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5篇)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
前天午餐前,孩子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我講故事,只有肖宇在不時扭動身體,轉動著小椅子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於是我邊講故事,邊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後仍無濟於事。我有點生氣了,便走過去輕聲但嚴肅地提醒他說:“坐好了,不然楊老師和小椅子都要生氣了。”雖然我的聲音很小,但還是被坐在肖宇左邊的袁司彥聽見了,只聽她小聲嘀咕著:“老師又生氣了。”
袁司彥的話讓我的心絃猛然一顫。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時間,我的確把“老師要生氣了”當作了自己的口頭禪,時不時地就要說一次。袁司彥的話使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孩子犯錯時我不再耐心地和他們講道理,而是簡單地用“老師要生氣了”這句話來製作孩子的行為?也許是因為我表露出“生氣”這種不良情緒時,孩子總是會立刻安靜下來吧,我居然下意識地把“生氣”當成了維持教室次序的法寶!現在想來,這種方法雖然能立收實效,但是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與幼兒認知、社會性的發展都存在著不良的“後遺症”。
孩子不是因為覺得我有道理,而是懾於我作為教師的威嚴與氣勢。且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認為我是一個“無能”的教師,因為我只會“生氣”。我為什麼不能耐心一點觀察瞭解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為什麼不能以理服人?為什麼不能做好情緒的自我調控,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幼兒呢?我試想換一種方式,如對孩子說:“肖宇快坐好吧,藍貓不是說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變彎了麼?”也許這樣一樣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昨天開始教育活動前,我拉過肖宇和袁司彥,誠懇地對他們說:“謝謝你們的提醒,老師下次再也不會‘生氣’了!”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2
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裡,我覺得我很幸福。分享是一種重要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被我們視為一種美德——我們讚賞願意分享的孩子,誇獎他們的慷慨、大方和友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
孩子總喜歡老師的表揚。因此不管是物質享受還是情感享受,當他一旦有了分享行為時,我們就及時用鼓勵、讚許、獎勵等外部激勵的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愉快、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所以幼兒的分享行為的形成確實離不開外部激勵。
分享是一種重要的親社會行為,同時也被我們視為一種美德——我們讚賞願意分享的孩子,誇獎他們的慷慨、大方和友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我常會發現幼兒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認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也不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
有一次我發現吳雨桐小朋友在活動過後,靠座子坐時和黃厚霖小朋友鬧得不愉快,兩個人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他們告訴我說:“兩個人在搶凳子,我就問他們倆個,是怎麼回事,是誰搶誰的。”原來是吳雨桐坐了黃厚霖的座位,黃厚霖小朋友就開始打吳雨桐,吳雨桐還是不起來,於是倆人就這麼打了起來,問出來後指出不對的地方,有問題首先應該找老師,跟老師說,不能打架。在幼兒園裡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然後問吳雨桐搶別人座位對不對?引導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在讓他們道歉,最後和好,幫他們把位置弄好。
在利用故事的形式把這事告訴小朋友有什麼事都不能用暴力解決,與什麼事應該跟老師說,而不是跟小朋友打架,打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最後在表揚下吳雨桐,知錯能改也是好孩子。和小班孩子們一起生活在這個溫馨的小家裡,我覺得我很幸福。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3
