自主的加上了許多自編的動作表示自己的情緒。當我輕輕,跳躍的演唱小老鼠出來的時候,孩子們立刻用動作來給我回應。所以,幾遍以後,孩子們在歌曲的演唱表現上還是表現的很優秀的。
為了讓孩子們在輕鬆,自然的氣氛中記住歌詞,我製作了小貓和小老鼠的頭飾,並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來引入本次音樂活動。故事的講述,為孩子們接下來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有了很大的幫助。孩子們在我的逐步提問下,大都能將兩段歌詞的內容表現出來。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合作進行了表演唱,感覺每一個孩子都唱得很投入。這次的音樂活動唱歌部分時成功的。讓一些平時不太願意上臺來表現自己的孩子,那些膽小的孩子有了很多的自信心,我也適時的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當他們上臺進行了表演,我就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
我相信透過這樣較為成功的音樂活動,會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8
《數高樓》是一首節奏歡快,朗朗上口的幼兒歌曲。歌曲有唱詞和唸白兩個部分組成。經過我對我們班級整體情況的瞭解和分析,我決定將這一教學活動分為兩個課時上,而這次彙報課我就上了第一課時,讓幼兒學會演唱歌曲。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學會演唱歌曲,念準數高樓時的節奏型。把難點定為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並且能加上愉快的表情。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畫了不同顏色的高樓,將3、4層和7、8層顏色畫成一樣,便於幼兒將樓層連起來唸。還畫了節奏譜,根據節奏譜,準確的念準高樓的層數。
突破重點後,第三環節就是學唱歌曲。我首先利用圖片的形式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對高樓的鮮明印象,便於孩子熟悉記憶數高樓整首歌詞。然後清唱整首歌曲,提問幼兒從中聽到了什麼。
歌曲比較長,幼兒一下講不出聽到的`,我就採取分段清唱,幼兒就能說出很多聽到的歌詞。並且在唱的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回答更加加深幼兒對歌詞和歌曲的理解,帶著理解和興趣唱歌,幼兒就更加能接受,學習的也越快。等幼兒整體學唱這首歌后,我又提醒幼兒住在這麼高的樓房開心嗎?應該用怎麼樣的表情唱,引導幼兒帶上愉快的表情演唱歌曲,並且採取了多種方式讓幼兒帶著興趣去演唱歌曲。如:整體唱,男女分組唱,小組唱等。幼兒有了表現的機會,唱的更賣力了。
但是,在課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匯入部分有點長,問的幼兒比較多。唱歌的時候,太多清唱,應及時加入鋼琴彈唱。請幼兒自由做動作時,幼兒的想象力不太夠,不大能作出動作的時候我就應該去引導等等。
希望下次活動時,能夠做好更充足的準備,更好的抓住幼兒的心裡特點,讓幼兒更有興趣的學習!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9
活動目標:
1、透過整體舞蹈表現,並學習用打擊樂器隨樂進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法,豐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與同伴的演奏協調一致,培養節奏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圖譜;
2、音樂《拔根蘆柴花》和《化蝶》;課件《蘆葦》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化蝶》進入教室,教師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二、複習歌曲《柳樹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簡單進行兩聲部合唱。
三、聯絡生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節奏”。
1、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提問:小狗是怎樣叫的?有什麼特點?
2、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是有節奏的?(青蛙、小貓、小雞……)
3、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是有節奏的?(切菜、走路、門鈴……)。
4、出示節奏譜,讓幼兒練習節奏。
我們除了用手拍之外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四、讓幼兒聽音樂、看課件,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樂曲《拔根蘆柴花》,提問: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感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麼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植物是蘆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蘆柴花,主要生長在蘇北地區,好聽的樂曲是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就是人們看到很美的蘆柴花才編的,所以叫拔根蘆柴花,後來人們也用這首樂曲表達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五、出示樂曲節奏圖譜,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節奏並練習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六、組成“小小樂隊”,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1、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幼兒討論配樂方案。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3、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個小指揮。
七、請“小小樂隊”面向觀眾演奏。演出結束,請“小小樂隊”退場。
活動反思:
我記得在中班聽老師上打擊樂《楊柳青》時,孩子對於節奏圖上的節奏型認識比較模糊,所以這次在活動中當我出示節奏圖時,沒有問:“圖上有哪些不同的節奏。”而是請小朋友找找一樣的節奏,這樣的效果比較好。
缺點:
1.變化節奏的地方強化的不夠,孩子掌握的不夠好。可能是連我自己到哪裡變化節奏也不夠清楚,更加不能準確地哼唱出來。
2.最後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圖孩子練習,沒有脫離圖譜讓孩子們嘗試。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鬆歡快的旋律,學習用塑膠袋,小棒,易拉罐,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2.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3.體驗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現勞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用塑膠袋,小粹,易拉楚,小鈴隨音樂有節奏的演奏。
活動難點: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方式,併合作整齊的演奏。
活動準備:瞭解《聖誕爺爺》的故事繪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膠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初步感受音樂,熟悉遊戲動作。
1.教師講述《聖誕爺爺》故事,引起活動興趣。
“聖誕老人住在遙遠的北國森林,他們一年只派發一次禮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都做什麼嗎?”
2.引導幼兒創縮播種、澆水、修雪械、收穫禮物的動作。“聖誕老人在四個季節都做了什麼事情?做了曝些動作?”
3.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樂曲旋律和節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聲音,嘗試討論配器。
1.幼兒自選傾聽生活用品發出的聲音,為不同的勞動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討論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聖誕老人勞動,隨音樂有節奏整齊的完整演奏,體驗用樂器表現勞動的快樂。
(1)幼兒自選一項勞動內容,第一遍隨樂演奏。
(2)提問:勞動的心情怎樣?會用自己的工具嗎?(用情境性語言啟發幼兒輕輕播種子、扎禮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齊)
(3)幼兒再次合作演奏,教師語言指令提示音樂的轉換。
4、啟發幼兒讓小工具跳舞,分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奏的演奏。
(1)分小組討論,指導幼兒的動作和節奏,體驗勞動的有趣。
你們想編一個什麼隊形?做什麼動作勞動?
(2)集體隨音樂完整演奏一遍,體驗更有趣的勞動。
(3)用自己喜歡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達。
(4)加入小鈴請幼兒勞動後坐著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鈴後的音效,思考怎樣演奏漸弱的聲音?
