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演講與口才

社會需要說英語的嘴巴和聽英語的耳朵

社會需要說英語的嘴巴和聽英語的耳朵

20xx年到20xx年,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承擔了教育部一次重大科研專案“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三年來,他們認真瞭解了國外外語教學理念的發展變化,廣泛閱讀了政府有關檔案、領導同志講話和各種雜誌上的250多篇研究文章,並對全國40餘所高校近1200名一線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之後,他們提交了結題報告,對目前我國外語教學改革提出了參考性建議。下面談到的是他們結題報告的一小部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歷來就是整個英語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文章談的雖然是關於大學的,但啟示卻是對我們包括中小學在內的整個英語教學改革的。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早中期,大量經過正規語言技能訓練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加入到大學英語教師隊伍,大學英語教學出現了空前的喜人局面。也正是這個時候,形勢的發展開始對高校畢業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發展的差異也日趨明顯。外語教學理念從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一刀切”的教學管理轉向個性化教學,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技術也提到日程上來了。但是,我們的英語教學沒有跟上這個形勢,沒有強調各院校的差別,沒有強調聽、說、讀、寫、譯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仍然以閱讀為主,用一把尺子衡量全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某些全國性測試系統制定的考試大綱凌駕於教學大綱之上。不少院校把考試透過率當成教師教學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造成了空前的大面積應試教學現象,製造出大批高分低能的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學習者。

社會給大學英語教學作了選擇

教育不是為某些人的利益服務的,而是為社會服務的。國內外的形勢在起變化,社會發展對學好英語要求越來越高,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加入WTO、科技活動國際化、國際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使得英語正成為像汽車駕照一樣的日常工具。形勢的變化也不是這一兩年才明顯,事實上,在1998年舊大綱修訂時就有人在調查中發現,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滿意,對口語及寫作能力更為不滿;用人單位對語言技能重要性的排序是:聽(71.4)、讀(64.3)、說(61)。還有人在六省市範圍內調查社會用人單位(包括高校、科研單位、廠礦、公司等)關於大學畢業生英語能力的看法,發現在各技能中,聽、說能力被認為是最有用處的技能。對社會用人單位如此明確的要求,大綱修訂者不能熟視無睹,盲目堅持以閱讀能力為主、其它技能為輔的培養目標,制定社會不歡迎的英語技能標準。

有人擔心,在缺乏自然語環境的條件下企圖將聽說置於首位來彌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誠然,英語在中國是“外語”,沒有自然語言習得環境。可是,恰恰因為英語在中國是外語,聽說的機會太難得,所以更應該重視聽說才對。語言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語言,之所以先語後言,一是因為任何語言產生時都是先有口語,幾千年之後才有了文字;二是因為嬰兒學語言總是先學說話,再學認字。外語界老前輩章振邦先生最近指出:“有人在評論當前我國外語教學問題時,把矛頭指向了‘聽說領先’和交際法。我認為這是批錯了物件。我們中國人在國內學習外語,聽說外語的機會少,聽說能力很自然地會成為外語習得中的薄弱環節,因而在外語教學中從加強聽說能力入手,怎樣強調也不為過分。從理論上說,任何一種活的語言都是有聲語言,從聽說入手教外語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許多外國人學漢語也是從聽說入手,如果從認字、寫字和閱讀入手那就會難上加難,寸步難移”。章老先生的話很有道理,與我們的調查結果吻合。在我們的千餘位調查物件中,只有6.7的教師堅持以讀、寫技能為主。66.2的教師認為應該培養聽、說、讀、寫、譯全面語言能力。

英語課程教學應該有新要求

教育部正在醞釀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我們認為,將來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應有前瞻性、靈活性,應強調語言綜合技能的培養,強調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把大學英語教學逐漸從結構主義過渡到交際-功能主義,從以教師為中心逐漸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從詞彙-語法教學逐漸過渡到主題教學(theme-based),從做大量四項選擇題逐漸過渡到以任務為基礎(task-based)的教學操練活動,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授課方式逐漸過渡到多媒體教學與面授相結合的高科技密集型的授課方式,並配之以一個考查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評估系統。

第一,所謂前瞻性並不僅僅指增加詞彙量,提高要求,首先是要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據我們瞭解,外語教育中目前先進的教學理念是:重功能,重交際,重技能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的主題教學,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個性化教學等。

第二,所謂靈活性就是要停止用一把尺子衡量全國的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要承認差別,要留有餘地,要允許清華和北大這樣的一流學校拔尖,也允許後進的學校暫時只達到基本要求。即使同一所學校的新生也會因生源不同而英語水平迥異,要求起點不同的學生達到統一的目標是不合理的。現在正醞釀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不應該是教學大綱的另一個說法,二者應該有本質的不同。換言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憲法,各高校自行設計的大綱才是具體法規。

第三,所謂功能型、交際型的大綱,就是向任務型交際教學大綱靠攏。功能型、交際型大綱重點突出語言技能的具體描述,充實功能意念表的內容,增加教學理念、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例如可適當闡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和具有濃郁英語文化特色的表示式)等更利於英語綜合能力發展的內容。規定具體的語法專案及詞彙表是典型的結構主義教學大綱的做法,交際教學大綱早已放棄此類分離式專案,避免誤導。

第四,關於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任務教學法強調學習過程,教學重點不在結果上,強調有目的的交際和意義表達,鼓勵學生多開口,強調語言學習活動及其任務具有生活現實性,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運用語言,教學活動和任務遵照秩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強調語言學習是獲得技能的過程。

第五,關於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重視教的方法,忽視學生的策略,忽視學生的心理過程。傳統教學模式正受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挑戰。外語教學界推崇的交際教學法重視學生的語言運用,強調任何語言教學活動都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教學改革精神。

第六,關於主題教學模式。所謂主題教學模式就是將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不分你我,課內課外連成一片。課內從不同側面圍繞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引人思考的共同主題,把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活動包括主題預演、以聽和閱讀為中心結合辯論、演講、小短劇、寫作文等。

第七,關於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軟體可以保證發音地道,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將歷史事件、人物、地點呈現給學習者,圖文並茂,畫面動感,容易給學習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習內容易記難忘,不容易產生乏味感。聽、說、讀、寫、譯各技能的訓練可以緊密地安排在同一時間段,真實的材料、真實或近似真實的場景、可反覆使用、資源共享等特點保證了多媒體的效果和效率。

第八,關於評估系統問題。有了好的大綱,還要有好的評估系統來保證它的順利實施。這種交際型的、以學生為主的主題教學模式和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要求其評估系統也是交際型的、考查語言運用能力的,而不是考查語言知識或語言事實的識別。不應該允許所謂的大學英語考試大綱及樣題這樣混淆視聽、誤導教師和學生之類的第二大綱或第二課程教學要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