早晨,當幼兒陸陸續續來園時,我發現草地上有一隻奄奄一息的小黃貓。孩子們發現後也開始圍過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開了!“這隻小貓是哪來的啊?”“它怎麼啦?”“好可愛啊……”突然有一個幼兒說:“這隻貓太難看了,我們把它扔了吧。”個別幼兒聽到這句話也紛紛表示贊同。當我聽到孩子們對小動物這麼沒有愛心,我的心裡非常難過,我把小貓輕輕的抱起放進盒子裡。然後對他們說:“這隻小貓其實是貓媽媽送給我們的禮物。它知道我們小朋友都很有愛心,貓媽媽現在碰到困難了,所以把它的孩子送給我們,讓我們小朋友把它養大。”孩子們聽到我的話都沒有聲音了。
從那之後,孩子們對小貓越來越有興趣了,每天來到幼兒園之後就是問老師:“小貓在哪裡啊?”他們把自己家裡的零食也拿來喂小貓吃!每次午飯後都爭著要去喂小貓,還給小貓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黃黃”。小貓“黃黃”看見孩子們也不再害怕了,還會跑過來讓孩子們撫摸它!他們已經把小貓當成好朋友了。看到孩子們變得這麼有愛心,我心裡也很高興。
幼兒天生就對於小動物十分感興趣,他們喜歡觀察小動物,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好朋友,這是幼兒善良品質的自然體現。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4
由於颱風的影響,這幾天小雨不斷,還時有陣雨。這不,今天早上突如其來的大雨讓上學的孩子亂了陣腳。出門的時候,只是零星小雨,都沒想到要帶傘。
家長們都非常自覺,儘管雨越下越大,但是到了校門口,習慣地讓孩子下車,孩子背上書包跑進去了。儘管只有幾十米的路程,但是看到孩子淋著雨,真是心疼。
於是,我們兩位值日的老師,還有站崗的兩個高年級學生,開始護送那些沒傘的孩子進教室,可是孩子一群又一群,來不及。怎麼辦?看到撐傘的孩子讓他們等一等,讓沒帶傘的孩子和他合傘一起走。
合傘,那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兩個人共撐一把傘,儘量地靠緊一點,為了不被雨淋溼。很多孩子經過老師的引導能夠非常樂意和其他同學合傘。特別是一些家長,當孩子從爸爸或媽媽的車上下來時,我讓孩子與其他同學合傘時,家長非常支援,讓孩子照顧好合傘的同學。
可是,今天,也讓我發現原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合傘。當我讓沒帶傘的孩子與他人合傘時,他瞪大眼睛,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當我再次說明兩個人合傘時,他卻飛也似的逃走了,這樣的孩子不是一個兩個。還有一些有傘的孩子,當他與其他同學合傘時,卻知道該把傘往同學那邊挪一挪。我告訴他該怎麼合傘時,他還一臉的不理解。
雨開始小一點了,又走過來兩個孩子,看得出,他們不是父母送來的。兩人似乎認識,一邊走一邊還聊著,可讓人吃驚的是,一個孩子撐著傘,另一個孩子只是用自己的手護著頭。實在想不通,為什麼兩個人竟然沒合用一把傘呢?走到我面前,經過我的提醒,他們才意識到,笑一笑,一起合著傘進教室了。
很明顯,這是獨生子女時代的後遺症,家裡沒有兄弟姐妹,一個孩子有多少人寵著,愛著,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與人合作,與人分享。
今天的合傘,一定會讓孩子難忘,也許會記一輩子。希望今天的合傘,成為孩子學會合作,學會分享的起點。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5
“記著你的好,記著你的笑……”當一位孩子依偎著對我輕唱這首歌時,我感到孩子很有趣——學著大人的腔調還有摸有樣的,但笑過之後那熟悉的歌詞引起了我的思考。
對著小小的孩子我們總是告訴他們,我們大人對他們有多好,要他們時時記著我們對他們的好,在生活中孩子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當我微笑著迎接他們,親切地抱抱他們時,孩子總是高興地笑著向我問好;當我帶著孩子開心地活動完坐著時,孩子總會親切地問:“老師你累嗎?我幫你捶捶吧。”當我關心地問候他們,幫他們穿衣褲時,孩子總會親暱地親親你。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但孩子的愛很純真,他們沒有世俗的偏見,只有真誠的表現,他們最直接地表現著你的好、你的壞。可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卻自己忘了。有時孩子想親親你,你卻生硬地推開他告訴他:“你很髒”;有時孩子想向你訴說,你卻會因為繁忙的事務很敷衍他;孩子在熱情地對待我們時,我們總是忘卻了要以同樣的熱情對待他們。
“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一首《小孩不小歌》提醒了我們,不要小看了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讓孩子記著我們的好時,我們也要記著孩子的好。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6