5、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物品能發出許多有趣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玩一玩吧!
大班節奏樂《鈴兒響叮噹》活動反思
《鈴兒響叮噹》是一首節奏鮮明活潑跳躍的音樂,ABA的形式便於幼兒進行演奏。活動中我將音樂與《聖誕老人的王國》繪本故事結合,以故事中聖誕老人勞動的情節為故事情境,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瓶子、塑膠袋、小棍激發幼兒演奏興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兒演奏水平。在不斷嘗試中組織了此活動。
一、借用動作形象,遷移表現節奏。
蒙臺梭利說過:“我做過了就會理解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所以是動作思維在前,然後是形象恩維,再到抽象思維。在組織本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抽象的節奏型時比較枯燥,我引導幼兒透過模仿勞動時數種、修雪梯、包禮物的動作,然後創編了“玩具送給你”的語言節奏,鼓勵幼兒與節奏型進行匹配,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豐富和全面。配以簡單的“繞、錘、擺手”等動作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節奏練習,無形中滲透了所學的節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興趣。
奧爾夫節奏樂中強調:生活化的物品引用節奏訓練中能增加幼兒演奏音樂的樂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綱要中也指出:“貼近幼兒生活,途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著眼於幼兒的生活,以興趣為出發點,以材料為依託,以遊戲化的情境為生活化材料演奏為橋樑,使活動有效展開。活動中我嘗試運用了裝著豆子的小瓶子、塑膠袋、小木棒,鼓勵幼兒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並與撇種子、修雪松、包禮物的節奏進行匹配,幼兒探索出“搖、敲、繞、拽”等方式掌握了節奏型,提高了演奏興趣。三、合作創編隊形,拓展演奏的空間
《綱要》指出:“使幼兒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幼兒時期逐步形成了創造表現的意識,所以要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音樂表現力。而人際合作的增加,給幼兒打開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創造性表現樂趣。所以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創造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更能使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在掌握節奏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設計隊形演奏音樂,“播種組”的小朋友設計了雙排隊形,並設計了內外交替撒種的演奏動作,“包禮物”組的幼兒設計了圓形禮物,並用上舉的動作扎絲帶等。幼兒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體驗到了合作創造的快樂。此外,在活動設計中創造性的設計趣味遊戲方面、觀察幼兒表現能力方面、鼓勵幼兒創造性演奏等方面我還需提高。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1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透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並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裡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迴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感知舞曲ABA結構,感知斷頓、緩慢、柔和、連貫及快速、緊張的音樂特性。
2.幼兒能創編出小樹生長及小精靈跳舞的動作。
3.在音樂活動中能協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活動準備:
1.音樂《挪威舞曲》。
2.魔法師和樹精靈的課件。
3.樹精靈的頭飾、帽子,魔法師的帽子、魔法棒。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有趣的音樂,你們在仔細聽的時候,可以拍拍手,打打節奏。
二、初步認識音樂。
師幼共同完整地欣賞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聽了有什麼感覺?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省去了魔法師的出場,直接引導,使幼兒很容易弄清故事情節,讓孩子有更多空間去直接感受到音樂旋律和段落。)
三、透過故事,幫助幼兒粗淺理解音樂。
1.藉助課件講解故事,瞭解音樂結構。
師:從前有一片美麗的森林,裡面有許多樹精靈。一天,森林魔法師睡著了,小精靈們就從樹中逃出來,舉辦了音樂會,盡情地聽音樂跳舞。魔術師被吵醒後生氣極了,瞪大眼睛說:“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不會動的木頭人!”“變!”魔法師揮動魔術棒,樹精靈就變成了神態各異的雕塑。
這個音樂故事講了什麼?(幼兒討論回答,師作簡略小結。)
師:那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段音樂中哪裡是魔法師出來了,哪裡該是樹精靈出來開音樂會,哪裡又是樹精靈被魔法師變成木頭人了?
2.結合故事第二遍完整欣賞音樂。
四、分段欣賞。
1.第一段音樂分析。
師:你們聽到魔法師出來了嗎?在音樂的哪一部分?來吧,小魔法師們,讓我們一個跟著一個去樹林吧。
2.第二段音樂分析。
師:這時誰出來了呀?(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樹枝、樹葉生長的過程。)
師:小精靈都出來了,他們想幹什麼呀?
師:如果你是小精靈,音樂會上你想做什麼?你來表演給大家看看。(讓幼兒做各種表演動作,如:彈琴、吹喇叭、跳舞等。)
聽音樂,幼兒表演。
3.第三段音樂分析。
師:音樂會多熱鬧呀!可是,把魔法師吵醒了,她生氣極了,說:我要把你們通通變成木頭人。
五、引導幼兒根據不同要求大膽嘗試想象、創編優美造型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1.第一遍先聽音樂遊戲,要求樹精靈在第三段音樂開始前擺出一個造型動作,直至音樂結束。
2.利用人體模型小玩具幫助小精靈在第三段音樂的表演過程中能隨魔術棒變換多個造型動作。
師:我越玩越開心,我的魔術棒也興奮極了,不停地跳動。變!變!變!剛才大家只變了一個動作,現在該怎麼辦?
師:我今天還帶了許多小玩具呢!他們也是變形高手,今天你們可以和他一起做個遊戲!你找一個好朋友,兩人一起先給小玩具擺個造型,固定好後你們學學它的動作,學會了,再給他擺個造型,看看哪對好朋友擺的姿勢最多最漂亮!注意:可千萬別把自己設計的動作忘了!我們要把設計的動作編入遊戲呢!
3.幼兒自主操作,老師巡迴輔導。
引導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設計,如:腰、臀、胯、頭等。
4.請一組幼兒上來展示自己設計的動作。(教師可從身體姿態、造型不同高度、動作連貫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評價!)
5.隨音樂遊戲一次。
引導小精靈能根據魔術棒揮動的走勢來變換造型的高度。
1.我的魔術棒也開始跳舞了,變!變!變!變!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聰明的小精靈,你該怎麼辦?
2.不伴隨音樂先試試。
3.根據要求再遊戲一次。
4.請一幼兒做魔術師,再遊戲一次。
師:我有些累了,誰願意來做魔法師?
