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1
丁丁五歲了,平時,他像個“小馬達”,一刻也停不下來,參加集體活動注意力堅持不了多久,連午睡前還是興奮,安靜不下來,脫衣服也不忘和小夥伴們打鬧一場,非要等老師輕輕地坐在他的旁邊,他才能入睡。剛入園的時候,老師覺得他非常的可愛,就是調皮了點,不過,每天早上被他熱情的一抱、一聲響亮的“老師早”感覺心情非常舒暢。可是慢慢地他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欠缺在他的“老師早”中反應出來了。原來,在進教室前,他的奶奶事先要教好他哪個是李老師、哪個是吳老師、哪個是王老師,如果哪一天奶奶沒教,他一進來看到誰都喊“李老師”,也不管是不是,小班一年下來,老師姓什麼還是分不清。不過令老師最頭疼的還是他在遊戲中表現出來的好鬥,別人玩的玩具不給他就搶,搶不到就打,有時還毫無理由地打人咬人。時間長了,我們幾個老師都意識到丁丁的問題不是就“調皮點”那麼簡單了。於是我們積極地與家長溝通,我們瞭解到,從小丁丁跟隨外婆在北方生活,入幼兒園前才回到南通,由奶奶和爺爺撫養,爸爸媽媽一直在上海工作,基本沒有和孩子長時間的生活過。剛開始時,他的爺爺說男孩子皮點,沒事的,長大了就好了。於是我們建議爺爺奶奶經常來觀摩幼兒園的活動,通過幾次觀摩,兩位老人都發現孩子的發展與同齡孩子的差距。兩位老人著急了,一方面主動找老師詢問孩子的平時表現,一方面向保健院的專家諮詢,最後得出孩子有較輕的多動症,原因在於小時候沒有學會爬,錯過了爬的機會,平衡能力差,導致他的行為活動中一直在尋找平衡點,所以多動。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多動,就忽視他,因此尋找針對他的教育方法,從他的個性特徵和行為特徵入手,為他提供適合他發展的環境,才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一、提供自由創造的環境
丁丁的想象力很豐富,喜歡拼搭玩具,他最喜歡用木頭積木搭房子,特別專注,能堅持15分鐘。在每天的區域遊戲中,他總是選擇建構區,我就特意為他準備多一點的積木,讓他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在這個遊戲中,他的注意力能堅持較長時間,而且,玩具比較多,所以一般不會出現爭搶的現象,而且,老師發現每次他搭完了,不會馬上破壞掉,而是坐在墊子上欣賞自己的作品,老師及時的給予表揚,並把他的作品讓大家欣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在大家欣賞的過程中也讓他體驗了分享的快樂,最重要地是他的專注力得到培養。
二、給予表現的機會,讓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在家長半日開放活動中,丁丁顯得特別的積極,每當老師一提問,他總是搶著回答,老師沒讓他答的時候,他恨不得離開位置跑到老師前面來回答。在別的家長眼裡覺得這小孩很不規矩,甚至還指責他的行為影響了他們的孩子。這時候,如果老師當場也批評他,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比較好的辦法是輕輕地走到他的身邊摸摸他的頭:“丁丁今天表現特別好,舉手發言很積極,其他小朋友都要向他學習。老師還喜歡你坐下來舉手發言好嗎?”這樣既提出活動的要求,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在語言訓練活動中,雖然丁丁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弱,但他在故事的創編環節中顯得想象力非常豐富,一幅幅神奇的畫面在他腦海裡,他的表達需要多方面的展現,這時,老師和小朋友們都耐心地傾聽他的講述,不隨意打斷他,在遊戲中,還提供繪畫材料讓他進一步發揮想象,透過他的畫面表達內心的想法。他的創編經常贏得小朋友的讚歎。
三、鼓勵他與同伴交往,遵守遊戲規則
丁丁比較大的問題是在遊戲中不能很好地遵守規則,總是搶玩具,在和小朋友發生矛盾時也往往採取武力,許多時候小朋友們對他都避而遠之,不願意和他在一組玩。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沒有采取不讓他玩或強行分配的方法,而是安排角色和任務給他。在遊戲“商貿一條街”中,請他擔任銀行管理員,負責錢的收發,並向他提出要求:不能離開崗位,要隨時整理箱子裡的錢,遊戲結束時把錢都要收回來,並整理好,做得好,下次還請他玩,這個方法挺管用的。開始一兩次,他還不能很好地管理銀行,櫃檯裡到處是“鈔票”,小朋友們來取錢的時候他手忙腳亂,遊戲評價的時候,大家都提意見,老師對大家說:“老師發現丁丁在遊戲中雖然沒有管理好銀行,但是有兩點他進步了,你們發現了嗎?”大家都搖搖頭,老師說:“你們發現了嗎?丁丁遊戲的時候沒有隨便跑,他有沒有到你們的遊戲區去?”大家說:“沒有。”“你們看到丁丁遊戲中搶玩具、打人了嗎?”大家一致說:“沒有。”“對了,老師發現丁丁還是進步了很多,那我們怎麼幫助他管理銀行呢?”“誰願意幫助他的'?”這時,較多的小朋友舉手表示願意和他一起擔任銀行管理員。在接下來的幾次遊戲中,丁丁和同伴的合作有了明顯的改善,一段時間後,我們又安排他去“超市”擔任售貨員,最喜歡遊戲的他逐漸的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會了合作、分享,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責任心。當丁丁在活動中毫無目地過於興奮、有了攻擊的苗頭時,老師將準備好的紙給他,和他商量怎麼玩?是摺紙呢還是剪紙,透過較為安靜的遊戲把他的情緒安撫下來,再利用手指活動培養他操作的耐心。