遊戲是童年時代的夥伴,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遊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遊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而區域遊戲又是幼兒一日遊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身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的各種能力、意志品質得到了發展,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形成。區域活動的開展是充分發揮幼兒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如何合理組織好小班幼兒的區域活動,積極引導幼兒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內在品質,真正體現區域活動的真諦,這與瞭解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學習特點有較大聯絡。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學習特點,只有對幼兒的學習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合理、正確的指導。
一、遊戲初期階段
幼兒表現:我只要玩――單一、獨佔地玩
幼兒在家習慣於獨自玩玩具,到了幼兒園,他只要玩自己喜歡玩的玩具,不管別人怎麼樣,他要什麼就要立刻得到,不會等待更別說輪流使用。
案例1:一天,我們在玩“娃娃家”的遊戲,小朋友對“娃娃家”裡的材料很感興趣。尹其美小朋友拿著小碗和調羹,津津有味地吃個不停,活動結束了,她帶著小碗和調羹回到座位上,老師請她收起來,她硬是不肯。餘臣濤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一架“照相機”,就玩了起來,這時有幾個小朋友也要玩,他就把照相機使勁抱在懷裡,不讓小朋友們玩,嘴巴里還一個勁兒說:“我要玩照相機,這是我的呀!”老師對他說:“你已經玩了一會兒,讓其他小朋友玩玩,好嗎?”他非但不肯,還把照相機捂得更緊了。他還會時常把別人好玩的玩具放在自己的抽屜裡,老師找他談心,他會說:“這是我喜歡玩的呀!”在小班年齡這種情況非常多見。
相應措施: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設定以幼兒熟悉的家庭生活內容為主的活動區,如:娃娃家、玩具區、寵物區等。發動幼兒從家裡帶一些自己喜愛的玩具到幼兒園來,這樣幼兒在活動時能與自己熟悉並喜愛的玩具為伴,就會有親切感、安全感。教師只提供一些簡單材料。由於幼兒剛接觸遊戲,水平很低,不會互相謙讓,自己玩喜歡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時就不願意給,所以教師要提供數量充足的相同玩具。
案例2:一大早,王籽言掙脫媽媽的手,跑進教室,老師請她在座位上坐下來,只過了一會兒,她就大聲哭了起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她想到幼兒園裡來玩。但是,她走進教室後,覺得不好玩,於是就哭了起來。
相應措施:(1)活動時間靈活。幼兒在家裡自由慣了,一下子就規定他們在某個時間才可以進入活動區,他們會感到壓抑,所以設定活動時間要靈活一點。如有的幼兒一入園,就讓他到活動區去,以轉移其入園時不愉快的情緒。(2)活動地點隨意。在活動區內,可以讓幼兒自由走動,不要硬性規定、限制他們在某一區域內活動。(3)活動內容自主。在活動時不強行分配,可以暫時滿足幼兒獨享玩具的願望,逐漸要求幼兒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
二、遊戲發展階段
幼兒表現:我也要玩――模仿、交換玩、一起玩
幼兒入園以後,自理能力逐漸增強,開始適應幼兒園生活,併產生了較多的模仿行為。他們不再侷限於玩自己的玩具,嘗試學著和小朋友交換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們還常常模仿老師的樣子,自己做小老師。
案例3:小朋友越來越喜歡老師的東西。坐一坐老師的椅子,搖一搖老師的鈴鼓,彈一彈老師的鋼琴,翻一翻老師的'“大書”,像老師一樣在黑板上用粉筆寫字畫畫,有時拿著油畫棒就在黑板上畫了起來……老師的一舉一動,孩子學得惟妙惟肖。
相應措施:增添反映幼兒園生活的內容,如:“寶寶幼兒園”為幼兒準備一些小鈴鼓、圖書和玩具,讓幼兒在模仿活動中提高自己學習的能力。生活區裡,提供大大小小的娃娃及配套的衣服、裙子,讓幼兒練習穿衣服、扣紐扣、繫鞋帶。語言區裡,提供主題明確、畫面鮮明的單幅圖片,讓幼兒大膽地像老師一樣根據圖片講述,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還可結合主題活動“能幹的小手”,開設動手區,為幼兒提供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珠子,互相模仿,練習穿項鍊、手鍊等。活動規模相應擴大,提供的材料也較前一階段豐富。如動手區裡既有大圓珠又有小塑膠珠,這樣,手指肌肉發展水平不一樣的孩子可分別選擇活動材料。
案例4:“娃娃家”又開始活動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要做爸爸、媽媽,不斷地模仿著爸爸、媽媽帶孩子,燒了一鍋“番茄蛋湯”,又燒一道他們自己發明的“大雜燴”菜,反反覆覆地給孩子吃,孩子也吃得津津有味;陸品兆則模仿爸爸去上班當警察,回家後就帶媽媽、孩子去飯店餐廳吃飯,吃完飯又去上班,然後又是回家、吃飯。