六、集體遊戲。
1.請一名幼兒做魔法師,引導幼兒做“領頭人”,進行遊戲。
2.利用道具完整地進行遊戲。
教學反思:
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遊戲化,因為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發展的遊戲世界。”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而遊戲化的教學又最符合幼兒成長的心理特點。怎樣在幼兒音樂教學與遊戲化之間找到最佳的搭配,促進幼兒音樂教育的人性化和最佳效果,就是本文探討的主要方向。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啟用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選取《挪威舞曲》這一教材是因為:1.這是一首十分優美、形象鮮明的樂曲。全曲ABA三段式結構明顯,變化清晰,適合大班幼兒欣賞。2.遊戲是幼兒園小朋友最喜歡的教學形式,透過遊戲,能讓小朋友清楚地區分段落,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幼兒教學中,古典音樂的欣賞教學矛盾顯得尤為明顯。所以我挑選了兩個小朋友感興趣的人物,並結合故事、遊戲、舞蹈等多種形式來豐富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肢體語言是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並且符合大班幼兒好表演的學習特點,所以整個活動,幼兒都在全程參與中感知、學習、創造。
整個活動中,作為新老師的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在課堂上我過多牽著孩子走,沒有很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2.雖然有了師生互動,但是生生互動的環節還不夠,沒能很好地體現出幼兒的創造性和互動性;
3.用語還不夠精練,畫蛇添足的成分比較多;
4.內容太多,繁瑣,不易操作。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
原色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它關注人性,突出發展,充滿活力,是幼兒成長的樂園。本次歌唱活動《魔法師和樹精靈》中,教師處處從生態課堂理念出發,注重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充滿人性化的課堂氛圍,尊重接納孩子的創造表達,自然真實地展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場面。主要體現在:
1.讓幼兒能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新《綱要》指出,藝術教育的目地是對幼兒進行審美感受,感受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強調音樂教學要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表現。所以我們應重新審視音樂教學活動,重新審視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地位,讓幼兒能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遊戲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讓幼兒置身在遊戲中接受美育是非常重要的。遊戲符合兒童的本性,如果能讓幼兒音樂活動遊戲化,把音樂和遊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唱唱跳跳、動動玩玩中體驗音樂、感知音樂,在音樂中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不僅能成為落實新《綱要》精神的捷徑,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要求,提高音樂教學活動的效率。
2.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多樣性,是幼兒園音樂遊戲化的首要條件。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他才會主動學習和探索。所以,音樂教師在選擇音樂素材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具有教育性和藝術性,能夠為幼兒喜愛的音樂作品。如:《魔法師和樹精靈》,幼兒可以找到喜愛的動物或人物形象,或者能被曲折的故事情節吸引。
3.教學過程的情節性和趣味性,是幼兒音樂遊戲化的必要手段。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有先天性的行為趨勢傾向。趨向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回避消極的情感體驗,幼兒更是如此。如果能讓他們感到快樂和獲得成功體驗,幼兒就會樂此不疲,並能表現出不凡的創造力。透過這個現象,我們在音樂教學活動的施教方法就要有趣味性,教學活動過程要有情節性,讓幼兒覺得自己是在玩音樂,在音樂中游戲,使他們身體感受,情感與思考融為一體,讓他們自主地感覺音樂,表達情感,充分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4.師幼關係的互動性與學習性,是保證幼兒園音樂教學遊戲化的核心。
許多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常常受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影響,只喜歡兒童聽話守紀律,不許兒童“亂說亂動”。表面上是讓兒童守規矩,實際上是不許超出教師限定的範圍去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這樣的教育顯然不能培養兒童“獨立思考”和“勇於創造”的精神。新《綱要》中也多次提及,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怎樣做到新《綱要》的要求,我覺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教師應由活動的“設計者和指揮者”變成幼兒音樂活動環境的“提供者”和“服務者”,為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學習和探索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環境氛圍。
二是教師應成為孩子創作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幼兒的探索與創造,許多在成人看來都很簡單甚至是荒誕離奇的,但正是這些想法,才表現出幼兒難得的創造性。活動中,教師要細緻地觀察,及時發現幼兒探索過程的需要,透過對幼兒探索中的環境、材料以及精心組織設計的提問等途徑給予幼兒隱性指導。教師最好以幼兒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專案中去,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探索行為,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對待每個孩子的創造成果。有時候,老師的一個讚揚,一個微笑,甚至一句鼓勵的話,都是提高孩子創造積極性的良好手段。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3
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幼兒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幼兒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幼兒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幼兒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幼兒舞蹈動作的準確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幼兒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兒基本上還是跟著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幼兒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著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幼兒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4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透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科學教育對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活動,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了認知能力。
在活動中我能帶著目標去觀察孩子的實驗操作,重點在引導幼兒透過實驗發現顏色變變變的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給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間。
活動開始時,我先讓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標記貼在杯子上,然後交代清楚操作要求,一種顏色水倒到杯子上的下面一條線,另一種顏色水倒到杯子上的上面一條線,教師沒有象以往直接示範,引導幼兒觀看實驗的結果,而只是教給幼兒材料的操作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驚喜地發現:兩種顏色加在一起變成了別的顏色,提高了探索的興趣。
在第一次實驗後,教師請幼兒演示實驗過程,給了幼兒展示的機會,同伴的示範有時比老師的示範效果更好,幼兒能在同伴的示範中想想自己的發現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樣。
不足:由於是借用其他班的材料進行上課,當時並沒有注意杯子上的標記線,兩條線距離貼得太遠,導致操作時所用資源比較多,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有點浪費資源,但看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幼兒都是有差異性的,在活動中有的幼兒操作方法不對,我沒有充分利用幼兒資源,讓能力強的幼兒去幫助他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沒有發揮幼兒間的榜樣示範作用。有的小朋友只是盲目地進行操作,操作時不知道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做事沒有目的性。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5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透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並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裡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迴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6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進行曲堅強、有力的風格,用動作模仿解放軍神氣挺拔的姿態。
萌發熱愛崇拜解放軍的情感。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初步學習弱拍後半拍起唱,學唱第一段。
3、萌發熱愛解放軍的情感和學習解放軍的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學會四二拍歌曲,體會歌曲的雄壯有力的節奏
2難點:學習歌曲變化的唱法,學會齊唱,分唱等方法。
活動準備
解放軍帽子、一把槍
(一)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手腕轉動、師生問好(由弱到強的演唱)
2、感受歌曲堅強、有力的進行曲風格,喜歡解放軍。
——複習演唱《彎彎的小船》,引導幼兒三拍中的第一拍唱得稍強些。
——說說這首曲子是什麼樣的感覺?(溫柔、抒情、每個音都很連貫)
——這裡有一首請你來聽一聽是什麼樣的感覺?(彈奏旋律)
——聽到這樣的音樂想到什麼?