四、家園一致是重要的保證
孩子從家庭走進幼兒園,家長的教育觀念也會隨之有所改變。丁丁的爺爺奶奶每天接送孩子,在每天與其他孩子的交往中,他們逐漸發現了孩子在動作的協調性、語言的表達、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與其他孩子有較大的差別。這時,兩位老人主動地詢問孩子的發展情況,同時接受專家的建議參加了“感官統合訓練”,孩子訓練情況較好,學動作也挺快。
與家長有了認識上的統一,在教育方法上我們也每天交流,奶奶效仿班級裡的“我的表現”一欄,針對孩子每天生活、學習的表現,設定“吃飯、玩玩具、睡覺”等專案,在“我的表現”中用不同的符號張貼出來,這樣及時瞭解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狀況,隨時調整教育方法。在“我的表現”表上,孩子也能看出自己的表現情況,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的自我評價能力也隨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也增強了。
在每天離園前,老師總要單獨找丁丁“談話”,總結一天的表現,說說哪裡做得好,哪裡還做得不夠,不過需要強調他的進步情況,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這樣的教學過程經過半年多以後,丁丁的各方面都取得明顯進步,尤其在自我控制力和專注力上。看著丁丁一天天快樂的遊戲,一天天健康地成長,家長和老師的心裡都很欣慰,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我們的快樂。
在幼兒管理中,似乎總會遇到那麼幾個孩子,是班級活動中不太和諧的音符。多動症幼兒,便是其中之一。
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2
多動症兒童行為上不能自控,惹事生非,干擾他人,表現上不服管教,學習上不能專心致志,不能自覺學習,導致文化成績不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因無自控能力,他們易受不良影響的引誘,可發生打架鬥毆,說謊偷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於學習成績不好,經常擾亂課堂秩序,多動症兒童因而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們的歧視。極少數家長本身素質不高,自控能力也差,容易激動,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脾氣十分暴躁,把孩子打得鼻青眼腫,滿身傷痕。由於家長平時對孩子少管教,孩子不及格的成績單一拿回家,家長見了就打罵孩子,使多動症兒童對家長產生了對抗、仇恨情緒,影響了家庭的和睦安康。在學校裡,對多動症兒童,老師校長們頭疼,其主要原因多動症兒童經常擾亂校園秩序,打架鬥毆,成績低下,即使老師花很大的精力,也收效不大。如果一個班多有幾個這樣的孩子,則其教學質量必然受到影響,因而老師們苦惱不安。多動症兒童不僅對家庭對學校造成危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影響。嚴重的多動症兒童到了青少年時期,因自控能力差,易受不良習氣的引誘而走上犯罪道路。多動症兒童如不及時治療、及時教育、及時管理,他們走向社會很容易影響社會的安定,人民的幸福。
對待多動症兒童我們應該怎麼辦?首先,我們要注重對多動症兒童的心理治療,教育兒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學習,對待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鍛鍊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其次是藥物治療不可少,藥物治療可促進兒童集中注意力,使自控能力得到加強,能專心學習。但要使學習成績得到提高,不良習慣得到糾正,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老師的長期的耐心教育,包括文化知識教育。
在家庭裡對多動症兒童可採取強化法教育,獎賞在強化行為的治療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獎賞要得法。不一定都要物質獎勵,活動性獎賞不可少,家長必須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讓他們對不喜歡的活動逐漸自覺的去做,如先做作業,作業完成後看電視半個小時,或玩遊戲,或自由活動半小時,多次反覆,孩子對做作業就變得自覺起來,對有些多動症兒童的某些行為可採取不理睬的'方法,使之逐漸消退。
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3