相應措施:(1)這一階段,幼兒之間互相比較熟悉了,開始有一起玩的願望,老師抓住機會,強化他們的這種合作趨勢。活動過程中要及時幫助幼兒協商、解決發生的問題,保證幼兒活動正常開展。(2)培養幼兒分享精神。由於幼兒年齡小,角色意識很弱,再加上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活動時常常會忘了自己的角色而犯一些小小的錯誤。因此,不能過分強調遊戲的逼真性。如:幼兒把煤氣灶拿在手上燒飯,娃娃家裡有兩個媽媽等。這時,老師不要為追求遊戲的真實性而去糾正、指責幼兒,那樣會消減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但可引導幼兒採用“輪流式”的方法來扮演遊戲中的角色,共同體驗分享後的愉快和樂趣。
三、遊戲提高階段
幼兒表現:我想要玩――發揮想象、創造性地玩
這個階段的幼兒對於活動區已經比較熟悉,進入活動區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選擇性和堅持性。他們在活動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區的活動,然後會選擇其他區域進行再次活動,也有的小朋友則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會不斷地去創造、去發現。
案例5:在建構活動中,王張晟最喜歡“搭積木”,小小的積木在他的擺弄下造型百出、形象逼真。他常常把在主題活動中學到的一些東西,創造性地用“積木”表現出來,如小車、花、飛機、房子、機器人。
相應措施:(1)設定內容豐富的益智區,讓幼兒藉助頭腦中積累的表象進行抽象思維活動。如按顏色分類、按圖形分類、圖形接龍等。塗鴉區裡為幼兒準備棉籤、彈珠、印章、瓶蓋等,讓幼兒用各種材料玩顏色。建構區裡為幼兒提供形狀各異的盒子等廢舊物品和輪子、紙條、吸管等成品、半成品,讓幼兒透過撕、折、插、貼等方法自制汽車、輪船,滿足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促進他們動作和智力的進一步發展。(2)注重活動的整個過程。為幼兒提供較為豐富的、有利於探索的物質環境,讓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作用中得到發展,注重幼兒的能力表現和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如認真態度、堅持精神和創新意識,而不急於讓幼兒會幹什麼,知道什麼等。(3)建立必要的活動規則。包括:①入區規則。每個區都有限制入區人數的胸牌或小腳印,幼兒入區前,必須帶上胸牌或把自己的鞋子擺放在腳印上,這樣防止過擠。②物歸原處。幼兒要保管好自己的材料,輕拿輕放,不亂扔,活動結束後將物品放回原處。老師在每一份材料上都做好了標記。
透過對小班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表現的觀察,得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遊戲興趣,隨時瞭解幼兒的遊戲經驗,精心設定相應的活動區域,積極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充分尊重小年齡幼兒的學習特點,逐漸培養幼兒的遊戲習慣,努力成為幼兒遊戲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7
豪豪是我們班“調皮大王”,小紅花評比欄內連一朵小紅花也沒有得到。漸漸地,他產生了一種自暴自棄的念頭,變得更加調皮了。課間還搶小朋友的玩具,大家越來越討厭他了。
這樣下去怎麼行呢?為了幫助豪豪,我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週末的評比會上,我對小朋友說:“今天我們只評優點,不評缺點。”在小朋友們一片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中,連老師和豪豪都沒有發現的優點,被小朋友們發現了。評比欄內豪豪的名字下面終於貼上了一朵小紅花。雖然只有一朵,但他的眼中已經閃出喜悅的光。
我想這次評選活動一定會成為豪豪自我更新的動力。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8
有一次,教室裡很吵,我叫幼兒安靜下來,可他們絲毫不聽我的,只顧自己講話。我不聲不響地打開了錄音機,播放起好聽的童話故事來。這時,我看見豆豆、果果、樂樂等幾個小朋友停止了講話,靜下來聽故事了。可其他小朋友還在吵,他們聽不清楚,豆豆就大聲喊:“別說話了,我都聽不清楚故事了!”慢慢地,講話的小朋友陸續都靜下來聽故事了。聽完故事,我請那幾個大聲抗議的小朋友來談談他們剛才的體會。他們都說剛才心裡非常惱火,大家都在說話,害得自己故事也不能聽了。我又問剛才說話的那些小朋友,如果換作是你們,你們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呢?他們都害羞地低下了頭。最後,我適時總結:“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才能仔細地傾聽,你們說對嗎?小朋友們聽了都頻頻點頭。在聽別人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對別人所說的話,要有濃厚的興趣。如果你同意,就點點頭,身體要傾向於說話的人,表示出渴求的姿態,如果自己不能理解,應在別人發言後提出問題,適時的請教問題。這樣做,給講話的人感覺是你在仔細地聽。出品為了幫助幼兒瞭解安靜傾聽的重要,我又給幼兒講了一個故事《多嘴的八哥鳥》。聽完故事後,我引導他們圍繞“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八哥鳥?“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幼兒對這個故事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表示不願意向故事中的八哥鳥一樣讓人討厭,該講的時候講,該聽的時候聽。特別是在別人講的時候,要認真地傾聽,這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說是這樣說了,但要讓幼兒真正做到認真地傾聽,把理念運用到實際中還需要在不斷地培養。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9