——請你聽著音樂學做解放軍神氣的樣子,表現出他們很有力量。
3、理解並學習第一段歌詞,滲透弱起半拍。
——(老師一邊表演解放軍,一邊示範唱歌,讓幼兒理解歌詞。
)請你來看解放軍表演。
——你喜歡這個表演嗎?再看一次表演,聽清楚老師唱了什麼?
——你聽到了什麼?(學說歌詞)
——我們來玩一個遊戲。
老師請小朋友數1234,嘴巴里數到3時4在心裡數,老師聽到你們數到3就說歌詞。
我們來試試。
(第二遍教師數幼兒說歌詞)
1、學習由弱拍後半拍起唱。
——請小朋友仔細的聽老師開頭怎麼起唱的。
(歌曲的開始沒有馬上唱稍微停了一下,是弱拍起唱的,我們要注意聽前奏,當聽到老師數123後馬上唱出來)
——我們要象解放軍一樣整齊的起唱。
(幼兒跟老師學習演唱三遍)
——我們一起來做解放軍,一邊唱一邊自己編動作好嗎?
——用有力堅強的聲音來唱歌。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動,很能激發幼兒的激情,活動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1、在難點的把握上我抓得較及時到位。
在歌詞教學中就用遊戲的方法滲透弱起拍,為了讓幼兒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現,我用示範的方法和孩子互動,孩子馬上明白了,既而互換角色互動,為學唱弱起拍作了充分的準備。
2、演唱風格的把握及發聲方法的引導也比較成功。
更好體現進行曲的堅強有力,我引導幼兒發聲時注意口型要圓,聲音要集中並做了示範,透過多次的引導、體驗、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現出歌曲的風格。
3、幼兒對解放軍打仗的場面和動作比較感興趣,但最容易出現混亂,於是我給孩子一個敵人的目標進行攻擊,可以用不同的武器來攻擊,這下整個場面好看又有秩序。
這個教材我已經無數次的上過,但是每次上課時都會感到新鮮,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後都有新的收穫和感想。
因為我每次面對的孩子是不同的。
也許老師的快樂就在這裡,是孩子帶給你快樂,是孩子需要你去創新。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7
本著用心上好一個活動內容的目標,我今天上了這個活動,這首《什麼水面打跟斗》是選自電影《劉三姐》的選曲,是廣西壯族的山歌。曲調優美,朗朗上口,其問答式的山歌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兒創作新歌詞,培養幼兒善於思考,並勇於接受挑戰,可以互動合作的空間也很大。這首歌是將成人歌曲改編為兒童歌曲的一次嘗試,讓幼兒嘗試自己填詞,嘗試自己將謎語匹配到歌曲旋律之中,體驗和分享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我的活動目標是: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嘗試為樂曲匹配歌詞並表演。
2、透過欣賞和演唱進一步瞭解民間對歌的形式,感受民間歌曲熱鬧歡暢的場景。
3、積極參與演唱會,體驗對歌的樂趣。
在活動中,我以飽滿的激情引領孩子學習新的歌曲演唱模式,但是因為我對歌曲難度估計不足,又太過於著急,直接導致孩子第一個環節對歌曲的掌握不夠到位,最終的創編不成功。
但是教學時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才能把遺憾變成完美。希望大家多提建議,謝謝大家~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8
“歌唱春天”這節音樂活動是主題活動“春天裡”的一節藝術活動。它是一首東北民歌,歌中嘿……拉,唱起來非常響亮上口,唱出了小朋友對春天的熱愛,非常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而且現在正好是春天,小朋友對春天也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大家對這個內容肯定也是感興趣的。根據教材這是一節器樂演奏活動。
這個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感知、熟悉、理解樂曲的旋律,掌握節奏型。
2.藉助圖譜及樂曲旋律的特點,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3.集中注意看教師的指揮,嘗試與同伴協作一致演奏,並關注樂器演奏時的整體音響效果。根據目標將其重點定位為熟悉理解樂曲旋律,藉助圖譜探索配器方案。
因為在音樂活動中很少涉及到打擊樂,在預設中我也想到孩子們很少接觸教學場面會不好控制,所以在幼兒來園時我在區域中就投放了一些配器,讓他們自己先探索一下。然後在晨間談話時我就根據教學內容中的節奏型讓他們選擇一種打擊樂器根據節奏來點名,這也是我預設中的難點前置。
接著在教學活動中我以故事匯入,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然後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樂曲熱鬧、歡快的情緒。接著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看,然後請幼兒自主選擇樂器演奏。在演奏時我還將演奏的過程用錄音的方式將他們演奏的效果錄製了下來,然後播放給他們聽,這樣對於存在的問題更直觀,孩子們會更好的直視問題而共同去改善。所以在再次演奏的時候遠比上次演奏的效果好了很多。
很快活動到了尾聲孩子們還意猶未盡,所以我也將活動延伸到了區域,讓孩子們繼續探索。
反思今天的活動,活動中教師的教還是過多,教師比較高控。我根據自己班級的孩子選擇了合適的音樂內容和活動形式,但是在引導幼兒表現方面還不是很好的到位。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順暢的,也充分體現了玩中學的一個教學過程。對於這樣的一個素材的藝術類的教學嘗試也還是有所突破的。環節和環節之間安排的也還是比較緊湊連貫的。作為教師在活動預設中也會考慮本班孩子的一個發展情況然後作出相對應的措施,還是比較妥善的。對於這樣的活動以後因該多加嘗試,讓自己有更多的突破。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19
冬是美麗的,紛紛揚揚的大雪飄飄灑灑,宛如仙女散花般飄落,一朵朵,一片片潔白透亮,薄如輕紗;冬是快樂的,當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來是,最高興的就要數孩子們了。他們在雪地裡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
在這冬季來臨之際,我們大班上學期最後一個主題《擁抱冬天》展開了。在這個主題裡有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滑雪歌》活動,這個音樂採用了動畫片《雪娃娃》的主題曲。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反覆鑽研教材,多次傾聽這首音樂,尋找突破口。然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相關的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幼兒在視、聽、動、想緊密結合的音樂活動中努力獲得“音樂耳朵”的能力,讓幼兒感受樂曲優美、寧靜的意境,使幼兒儘量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創編“雪花飛舞”和“小兔滑雪”的動作。因而他們始終沉浸在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愉快情緒之中,受到了音樂的感染和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我認為這節課的可取之處在於:
一、用直觀的視覺形象來幫助幼兒體驗樂曲的情感。
我從網上找到了一段《雪娃娃》的影片,透過讓幼兒欣賞影片中的雪娃娃滑雪的場景,進一步感受雪景優美的意境和滑雪的快樂。有了視覺感受的前提,幼兒很快地從樂曲中聽辨出音樂中所要表現的“雪花飛舞”“小兔滑雪”的情節,他們急切地訴說著“下雪了,下雪了”。從幼兒說話的內容以及他們神態中流露出的表情說明了他們已體驗到了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
二、以動作參與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