“現在的孩子一點都不聽話,整天就知道鬧。”“有些孩子好像有多動症似的精力特旺盛,真拿他們沒辦法。”聽著新老師的抱怨,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也有同感。然而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讓孩子有事可做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比較有效的辦法。
記得我曾經帶過的一個班裡有個叫成成的孩子,他只要一閒下來就會有事發生,一會兒把自然角的豆苗掐斷了,一會兒把圖書角的圖書撕壞了,一會兒又去搶同伴的玩具了,似乎沒有安靜下來的時候。在一次美術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畫自己喜歡的動物,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我安排成成單獨坐在最前面,我給他一張畫紙,一盒蠟筆,讓他自己畫。可沒過幾分鐘,他就把畫紙塗得亂七八糟,什麼東西都沒畫出來。我問他:“你喜歡什麼動物?”他調皮地眨著眼睛告訴我:“我最喜歡恐龍。”“那你就畫恐龍吧。”“可我不會畫。”“那你會什麼?”“我只會塗顏色。”“好啊,老師幫你畫好恐龍的輪廓,你幫它塗上漂亮的顏色好嗎?”“好。”於是我畫了一隻大大的恐龍輪廓,讓成成塗色。沒想到,成成塗得很認真,儘管速度有些慢,但一直堅持著,一步也沒有離開過座位,直到活動結束,其他孩子都跑出去玩了,他依然堅持著:“我的恐龍還沒畫好呢,我還要畫。”我突然發現,只要讓成成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就不會調皮搗蛋了。從此我更努力去發現他的興趣愛好。我發現,成成很愛幫助人,喜歡玩拼圖、玩卡片、下棋,也喜歡看書、塗色,在同伴中有一定的號召力。於是,我和配班老師商量好,常常安排他做喜歡做的事,如,讓他幫小朋友擺放桌子、凳子,收點心盤,讓他帶領小朋友拼圖、下棋、玩橡皮泥、看圖書、做手指遊戲、念兒歌等。因為有事可做了,成成就不再搗蛋了,他對拼圖、下棋、看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天性好動、好奇,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像成成這樣精力比較旺盛的孩子,更是常常閒不住,會想著法子做出各種各樣的舉動以引起教師、同伴的注意,但只要我們瞭解幼兒的個性及興趣愛好,積極創造條件,安排他們做些喜歡的事情,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讓他們把精力轉移到發展興趣愛好上去,在幼兒園擁有快樂的生活體驗,那麼他們調皮、搗蛋的行為就會減少或消失。
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4
“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上課時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他只對他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靜下心來聽,否則就動個不停。不管在家,還是在幼兒園都是這樣”不少的家長都在煩惱這樣的問題。
這樣的孩子可以選取個比較安靜的興趣班來上,畫畫就可以。興奮好動,在課堂上不能安靜聽課,而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動作不停。叫喊、講話,影響課堂秩序。對於孩子的好動表現,父母要循序浙進地進行教育。一開始對孩子不要要求大高,只要求孩子能將自己的行動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然後再慢慢提高要求。對孩子過多的槽力要給予宜洩的機會,可指導孩子參加各種豐富多采的體育活動,讓孩子玩個夠、動個足。
父母要督促孩子遵守作息制度。在孩子吃飯、做作業時,父母要控制環境,不要主動去分散孩子的注意,以培養孩子一心不二用的好習慣。父母可以透過有意識地自我控制訓練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出一道簡單的題目讓孩子解答,但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必須自己命令自己停止其他活動,看清題目,聽清要求,最後才開口回答。由於在訓練中,動作命令是來自於孩子內心,所以一旦養成習慣,孩子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進行自我控制訓練中,逐漸提高題目的難度和答題的時間,使訓練的時候逐漸增加。玩遊戲也可以促進孩子克服自己好動、不能控制自己的習慣。在孩子們的遊戲中,有一種許多孩子都愛玩的遊戲,叫做“木偶人”。幾個孩子在一起,一邊蹦蹦跳跳,一邊齊聲念著:“我們都是木偶人,不會說話,不會動!”話一說完,大家就立即靜止不動,也不講話,保持原狀。誰要是先動了,就犯了規,受到同伴們戲弄或罰做表演。多動的孩子害怕被人戲弄和被罰,也會盡量控制自己的行為。這個遊戲既好玩,又可以鍛鍊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