我們總是把分享掛在嘴邊,可是什麼才是分享呢?你教給孩子們的真的是所謂的“分享”嗎?兩個小朋友一起在玩玩具,其中一個小朋友在堆一個相對“龐大”的玩具,平等數量的玩具對他來說就不夠了,於是他毫無商量的“搶了”旁邊那個孩子的玩具,那個孩子馬上生氣的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搶我的……”對於“搶”這種強盜式的行為,可能老師們都會比較敏感,甚至會不問緣由的職責那個“搶”玩具的孩子,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詢問緣由得到的答案是“老師,要分享!”他說的那麼理直氣壯,眼神都那麼真誠,我相信他就是這麼認為的,這就是寶貝心目中的“分享”。
說來也慚愧,很多老師,包括我在內,在時間匆忙的情況下發放玩具,玩具量不等的時候,每當有孩子說“老師,我這麼少,他都這麼多……”我們就硬生生的從別人那裡“分一部分”給玩具少的孩子,美其名譽“要分享!”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讓有些孩子誤會了“分享”的含義。這算是老師們的一大失誤了。
兩兄弟在一起,只有一個玩具,爸爸媽媽肯定會說,要讓給弟弟,哪怕是鄰居家的孩子來家裡玩,看上了家中寶貝心愛的玩具,爸爸媽媽肯定也會讓孩子一起分享,可是明明孩子是不願意的,不開心的,但卻不得不“被分享”。
別讓孩子誤解了“分享”的含義,分享一定是快樂的行為,一定是能讓孩子感覺到開心,快樂。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0
隨機教育 無處不在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鏡頭:教師在組織幼兒晨間活動、戶外遊戲、教學活動時,不少孩子出了汗,有的還流著鼻涕,坐姿各異,但老師卻容易忽視這些現象未能抓住這些偶然事件開展隨機教育,從而錯過了一個個良好的教育時機。如果我們的頭腦裡建立起了隨機教育的觀念,善於捕捉各種隨機教育的機會,並加以利用,那麼教育有時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就應重視發揮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兒教育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尤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幼兒進行有計劃的系統教育,更要注重對幼兒的隨機教育。
幼兒的沉默寡言
我班的王曉芳小朋友特別聽話,上課非常認真,也不跟別的小朋友胡鬧。就是有一點,平時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總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的玩。
我知道這個孩子不善交往,必定會為她的將來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我決定給她改掉這個壞毛病。我首先鼓勵別的小朋友主動和她玩。問她:別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興嗎?那你去跟別的小朋友玩,他們會怎樣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並也主動的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過了一段時間王曉芳小朋友開朗多了,也愛說愛笑了,還交了好幾個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興,家長對她的改變也很高興。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1
一、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往與合作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隨著現代獨生子女增多,相對單獨的社群套房的居住條件等原因,導致孩子對外交流較少,在他們身上出現了許多不合群現象,例如,自我中心意識嚴重,不願與他人說話、交流等。針對上述情況,我對我園剛進入小班的幼兒進行了一系列的觀察,發現角色遊戲對於小班幼兒交往與合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二、觀察案例
觀察時間: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觀察物件:小一班幼兒共36人
觀察方法:行為記錄法,記錄孩子們在角色遊戲中的語言、動作、交往合作情況。
案例一:娃娃家