在欣賞A段音樂時,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雪花飄、雪花轉、雪花和我一起玩”的情節。欣賞B段音樂時,引導幼兒回憶影片中雪娃娃滑雪的動作,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兔快快來,唱著歌兒來滑雪,有了朋友多快樂”等情節。然後我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完整表現出來的。使幼兒藉助動作,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化解了難點,達到了預設目標。
三、以豐富的想象,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形象。
在幼兒初步熟悉了整個樂曲後,我就進一步讓幼兒聯絡自己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玩雪的場面,邊聽音樂邊想象。透過老師的啟發,幼兒能根據音樂的展開,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想象,他們紛紛發言,講述自己打雪仗、堆雪人等場面,從一個個豐富形象的動態過程中獲得了音樂形象的感受。
四、帶領全班幼兒表演,體驗遊戲的快樂。
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著音樂,幼兒憑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為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幼兒兩兩一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隨音樂舞動,雪花飛舞,優美滑雪,幼兒神采奕奕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於音樂表演中。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肢體語言不夠優美,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活動時間沒有控制好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方面。
幼兒音樂遊戲作為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綱要》要求,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對音樂的感受力是培養幼兒音樂素質的基礎,採用遊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這節音樂遊戲活動是我對音樂課的一次有益嘗試。總的說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0
從教多年,總是在想,上怎樣的課還是孩子所喜歡?怎樣的課才能讓孩子開心自己滿足?怎樣的課才是成功的一堂課呢?帶著這種種的思索,我嘗試突破我稍有特長的語言領域,在徐老師的鼓勵下,鎖定了孩子們喜愛的綜合藝術領域。
《雨趣》就是這樣生成的一個活動。剛播放這首樂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於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幾天後,《雨趣》蘊踉而生了,幾經週轉,我把它定義為——大班音樂綜合藝術活動。
短短的半個小時,課就上好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教師的每一節課,都飽含了我們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願望。
《雨趣》是我初涉綜合藝術領域的第一節課,覺得它還有些稚嫩,也總是覺得自己還在語言和音樂的中介線上搖擺不定——怕自己話說得太多,把孩子們引入了單一語言的誤區;又怕欣賞音樂得太多,也把孩子們引入了單一音樂的誤區。
有同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道:喜歡暖暖在上雙高課前的心態,也喜歡她說的那句話: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是的,這就是我一直支援自己保持良好心態的一句話,它鼓勵我一路向前。
課後,我細細想過,對於音樂綜合藝術有了更新的理解,也對於這個活動有了一些反思。
一、對於音樂綜合藝術的更新理解。
什麼是音樂綜合活動?到底應該怎樣設計音樂綜合活動呢?有專家說:在幼兒音樂綜合藝術活動中,從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材教法到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都要抓住音樂綜合藝術這一特長,把教學工作做到幼兒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從而引導幼兒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中參與音樂活動,發揮音樂特有的教育功能。
無論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發揮音樂綜合藝術這一優勢,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得富有音樂藝術特色,愉快活潑,寓教於樂,生動感人。在《雨趣》這個活動中我運用節奏性強、語句琅琅上口的音樂快板來營造輕鬆愉悅的表演氛圍,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也激發了他們融入活動的慾望。縱觀這個活動,有音樂方面的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有語言方面的大膽講述、師生問答;有社會方面的豐富社會性經驗、培養合作意識;也有表演方面的大膽表現、隨意創作。無疑,孩子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他們是快樂的,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吃透”每一個過程,例如,我課後想想,覺得可以請孩子依據節奏進行小雨落下的仿編,不用侷限於處處拖住音樂的手。
二、在綜合藝術中音樂和語言的關係。
這是我課後被某一“高人”點醒的重要一點,我苦思冥想,終於有了突破口。何必一定要在音樂和語言中劃一條清清楚楚的楚漢界河呢?音樂有著動聽的旋律、生動的節奏、鮮明的藝術形象等特點,它從聽、想、唱、動作等方面讓幼兒感受音樂、領悟音樂、產生美感,給予幼兒美的享受。教師可以透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達,向幼兒進行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音樂審美教育。音樂在語言環境運用結合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把“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作為幼兒園教育原則之一。因此,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同時利用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利用音樂語言,如唱著歌向幼兒問好,讓幼兒隨著音樂進入課堂等,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
語言和音樂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他們都有重音、節拍、節奏,有聲調的輕重、快慢、高低的變化。
開展音樂表演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多聽、多看、多活動是培養幼兒音樂興趣的一個捷徑。音樂表演活動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聽、唱、奏、舞、創作等。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音樂競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廣泛的探索活動中產生和發展音樂興趣。在綜合藝術中,每個領域都是重要的,沒有殊輕殊重之說,看的,只是教師在設計教案是的把握度。