由於孩子好動,身體的各部位總是經常處於紫張狀態,如果能讓孩子的肌肉放鬆下來,多動現象就會有所好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安靜地臥在床上,輕輕閉上眼睛,先吸一口氣,然後級慢地撥出。在呼氣的同時、心裡想著身體某一個部分的放鬆,每呼一次氣,就放鬆一個部位,健全身肌肉逐漸放鬆。放鬆的順序一般是從上到下,從外到內。例如,從頭、頸、上肢、胸部、背部、腿,到最後全身肌肉放鬆。訓練時間每天進行1—2次,每次可以是15—60分鐘。如果不是在正常做功課。學習或某些需要安靜的事情時多動,父母就不必要制止,應該鼓勵孩子多活動一下,養成能動能靜的好習慣。只有父母和老師能夠幫助孩子。
有心理學家提出一些建議,這些建議不僅對於多動症孩子,對其他難以管教的孩子也是有效的。
1、即時反應。經常留意觀察孩子,一有好行為,馬上鼓勵表揚,而不是留待一小時半小時後表揚;常常給孩子肯定性反應。
2、給孩子更多的物質獎勵。如採用“紅星法”,孩子有一個好行為,就給畫一顆紅星,3—5顆紅星換一個孩子喜歡的獎勵,如買玩具、看動畫、吃肯德基等。
3、放低要求。他的行為只要比他原來“好一點點”就給予肯定;批評之前先肯定好的行為。適當運用溫和的懲罰,如隔離1分鐘,劃消一顆紅星等。
4、預測問題行為。事先關照行為要求,事後立即揚肯定。如在做作業前關照他“不離開坐位,不玩文具,5分鐘完成一個作業內”,達成就馬上表揚肯定他。
5、調整自己的心態。管教多動症的孩子,無論對父母對老師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你要原諒孩子的不當行為,原諒別人的不理解,也原諒自己的管教中難免出的錯。成功取決於堅持下去,並經常對自己以往的獎懲辦法作一些調整,以使孩子保持動力。
飲食上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少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掛麵、糕點等。少食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桔子等。飲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之類,也不宜使用酒石黃色素,如貝類、大紅是、柑欖等食物。
2、應多食含鋅豐富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無素,與人體的生長髮育密切有關。鋅缺管常使兒童食慾不振,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大多數頭髮中鋅含量較高。所以,常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類、肝臟、豆類、花生等對提高智力有一定幫助。
3、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的情緒,加重多動症狀。因此多動症孩子,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禽血、瘦肉等。
4、應少食含鉛食物。因為鉛可使孩子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發生改變,出現多動,所以多動症患兒應少食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品。
5、應少食含鋁食物。因為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食鋁過多可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症患兒應少吃油條,因為製作油條需要在麵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為硫酸鉀鋁。因此,吃油條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不利。
多動症幼兒的教育隨筆5
由於多動症屬於意識與行動的缺陷,所以它與一般疾病不同,在影響自身的同時,更會帶給家人、同伴許多困擾。本文旨在探討,作為幼教老師,我們在做好日常幼教工作的同時,如何特別關注這類極個別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
一、重視多動症幼兒的教育,從小預防
由於多動症並不是普遍現象,因此很多家長、幼兒園老師,對幼兒多動症的早期表現並不認識,即使略有感覺,也未能引起重視。在幼兒園期間,及時發現、重視多動症幼兒的教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才有可能避免孩子上了小學,變成“差生”的悲劇。
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不應該因為多動症現象是“極個別”而忽略他們,反而應當在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個案研究,以期從我們手中送出去的幼兒,都能勝任小學的學習任務。
二、區別頑皮與多動,做好發現與引導工作
幼兒頑皮好動是天性,但與多動症是有明顯區別的。比如:再頑皮好動的孩子,哪怕可以用“片刻都不能安歇”來形容,但是碰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不但能全神貫注,而且還討厭別人的干擾和影響。但多動症幼兒,即使對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東西,也無法集中注意力,有明顯注意障礙。又如,頑皮的幼兒也會打架、惹禍,但多有事因,一般教育後會有改善。多動症幼兒則屬於情緒不穩,或過度興奮、或易受挫折,衝動而且會出現危險、破壞性行為,最主要教育後不會吸取教訓,有明顯的行動障礙等。