娃娃家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角色遊戲,每次遊戲時,總會有許多孩子衝到娃娃家爭著搶著做“爸爸”或者“媽媽”。尤其是“媽媽”女孩子們最為喜歡,可以抱娃娃、煮飯等。有一次,然然和欣怡就為正當“媽媽”而吵了起來,她們誰也不願意謙讓。這時,帶班的丁老師走了過去,開始引導她們學會相互商量、交流。讓她們能夠相互體諒、瞭解她人的情緒情感。丁老師蹲下來,說:“你們都想做媽媽呀,可是一個家裡只能有一個媽媽,那該怎麼辦呢?”然然聽了,馬上說道:“我當媽媽,她做寶寶。”可是,欣怡並不願意,她大聲說道,“我不要,我要當媽媽!”這時,丁老師就說,“這樣,你們誰也做不成媽媽了。而且遊戲都快要結束了哦,再不決定這次遊戲就不能玩了!”然然一聽,說道,“那我做寶寶吧,下次我做媽媽好不好?”欣怡點點頭,同意了。接著兩個孩子手拉手投入到了遊戲中,臉上掛著甜甜的微笑。這樣孩子不僅順利的開展了遊戲,又學會了同伴之間相互協商、交流。
小班孩子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小班孩子剛入園,之前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照顧下,要什麼有什麼,大多時候只考慮到自己要什麼,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因此,在幼兒園遊戲中容易出現交往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這時,主要引導幼兒學習自己解決遊戲中的矛盾,從中意識到剋制自己的慾望,考慮到別人的意見,加深同伴之間的友誼,增強幼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能力。
案例二:玩具吧
玩具吧是小班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們最喜愛的遊戲之一。一天,浩浩小朋友從家裡帶來了一輛非常好看的大汽車,孩子們爭先恐後的要做小司機,開這輛大汽車。於是,老師走過去引導他們說,“你們這樣爭搶大汽車,大汽車會不高興的!大汽車喜歡每一個有禮貌、懂得和朋友分享的孩子。”聽到這話,孩子們知道了玩玩具時要互相謙讓,於是,孩子們學會了相互協商,然後排隊輪流進行遊戲。看到孩子們自己商量解決遊戲中的問題,覺得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案例三:愛心醫院
醫院是孩子們角色遊戲中最為喜歡的遊戲之一。今天,寧寧、小雪還有宣宣三個小朋友在醫院裡面玩遊戲,寧寧是醫生,小雪是病人還有宣宣是護士。我看到他們三個在爭搶著針筒打針,於是我走過去,問道:“你們去過醫院嗎?醫院裡面都是誰幫你們打針的呢?”小雪說,“護士阿姨打針的,可是我也想當護士阿姨打針!”我說,“那現在小雪你是病人就應該給醫生檢查,護士打針。然後,下次小雪做護士,你就可以幫病人打針了,好嗎?”小雪接著就對宣宣說,“這次你做護士,下次我做,好不好?”宣宣點點頭。於是,她們有快樂的玩了起來。
三、角色遊戲的作用
(一)、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角色遊戲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扮演他所熟悉和喜愛的角色,在遊戲中創造性地再現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形象和活動,它為獨生子女參與社會生活、獲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機會。在角色遊戲中,他們動腦筋、出主意,創造性地反映生活,盡情地抒發著自己的感情,他們體會著做“醫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當“媽媽”對“孩子”的親切感……同時,“乘汽車”要排隊,買東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親相愛,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遊戲中已成了一種約定 ,俗稱的規則,每個孩子都必須遵守,否則,會受到輿論、譴責。孩子從這些準則中學會了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有利於幼兒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提高交往技能
角色遊戲可以透過幼兒扮演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而實現角色的轉換,使其進入他人的角色,體驗各種角色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經驗,從而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狀況。小班幼兒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這為幼兒逐步豐富角色遊戲的內容,進行多種角色的轉換提高角色遊戲的水平奠定了基礎。入園前的幼兒由於獨立性差,他們的社交活動往往只限於父母、親人、家庭範圍之內,和別的兒童接觸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兒園使幼兒生活周圍的人增加,每天能接觸到許多同伴,他們會從不認識到認識,直到熟悉。在幼兒的交往過程中,角色遊戲為幼兒提供了交往的場合,在角色遊戲的過程中,由於角色和角色的關聯,幼兒嘗試著交往的多種方法,感受到交往過程中的成功或失敗,以及教師的引導,這些都促使幼兒去調節自我,理解他人,儘早走出“自我中心”的角色遊戲,幫助幼兒學習建立了良好的夥伴關係,增強了幼兒的角色心理,讓幼兒體驗到了交往的樂趣,學習了交往的技能。