課前,我總覺得語言是我的強項,當孩子們認可並深深喜歡上我的幼兒快板時,我興致勃勃的開始去找合適的音樂來配合這些快板的朗誦。課後,我體會到,什麼是音樂活動?什麼是好的音樂活動?好的音樂活動,是給孩子一段動聽的音樂,讓他們體會、感受、理解,用語言表達、用肢體演繹,這才是對音樂的理解。
這就是我在活動《雨趣》中得到的最大感受,其實還有很多想法在腦海裡轉悠,想找一個突破口,我想,我會用實踐去感受、去進步。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1
捏麵人這種民間藝術在現今社會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孩子們對我們的民間藝術瞭解的比較少。而《捏麵人》這個活動是一個說唱歌曲,把說和唱巧妙的結合起來,讓孩子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學習。其中唸白的內容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這是幼兒熟悉和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在歌曲中幼兒創編唸白部分,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動畫片內容進行創編,使幼兒感到既有成功感和趣味性,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真正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透過這一讓孩子萌發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在難點學習中幼兒的興致十分高,活動中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說唱和京韻兩合體,是幼兒熟悉的故事情節,所以幼兒十分的感興趣,有了興趣,幼兒就能跟著我的步驟學下來。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圖片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歌曲中的唸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後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活動中透過教師的範唱、戲劇表演、角色變化等方式學習歌曲。讓幼兒在形式多變的情境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
活動中透過圖片幫助和加快速度,逐層讓幼兒不斷接受新的挑戰。整個活動在輕鬆之中結束,幼兒不僅學會唱原有歌曲,還在其基礎上運用所學戲劇操配上動作共同表演。
但在活動中我發現也存在著不足:歌曲由“唱”和“說”兩部分組成的,在活動中我注重了幼兒“說”的部分和“創編”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來的麵人把眼看花”這句是這首歌曲的難點,在活動中我將難點前置,但發現在學習中幼兒對於這句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為此,我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及時發現問題並揪出來幫助幼兒解決。同時,教師的專業基本功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對彈唱的熟練的即興伴奏還有待提高;表演中戲劇動作還需多加練習與感悟戲劇的韻味。更好的引導幼兒進行藝術活動。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2
這是新學期以來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師和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的課,心裡有些許的期待,還有一絲絲的緊張。
活動前我做了比較多的準備,設計了圖譜、錄製了音樂,在磨課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師傅和大班年級組的各位老師還是抽出時間,很用心的指導我,連吃飯的時候師傅都還在教導我哪個環節應該如何處理會更好。
活動一開始,我比較成功的把幼兒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圖片上來,引導孩子們對鐵匠有個初步的認識。欣賞音樂時,我透過一些問題讓孩子們有目的去欣賞,引導幼兒知道ABA的音樂結構,並且根據音樂聯想鐵匠是如何打鐵的。在分段欣賞與創編中,教師充分的利用圖譜,引導孩子們根據圖譜中的手、火、錘子的大小和數量來分辨動作的輕重和節奏的快慢,在圖譜和教師的講解示範的基礎上,孩子們基本上能夠按音樂的樂段律動,協調地合作表演。在音樂結束後,我還請小鐵匠們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悅。最後在請孩子們完整表演時,我引導孩子們去邀請一位老師一起來表演,孩子們都很開心與老師一起表演。
活動中,我的情緒相當高昂,也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與孩子們相互感染,使活動有很好氣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了許多不足:我丟擲的一些問題,到最後並沒有解決,如我在欣賞音樂前提問孩子們:“聽聽看,這首樂曲可以分幾段”,但是最後我只是強調孩子們這段樂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中間不一樣的這種ABA的音樂結構。還有,活動中我的聲音比較高,其實有的地方可以用肢體語言來代替。另外,我在提問時禮儀表現還不夠,有時一不注意就會用手去指孩子。雖然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對於作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來說,能夠敢於嘗試有難度的課,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嘗試和挑戰,在磨課的過程中更是我學習、前進的過程,更是謝謝師傅對我的鼓勵。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3
本次的音樂活動目標是讓孩子們在感受音樂歡快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能隨著音樂,大膽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
在一接觸這首歌的時候,說實在的作為老師的我並不覺得這首歌好聽,所以活動前也想了很多,希望透過多一些的教學手段能提升孩子們對這首歌的學習興趣。不過,隨著對這首歌的不斷熟悉,我清晰了歌曲的旋律線,調性明快的樂曲,在極具名族風格的樂器伴奏下,顯得非常朗朗上口。看來,對一首歌的印象不是聽一遍就可以概論的。
對歌曲有了信心,在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就張弛有度了。孩子們在我很有感染力的範唱中,學習的興趣大增,我也不失時機的請孩子們對歌詞進行動作上的創編。讓我高興的是,班中許多男孩子創編出來的動作很有張力,我及時推廣了這些動作,並將動作和歌詞進行了固定地匹配,這樣做,省去了老師過多的、重複的講解,給了孩子們更多熟悉音樂旋律的機會。短短的一堂課,全班孩子在歌詞記憶的達成度很高。從本堂課的效果上來看,我認為,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新教歌曲的歌詞記憶問題,完全可以嘗試用孩子們理解的肢體動作進行解析和提示,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提示來破壞音樂活動的音樂氛圍。透過老師肢體動作的提示,孩子們眼口合一地進行演唱,符合了幼兒學習的直觀性原則,提升了幼兒學習的關注力。
在孩子們記住歌詞之後,我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幾個相同字的旋律音高上,孩子們唱不準,該是高音的唱低了,該是低音的唱高了。我提醒了許多遍,還是有很多小朋友唱不清。後來我試著用手勢的高低來代表旋律的高低對幼兒進行一定的提示。如歌曲中的第一句“新年帶著幸福,走來,走來!”中的最後一個“來”字是低音,我就將我的手放得低低的;相同的第二句的“來”是高音,我就將手提得高高的,孩子們看到我的提示,立即就能作出反應,犯錯的次數和人數明顯減少了!
