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1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面積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一、亮點
1、注重動手操作,明晰公式的推導。在教學中,宋老師首先透過讓學生在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裡擺一擺,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數量。從操作中,有的學生一共擺了15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知道是15平方釐米;有的學生沿著長方形的長擺了5個,沿著寬擺了3個,也就是一行擺5個,擺3行,從而初步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就是長乘寬。在接下來的驗證中,宋老師又組織學生進行操作,透過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引導學生探索發現、驗證計算公式。學生的每次的操作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注重學習方法的總結。在教學中,宋老師透過設定籃球場的情境,讓學生用1平方米來鋪,學生會感覺到麻煩,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可以把複雜的問題變成簡單的問題。另外在探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發現結論、應用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建議
1、教學引入用時過多,可以直接出示籃球場的面積,引發學生思考,這樣節省時間充分地去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2、學生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是怎麼擺的?教師可以不必直接讓學生思考:為什麼一行正好擺5個面積單位?為什麼正好擺3行等問題,對於第二種擺法,可以引導學生是否還有更簡潔的擺法,而不是教師自己展示,代替學生的思考。
3、對於正方形的面積推導,可以利用練習題中的題目進行推導效果會更好。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2
聽了王老師的一節數學課,我覺得這節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始,王老師透過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為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後,出示像鳥巢、天安門廣場這麼大的面積,還能否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量出它們的面積匯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辦法?輕鬆導課,而真正做到了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課件出示長 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本上親自也畫一畫長方形,然後師點撥可以透過擺1釐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擺幾個來求它的面積,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排數×每排個數,而排數就是長方形的.寬,每排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最後得出總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認識的實驗,學生經被啟發,小組討論及個人獨立思考,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透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透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草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教者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後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更為重要。
五、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教師能充分發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
建議:從這節課中看出學生對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還是不過關,應該讓學生計算的時候先寫上公式,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後再讓學生往公式裡代數字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3
本節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學重點是探究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宋老師運用了“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對本節課,我回顧了幾個重要教學環節,有以下幾點思考:
1、在探究“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結論並不很難,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比較容易發現。怎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宋老師先出示一張紙片讓學生猜猜面積有多大?可能與什麼有關?然後讓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初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沿紙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於學生的各種測量方法,最關鍵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麼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並透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然後 引導學生在展示自己方法的同時加以分析,比較,特別當學生說到用尺量出長和寬,再相乘就好了時,老師沒有加以控制,而是引導學生說出這樣做的想法,讓全班學生聆聽了同伴的思考的過程,說的孩子滿意了,其他聽的孩子也滿意了,老師更加滿意了,
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宋老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舞臺,學生交流了多種解決面積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髮現解決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 緊接著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於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自然而然引出“驗證”,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呢? 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或擺一擺,或畫一畫,或量一量,想辦法驗證一下不同的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乘寬”。並且老師提供了一些不同的長方形,讓學生測量。在學生十幾分鐘的實驗後,學生進行了交流和彙報, 在學生的彙報交流中,老師把資料填在表格中,最後老師調查有沒有長方形面積不等於長乘寬的,結果學生一致得出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乘寬方法來計算。
事實上,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經歷,都能獲得經驗。學習過程是一種經歷,關注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經驗 ,我覺得十分重要。40分鐘經常會留給我們一些遺憾。為了使學生們的思維不受限制,為了使孩子們的主動性得到儘可能的發揮,我們應儘量在設計時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但學生由於緊張,不能把他們的才能完全展示出來,讓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顯得力不從心。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相信我們的孩子會閃爍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