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1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的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本文有一條明顯的主線“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本文的“命脈”,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中心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字,理解文字。首先讓學生感悟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透過朗讀課文,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寫地球外觀美麗的句子,抓住“晶瑩”、“紗衣”、“搖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等詞語,體會地球的外表的美麗可愛,讀出對地球的讚美之情,並能熟讀成誦。再引導學生談地球內在的美麗——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只有母親才會這樣無私的愛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然而面對養育我們的母親,人類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從而談到“容易破碎”,“地球的渺小”,“礦產資源的枯竭”,“人類根本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都告訴我們,我們只有保護地球,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在課外補充人類對地球破壞的圖片時,學生的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越發感受到人類的做法是不對的,從而認識到今後該怎麼做,在聆聽了邁克?傑克遜的公益歌曲《拯救地球》後,學生們為地球母親寫宣傳標語,“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生存,保護地球”??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我能感受孩子們的焦慮、心痛、熱情與決心。

教學中,我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誘導學生在與文字的對話中主體內化,激發了孩子的情思。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球母親”的懷

抱時,他們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們盡情地訴說著自己對“地球母親”的心聲。一聲聲、一句句飽含真摯感情的話語,多麼令人心酸,扣人心絃。那不是僅僅用語言在說,而是用心在說,用情在說,用自己對“地球母親”全部的愛在說。

教學後,和學校的老師交流,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評價不應只是膚淺的表揚,“你讀得很有感情”、“你說的很好”??孩子們的評價還是隻停留在一個很淺的面上,給人空洞、乏味之感。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套話正有充斥整個課堂的趨勢。這的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致力於引導學生關注“你從他的朗讀中感悟到了什麼”“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讀得好?好在哪裡?”??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實效性的評價,讓評價真正落到實處,不在只是空套。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2

《只有一個地球》是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本文透過列舉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這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宇宙與地球的資料,讓學生透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接著,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具體步驟如下:

一、感受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本文列舉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活動範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這三個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有、本來、至少”等重點詞語,透過指名讀、分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從而感受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己讀文後的感受。然後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內容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後,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內容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我透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範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並不知道,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於是,我藉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四、不足之處: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3、對於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

對於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後將繼續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3

《只有一個地球》是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深入文字、聯絡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本文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教學的難點是:如何將這樣一篇科學小品文讓學生學得有情有趣,使之既能理解課文內容、知曉課文的表達方法,同時內心又能真正被打動,將環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透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瞭解,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然後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有很多知識點落實不夠到位。現就這堂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與大家切磋:

1、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主讀書,邊讀邊劃,聯絡課文,深入思考,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和同學交流討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的、自由的與文字直接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與思考。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教材特點,採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首先抓住遨遊太空的宇航員為什麼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

2、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渺小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後,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渺小,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

3、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地球資源的現狀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進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的出路何在?透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終於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該怎樣保護地球。有利於促使學生將環保意識內化為行動。

這一節課的教學,也還有很多遺憾: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深刻,學生回答問題的面有點窄,這和老師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這也證明課前備課不夠充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這段話還應透過朗讀訓練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後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3、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用發揮不夠:

由於本人課件製作方法不夠熟練,致使課件效果不夠理想,如:出示地球資源遭破壞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態災難圖片資料時,應適當配以音樂渲染氣氛,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4、對於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嚴謹的特點。對於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後將繼續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4

《只有一個地球》是北師大版第十冊第十組的一篇科學知識闡明文,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2篇

它透過地球“俏麗又微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俏麗星球。

鑑於學生初步具備了利用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課前讓他們透過各種方式瞭解地球,並充分利用網路架起時空橋樑,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一、情境激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航天員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地球美景時,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問:“地球,你還想稱它為什麼?”學生親切的稱呼,拉近了孩子們與地球的情緒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緒鋪墊。

二、研讀悟情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條理。在師生的共同梳理下,歸納為四點。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窗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當學生在學習這一段時,首先讓他們從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們透過多種情勢的朗讀和對文字的奇特體驗,從中受到情緒薰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導學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闡明和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微小。