歌唱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來提升幼兒對歌詞的記憶,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是,我在運用這一教學手段上,還需要不斷的摸索,總結。相信,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會有好的收穫!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4
《綱要》中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大班歌唱活動《三隻猴子》,旨在透過這首幽默、詼諧的歌曲,引導幼兒大膽地表現,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本內容以故事形式串聯整首歌曲,但篇幅較長,不利於記憶,因此確定“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兒較難掌握,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針對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活動藉助圖譜,圖詞結合,引導幼兒理解記憶歌詞並以遊戲的形式始終貫穿教學,引導幼兒在自然、輕鬆的情況下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
在欣賞歌曲前三段後,透過老師的提問:歌曲裡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猴媽媽對小猴說了什麼?孩子們邊回答老師邊出示相應的圖片很好的加深了幼兒對歌詞內容的記憶。在接下來前三段的圖譜很好的呈現出來後孩子們幾乎能夠很完整的把三段歌曲演唱出來。透過圖譜的呈現很好的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透過教師的講解和圖譜的呈現,同時加上反覆的練唱較好的解決了歌曲中的“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這句歌詞,也使本活動的難點得以突破。孩子們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較好的學會了歌曲前三段的內容。在表演環節中也能夠帶上表情、動作大聲的表演。在學習歌曲第四段中同樣運用突入呈現的方式讓孩子們較好的理解了歌詞內容。在遊戲環節中孩子們能較好的理解教師所提出的遊戲規則和方法,並都很樂意的參與遊戲,總之孩子們在愉快中學會了《三隻猴子》這首歌曲。
從活動過程來開,本次活動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案。本次活動在預設教學過程時,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歌曲上,而今天呈現的活動中反映出孩子們在圖譜的幫助下很快的掌握了歌曲,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方案,把更多的時間用在遊戲環節中,而且孩子們對遊戲很感興趣。
(2)、在學習第四段歌詞時,教師在活動中有點“趕”。在本段歌詞學習中教師沒有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而是自己一味的說,孩子們可能並沒有很好的理解歌詞內容。第四段歌詞內容孩子們沒有較完整、準確的掌握。
(3)、遊戲環節中孩子的興奮點已經很高了,完全不在老師的控制範圍以內了。這時教師可以停下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讓孩子們知道:小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大包,都已經送到醫院去了,肯定是不能夠動了而且也沒有力氣動了。可能孩子們的情緒就會有所控制,該活躍的時候就活躍該安靜的時候就安靜,做到遊刃有餘。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5
這一年來我擔任了大一班的音樂教學工作,一年下來使我深感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存在有太多的不足,當然透過一年的努力,班上孩子的音樂欣賞及表現力等有了很大的進步。
近期在園內公開課,我選擇了音樂活動《三隻猴子》。在以往的音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用非常傳統的方法教幼兒,大多數是以跟唱為主,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本次音樂活動的設計意圖這是一首詼諧幽默的兒童歌曲,旋律簡單,歌詞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歌曲表現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這種情形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三隻猴子調皮可愛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孩子們自己,他們能從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本次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頑皮的小猴子為音樂素材,讓孩子們根據圖譜有節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節奏,體會歌曲幽默、詼諧的風格和逐步學唱歌曲。同時教育孩子養成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目的是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理解歌曲內容,逐步學唱歌曲;嘗試用不同的節奏表現歌曲,培養幼兒感知節奏的能力。本內容以故事形式串聯整首歌曲,但篇幅較長,不利於記憶,因此確定“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歌曲中“八分音符”幼兒較難掌握,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本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欣賞歌曲,理解歌詞;節奏遊戲,感知歌曲;聽歌曲的第四段,並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擴充套件放鬆活動。
活動一,我先讓孩子聽歌曲錄音前3段,讓幼兒說說自己都聽到了什麼內容,接著我以“猴子”為話題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所認識的猴子,很多幼兒都告訴我猴子很調皮、很活潑、很聰明、愛搗蛋等等。看到幼兒都已對“猴子”有了一定的認識,我便出示與歌曲有關的系列圖片,並告訴幼兒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就叫《三隻猴子》。首先,我將問題拋給幼兒: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很多幼兒都說出了自己觀察到的東西;接著,再聽歌曲範唱,並讓幼兒認真傾聽,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說說歌曲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帶領幼兒理解而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二,節奏練習。我先讓幼兒聽歌曲站在原地,跟著節奏嘗試跳;接著出示小卡片ⅹ,出示節奏|ⅹⅹⅹⅹ|要求幼兒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再讓幼兒三人一組,扮演三隻猴子,手拉手跳節奏|ⅹⅹⅹⅹ|;更換節奏|ⅹⅹⅹⅹⅹ|觀察XX這個一拍要跳兩下,就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師唱,幼兒用手拍出節奏,再次更改節奏型|ⅹⅹⅹⅹⅹ|,再次出示|ⅹⅹⅹⅹⅹ|和|ⅹⅹⅹⅹⅹ|,幼兒依次練習,由易到難;最後教師小結:小猴子要是向我們這樣跳的話,頭上一定不會摔包了,因為我們會按節奏跳,才會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頭上才不會摔包,我們一起唱一唱。幼兒聽音樂,和音樂一起做動作唱。
活動三,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先讓幼兒猜猜音樂第四段,三隻猴子在哪裡去了,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幼兒不要在高處亂蹦亂跳,要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四,擴充套件放鬆活動。先請幼兒教三隻小猴子做安全又有趣的遊戲,如:木頭人、做冰塊、老狼老狼幾點了等等;最後師幼一起在音樂中進行放鬆運動。
本次音樂遊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學重難點突出,體現了《指南》要求,用遊戲形式學唱歌曲,讓孩子們更好的體會歌曲帶來的快樂和幽默,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了歌曲,同時也很好的表達了安全教育的意義;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積極性較高,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當然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一是在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以玩節奏貫穿活動始終,孩子們雖然玩的很開心,但我發現這個節奏跟歌詞旋律聯絡不大,怎樣尋找更有助於幼兒學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後在歌唱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幼兒節奏感太差;二是幼兒思維不夠活躍,常規表現有待訓練。
透過一年的音樂教學活動,我深感農村幼兒的音樂能力普遍較差,孩子經過的音樂培訓甚少,為此,在以後的一日活動中,還要對幼兒音樂方面的能力多多培訓,在以後的音樂活動中我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以遊戲引入,學習科學發聲。
在學習歌曲《小雞出殼》時,我先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小雞出殼”的故事,幫助幼兒瞭解歌曲的內容,然後在第一遍清唱歌曲時,運用“小雞出殼”的玩具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示,以激發幼兒學習的愛好。當歌曲唱到“圓圓的蛋殼裡鑽出一個小腦袋”時,我忽然將裂縫的“蛋殼”開啟,裡面立即鑽出了一隻可愛的、毛茸茸的“小雞”的腦袋。豐富有趣的道具演示,立即吸引了幼兒的注重,孩子馬上進入了學習歌曲的情景,睜大眼睛,一邊認真地聽一邊入神地看,欣賞著老師的表演。