四、教師對角色遊戲的指導
(一)、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生活經驗來充實幼兒的角色遊戲內容。
由於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他們在角色遊戲時常常會顯得無所事事。一般來說,幼兒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家庭和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因此,教師要注重在平時教學、日常生活、節日娛樂、親子郊遊、看圖書等各種活動中,拓展幼兒的視野,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幼兒多方面地去觀察和了解社會生活,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的知識和經驗,積累生活印象。我們在外出郊遊時,就會在路途中引導幼兒觀察司機叔叔是怎樣開車的,看到路上有行人怎麼辦。事實表明:幼兒對生活觀察得越仔細,遊戲的情節就越豐富,扮演角色也就越形象、逼真。情節的豐富,有利於促進幼兒交流,豐富幼兒的交往技能。
(二)、教師可以作為玩伴來參與角色遊戲,並給與幼兒正確的引導。
教師直接參與遊戲是促進遊戲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小班幼兒喜歡遊戲,但又不會做遊戲,需要教師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小班幼兒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當看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做遊戲,成為他們的遊戲夥伴時,會感到格外興奮。所以教師透過參與遊戲擔任角色之後,以角色的身份指導遊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和手段。教師可以擔任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在一個角色上,根據需要靈活掌握比如:在和孩子們玩“娃娃家”的遊戲時,由於各角色的活動單調,又缺乏協調,我便扮演成“娃娃家”的“媽媽”。吩咐“爸爸”去買菜,叫“姐姐”去洗衣,自己則看娃娃,餵飯,哄睡覺等。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教師的積極參與並擔任了遊戲的主角,使其他角色也都明確了各自的責任,遊戲內容也就豐富了起來。如此,也有利於幼兒學會遊戲中的交往與合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兒將來要在社會上立足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就必須學會於他人交往,將自己融入於集體中,用自己和集體的力量與智慧解決困難。角色遊戲是社會現實的縮小化,教師是孩子們踏入社會的領路人。正確、規範的角色遊戲體驗,能給孩子們美好的啟迪,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健康的幼芽,幫助他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踏出堅實的步伐。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2
孩子的性格多種多樣,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不同的。翌晨是個很文靜的孩子,平時總給人很害羞的感覺,一有事情他就張著大眼睛看著你一言不發,有時說話也是輕輕的。一天中午餐前準備時,我正在講著故事。孩子們都睜著大眼睛仔細地聽著,但是總有幾個搗亂的孩子在窸窸窣窣的講話。我看看他們有點生氣了,突然看到平時比較文靜的翌晨也站了起來開始動來動去。我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我停止了講故事,讓翌晨和其他幾個搗亂的孩子站起來好好想想自己的錯誤。
過了一會,看看其他幾個孩子都知道犯錯了就請他們坐下,但是我請到翌晨是,他卻把嘴巴撅得高高的,一臉的不服氣。看到這樣我就更生氣了,讓翌晨繼續站著,好好反省一下。
把故事講完以後我仔細想了一下,翌晨平時不是這樣的孩子。於是我把他叫住拉到身邊,說起了悄悄話。我說:“翌晨,老師先給你道個歉,老師批評的太兇了。你能告訴我,你剛才為什麼要站起來嗎?”聽到我的道歉,翌晨的態度也緩和了下來。輕輕地對我說:“我剛才看到很多書都掉了下來,我想去把他們撿起來。”於是,我說:“那老師批評錯了,我再跟你道個歉!下次和小朋友一起聽做事情的時候,如果你有事情你可以悄悄的來跟我說好嗎?”翌晨輕輕地點點頭。
之後,我經常地找翌晨說悄悄話,翌晨漸漸地也願意跟我說話了。
透過這件事讓我瞭解到,孩子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有多種的性格。在批評之前我們應該多結合孩子平時的表現與性格,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生氣而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3