然後,課件出示地球豐盛的資源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深入地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忘我奉獻。

2、地球的易碎性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透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看圖片,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動,看到俏麗的家園傷痕累累,此時此刻,孩子們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慨。這時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來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動。

三、昇華情緒

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說的話寫在課題後面,再與同窗們交換。這樣,情緒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遇,又培育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緒,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四、課外延伸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制定保護地球的打算書,使學生的保護地球的情緒得到更高一層的昇華。

這樣的設計,重視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5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課文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採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課文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深入文字、聯絡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本文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透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並在第一課時進行交流,讓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瞭解,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因為是第二課時的授課,所以設計的第一個環節便是回顧舊知,整體感知。一開始我首先透過“課文內容我會填”這個環節請學生回顧了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並透過歸納概括“課文寫了關於地球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這一問題來對課文內容進行再一次地梳理。在品讀課文環節,則透過宇航員發出感嘆中“可愛”與“易碎”這兩個提綱挈領的關鍵詞來深入地來學習課文內容,體會語言的準確性,感悟文章的情感。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有很多知識點落實不夠到位。現就這堂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

一、能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渺小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後,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渺小,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

二、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地球資源的現狀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進而組織學生討論,拓展延伸,人類的出路何在?你看了這些後有什麼想對人類(地球媽媽、自己)說的話語嗎?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該怎樣保護地球。透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終於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三、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主讀書,邊讀邊劃,聯絡課文,深入思考。我根據教材特點,採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首先抓住遨遊太空的宇航員為什麼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同時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

回想起這一節課,還有一些不足和遺憾: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

二、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比如對於生態災難的理解,交流的就不夠充分,這一點應該向丁老師學習,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來展示。

三、文章中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嚴謹的特點。課後,我想與其用講解、換詞的方法,還不如先引導學生用“本來、至少”等詞造句,再來講句子的意思,也許學生的體會就比較深入。

《只有一個地球》課後反思6

今天,我上了一節品社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走下課堂的那一瞬間,我的第一感觸是: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永遠是最考驗人最磨練人的舞臺。在上課之前,我首先進行了目標定位,繼而鎖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瞭解水汙染和森林資源驟減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樹立節約資源的環保觀念。我還了解到了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對《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有了初步的概念,因為他們在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中已經接觸了這樣一組課文——《只有一個地球》、《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青山不老》??所以我想對於這課的教學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本課教學中,繼提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母親”這一問題並進行簡單交流之後,馬上提出中心議題“實際上人類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使地球面臨著怎樣的危機?對此你有何感想?”組織學生進行自讀與小組探討。充分的讀、議,使學生全面而清楚地瞭解到由於人類對地球的無節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在與上一環節內容的反差中,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水到渠成地發出“保護地球”的呼籲。 在蒐集準備資料的過程中,我力求從三個維度著手,一是來自家鄉清徐的資源;二是我們祖國的資源;三是全球性的資源。因為我們今天畢竟探討的是全球性的問題,不能侷限於身邊的資源。因為,作為清徐王答,對於資源的有限問題,相對比較難以體現。所以,作為

自身來講,我搜集了比較豐富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而且在反覆比較中取捨。可是,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我卻忽略了他們的儲備情況。可以說是偷懶,沒能提前一天親自走一趟,深入學生生活中去了解,也可以說是高估了六年級學生的知識面,以為有了六年級上冊語文一個單元的學習積累,學生的認識會比較深刻??總而言之,還是自身在教學前“想當然”的層面太多,最終導致了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不夠廣,也不夠有深度。要造就“智慧課堂”,的確如大家所言,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無疑能為課上的智慧引導和巧妙處理做好鋪墊。在這節課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以後要加以努力。

在本節課中,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跟地球密切相關。我們每丟一張紙,吐一口痰,折一根樹枝都是在破壞環境。要讓學生懂得呵護地球,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影響身邊的人。

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跟地球密切相關。我們每丟一張紙,吐一口痰,折一根樹枝都是在破壞環境。要讓學生懂得呵護地球,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影響身邊的人。