當幼兒教師在一線教學中發現幼兒有下列明顯不同表現時,應該提請家長留意,及早去醫院確診。即使家長反感,也要告訴對方早發現、早引導的好處,避免出現因忽視而導致後來不可收拾的局面。
行為多動的表現:經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經常離開座位;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很難安安靜靜地玩;經常顯得忙忙碌碌;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先回答;經常很難按順序等待;經常打斷別人或強使別人接受他;睡眠時身體也經常翻動。
如果在這十條當中,孩子出現的問題佔了六條,說明孩子在動作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三、家園合作,有的放矢育兒童
幼兒是否真的患了多動症,最終需要醫學官方的鑑定。而且多動症作為一種疾病,有一個形成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上了小學後,會更容易發現兒童多動症的原因。因此,假使孩子真有這種疾病,在幼兒園期間,更多的可能是表現出苗頭、傾向。所以我們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法,在教學中、不動聲色地矯正這些行為傾向,阻止它蔓延、加重,杜絕孩子到了小學出現學習障礙。
(一)對家長的要求
家長和老師要坐下來清楚地分析好孩子的表現哪些是病態的,把“該動”與“多動”區分開來。比如某幼兒,他媽媽送來幼兒園後都不願意進教室,小朋友在上課他就在教室門口或趴在地板上跑跳,叫他進教室上課也不聽,有時還反抗打老師,自己撞到腿上很多小傷,家長還怪老師沒有照顧好!因此,家長和老師應建立良好的關係,家長首先應該放平心態,靜下心來,既不要忽視,也不要發現問題就急於求成,對幼兒的教育要耐心、且循序漸進。
(二)對老師的要求
老師可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短期及長期的教育目標。不必苛求他們變成非常安靜的乖孩子,只要不斷地在往好的方向改變即可。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採用下列教學手段,以期達到目的。
1、支援性心理教學法
幼兒教師需要透過解釋、鼓勵、安慰、保證和暗示等方法,引導幼兒樹立信心,改善自己的行為。此方法對兒童的情緒障礙、自尊心不足及人際關係緊張等問題會有些幫助。
2、行為矯正法
行為矯正法,主要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透過科學矯正手段,來改變幼兒注意力難集中、多動及情緒問題。
a、陽性強化法
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要確定希望幼兒改變什麼行為(確定靶行為)、及確定這種行為的直接後果是什麼;設計新的行為結果取代原來的行為結果;同時對兒童出現適宜的行為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獎賞、鼓勵等。獎賞在幼兒行為治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當兒童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立即給予獎賞,使兒童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或者透過塑造培養和增加某種新的行為,例如當兒童完成規定行為時,就予以獎勵,持之以恆,以促進兒童注意力的發展。可與自我控制法一起應用,指導患兒用自我監督、自我強化等方法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教師每天為孩子的行為做記錄,1周後比較,獎賞物包括初級獎賞,活動獎賞,社會(在班級上有意突出)獎賞。
b、處罰法
為了減少或消除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而採取處罰措施。一般可採用暫時隔離法,但處罰不宜採取恐嚇、打罵等粗暴方式,以免造成兒童的逆反心理。
c、消退法
是一種減少或消除兒童不良行為發生的方法。首先要了解何種因素對不良行為起了強化作用,找到強化因素後,對其進行消退。
d、略施小計法
很多小技巧,可以幫助改善幼兒的狀況。例如老師可以多設計一些有利於中樞神經發展的遊戲:穿珠子、撿豆豆、分豆豆(紅豆臉都混在一起讓他挑出來)、手指遊戲(搶打四,手指碰碰等)、在背上寫字讓他猜等遊戲都對多動幼兒有幫助。老師和他談話時,故意用手撫摸著他的頭或肩膀,或拉著她的手,注視著他與他交談,這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孩子在畫畫時可要求他說出自己正在畫什麼,這樣可以保證它的視覺、聽覺、運動覺都處於繁忙之中而無暇顧及其他,以便消耗更多的能量,達到自我關注,抑制多動的目的。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涉及每個家庭的幸福,事關國家的未來發展。因此,我們教學實踐中,要平等對待、關注每一個幼兒,同時注重個別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