幾周下來孩子們都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了,一切都顯的那麼的平靜。然而我卻在這平靜裡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在一次活動中,我一邊和孩子們玩一邊巡視著幼兒,突然,我看見陶謹瑤手捂著嘴巴,再仔細一看原來她嘴巴鼓鼓的像是在吃東西,左右2邊不停的移動。於是我走過去本能的說:“上課怎麼能吃東西呢?”她看著我,慢慢地把嘴裡的東西拿出來交給我。天啊!居然是一粒玻璃彈珠。要是不小心吞下去怎麼辦呢?我不禁地寒毛都豎起來了。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上讓小朋友圍過來坐好,讓陶謹瑤把剛才的事情跟大家說一遍。她低著頭說:“我把彈珠放在嘴巴里了。”我舉著彈珠問在坐的幼兒:“你們能把彈珠放在嘴裡嗎?”只見他們都搖著頭說:“不可以。”與是我又趕緊問:“把彈珠放在嘴裡有危險嗎?”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議論開來了:“老師很危險的,不小心吃到肚子裡的,會死的……”經過我的一番說教,小朋友表示不再帶彈珠來幼兒園了。我想孩子們的衣袋裡會不會也有不安全的東西呢?我便檢查了他們的衣袋,不檢查不知道一檢查嚇了我跳三跳,小小的口袋裡有:紐扣、打火機的按鈕、牙籤、螺絲釘等。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我反思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兒來園後,我們一定要檢查幼兒的口袋等,杜絕幼兒把不安全的東西帶入幼兒園,活動室的用具也要隨時的檢查,只有堅持檢查才能確保幼兒的安全。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4
孩子們是那樣的天真無邪,那樣的單純可愛,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的臉,讓人快樂的感覺充滿心田……昨天下午,我和楊老師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由於天氣熱,我們不想讓孩子劇烈運動,所以帶了一桶玩具到院子裡。孩子們都整齊的坐在圈圈上,等老師給他們分玩具。孩子們一拿到玩具,就高興地玩起來。孩子們玩的是那麼認真,而且嘴裡還嘟囔著什麼……
我坐在旁邊看著他們玩,突然張鑫昊跑過來說:“老師你看,我插了個飛機。”我說:“真好!你去玩玩吧。”只見他高興地拿著自己飛機在天空轉啊轉,嘴裡還說著什麼。這麼一個小玩具就讓孩子這麼開心,孩子真是天真可愛。我再看看別的孩子,有的孩子說“老師你看望遠鏡”“老師您看城堡”“老師你看火箭,嗚——”——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此豐富,看著每個孩子都玩得那麼盡興。看著孩子們那高興勁,我笑了,心想:這就是孩子,無憂無慮,天真可愛,太羨慕你們了,真想回到童年……
有人說,快樂是人的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是一種心靈上的滿足,它會使人變得開心是的,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是愉悅的;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是滿足的;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是最幸福的媽媽!
小班幼兒的教育隨筆15
我們班的小朋友再有兩個多月,就要畢業,升入一年級了。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我在班裡選了幾個平時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的小朋友,擔任班裡的小班長。平時幫老師發放操作材料,幼兒用書,早晨入園後,負責澆花和擺放桌椅,他們非常認真,做得很好,所以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
一天早晨入園後,子軒悄悄地走到我的跟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好奇地問:“子軒,你有什麼事要告訴老師嗎?”子軒猶豫了一會兒,小聲地說:“老師,我也想當小班長!”子軒是我們班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經常和小朋友打打鬧鬧,活動時也不愛遵守秩序,現在居然想當班長,這讓我很驚訝。我趁機問他:“班長是為小朋友服務的,只有表現好的才能勝任,你能改掉壞習慣,得到小朋友的認可嗎?”他使勁的點點頭。“那好,從今天開始,你好好表現,老師和小朋友都監督著你,只要進步大,下個星期就讓你當小班長!”
從這一天開始,子軒就像變了一個人,上課時能認真聽講,玩遊戲時會遵守秩序,還會主動地幫助小朋友,雖然偶爾還是會犯點小錯誤,但他也會及時意識到,立即改正。堅持了一個星期。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小班長,他既興奮又自豪得對我說:“老師,我要繼續表現好,一直當班長!”
這件事對我啟發很大;每個孩子都有一顆上進的心,我們不能給孩子貼上標籤,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他們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