2、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對一些童話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數鴨子、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的,可讓幼兒邊唱邊表演,邊唱邊遊戲,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愛好。幼兒只有在愛好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為此,在音樂教育中,應採取愉快樂潑的音樂遊戲活動。如《動物的叫聲》,讓孩子模擬動物的叫聲、走路的姿勢,使他們有愛好符合音樂的節奏合拍地做遊戲。引導幼兒準確地隨音樂變更做遊戲,使他們感受動中的歡喜,靜中的美麗。幼兒在聽聽、動動、玩玩中,培養和發展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3、聯絡生活,提高唱歌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瞭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和情緒的理解,提高歌唱的質量。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透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6
這次是“雁翔工作室”的一次展示活動。我的課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趕花會》。知道要上課的時候,心裡就緊張起來了。畢竟音樂欣賞平時接觸的也不是非常多,而且音樂欣賞是需要老師對這段音樂足夠的熟悉,對每一個樂句、節奏都要吃透的。
剛聽音樂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幾個月段,幾個樂句,每一句樂句裡有幾拍,都是模模糊糊的。經過師傅的指導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回家以後我就開始抱著錄音機反反覆覆的聽,隨著聽音樂的遍數逐漸的增多,我對這段音樂的樂句、節奏也漸漸熟悉起來。再給孩子們試上的時候也就心中有數了。經過謝老師、師傅和園長幫助我多次修改了教案後各個環節也清晰了。我這幾天,天天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一點了。但我想,在我一次次的試教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我的問題所做出的反饋都是不一樣的,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所以在上課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儘量考慮到孩子們可能出現的問題,提早進行問題的預設。
懷著忐忑的心情上完了整個活動,我覺得我在整個活動中讓孩子們感受的東西還是太單一,《趕花會》中間的一段作為重點,我只讓孩子們隨著音樂去學一學花會上各種花朵的樣子,其實讓孩子們感受趕花會的人在看花卉的樣子也是一個要點,我沒有讓孩子們也去學一學。但有一個比較成功的點就是這個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歡快,有一個情緒上的體驗,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也很強。
透過這次活動,我對音樂欣賞活動有了更多的感想和想法,這是我的一次寶貴的經驗。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7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森林狂想曲》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並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彷彿他們一個個就是那森林裡可愛的小動物。透過活動我有許多感受,回想課堂,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我記下。
一、活動前的充分準備:
1、音樂的選擇。音樂活動中音樂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參中設計的音樂有四段,我仔細聽了這四段音樂,覺得四段音樂區分不太明顯,對孩子來說欣賞起來有難度,於是我從網上找了一下,把音樂設定為三段。三段音樂描繪了三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音樂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裡的小動物們慢慢睜開了眼睛,洗臉、找吃的……開始一天快樂而忙碌的生活場景;第二段音樂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獅子來了,小動物們紛紛逃跑,躲藏的畫面;第三段則描述了獅王走後小動物們又彙集到一起,跳起了快樂的圓舞曲,情緒轉為活潑歡快。音樂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個活動成為孩子們學習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準備。這個活動之所以能比較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是道具的準備。在活動前,我發了一個通知,請爸爸媽媽協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個動物頭飾,並讓孩子模仿該動物的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他們的角色意識非常明確,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特別高,氣氛特別活躍。
二、活動中的循循善誘
剛播放第一段樂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於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於是第一段音樂欣賞一遍後我就讓孩子們表演了,不過我很快發現孩子們的表演有許多類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動的進度。我請孩子們靜下來,帶著問題仔細地又欣賞了一遍音樂,請孩子們想象森林中的動物會做些什麼?可以用些什麼動作來表演。透過提問,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再一次表演時動作就豐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樹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賞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時孩子們更有把握。這個音樂活動發揮想象的空間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種途徑使幼兒參與其中,主動地聽、說、想、看、做,儘量遷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積極思維,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積累和豐富新經驗。
活動在快樂中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的每一節課,都飽含了我們老師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願望。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28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為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為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讓孩子們學得不到位。
1.反覆聽音樂。
這個音樂節選自屠洪剛的《中國功夫》,不過作了很多的修改,音樂的節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唸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歌詞和歌曲的長度,歌詞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較難的部分都修改過了,很適合孩子的學習。我之前也是對這首歌的歌詞不太熟悉,因為磁帶上的歌曲變了以後,我就反覆聽歌曲,分出間奏和幼兒表演的部分,這樣我就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們哪裡做什麼動作,再讓幼兒來分辨。
2.降低動作難度。
我看了書本上的動作以後,我決定自己改動作,並去掉變換動作的環節,因為我覺得孩子們第一次練習,不需要那麼多的內容,只要孩子先掌握這些內容,換動作可以到下午的音樂遊戲中進行。我自己改編了幾個動作,反覆做了幾遍後,能跟上音樂節奏完整的一套下來很順手,就決定這樣教。
3.變換上課的角色。
剛開始看碟片的時候,孩子們是目不轉睛,等到了我練習的時候,就有好動的孩子要跳出來了,我一看,不行,馬上改變上課思路,我就說成自己是師傅,我要選功夫練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們看我演習一套動作很有架勢後,聽我口氣還嚴肅,所以好動的孩子立馬就收住了,個別還在動的,我就馬上表揚幾個能幹的孩子,告訴大家我決定收誰做徒弟,這下一來,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連幾個嗲嗲的女生也開始了她們的花拳繡腿,音樂一放,還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時間把握恰到好處。
時間把握不準一直是我上課的一大弱點,這次的課堂正好把握準了,回顧一下,還真的是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中的靈活機智讓自己體驗了一回成功。
結合這堂課,我反思本週的其他活動,上的比較失敗是健康活動,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隨堂課也要像公開課那麼精心準備,下足功夫,就能相應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保證讓孩子在每堂課上獲得一定的資訊量。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實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